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纯属抛砖引玉,因为笔者本人也被我自己提出的这个问题所深深困扰,这里只是尝试探讨一些可能的方法,期待引起大家进一步的讨论。
作为一个 IT 方向的学生,我经常会被小白们问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一天一位同学问我:“什么是 FSF、GNU、GPL?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Linux 是怎么回事、它和GNU是什么关系?‘开源’又是怎么回事?”
我被他这一连串问题问蒙了,但幸运的是他问这些问题的对象是我:因为这些问题的答案对我简直不能再熟悉,我不介意把这一套跨越几十年的历史再对我面前这个小萌新再完整讲述一遍。
正当我想再讲一遍故事的时候,我停住了,并且改变了主意,转而对他说:去搜索一个人,Eric S. Raymond,去读读他当年写的文章《黑客道简史》,中文版本翻译也可以——那里面可以说有你想问的所有问题的答案。
对于上面那则故事,普通人对那一串问题自然是云里雾里,对一个刚刚接触编程不久的小白亦如是,他们搜索 GNU、搜索 FSF、搜索 GPL、搜索Linux,但盯着那几个“极客式”的网站,盯着那些文字、每个句子都看得明白,可依旧没有一个宏观了解。他们一定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搞明白这几个概念究竟是什么、有什么关系,以及这一切背后的历史——显然他还没有这个能力去和这个问题死磕。
直到我这个“机械降神”凭空出世,一语道破天机,给予他们那个通往知识的神奇密码:“黑客道简史”。
你可能在《The Witness》中看到过那几段“额外视频”,其中一段视频中有一段话说:
如果他们想要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拥有更多话语权,获得更多开发自己能力的自由,他们就必须取得获得知识所需的助力,帮助他们了解已知存在但未获得的知识。
我们正处于通讯技术的变革之际,这一变革使得对知识的学习变得比以前更具有可能性。反之,如果没有学习知识的方法,则会导致知识的爆炸,令我们如同目不能视,耳不能闻、口不能言。
这就引出本文想要探讨的问题:不是原视频中似是而非的回答“保持自己理解一切事物的能力”,而是在现实中,我们究竟该怎样获得那些“已知存在但未获得的知识”?
我们听的音乐、看的电影、读的“名著”、玩的游戏、买的消费电子产品、追的番剧、关注的UP主或者随便什么人士、组织……
我发现了一些很可怕的事情:我所知道的这一切,某种意义上都是“借来的”。不,我不是说依靠智能推荐,或者新闻媒体的“信息传播”,那些方式是非常自然的,它们的确能帮助我们。我是说,我所知道的这些信息都是“别人”塞给我的。
国外冷门音乐或者小厂牌、独立制作人?大多是靠着国外游戏宣传片的背景音乐知道的,不信你看网易云音乐:多少音乐人/乐队只有那几首音乐评论999+,而其他佳作无人问津?
你多久没有泡过书店/图书大厦了?你发现过多少“失落的宝藏”?说来羞愧的是,《蝇王》、《白鲸记》这等名作,我竟然是通过《合金装备 V》有关的介绍才得以知晓;许多科幻名作比如《海伯利安》系列、蔓生都会三部曲、《雪崩》,不通过某些“有缘人”介绍,恐怕我更是无从得知。
在购买《合金装备 V》原画集套装、注意到里面那本小小的“潜龙谍影——头目战”之前,我们中又有几个人知道地球上有这么一个神奇的“头目战”系列丛书,它创始于2013年,已经涵盖许多著名游戏——《EarthBound》、《魔兽世界》、《王国之心 2》、《博德之门》、《汪达与巨像》、《铲子骑士》——的分析和评论?我们有这样一次“机缘巧合得知”,难道我们永远都靠被动的“机缘巧合得知”吗?
一个孩子将如何知道任天堂、MJ、David Bowie、库布里克、阿西莫夫、莱姆……或者说过去那么多美妙的成果?如果他们不知道过去这个世界上曾有多么璀璨的东西、曾有那么多的大师和巨星,他们又将如何向前方走去,创造出下一个辉煌的文化?这是一个非常、非常严峻的问题。
互联网(广义)上发生着什么?地球又发生什么大新闻了?世界上哪些人正产出着怎样的奇妙东西?
如今很多年轻人并不知道答案,或者单纯指望一些“媒体”——其中的有些完全是低劣和毫无敬业精神的二道贩子——把上面这一切喂到他们嘴里。
而事实上,什么都没有,通过“二道贩子”,他们什么也获取不到,什么东西也留不下。
这些宝贵的信息仿佛是“月之暗面”的居民,而“地球”上的所有人都无法看见它们。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但问题是,在黑洞效应加剧、信息垄断的时代大背景下,怎么找到另一个“信息来源”来和现有的比较,从而得出一个“谁比谁更好”的结论呢?什么在阻碍着我们发现这些信息来源?
