波兰-莫斯科战争(Polish–Muscovite War 1605–1618)又称‘十七世纪早期波兰对俄国的干预战争’。这是一段充满戏剧性,令人印象深刻但也容易引起误解和偏见的历史。希望各位读者客观看待,冷静思考,不要被幼稚的二元对立观或是善恶观影响理性。先从名字说起,众所周知,17世纪初,莫斯科大公国早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沙皇俄国。但在很长时间内,这段历史被称为“波兰-莫斯科战争”而不是“波兰-俄国战争”,在这里我想说,其实 这两个称呼都可以使用 ,没有很严格的定断。
这段历史非常庞大复杂,各种人物事件穿插其中,绝不是简单的“波兰趁俄国内乱趁虚而入然后被打败”就能概括的。我会尽力把这段历史从头到尾讲解细致梳理一遍,实际上, 波兰对俄国的干涉战争确实是非常经典而且富有代表性的一段历史。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它足够复杂,我在查阅大量资料,专门请教俄国史大佬后才勉强理清和理解。而且这段历史中,对波立联邦和俄国的政治形态有较为深刻的描述, 读者可以管中窥豹的了解一些波、俄历史中比较精华的元素 ,对自身历史素养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这段历史共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伪迪米特里一世时期(1605 - 1606),伪迪米特里二世时期(1607 - 1609),波俄战争(1609 - 1611),波俄战争(1617 - 1618)。 首先,让我们回顾下战争开始前的俄国,看看“ 大动乱年代 ”(Time of Troubles)是如何发生的。
伊凡四世(Ivan IV)死后,其小儿子费奥多即位,称费奥多一世。他本来无缘皇位,但他哥哥伊万·伊万诺维奇( Ivan Ivanovich)在一次争吵中被伊凡四世用权杖打死......所以他就成了顺位继承人。 费奥多一世不喜政治,性格内向虔诚 ,没事就喜欢跑到教堂里祷告。因此, 国家大事基本落在他信任的大臣兼大舅子鲍里斯·戈东诺夫(Boris Godunov)手上 。
早在费奥多即位之前,伊凡四世的妻子玛利亚又给他生了一个儿子。1582年10月19日, 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Dmitry Ivanovich)呱呱落地 。费奥多一世没有子嗣,假如一切正常,他去世后,沙皇之位就要传给他的亲弟弟德米特里了,可惜事情没那么简单,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俄国历史。
时间:1591年5月15日;地点:俄国乌格利奇镇(Uglich)人物:迪米特里·伊万诺维奇。 事件: 被仆人发现的时候,男孩倒在离他卧室几米远的地方,脖子上的可怕创口处流出了一条鲜血溪流,地上有一把沾血的尖刀。 (脑补柯南背景音乐)
后世沙俄编年史家与苏联和现代俄国历史学家对迪米特里之死提出了三个主要理论:
悲痛欲绝的迪米特里的母亲玛利亚·娜佳亚(Maria Nagaya)认为这一定是谋杀,乌格里奇的民众愤怒不已,他们自发逮捕了他们认为的“嫌疑犯”,并且对他们施以严刑拷打。但根据被拷打者的态度和瓦西里·舒伊斯基(Vasíliy Ivánovich Shúyskiy 俄国大贵族 他后面还有很多戏份)命令 验尸官的调查,他们不得不得出男孩就是死于癫痫发作时误伤的官方结论。
七年后,费奥多一世去世,没有任何子女。 俄国留里克王朝绝嗣,国家进入空位期。
“ 选举沙皇 ” 鲍里斯·戈东诺夫的崛起,摄政与登基
鲍里斯·戈东诺夫出生于一个具有鞑靼血统的沙俄贵族家庭。1571年,他被提拔为伊凡四世特辖军的一员,他擅长权术,很快博得了伊凡四世的好感,并通过贵族联姻巩固了自己的地位。1580年,沙皇将他的妹妹许配给自己的顺位继承人,也就是后来的费奥多一世,同时 赐予了戈东诺夫最高级别的“波雅尔”(Boyar)大贵族头衔 。在伊凡四世愤怒的挥舞权杖殴打伊万王储时,戈东诺夫也在场,他赶紧过去劝架,但自己也被打的乌眼青......
