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个马来西亚网友的漫画风靡网络之后,库巴火了——以他没有想到的方式。
于是短短一天时间,库巴公主(クッパ姫)风靡了全球的社交网络,那个在马里奥系列中的大魔头变成了丰乳肥臀,身材窈窕的漂亮姑娘,被画成图片或者cosplay供网友欣赏(或者社保?)。
所谓“娘化”,就是指的是有爱人士对各种角色甚至非生命体进行的“女性化”同人的行为。
娘化的当然不仅仅是人,甚至连生物都不是,而所有的“娘化”角色最初是一种“同人行为”,虽然现在很多高人气的娘化角色已经完全看不到最初的影子,但是,他们最初的诞生的确是一种同人行为。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女性化,所以有几种是肯定不算的:
古代因为科技水平有限,古人便将一些无法解释的事情用神秘主义的方式来解释,而经过了几百年几千年,怪力乱神的故事越来越多,也就出现了一些看起来有趣的娘化形象。
狐狸在中国一直是以一种阴柔、狡诈的形象示人,而狐妖的故事,在《山海经》中就有记载:“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这个时候的狐妖还是以妖怪的形象出现,而几百年后的《玄中记》提到:“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为天狐。”这个时候的狐妖已经有了女性形象,而且淡化了“吃人”的设定,而在后来宋代《太平广记》中,已经有了人类和狐妖相爱的剧情,在这里狐妖告诉计真自己真身是狐狸,但是计真依旧对他至死不渝。而到了清代《聊斋志异》中的形形色色的狐妖却几乎都是正面形象,包括为爱献身的莲香以及有情有义的红玉或者真性情的封三娘,从中不难看出,这种狐狸“萌娘”的形象已经慢慢形成。
而这种影响到今天也影响着包括文学、影视以及acg文化,直到现在我们仍旧可以看到很多长有三角耳的可爱姑娘。
曾经有人提出过这个问题“凭什么你们就搞萌娘化而不是少年化,这不是物化女性是什么?”
首先要说的是,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无论是西方众神还是东方的天宫,甚至是西天极乐的菩萨佛陀,女性的数量都是凤毛麟角,现如今娘化的角色层出不穷,也就是女性地位的提高以及人们对美好的向往的集中体现。
为什么说女性形象代表着“美好”,着还要从一个被迫“改变”性别的神祇说起。
说到观音菩萨,脑海中应该会浮现出一袭白衣,手持装有杨柳枝的净瓶,慈眉善目的女子形象。事实上在印度的观音菩萨却是另一幅形象:
这个样子自然和现在中国观音菩萨形象相去甚远,但是事实上观音菩萨在中国佛教传入中国,直到唐朝都是这副形象。
观音菩萨即观世音菩萨,由《法华经》“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取得,后为避唐太宗名讳,简称为观音菩萨,玄奘法师则将其译为“观自在菩萨”。
此后武则天称帝,号称弥勒佛降生,既然弥勒佛都可以是女儿身,自然观音菩萨也可以是女儿身。从盛唐开始,观音渐渐从一个男儿形象变为一个慈眉善目的女人形象。
而观音菩萨的身世也被中国的信徒们重新编写了:观音菩萨为楚庄王第三个女儿妙善,楚庄王为三个女儿寻觅夫婿,而妙善却吃斋念佛,只想出家为尼,楚庄王一气之下杀死了她。阎王看见妙善的灵魂不忍,便将其在普陀山上复活,后在此地成佛。
而在印度佛教的历史中,观世音菩萨最初的原形是古印度婆罗门教中的一对孪生小马驹,它神经广大,能使盲人复明,不孕者生子,公牛产奶,朽木开花,象征着慈悲与善,被尊奉为双马童神。佛教创立后,尤其是大乘佛教兴起后,神马驹逐渐成为一位慈眉善目的菩萨,称为“马头观世音”。
马头和人头,男相和女相,如此大不同,有人说“女相只是为了佛教传教的需要,毕竟女信徒不好和男菩萨倾诉。”这也是有相当的可能性,但是只需要确定,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可能是中国艺术作品中最多的佛教形象,而且她的影响也遍布了东方包括日本和东南亚。
日本的文学作品始终给人一种“阴性”的感觉,其作品善于描写女性甚至作者就是女性,文笔细腻优雅喜欢勾画美好纤细的事物。从平安时代的《枕草子》、《源氏物语》到近现代的《雪国》、《伊豆的舞女》等等,都很好地呈现出这种风格,而到了战后日本社会,电视走进千家万户,当《魔法使莎莉》在电视上热播的时候,acg的萌文化也在日本生根发芽。
