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8000字,直接拉到底点赞需1秒;一目十行约1分钟;正常阅读需15分钟,仔细阅读并认真思考需20分钟。
和许多初次即位者一样,伪迪米特里一世需要提升自己作为沙皇的合法性。他在克里姆林宫内抚着“父亲”伊凡四世的棺椁嚎啕大哭,又通过 真正迪米特里母亲玛利亚的“证明”让更多人对他编造的事迹深信不疑。 伪迪米特里一世宽容的赦免了戈东诺夫时代被流放的舒伊斯基、罗曼诺夫和戈利岑家族,他们得以重新返回莫斯科。莫斯科东正教牧首乔布认出了他,并站出来揭发伪迪米特里的故事,但随即他就遭到了流放。 承认伪迪米特里的费奥多·罗曼诺夫被任命为罗斯托夫大主教。
匪夷所思的是,这个23岁且毫无任何政治经验的年轻人显露出了惊人的天赋和意愿。 伪迪米特里一世的演技是如此高超,任何人都没有在他脸上看到欺骗者特有的心虚之情 ,他的表情泰然自若,并发自内心的认为自己真的是伊凡四世的合法子嗣,俄国的正统沙皇。他改变了历代沙皇流传下来的许多习惯,比如他不午睡,也不常沐浴和祷告。和任何人说话时都较为随和,对待民众亲切,他还许诺不会施行严刑峻法,而是采取宽松仁慈的统治。
他很快颁布了一系列针对政治和经济的改革政策。 他恢复了尤里节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农奴的束缚和压迫,还经常去杜马议会,针对治国方案提供自己的见解。他曾经客气的提醒自己的顾问学识浅薄,应该去国外接受高等教育。在他短暂的执政生涯中, 他致力于让俄国人去西方留学 ,俄国最早的西化学者就出自此时。外交方面,伪迪米特里一世致力于与波立联邦结盟,提升与罗马教廷的关系,还策划了针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计划。但同时,伪迪米特里执政经验不足的现象也出现了,他大量的赏赐金钱给支持他的俄国军人、波兰人和哥萨克, 在位仅半年就散发了超过750万卢布。
然而,伪迪米特里一世的政治生涯和他本人的生命也即将结束了, 他的掘墓人就是俄国大贵族瓦西里·舒伊斯基。
导致伪迪米特里一世垮台的,有两个间接事件和一个核心原因。
第一个事件就在伪迪米特里一世刚刚登基后,舒伊斯基暗中散布冒牌货沙皇的流言,后来他被逮捕并被判处死刑。然而吊诡的是,伪迪米特里宽恕了他和他的同党,让他们免于牢狱之灾而且还恢复了贵族身份。其实伪迪米特里一世的处置从某程度上讲是比较高明的,他的宽容让人们更加确信他血统的真实性,因为按照常理,一个冒牌货是不会冒这么大险放虎归山的。 释放舒伊斯基的宽宏大量之举令他巩固了地位,同时也为他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第二个事件就是1606年5月8日,伪迪米特里一世与玛琳娜·姆尼什克的联姻。上篇讲过,玛琳娜是支持伪迪米特里的波兰大贵族之女。然而根据俄国传统, 沙皇与其他信仰的女人结婚时,她必须皈依东正教 ,然而婚后玛琳娜依然信仰天主教,这一特立独行的行为激怒了俄国东正教廷与不少贵族。婚后伪迪米特里还给岳父送去了巨额财产,他的挥霍无度导致国库空虚,而他的应对方法就是向教会征收更多税赋。如果教会勉强容忍他的敛财行为,那么当沙皇为感谢天主教会的支持而宣布东正教与天主教享有平等地位之时,他就 彻底失去了俄国宗教势力的支持。 况且玛琳娜还带来了4,000名随行的波兰人, 他们倚仗伪迪米特里一世的亲波兰政策,在莫斯科嚣张跋扈 ,与当地人发生了不少冲突。
蛰伏许久的瓦西里·舒伊斯基眼看时机逐渐成熟,开始了他扳倒伪迪米特里一世的计划。
其实还是老一套,无非就是传播更多的流言,但舒伊斯基此时已经比第一次要高明一些了,因为他传播的流言并不都是夸张的,是真假掺半的。我以前多次提到过, 最高明的谎言就是真假掺半 ,比完全虚假的言论更容易让人相信。 舒伊斯基指责伪迪米特里一世传播罗马天主教与路德宗,甚至说他是个基佬。 这些言论引起了巨大的反省,因为伪迪米特里本人确实信仰天主教,也确实不怎么遵守东正教的规矩,但至于他是否传播天主教,是否是个基佬,这些八成是捏造的,但当时的人们照单全收的相信了。
局势开始紧张,不满伪迪米特里的人越来越多,但舒伊斯基还需要寻找一个突破口,毕竟仅凭这些他并不能直接弑君。很快, 他找到了突破口——外国人。
这些波兰与立陶宛人主要是跟随玛琳娜而来的随行人员,有的是军人,有的是匠人,还有仆人等。他们依仗王后的地位,在莫斯科嚣张跋扈,与不少当地人爆发过口水架和肢体冲突。 而伪迪米特里则允许这些波兰人去东正教堂祈祷,这在俄国人看来就是对东正教的侮辱。 外国人的生活习惯与莫斯科居民无法相融,而且因为前者往往拥有后者没有的特权,所以更加招致怨恨。舒伊斯基的手下以此做文章,大量散布一个恐怖的传言:“沙皇即将命令波兰人封锁城门屠杀莫斯科民众。”莫斯科几乎民怨沸腾,动手的时机到了!