伊凡四世弥留之际,任命 博格丹·贝尔斯基 (Bogdan Belsky)、后来的大牧首 费奥多·尼基奇·罗曼诺夫 (Feodor Nikitich Romanov 记住这个姓氏,罗曼诺夫)、 舒伊斯基 和 伊万·费奥多维奇·姆斯季斯拉夫斯基 (Ivan Fedorovich Mstislavsky )组成的顾命大臣团去辅佐费奥多一世执政。贝尔斯基很快去世,就由戈东诺夫顶替了上去。按照东正教律法,没有继承权的伊凡四世的小儿子迪米特里和他的母亲被送到了乌格利奇镇生活。1591年,年仅九岁的迪米特里突然死亡, 乌格利奇镇的居民一致认定是戈东诺夫干的 ,并引起了骚乱。戈东诺夫也很干脆的派军镇压,把许多人流放至西伯利亚。
为什么乌格利奇镇的居民认定是戈东诺夫干的,而不是其他显贵大臣?原因很简单, 戈东诺夫觊觎沙皇宝座的野心昭然若揭 ,全国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无能的费奥多一世不喜政治,这给了戈东诺夫大展拳脚的机会。他在政治斗争中击败了罗曼诺夫,残忍的杀死了其家族中的许多人员,把他本人 贬黜成了神职人员 。戈东诺夫又联合姆斯季斯拉夫斯基 击败了舒伊斯基 ,迫使其退出政坛。最后, 姆斯季斯拉夫斯基也对他表示效忠 ,戈东诺夫终于坐稳了摄政大位,声望权势达到巅峰。
在那个最看重血统和出身的年代,他的所有对手都是高贵的留里克王室的支系,都是名门显赫的大贵族,而他的祖上甚至只是个鞑靼人。因此, 论及出身,他是顾命四大臣中最低的 ,他是完全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爬到权力的巅峰。早期在伊凡四世手下效命的经历对他的性格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那位阴晴不定的沙皇令所有与他共事的人都如履薄冰,戈东诺夫也不例外。 他狡诈,冷酷,对待政敌残忍无情 ,他甚至挖掉了一位重臣的双眼。 1595年,当他将官廷卫队和射击军的指挥权把握在手后,谋夺沙皇大位之心昭然若揭。
但另一方面,底层出身的他身上没有贵族们的天真和愚昧,他像个精明的商人一样统治着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 务实,聪慧,精力旺盛 等良好的品性他也全都拥有。1590年,他击退了一次克里米亚鞑靼针对莫斯科的劫掠,五年后,他发兵重新夺回了一些被瑞典侵占的城镇,在波立联邦与瑞典爆发战争时,他也积极向后者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他鼓励贸易,并在东北和西南边界建造了不少城镇和军事堡垒,用以抵御边患。他还进一步往西伯利亚地区遣送了更多殖民队,为沙俄在东部的扩张做出了贡献。
费奥多一世死后,局势变得微妙起来。有些政治嗅觉敏感的人开始努力攀附,巴结戈东诺夫,甚至 有人请他登基沙皇之位 ,戈东诺夫连忙表示你别瞎说啊,我怎么敢,别闹。然而八个月后,莫斯科就上演了一出劝进闹剧。俄国缙绅会议中,所有会议代表都一致推选戈东诺夫即沙皇位,有许多人甚至拜服在路边哭天喊地的请求他的妹妹同意自己的兄长登基。然而我们都知道,这些都是戈东诺夫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闹剧罢了。无论如何, 鲍里斯·戈东诺夫于1598年9月1日正式加冕为全俄沙皇。
“鲍里斯·戈东诺夫就这样开始了统治。但是,尽管他有多年执政的经验,有登基之后对所有阶级慷慨施舍的恩典,有令人惊讶的治国经略之才,但他的地位还是不牢固的。鲍里斯属于那些时运不济者之列,这些人即使人产生好感,又使人产生反感。这些人以自己显而易见的智慧和才能使人产生好感,又以心灵和良心上不显型但能感觉出来的缺点使人反感。” ——《俄国史教程,第三段,戈东诺夫选段》
