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大约在半个月前朋友就帮我订好了《流浪地球》大年初一的电影票。这篇文章主要是在尽量不剧透的情况下说一说这部电影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以及一些个人的想法。有剧透的地方会提前说明。文章配图全部找自豆瓣电影。
刚听说这部电影的消息时,心情是期待又怕受伤害,有三体电影版的在前,加上打着“国产科幻”的旗号,并不敢抱有太大希望。看过预告片之后我想:那怕是为了在大荧幕上看看被毁掉的东方明珠也是值得跑一趟电影院的。相信广大科幻/特摄/大场面电影爱好者从小就见过不少东京塔的倒塌,自由女神像的断裂,白宫和凯旋门的爆炸,但是毁国内的地标建筑还真是很少见。
当片尾STAFF开始滚动的时候我寻思着,这部电影好看归好看,但说它是中国科幻元年其实并不合适,它作为灾难片的成分其实要比科幻片多。下面就来说说为什么。
大多数情况下,一部灾难片要表现些什么?这还比较好回答:天灾人祸下普通人的挣扎求生,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在危难时牺牲自我拯救大家闪耀人性光辉等等。远的有2012和后天,近的有末日崩塌和全球风暴balabala,在各种优秀或稀烂的灾难片里你都能见到这些。但是要说科幻片要表现些什么?这其实是个不太好回答的问题,有酷炫的高科技装备算科幻吗?抵抗外星人入侵算科幻吗?宇宙飞船和空间站算科幻吗?
要我说,算,也不算。因为这些都只是科幻元素而不是科幻内核,就像满楼的霓虹灯/脏兮兮街道的阴雨天/各种改造的假肢这些都是赛博朋克元素,用上了这些元素的作品内核不一定就赛博朋克了。
而且我看过的科幻小说肯定没有42和众多大佬多。但既然机核是个能让各种意见有机会发表出来的平台,我就说一下个人的看法。
我在大学时每个月都会买《科幻世界》看,每次拿到新一期都会在目录里翻有没有刘慈欣的作品。《三体》第一部在《科幻世界》上连载的时候,那种追番等待的痛苦仍然记忆犹新。而我某个同学(他从来不买这杂志,但每期都要问我借来看,我就当他是个爱好者了)只要看到我拿着新一期的科幻世界,就会问“那个牛逼吹得很牛逼的家伙有新故事没?”
最初我不太喜欢他这样的说法,因为“吹牛逼”三个子听起来多少带点贬义,但仔细一想又好像是这么回事。
以前我只知道在宇宙里是失重的,所以空间站里的人都飘着干活,但各种科幻作品告诉我可以通过自转产生的离心力模拟引力从而实现正常行走。
以前我只知道核弹是最强大的武器,但《三体》告诉我还有降维打击这种事儿,甚至还有比降维打击更强大的“改变规律”。
没看流浪地球的小说之前我只知道那样的旅行要消耗大量的资源,但小说告诉我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几千年累积下来的文化,习惯,甚至最基本的社会伦理都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我认为科幻就是这么一回事儿,用脑洞大开的想象假设一个前提,然后通过真实细致的描写告诉你如果那样的话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假设一个前提”是“幻想”(也就是吹牛逼),“真实细致的描写”是“科学”(也就是吹得很牛逼)。
那么说完了什么是灾难片和科幻片,我上边儿的话就很好理解了。《流浪地球》这部电影在宏观上讲的是【地球遇到危机】->【空间站和地面上的人通力合作拯救地球】。微观上讲的是【家庭成员之间因为某些原因有很深的隔阂】->【通过拯救地球这件事情(和做出的牺牲)互相理解】。
是不是觉得很眼熟?没错,和许多年前的《世界末日/Armageddon》《天地大冲撞/Deep Impact》等等灾难片一毛一样。(这两部电影是同一年上映的,题材也差不多,经常被搞混)事实上宏观描写环境,微观描写家庭是这类电影非常常见也非常保险的叙述方式。
小说中很多“社会变成什么样了”的描写在电影里都没有,但这并不是缺点。原著小说几万字,时间跨度千百年,一部两小时的电影要全都拍下来一定不好看(也许拍成权力的游戏那种级别的美剧会好一点?)所以只能在漫长的航行中选一段了。而且因为是选的是仍然在太阳系中发生的事情,小说中有很多出现在旅程后半段的对家庭关系和社会伦理的描写也没法加入进去。
所以,不管微博上还是公众号上怎么吹“中国科幻元年”这样的概念,也改变不了这部电影其实是灾难片的事实。至于因为有吴京就说什么“太空战狼”的,该拉黑拉黑,该取关取关吧。
上面说的这些都是针对铺天盖地的科幻元年说法的不满,下面我来说说这部电影的优缺点。熟悉刘慈欣作品的人都知道,他笔下的一个个人类个体是很渺小的,在命运和环境面前微不足道。说直白一点就是你努力了半天可能没有半点用处,而且谁都有可能领便当。在这样的前提下,对很多普通人角色的描写又很贴近现实,这在电影里都体现出来了。下面有电影内容举例,如果不想被剧透的话你只要知道电影里体现出这些了就行