1606年5月17日早晨,伪迪米特里抚摸了一把熟睡中新婚妻子的身体,然后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下来,打开窗户惬意的呼吸新鲜空气。忽然,他好像听到了什么声音,年轻的沙皇皱着眉头仔细聆听,只听见似乎是一阵阵嘈杂的喧闹声从克里姆林宫的大门处传来,伪迪米特里瞪大了眼睛观察,好像是一群平民与皇家卫队发生了冲突。
就在他疑惑之际,卧室的房门被重重推开,他颇为信任的顾问不顾礼仪,红着脸,上气不接下气的叫道:“陛下,突然出现一群平民冲击克里姆林宫的门口,我尽可能的派遣卫队前去阻挡,但他们人越来越多......”他顿了顿,“还有更糟的消息, 舒伊斯基公爵和戈利岑公爵还有许多贵族率领数目不明的大量军队已经进入莫斯科! 此事毫无预兆,他们肯定是计划好的,而且.....而且......”
“而且,舒伊斯基他们公开宣称陛下您要命令波兰人将莫斯科屠城,他们声称是来率军勤王,保护您的安全。”
“我真后悔那天饶了他......命令射击军立刻集结,保护我的安全!”
“陛下,我早就试过,射击军也参与叛变了!现在我们唯一能依靠的只有那些波兰人和宫廷侍卫,但他们坚持不了多久。”
伪迪米特里一世明亮的眼睛彻底暗淡了下去,他是个聪明人,知道一切都结束了。
“陛下,他们即将要攻上来了,您从这个窗口逃走吧!但我没带绳子,您只能跳下去......”
全俄最尊贵的沙皇陛下如断线的风筝般自由落体,然后......摔断了一条腿。 沙皇挣扎着向前爬行,直到一位不知名的射击军士兵出现在他的眼前,我们不知道伪迪米特里一世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说了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位士兵亲手杀死了伪迪米特里。随后, 舒伊斯基将伪迪米特里的尸体游街示众,被焚烧殆尽 (俄国传统中,人死后被焚烧是要下地狱的) 后,他的骨灰被装在大炮里,朝着波兰的方向打了出去。 伪迪米特里一世死后,在舒伊斯基的命令下,莫斯科展开了血腥大清洗,所有波兰人被杀,甚至还有许多俄国人被牵连致死。
在进入下一节之前,我需要为这段历史做个小小的总结,我相信许多人会有点搞不明白,为什么舒伊斯基一开始承认了伪迪米特里的身份,后来又反悔发起叛乱将其杀死?他是怎么从伪迪米特里的支持者变成反对者的?这也是我要讲的,伪迪米特里一世垮台的核心原因,实际上舒伊斯基本人已经替我回答了:
“导致伪迪米特里垮台的主要原因是另一个,大贵族们制定反对僭王的阴谋诡计的头目,瓦西里·舒伊斯基公爵说出了这个原因。起义前夕在阴谋者出席的会议上,他公开声称自己之所以承认伪迪米特里为沙皇,主要是为了摆脱戈东诺夫。 大贵族需要一个僭王是为了先推翻戈东诺夫,然后再干掉僭王,以便为他们之中的某个人登上沙皇大位开辟道路。 ”