戈东诺夫的统治展现了他优秀的才干与长远的眼光,在17世纪初期,他就敏锐的意识到俄国与中西欧国家的诸多差距。知道教育是民族的未来,他是第一个大规模引进外国教师和送出留学生的沙皇,也是第一个允许在俄国建立新教教会的沙皇。他积极改进与瑞典的关系,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挽回在利沃尼亚战争中的损失。当然, 戈东诺夫在俄国史上留下的最重要一笔还是他的农奴改革 。简单的说,沙俄的主要经济模式是农奴制,而长期的战争引发的人口大量流失从根源上打击了俄国的经济状况,为了不让农民逃离地主,戈东诺夫下达了增强农奴束缚力的法令, 把农奴进一步固定在土地上。 这样做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国家流民问题得到改善,经济状况开始好转。当然,无论怎么说,农奴制都是一种以残酷剥削压迫农民为主旨的,落后单一的农业制度。
然而他的统治刚刚跨过17世纪的大门,天灾就降临了。 1601年,饥荒席卷全国。 洪涝、干旱和早寒摧毁了无数庄稼。农民惨到连重新播种的种子都没有,整村整村的人活活饿死, 恐怖的灾荒持续了整整三年。 比天灾更可怕的是人祸,教堂,地主和商人坐拥大量存粮,但他们趁机抬高粮价, 大发国难财。 祸不单行,瘟疫伴随着灾荒一起爆发,尽管政府尽力救济莫斯科和其余地区的人民,但都于事无补。人们饥不择食,树皮草根,猫狗家禽,动物尸体甚至 人相食 的惨剧频频发生。
许多收入下滑的贵族将农奴驱赶走,任凭他们成为路边饿殍。许多农奴被逼造反,他们打劫国家的运粮队伍,但招致了更严酷的镇压。此时的俄国治安系统陷于瘫痪,全国盗匪四起。雪上加霜的是,借着混乱的由头, 戈东诺夫的反对者开始散播迪米特里之死的第三种阴谋论 ,即迪米特里躲过了戈东诺夫的暗杀,他还活着。1605年4月23日,饱受疾病和操劳的戈东诺夫中风晕倒在办公室内,很快去世了。
戈东诺夫在去世前将沙皇之位传给了自己儿子费奥多二世(Feodor II of Russia), 他预感到自己死后将无人能驾驭局面 ,提前部署了许多防范措施,但于事无补。费奥多二世从小接受系统完备的王室教育,性格聪慧早熟,他的父亲也给他传授了许多统治技巧,他的身体也健康强壮。
但费奥多二世还是难以躲过被历史车轮碾为齑粉的命运。他于1605年4月登基,六月就爆发了叛乱,一群贵族在莫斯科发起兵变。6月10日, 16岁的俄国沙皇在自己的宫殿内,被四个强壮的士兵按倒在地,经受殴打后被活活掐死 ,他的母亲也一起遇害。
伪迪米特里一世时期(False Dmitry I 1605.6- 1606.5.17)
1604年3月,西吉斯蒙德三世正在华沙王宫的办公室内伏案工作,突然,一阵清脆的敲门声响起。国王头也不抬:“请进。”他的秘书探出半个身体说道:“陛下,有一位尊贵的客人请求见您。”国王冷淡的回复:“为什么连预约都没有,就说我不在。”“可是陛下,他的身份非同一般。”“......他是谁?”
让我们把时间稍微前进1600年,也就是在这一年,伪迪米特里登上了历史舞台。他的本名为 格里戈里·奥特皮耶夫 ( Grigoriy Otrepyev ),他后来声称自己出生于1582年10月19日,他的童年和确切的出生资料在史书上一片空白。历史的眼神第一次落到他身上时,他正在俄国大贵族罗曼诺夫和切尔卡斯基公爵的家中当奴仆,后来他去当时的莫斯科大主教乔布(Patriarch Job of Moscow)的修道院当了神职人员,在那里他很快学习了读写等技能,其 聪慧机敏 给乔布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有一天,不知为何,奥特皮耶夫突然公开说了彻底改变他和俄国命运的一句话:“ 我大概会在莫斯科成为沙皇 。”此话一出,周围的人吓得脸都白了。此时的莫斯科政局不稳,暗流涌动,联想到戈东诺夫沙皇的出身,这句话触犯了最敏感的政治禁忌。很快,这句话就通过眼线和密探传到了戈东诺夫的耳朵里,他马上下令逮捕和调查这个年轻人。然而,在许多 大贵族和有权势之人心照不宣的保护下,奥特皮耶夫安全的离开了俄国 ,前往立陶宛。