而到了1995年,日本一名叫中西巧的学生发明制作了第一款具有假想人格的桌面AI秘书程式,当初命名为“春菜”,直到2002年而后在日本掀起完全公开向,免收费的“伪春菜”程式。正式由单一的98SE,2000,XP等动作确认ghost运行,而在上网打游戏之余,调戏桌上这个萌萌的小姑娘也成了一种乐趣。
“春菜”作为acg文化中第一个娘化的产物,事实上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毕竟桌宠这种形式就和屏幕保护一样,属于一种附加的功能,再加上那个时候电脑的内存有限,玩大型游戏的时候通常选择把她关掉,时间长了可能就丢到系统一边不开启了。
把时间倒退十五年,如果一个人的和我说:“我的老婆是亚瑟王”,我肯定认为他已经疯了。但是现在任何人跟我这么说,你可能也是点一点头表示了解,或者拍拍他的肩膀,告诉他:“她也是我的老婆。”
在2004年《fate stay night》发售之时便在日本引起了轰动,当年在日本销售了20万套。
二十万套什么概念?在2000年到2010年,销量超过《fate stay night》的galgame只有《樱花大战》的续作还有 AKB 48 在 PSP 上的《和偶像谈恋爱吧》以及 NDS 平台上面的《Love Plus》(爱相随),事实上后两者也已经不算是传统的 galgame,可以说是在剧情之外的地方吸引力玩家,从而引起的轰动,而在发售当年销售了10万套的《Clannad》被其甩到了后面。
究其原因,因为新颖的设定和优秀的剧情是从未有过的:将古代的英灵穿越到现代赌上性命进行战斗,并且三条线三个故事都很值得回味。
笔者是2007年前后玩到的游戏,当时除了当年玩过的第一款叫做《梦之翼》的游戏之外,第一次在打完游戏之后陷入了深深的忧郁中,尤其是最后 Saber 的那句“士郎,我爱你。”也算是扣上了fate“命运”这一主题,当然这么认为的不仅仅只有我一个,而因此,Saber在此之后获得了巨大的人气。
当然,其中英灵化的角色不仅仅是亚瑟王化身的 Saber,包括美杜莎化身的 Rider、佐佐木小次郎化身的 Assassin 以及吉尔伽美什化身的 Archer 包括主角自己以及包括间桐樱和远坂凛等其他角色,都给了这个游戏很大的魅力,让这个游戏增色很多,但是在未来的某一天,说到这个游戏都会想到这个身披盔甲,面色坚毅不善言辞的坚强姑娘。
在 Fate 系列之后涌现出很多有着娘化角色的 acg 作品的出现,游戏方面比如《恋姬无双》、《大帝国》、《牛顿与苹果树》,动画比如《一骑当千》、《空罐少女》、《C3魔方少女》等等,虽然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都在当时取得了不错的话题和口碑,不过能持续保持话题性和高人气的仍旧只有 Fate 系列,当然这除了游戏和动画剧情优秀、制作精良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接下来就会说到。
准确来说《舰队collection》不能算是一款手机游戏,而是一款电脑游戏,但是在2013到2014年间,身边的很多朋友突然学会了科学上网,然后见面的时候在某个时间点会掏出大屏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低头操作陷入了沉默。
虽然现在这种情况也是有些见怪不怪,但是在当时看见还是很稀奇的,于是我也去科学上网之后,试着注册一个账号玩一玩,但是每次进入都是看见这个画面。
一个日本需要搭梯子才能玩的游戏,得到了如此多国内玩家的青睐,国内的手游厂商看在眼里,自然也就做出了类似玩法的游戏,有的甚至在海外也获得很高的人气,当然至于这种游戏的消费嘛——“氪金”这个在日本指代充值的词语,也就在这段时间在中国流行开来。
当然,日本的厂商看到了这块大蛋糕也不堪示弱,还记得之前说过的 Fate 系列吗?作为 acg 行业娘化角色的先导者,这时候当然也推出了他们的作品。
acg 文化发展到了今天,已经不能被称为亚文化,而是和很多传统娱乐文化一并成为现代娱乐文化很重要的一环。在这其中,铺天盖地的娘化美少女自然是其中其中的一个重要的代表,所谓“万物皆可萌”,这不是说把看到的一切东西脑补成为可爱的美少女,而是说要对生活充满希望和热爱,对新鲜事物抱有激情,用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平时的工作和生活。
当然,有美少女自然是最好的,如果自己没有足够的想象力,可以试试萌娘百科这个网站,或许能有惊喜呢。
评论区
共 105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