——《俄国史教程 卷三》
各位读者朋友们,这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伪迪米特里从一开始就成了舒伊斯基的棋子 ,他原本只是一个无名之辈,但在一个乱世得以发挥自己的价值。他的崛起本身就是天大幸运,如果戈东诺夫没有突然去世,他必然会被彻底镇压。退一步讲,就算没有波兰人扶持的伪迪米特里,也可能会有瑞典人扶持的伪迪米特里, 奥斯曼人扶持的迪米特里。 伪迪米特里只是在波兰的炉子里烤熟,而发酵则是在莫斯科。
当然了,如果伪迪米特里安生一点,认清自己的傀儡实质,或许他还可以活久一点。但他太活跃,已经明显失去了控制。因此, 在没有利用价值之后,棋子就不配继续呆在下棋者的手里了 ,被毫不犹豫的丢弃就是所有棋子的宿命。当然,对于人来说,这就等于死亡。那么,瓦西里·舒伊斯基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无外乎更多的权力,财富和地位,直白点说,舒伊斯基觊觎沙皇之位,早想取戈东诺夫而代之。 他利用伪迪米特里搞垮前者后,接着就是干掉伪迪米特里,然后自己登基为沙皇。 然而追根溯源,这一切乱象的源头甚至可以追溯到伊凡四世时期。
“......因特辖制而在经济上削弱、道德上受辱的莫斯科波雅尔贵族展开了混乱的夺权斗争,竭力不惜任何代价要把自己的傀儡推上皇位......随后舒伊斯基自己成功变成了“波雅尔沙皇”,不过相比而言,波雅尔沙皇在社会各阶层眼中更加缺乏即位合法性,他的继位引起了更多阶层加入动乱。”
—《俄国大动乱年代下的政治机遇与选择》
然而历史是公正的, 弄权者终究会迎接权力的反噬,只是有些人挺了过去,名留青史,有些人抵抗失败,身败名裂后被卷入进历史漩涡中。毫无疑问,舒伊斯基属于后者。
伪迪米特里一世死后仅两天,舒伊斯基就迫不及待的通过他的同党与一些民众登上了沙皇之位,称 瓦西里四世 (Vasili IV of Russia)。他的首要工作还是要稳固地位,在刚刚登基后,新沙皇就允诺未经杜马表决,他不会处决任何人;罪犯的家人不会受到连坐;不承认任何未经详细调查的指控;诬告者将会受到惩罚。很明显,他出身于波雅尔, 这些法令也就自然对波雅尔阶层施加了保护 ,让他们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和权益。
当然,瓦西里四世的统治也是注定不稳固的,就不提其他地方,仅仅就在莫斯科他也没有获得所有人的认可。 瓦西里四世试图通过竭力打击伪迪米特里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 ,他不仅将后者的尸体挫骨扬灰,还对外声称伪迪米特里曾使用巫术和暴力恐吓他人。瓦西里四世甚至派人将真正迪米特里的遗骸运回莫斯科,然后将其封为圣徒......