奥特皮耶夫辗转来到了立陶宛的一户波兰化贵族家庭中,当米歇尔·维什涅维茨基(Michał Wiśniowiecki)听完这个年轻人的陈述后不禁大为惊讶,他与几位贵族好友商议,无论他的故事是真是假,但这是一个 趁乱介入俄国政局获取利益的有效借口 。他赶忙联系了一位大贵族耶日·姆尼什克(Jerzy Mniszech),结果奥特皮耶夫一眼就看中了他随行而来的女儿玛琳娜·姆尼什克(Marina Mniszech),他对耶日承诺,只要他把玛琳娜嫁给自己,等他未来复位成功,除了大量金银财宝外,还会赠与岳父俄国的领地,双方很快达成协议。(空手套白狼啊) 维什涅维茨基很快将他带往华沙 ,觐见联邦国王西吉斯蒙德三世。
这就有了刚才的开头,西吉斯蒙德三世身着黑色便服,上下打量这个自称为迪米特里·伊万诺维奇的客人:
“这个年轻人约22岁,其自称的出生年份与已死的迪米特里王子相同,他个子中等偏矮,长相一般,头发是浅红色,动作不灵巧,面部表情忧郁沉思。他的外表与他的内心世界完全相反——天赋聪慧,思维敏捷,正是这种智慧让他在大贵族杜马(俄国议会)中轻易地解决了不少最困难的问题。他性格活泼、热情,正是这种性格在危险时刻让他的勇气达到大胆无畏的地步。他容易受各种偏爱事物的影响,他尤擅辞令,显示出各个方面的广博见识。”
——《俄国史教程 卷三 》
格里戈里·奥特皮耶夫是一个天生的演员。 在扮演贵族这方面,他堪称天赋异禀 ,在不知情的人开来,他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的贵族风范让人不敢相信他曾经如此的贫贱。 奥特皮耶夫不禁会读写,而且马术娴熟,还精通俄语、波兰语甚至法语。 据后来一些见过真正迪米特里的人说,奥特皮耶夫与小王子的面貌确实相似。从某种程度上说,他比一些真正的贵族更像贵族。
他是有一套自己的来历故事的,据他所说,他的母亲知道戈东诺夫早晚会除掉他,因此将他从小就隐姓埋名生活在俄国各地的修道院内。他长大后戈东诺夫已经掌权,于是他就逃往波兰,作为教师生活过一段时间,随后为维什涅维茨基服务,然后就到这里了。西吉斯蒙德三世是一位精明的政治家,无论他的故事是真是假,就如之前所说, 他确实给波立联邦介入俄国乱局提供了机会。
况且,西吉斯蒙德三世还有别的顾虑,此时他正在想办法提高王权,而联邦国内一些有权势的贵族不满于领地的限制,正想方设法向东扩张。俄国广袤无垠的土地适合发展农业, 一些东部的施拉赫塔迫切希望能占领一大块俄国领土,提升自己的财富和权利地位。 如果能支持奥特皮耶夫成为亲波兰的沙皇,那么土地就有了,贵族也会满意,提升王权的计划的成功率也会增高,联邦的国力与威望也会进一步提升。
但早在1600年,波立联邦和沙俄还是有和平甚至是结盟可能的。 彼时西吉斯蒙德三世已经失去瑞典王冠,出于战略考虑,他曾试图与俄国修好关系,共同拉入“反瑞联盟”。实际上,西吉斯蒙德三世开出的价码不低,他建议自己死后,联邦国王的选举将会征求莫斯科(俄国)国军的意见, 假如自己无子嗣,莫斯科国君有权参与选举联邦国王。 反之,如莫斯科君主无子,联邦国王也有机会成为俄国沙皇。可惜鲍里斯·戈东诺夫和俄国波雅尔拒绝了这个建议,从那之后西吉斯蒙德三世就将削弱俄国定为战略计划了。