语言是第一道墙,而思想是第二道。它们又如同重力——你要克服它们才能到达月之暗面。
“中文世界是信息的荒漠”,我曾经是这么认为的。但马上有一位朋友反驳到:假若你用英文去搜索中国文化,又怎么可能和用中文搜索一样搜索到深入的信息呢?
一时间我竟无言以对。但我很快反应过来:我指的并不是这个层面上的事情。
是的,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看待远在千里之外的某地的事情,就好像看猴戏一样:那关我什么事情呢?我知道又怎样,不知道又怎样?
但对于一个不想被自己文化背景出身过度限制,而想去看更多、博采众长的创作者来说,这种信息的闭塞是绝对不可容忍的。
中文世界不是信息的荒漠,是其中的人曾经把它变成了荒漠,而现在对他的破坏和修复正展开看不见的斗争。英文世界就那么旺盛吗?不见得,西方媒体的偏见、片面在近年可谓是闹得人尽皆知了。
我的意思是说:每种语言的世界在表面上其实都是“荒漠”,因为你看见的无非是那些东西(你懂的),哪国都一样,只不过由于近百年历史,英语显得并不那么荒漠罢了。为什么程序员看家本事就是英文?因为在这方面永远是英文使用者第一个吃螃蟹而且经验更丰富。
因为我们的文化现在国际上就是不怎么强,而当我们尝试去了解别人强大的文化时,却想在中文世界里寻求到,这岂不是缘木求鱼吗?
但对于我而言,情况还有所不同。我的英文不是问题,却依旧受限,这又是为什么呢?
思想是第二道墙:你需要清楚地意识到自身的困境,意识到要脱离现状,积极寻求出路。
国内网络社区,国内社交平台,国内新闻媒体,国内视频网站、国内音乐软件……无不是对你获取更多信息的“阻碍”,但这其实某种意义上无可厚非:谁叫我这奇葩非要去“开眼看世界”、“阳春白雪”?就像你总不能去美国吃中餐还骂人家不正宗。
这需要一个大到可怕的转变:你需要从“洋葱日报”转变为 “The Onion”;从微博到推特;从各种站点到 U2B、niconico(屑运营,我反正受不了);从国内社区到 Reddit;从国内游戏媒体转到国外的 Gamespot、Kotaku。
曾经我不怎么喜欢使用推特,可是后来我变了。因为很多一手信息、热点趋势只有通过推特才能以最低成本、以最快速度获取:哪家公司又发布新产品了?谁又画大饼、播片了?国外沙雕网友都在传什么图?有哪些现象发生了?
上面的部分需求能靠 Reddit 完成,比如纯粹由网友产生的东西。但是对于更多信息,推特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窗口。
NetFlix、Spotify 等等订阅制平台在国内依旧处于难以使用的状态, “Time To Sail The High Sea” 即使在正版化浪潮下显得不合时宜,也变成了唯一出路。
有些时候我们甚至需要复古一下:比如代购 CD,乃至跑到一些常人所不知道、口口相传的老字号小店淘东西(我没干过,但是我知道想要淘军品、淘“洋垃圾”,光靠淘宝是绝对不可能的)
在现有的框架下寻求突破、寻求新发现则显得非常困难:Youtube 首页永远给你推荐那一小点话题的新东西,我关注了@edepot 于是就一直给我无脑推荐 edepot 的视频,我搜索了《彩虹六号》于是全部都是《彩虹六号》,搜索了“gopnik”相关于是 Youtube 就一个劲给我推荐gopnik相关视频。
我对此感到无比厌烦:就靠这些玩意的推荐,我永远都只是一个跟风者,我不可能看见新东西,我不可能走到比大多数人再远哪怕一丁点的地方。
网易云音乐给我的推荐则永远显得“隔靴搔痒”,不达要点:首页推荐歌单是一股脑的“动漫音乐”、“口水歌”;每日推荐对于我则非常无趣,要么是早就收藏了的歌曲只不过收录专辑不同,要么就是我完全不感兴趣。但效果还是有的:如同大浪淘金,在一些少之又少的情况下,我能通过它发现一些“沧海遗珠”一样的小众存在,直击我的痛点。
在高度的信息噪声、又缺乏访达信息的高效手段的情况下,找到那些“沧海遗珠”并开阔我们的阅历就如同一场没有藏宝图的寻宝一样困难。
但我必须去做,虽然我很乐意刷知乎、很乐意去看各种网络媒体和安利文章,我也必须去做。因为成为单纯的跟随者、信息“二道贩子”的服务对象并不是我所乐意的。
这会花大量时间、花很多精力、会费很多无用功,你要跨越语言障碍、跨越文化背景、跨越网络使用习惯、跨越已有思想方法,才能跳出我们身处的这个怪圈。
说到这里其实我也很迷茫:大家又是怎么发现“新东西”的呢?在 2018 年,我们有什么途径去知晓那些离我们十万八千里的东西呢?比如“头目战”、又比如“全息玫瑰碎片”?我衷心渴望大家能给出比我给出的更多的答案。
“Isn't this where......we came in?”
评论区
共 88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