然而,从整个俄国的局势来看,瓦西里四世的上位不仅没有让国家趋向安定,反而进一步堕入了混乱的深渊。鲍里斯·戈东诺夫虽然心狠手辣,但也是有相当治国才能的,只是很倒霉碰到了可怕的天灾。伪迪米特里一世虽然是个骗子,但他短暂的统治时间里,也在竭力让俄国趋于稳定,如果忽略他挥霍无度的话。但 当瓦西里四世上位后,局势陡然恶化,按照后世学者的结论,此时俄国的动乱从波雅尔上层阶级正式延伸到广大平民阶层。
又是一句干巴巴的历史术语,其实很好理解:在戈东诺夫时期,俄国受到可怕的自然灾害,虽然许多人受灾,盗贼四起,但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还可以控制局势。 伪迪米特里时期,自然灾害有所减轻,虽然他本人及其带来的外国人在莫斯科并不讨喜,但俄国的其他地区的政府和人民也还是相信这位“伊凡四世之子”的, 政府还是可以勉强控制局势。 但当瓦西里四世即位后,政府公信力和权威一落千丈。沙皇之位变更的如此之快,莫斯科的局势如此混乱,俄国其他地方的政府失去了对民众的控制, 阴谋、内战、谋杀、天灾、兵祸和匪患彻底摧毁了政府的控制力。
至于瓦西里四世本人的作为,他显然完全没有能力哪怕仅仅是维持当前的局面,俄国的局势每况愈下。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瓦西里四世的统治,那就是——战争 ,规模更大,更频繁,更残酷的战争。
瓦西里四世统治伊始,叛乱此起彼伏。首先是北方,沙皇的反对者 格列高里·沙霍夫斯科伊公爵 (Gregory Shahovskoy) 及其同党率军发起叛乱 ,战火燃遍伏尔加流域的所有城市,东南部的阿斯特拉罕地区的伊万·赫沃罗斯济宁(Ivan Khvorostinin)公爵也发起叛乱,就连北部芬兰地区的莫尔多瓦部落(Mordva)也开始反乱。
南方,俄国著名的 农民起义发生在1606年10月份 ,伊凡·波洛特尼科夫(Ivan Bolotnikov)举起大旗,号召穷苦的农民和百姓加入他的军队,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战,目标是推翻瓦西里四世的统治。他们一路凯歌高奏攻到莫斯科城下,幸亏沙皇的侄子米哈伊尔·斯科平·舒伊斯基(Mikhail Skopin-Shuisky)率军赶到,与农民军激战一场终于将其击退,后于次年彻底平息农民起义与沙霍夫斯科伊的叛乱,但 在1607年8月,第二个伪迪米特里出现了......
自瓦西里四世登基后, 有关伪迪米特里一世死里逃生的传言便甚嚣尘上,只要打着他的旗号,很快就能集结一批支持者的军队 ,其中一支军队的势力是最强的,也就是第二个伪迪米特里所在之地。关于骗子二号最早的的记载是1607年7月20日,他在边境城市斯塔尔杜布(Starodub)中蹲了一段时间监狱。他和伪迪米特里一世相比,唯一的共同点是都受过高等教育,也会说俄语和波兰语,也比较懂贵族礼仪。但他和前者不同的是,他长得完全不像伪迪米特里一世,更不像真正的迪米特里,他也没有前任那样入戏和演技高超,他和他的追随者都知道自己是个冒牌货。
然而,这些并不妨碍他迅速集结起一支效忠于自己的军队,之前 叛乱的失败者和各种割据武装势力、哥萨克、波兰和立陶宛人纷纷加入他的麾下。 然后更荒诞滑稽的事发生了,还记得伪迪米特里一世的老婆玛琳娜吗?她不仅活着,还找到了伪迪米特里二号,然后演出了一起“团聚”的戏码, 玛琳娜厚颜无耻的承认他就是自己“死里逃生”的丈夫。 上期介绍过的几位波兰大贵族也以此为由头,向他提供了不少资金和7,500士兵。
伪迪米特里二号的军队攻占了一些城镇,于1608年初向莫斯科挺近。他在距莫斯科不远的图什诺村(Tushino)改建为武装营地,他吸引了更多人参加军队,军队达数万人(一说十万)。他与前来抵抗的米哈伊尔·斯科平·舒伊斯基大战一场,并且将其击败,此时他的威望达到顶峰。
“伪迪米特里二世在图什诺建立起自己的宫廷、杜马和行政机构。总之,莫斯科有什么,他也有什么。他也征收赋税、分封土地、授予官衔和赏罚决断,俄罗斯南部地区及北方的很多城市都认可他的权威,彼此相近的莫斯科与图什诺之间暗中往来不断。很多俄国人在两个朝廷之间摇摆不定,有些人干脆同时效忠两位沙皇。” ——《梁赞诺夫斯基俄罗斯史》