况且如今的俄国今非昔比,饥荒严重,政局不稳,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个国家已经处在崩溃和内战的边缘,此时正是下手的最佳时机。所以基于以上考量, 西吉斯蒙德三世接纳了“迪米特里·伊万诺维奇”的效忠,他支持伪迪米特里对沙皇之位的宣称 ,但谨慎起见,波立联邦官方不会对他提供援助。也就是说,支持伪迪米特里复辟的并非是代表联邦的国王本人,而是联邦的下属贵族,这也算是一种间接的帮助。1604年4月17日,伪迪米特里为说服教皇的支持,宣布皈依罗马天主教以及公开他的“身份”。
当伪迪米特里和他的故事以及他获得波兰支持的消息传到沙皇鲍里斯·戈东诺夫耳朵里的时候,这位老谋深算的政治家意识到大事不妙了。如果放在 正常年代,没有人会拿这种人当回事 ,可现在俄国的情况非常糟糕。可怕的自然灾害造成的流民与盗匪正在猖狂横行,内部反对自己的贵族越来越多, 不管迪米特里是真是假,但只要他出现,所有反对自己的人都会前去增长他的力量 ,他必须有所行动。
“在特别受到鲍里斯迫害的,以罗曼诺夫家族为首的大贵族的巢穴中,显然搞一个僭王的想法已经酝酿成熟。波兰人受到指责,说是他们暗中搞出了这个僭王;可是他只是在波兰的炉子里烤熟,而发酵则是在莫斯科。无怪乎戈东诺夫一听到伪迪米特里出现就直截了当地对大贵族们说:“这(指伪迪米特里)是他们的杰作,是他们捧出这个僭王来的。”” ——《俄国史教程 卷三》
尽管戈东诺夫发表声明,那个所谓的“迪米特里·伊万诺维奇”只是个失心疯的神职人员,他的本名是格里戈里·奥特皮耶夫,格里戈里是教名,本名是尤里,他是个不折不扣的赝品!戈东诺夫甚至将伪迪米特里开除教籍,令他的亲叔叔出面作证。但 戈东诺夫在平民和农民(农奴)中的支持度还是开始锐减 ,各位读者可能会疑惑,他们为什么会迅速选择支持伪迪米特里?其实个中原因还是来自沙皇本人的作为。
还记得之前介绍戈东诺夫的时候,我特意写到他的农奴政策, 即加强把农民束缚在田地里,进一步限制他们的自由。 沙皇千算万算漏算了一环,从统治者的角度看,这样可以减少流民,增强政局稳定,但农民(农奴)的处境就更惨了!以前好歹能逃离贵族,虽然填不饱肚子但好歹有个自由,再不济去河边钓鱼,林中打猎也能活下去。可新法令一出,农奴被束缚在贵族的田地里,甚至农奴的身上都要被烙上印记,以方便抓捕。 对俄国社会最底层的人民来说,这就是不折不扣的剥削和压迫,再加上天灾,农奴几乎被逼到绝路。
“由于尤里节的废除和赋税的加大,16世纪末俄国农民的状况急剧恶化,相当部分的农民逃往边境,藏匿于荒野。领地和封地逐渐荒废,国家南方聚集了大量走投无路而对沙皇严重不满的人。这些现象的根源都在伊凡雷帝时代,他“以自己的狂妄措施把国家搞得筋疲力竭,就像一个疯狂的车夫在驱赶精疲力尽的马。”其继承者(戈东诺夫)不但没有找到其他手段摆脱危急,反而令形势更为加剧,从而招致全面不满并加深了各阶层的矛盾”
——《俄国大动乱年代的政治机遇与选择》
诺夫哥罗德-谢韦尔斯克战役(Battle of Novhorod-Siverskyi 1604.12.31)
再说回伪迪米特里这边,1604年,他收到的来自联邦各贵族的支援令他组建起一支由志愿军和雇佣军组成的约3,500人的军队,他们很快跨过边境,向莫斯科前进。他们遇到的第一个阻碍就是诺-谢城堡,此城有约1,500守军驻扎,还有几门火炮。围攻在一个月之前就开始了,但几次进攻均被击退。
但伪迪米特里的军队数量是一直增加的,前面我已经埋下了伏笔,边境上不满沙皇统治的的流民和农奴,哥萨克,鞑靼人,甚至一些因为不想交税而跳反的贵族都加入了伪迪米特里的军队。到12月, 后者的军队数量达到了15,000人。 戈东诺夫得知后不敢怠慢,他 集结了约40,000军队前去抵抗,由自己的儿子费奥多·姆斯季斯拉夫斯基指挥 (Fyodor Mstislavsky)。戈东诺夫算盘打的精明,让王储领兵平叛,得胜之后,涨的还是自家威望,既巩固了自己的地位,还让儿子立威,岂不美哉?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正因为是王储,更无法失败,一旦失败,颜面更失。