在电影主体没啥大问题的情况下,多放一些致敬和梗总是能让系列粉丝窃喜。目前我能想起来的大概有这些:
其实半篇文章都在讲这是科幻片还是灾难片也算是我的一些小纠结。这种话题也就发在机核的时候能说一下。就像我会在机核讨论忍龙是ACT因为打不过就是打不过你只有反复练习这一个途径,而黑魂是ARPG因为打不过你可以刷魂刷装备并且不需要太强大的反射神经就能过关甚至白金。我有时候会执着与这些分类,但这并不妨碍我享受游戏。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没多少人会在乎“怎么样才算科幻片”这种问题。有些人看电影是为了撩妹或者追星,有些人选择看哪部电影的依据是“今天下午3点就没事儿了晚上饭局又不能去太早那就随便找个3点多开场的电影吧”。那种会提前看上映信息,提前订票,然后专门跑去电影院的人才是少数。所以只要电影好看就行了,纠结那些分类没多大用处。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通过好莱坞级别的视觉效果,优秀小说的底子,以及著名演员的号召力让更多的人关注科幻片这类电影。让人们知道,“噢~原来国产电影也可以这么拍了”。如果这次票房好,之后或许会有人投资拍摄更多的科幻片。也许我们将来会看到在中国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充满赛博朋克味儿的故事,对抗外星人的故事,和外星人谈恋爱的故事,AI叛乱人类反击的故事。也可能会有一些资本把科幻电影热当作类似之前的综艺电影热一样想赚一票就走,导致一些烂片出现。但至少,《流浪地球》开了一个好头。
科幻能给你展现未来的某种可能性,我希望中国的科幻电影以《流浪地球》为起点,能提醒那些朝九晚五,话题永远只有车子票子房子孩子的中国主流群体,偶尔也要仰望一下星空,想象一下未来。哪怕100个观众里只有一个这么做了,也是莫大的好事。
最后的最后以【假装有人提问的FAQ】的形式补一些杂乱的想法:
A:没事儿,放心看。看完电影如果再去看小说会发现原著真牛逼。
Q:这部电影到底算不算中国主旋律?有没有渲染民族情绪?
A:我觉得不算,主角是中国人所以大部分讲的都是中国人在干嘛,但是影片里也明确表示了世界各国人民都在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
A:大部分烧钱的是远景,不容易看出问题,近景什么的当然是搭出来的真场地了,也算是扬长避短吧,毕竟成本没有那么高,烧不起钱。开场不久后的那个长镜头真的好看。
Q:我被那些战狼PTSD患者吓到过,不知道要不要去看怎么办?
A:你享受电影本身和网上评论怎么说是两码事,更何况你又不能阻止(哔~~~)上网,理他们作甚。看完我的文章愿意去电影院就去,没兴趣就忙点别的,还有那么多游戏要玩呢。
Q:吴京在这部电影里表现怎么样?是不是又孤胆英雄了?
A:说实话我觉得就算把他戏份全删了,然后稍微圆一点点剧情,对结局没有任何影响。解决危机是靠无数人的努力才换来的。(话说我看过的上一部吴京参演的电影还是《杀破狼》,觉得他演变态杀手挺好的。)
A:对不起我不喜欢打分,不管是对电影还是游戏还是人。
Q:对这部电影夸了那么多,有没有因为是少见的国产科幻而降低要求?
A:我个人是没有什么国产情怀的,不管是国产电影还是国产游戏,做得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为什么要因为是国产的就放低要求就要猛吹它一把。更何况因为是国产就放低要求这不是在侮辱国产吗?这部电影的水准简单的讲,放在国内范围内比较肯定是一流,放在国际范围里因为老外在科幻片上领先我们太多,所以肯定比不过一些好电影。
Q:总是听到媒体和其他渠道在强调这部电影的中国元素,到底有什么意义?
A:我英文很差,有些游戏玩不了,但我仍然认为要充分享受一部作品的魅力最好是用它创作时使用的语言。(比如undertale汉化补丁做得很好但依然没法100%还原,有些内容没法还原,这不是汉化组水平不够的问题)对游戏来说一味强调“出中文再玩”只会让你损失和一些好游戏接触的机会。外国游戏出中文字幕是帮助我理解游戏内容,外国游戏出中文配音不会让我有任何亲切感只会觉得别扭。游戏如此,电影也是如此。老外拯救地球当然讲英文合适,在一个主角是中国人故事主要发生地在中国的电影里,墙上的福字,街头混混说话的方式,乌烟瘴气的台球麻将桌,各地方言口音,甚至贿赂送礼,这些无比真实的能带来亲切感的东西出现在电影里,才是电影提高可信度提高真实感的基础。
事实告诉我们,生活中处处容易立FLAG,要么别说,说出来了就要做到。
评论区
共 127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