然而伪迪米特里二世的好运即将走到尽头,他派遣15,000大军围攻俄国北方门户“圣三位一体”圣谢尔盖耶夫修道院,长达16个月的围攻也没能拿下这个2,400人驻守的要塞。同时,他糟糕的统治也令其丢失了俄国其他地区对他的效忠。
1609年2月,米哈伊尔·斯科平·舒伊斯基堪称是当时俄国的大救星和杰出将领,他奉瓦西里四世的命令前去就让他的侄子米哈伊尔·斯科平·舒伊斯基与瑞典王国谈判, 通过割让一部分卡累利阿土地的代价换区瑞典与俄国结为反波立联邦同盟,同时他还得到了瑞典人支援的6,000精锐士兵。 舒伊斯基率军横扫各处叛军,很快就击败了围攻要塞的伪迪米特里二世的军队。当得知前线兵败如山倒,还有波立联邦国王西吉斯蒙德三世抵达斯摩棱斯克后,伪迪米特里二世的拥护者很快就将其抛弃,前者只能伪装成农民逃往南部边界。
关于伪迪米特里二世、玛琳娜和玛利亚三个投机者的结局我再讲一下,玛利亚到底是伊凡四世的寡妻,而且身份是修女,虽然做的事很恶心,但也不会有人加害于她, 她于1608年病死。 伪迪米特里二世逃亡到边界后,在哥萨克人的帮助下又重新占据了一块地盘,然而1610年12月11日他被一位哥萨克人杀死。波兰名将斯坦尼斯瓦夫·茹凯夫斯基(StanisławŻołkiewski)的回忆录中记载了这位投机者的最后时光:
“伪迪米特里一世和二世只有两点是一样的,他们都是人类和篡位者......那天晚餐后,他喝醉了,他与其他哥萨克男人边驾驶雪橇边喝酒(酒驾扣12分),彼得·乌鲁索夫和其他人在他身边护送他。然而当篡位者酒至正酣时,乌鲁索夫从枪套冲取出一把早已准备好的手枪,他靠近目标然后果断的扣下扳机,然后拔出军刀砍下了他的脑袋和手。 不可一世的投机者的身躯倒在皎洁月光照亮的雪地中,和这片土地其他千千万万的人一样默默无闻的死去。 ”
玛琳娜的死则令人唏嘘,她于 1611年生下了伪迪米特里二世的女儿 ,她带着襁褓中的孩子逃到边境,遇到了一位哥萨克部落的领导者,两人于四月结婚。但部族中的长老厌恶玛琳娜母子,于是她的丈夫遭到罢黜,她也被迫带着孩子逃到阿斯特拉罕城(Astrakhan)。
阿斯特拉罕城的居民起初想要保护这对落难母子,但到1613年,米哈伊尔·罗曼诺夫当选沙皇,次年全城开始搜捕她们,玛琳娜只能再次携子出逃。1614年5月,母子俩被哥萨克人俘获并被交给当地政府。玛琳娜被关在科洛姆那的塔楼,她的孩子和丈夫被押送至莫斯科,7 月,玛琳娜的丈夫被处斩,三岁的女儿被叛公开绞死。 据说,小女孩的身体太轻,绳索无法勒断她的脖子,于是刽子手就用绳子缠绕她的脖颈,让她窒息而死(太残酷了)......
在丈夫女儿死后5个月,26岁的玛琳娜于1614年12月24日圣诞节前夕死在监狱里,人们在她的脖子上发现绳索的勒痕。
导致伪迪米特里二世垮台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俄国名将米哈伊尔·斯科平·舒伊斯基的凌厉打击,另一个就是波立联邦国王西吉斯蒙德三世兵围斯摩棱斯克。尽管之前联邦的贵族曾帮助伪迪米特里们掀起战争,但波兰-立陶宛联邦王国并没有从官方角度对俄国宣战,因此严格来讲, 1609年之前联邦与俄国并没有爆发真正意义上的战争 。而促使联邦瑟姆议会通过在1609年正式对俄国开战的提案,有至少四大原因。
首先,1609年2月28日发生了一件改变东欧势力格局的事件,即俄国 沙皇瓦西里四世与瑞典国王查理九世签署了旨在针对联邦的军事联盟。 原本联邦、瑞典和俄国是三个较为独立的力量,然而一旦两方结盟,剩下一方的处境必定是不利的,这是很简单的道理。站在联邦的角度,此时俄国还处于内乱中,一旦俄国渡过了混乱时期,到那时两国夹击联邦就很不妙了,所以 与其等俄国自我恢复,不如先下手为强。 正所谓趁你虚要你命,一旦俄国被击垮,她与瑞典的联盟就不构成致命威胁了,这是战略外交方面。