伪迪米特里是一个奇人,他年纪轻轻,从没有任何战争和指挥经验,在人数劣势的情况下, 他发表了一番热情的演讲,军队士气高涨,然后亲自率军冲锋。 波兰骑兵发起了冲锋后,而沙皇军队的士气开始出现问题,他们看着对面的家伙如此理直气壮,也开始搞不清楚谁才是合法的国王,并怀疑自己与“真正的国王”作战是不是合理的。 一些人实在想不通,就干脆扔掉武器逃跑 ,俄国军队开始混乱。姆斯季斯拉夫斯基试图稳定军心,然而 很快他本人就受了伤 ,就在局势不可挽回之际,训练有素的日耳曼雇佣军投入了战场,顶住了溃败之势。城中守将见情况危急,也率军出战救下了受伤的王储,双方激战过后不分胜负。第二天,4,000扎波罗热哥萨克前来支援伪迪米特里,姆斯季斯拉夫斯基被迫撤退。伪迪米特里的军队损失不大,而前者则损失了约4,000人,后者很快夺取了切尔尼戈夫。
多布雷希奇战役(Battle of Dobrynichi 1605.1.21)
很快,伪迪米特里率领23,000军队在多布雷希奇村附近又与费奥多·姆斯季斯拉夫斯基相遇,这次后者的军队达到了近30,000人(一说6万)。战斗开始时,伪迪米特里的骑兵再次发动了凌厉的攻势,击退了俄军左右两翼的骑兵。然而,当他的骑兵向俄军步兵冲锋时,后者排列起严整的阵型,以更加凶猛的火力射击,波军骑兵被迫撤退。在这个空挡, 俄军主力开始反击,他们包围了伪迪米特里的步兵主力,并发起了围攻。
伪迪米特里的军队拼命反抗,但还是惨败,在损失约8,000人后逃往里尔斯克(Rylsk)。然而, 姆斯季斯拉夫斯基不知为何,没有继续追击。 这直接导致了他后面的彻底失败,伪迪米特里很快又组织起不少的拥护者和雇佣兵,决战来临。
围攻克罗梅(Siege of Kromy 1605.5)
虽然在多布雷希奇战役中受到沉重打击,但迪米特里很快就东山再起了。在新的军队里, 逃亡的农奴占了大多数,他们受够了戈东诺夫的新法令,希望“真正的沙皇”能让他们生活好起来。 顿河哥萨克首领安德烈·柯烈拉(Andrei Korela)指挥约10,000军队守卫着军事重镇克罗梅城,姆斯季斯拉夫斯基率军围攻但是几次进攻均告失败。
就这样战斗一直持续了三个月,期间双方爆发多次战斗,姆斯季斯拉夫斯基的大炮将城墙轰开缺口,但守城方又修建了土磊防御,双方均损失严重。就这样,战斗一直拖到了4月份。 4月13日,鲍里斯·戈东诺夫病逝,局势发生逆转。 俄军听说沙皇已死,彻底丧失了斗志,他们直接加入了伪迪米特里的军队。6月,费奥多二世母子被反对戈东诺夫家族的贵族杀死,这些贵族希望拥立伪迪米特里为沙皇。
鲍里斯·戈东诺夫的突然去世,扫清了伪迪米特里崛起的最后障碍。伪迪米特里率领越来越多的军队浩浩荡荡的向莫斯科进发,之前失败的阴霾一扫而空,许多地区甚至出现夹道欢迎的景象。此时值得玩味的是,之前负责调查王子迪米特里死因的瓦西里·舒伊斯基也站到红场上演说, 这位狡猾的政客推翻了自己之前的论断,他声称当年被杀死的不是真的王子,现在这位才是真的 ,比珍珠还真!6月20日,伪迪米特里和平进入莫斯科。
1605年7月21日,伪迪米特里在自己任命的希腊人主教伊格内修斯(Ignatius of Moscow)加冕沙皇大位,称 伪迪米特里一世。
《波兰史》;
《波兰通史》;
《波兰简史》;
《波兰政治体制转轨研究》;
《论波兰传统文化的特征》;
《俄国史》;
《俄国学者关于俄国农民农奴化史的争论》;
《俄罗斯史》;
《俄罗斯帝国》;
《俄国史教程》;
《俄国大动乱年代的政治机遇与选择》;
《俄国军事史略》;
维基词条—西吉斯蒙德三世、大动乱年代,伪迪米特里等;
对波兰-东欧史感兴趣的人,欢迎加群交流学习!
波兰-东欧史学习交流群号:731688622
评论区
共 34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