其次,这是西吉斯蒙德三世转移内部矛盾的方式, 泽布多瓦斯基叛乱意味着他的王位其实并不稳固 ,依然有不少施拉赫塔与大贵族不满西吉斯蒙德三世的统治。古往今来,统治者面对这种情况,无非是安抚或镇压,既然碍于国情无法镇压,那就只能安抚了。而对这些贵族来说, 最佳的安抚方式就是扩大他们的封地,获取更多利益后,贵族对国王的不满就自然下降了。 而国内封地已经饱和,那就只能通过军事扩张的方式来获得土地,隔壁陷于内乱的俄国就是最佳目标。东欧广袤的平原成了联邦国内一些贪婪贵族眼中的肥肉,他们早就想侵占,只是碍于没有合适的理由,而全面战争就是个掠夺土地的绝佳理由。
熟悉世界史的读者都知道,此时西班牙和英国以及在美洲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关于富饶的东方,神秘的印度的传说一直在吸引欧洲探险家的脚步。波立联邦错过了大航海时代,无法通过占领美洲、亚洲殖民地的方式获取财富,就是在这个环境下,关于东方俄罗斯的种种传说不胫而走。
在全球地理大发现如火如荼进展之时,西里西亚贵族、牧师兼政治家帕维尔·帕尔绰夫斯基(PawełPalczowski)就出版过《莫斯科之颂歌》(The Muscovite Carol)等书籍,将俄国与神秘富饶的印度相比较,小溪里流淌牛奶和蜜,街上的地砖和房屋是黄金制作的等等...... 这些关于“美丽新世界”的书籍确实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波兰人,去东方的俄国探险寻宝的殖民浪潮开始兴起。
最后一个,也是促使西吉斯蒙德三世本人下定决心对俄开战的原因来自俄国内部。伪迪米特里二世初露败相之际,就有一些俄国贵族主动向西吉斯蒙德三世抛去了橄榄枝, 他们承诺将会拥戴前者的儿子瓦迪斯瓦夫登上沙皇之位,条件就是波立联邦大规模武装干涉俄国内战。 西吉斯蒙德三世原本是不愿投入大量联邦军队和财力干涉俄国内战的,他不想承担不必要的风险,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发起战争还真就是比较好的选择。
“ 但早在1600年,波立联邦和沙俄还是有和平甚至是结盟可能的。 彼时西吉斯蒙德三世已经失去瑞典王冠,出于战略考虑,他曾试图与俄国修好关系,共同拉入“反瑞联盟”。实际上,西吉斯蒙德三世开出的价码不低,他建议自己死后,联邦国王的选举将会征求莫斯科(俄国)国军的意见, 假如自己无子嗣,莫斯科国君有权参与选举联邦国王。 反之,如莫斯科君主无子,联邦国王也有机会成为俄国沙皇。可惜鲍里斯·戈东诺夫和俄国波雅尔拒绝了这个建议,从那之后西吉斯蒙德三世就将削弱俄国定为战略计划了。”
西吉斯蒙德三世的政治目标之一就是让波兰和俄国结成与立陶宛那样的亲密联盟,共同对付北部(瑞典)和南部(奥斯曼)的对手。
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充分了解西吉斯蒙德三世的这一目的,才能解释他之后举动的行为逻辑。你可能会比较疑惑,既然要结盟,为何还要去进攻俄国?原因很简单,他也不是没试过和平手段,1600年的尝试就以失败告终。而 现在俄国已经与瑞典结盟,再想通过正常外交途径尝试结盟已经不可能,因此办法只剩一个,那就是派出军队直接攻下莫斯科,让自己成为俄国沙皇 。想象一下,一个东至乌拉尔山,西至普鲁士的波俄联邦国是什么光景。
西吉斯蒙德三世试图复制15世纪瓦迪斯瓦夫二世·雅盖隆与安茹·雅德维嘉的共主邦联 ,这个愿景无意是令人惊叹的,假如他真的成功了,人类历史可能会因此改写。他能否得偿所愿?这段历史的结局是什么?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波兰史》;
《波兰通史》;
《波兰简史》;
《波兰政治体制转轨研究》;
《论波兰传统文化的特征》;
《俄国史》;
《俄国学者关于俄国农民农奴化史的争论》;
《俄罗斯史》;
《俄罗斯帝国》;
《俄国史教程》;
《俄国大动乱年代的政治机遇与选择》;
《俄国军事史略》;
维基词条—西吉斯蒙德三世、大动乱年代,伪迪米特里等;
对波兰-东欧史感兴趣的人,欢迎加群交流学习!
波兰-东欧史学习交流群号:731688622
评论区
共 3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