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由网飞制作的《机动奥特曼》已经在各大视频平台发布。2018,腾讯买下五部《假面骑士》播放权、动画《电光超人古利特SSS》热播、电影《哥斯拉2:怪兽之王》放出新的消息。从“特摄”到“特摄改”,可以不夸张地说其经历了整个影视行业的各方面发展时期,而这次,我们将回到特摄最开始的样子,简述特摄至今的发展历程。
特摄是舶来品,“特摄”翻译自日语“特撮”(读作to ku sa tsu),而日语的“特撮”最早是对“特殊摄影技术”,英语写作Special Effects(SFX)的缩写。SFX影片就是使用了特殊效果以及摄影技巧的影片。有记载的最早使用SFX技术的电影是梅里埃的《月球旅行记》,上映于1902年,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科幻片。日本最早使用特摄技术的则是1942年的《夏威夷大海战》。虽然本片使用了特殊摄影技术,但是被美方认为是纪实影片 。 而真正被认为是第一部特摄影片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圆谷英二所拍摄的《哥斯拉》1954版本。现如今特撮已经特指日式特摄片,就是我们熟知的“穿着皮套”的影片,而不是单纯使用特效的电影。
中文的特摄则包含了两种含义,被分为广义特摄和狭义特摄。广义就是一切使用特殊摄影以及效果的影片,狭义自然就是指日式特摄。以下,我们将会讨论的特摄,就是狭义的日式特摄。值得一提的是,《异形》和《铁血战士》这类的影片也可以归类于(狭义)特摄片。
要说特摄片,那就不得不提日本的特摄之神圆谷英二。圆谷先生年少的梦想是做一名飞行员,他在15岁时考上了飞行学院,虽然半年后学校就倒闭,但是有幸他参与了日本历史上的第一次空中拍摄。之后他进入如今的东京电机大学就读,并且在玩具厂兼职,积攒了制作模型的宝贵经验。毕业后的他在机缘巧合下进入了影视行业,加入东宝株式会社。由于二战时期日本军方的命令,圆谷英二制作了《夏威夷大海战》。他制作了等比例缩小的珍珠港沙盘场地,以及航母飞机模型。在当时来说,这部影片场面的真实度是划时代的,甚至当战争结束后,美方不相信这部影片是使用模型拍摄的,认为这是真实的纪录片,并且逼迫圆谷交出“攻击珍珠港的真实记录胶卷”,最后甚至将圆谷“封杀”。
被封杀后的圆谷先生只能自谋生路,他自己设立了圆谷特殊摄影研究所,并决定制作一部真实的怪兽电影。当时已有的美国电影《金刚》采用的是逐格拍摄的手法,也就是制作一个怪兽模型,拍摄每个动作的分解,连接成一整个画面,现在的定格动画使用的就是这个手法。圆谷英二认为这种手法拍摄的怪兽不够真实,动作也不够流畅。因此,他决定寻找新的拍摄方法,他尝试让人钻入怪兽模型并模拟怪兽做出动作,就这样,穿着皮套怪兽哥斯拉,就诞生了。
《哥斯拉》更多的使用了许多先进且富有想象力的拍摄方法,除去穿上惟妙惟肖的怪兽皮套和等比例微缩场地之外,还有许多在当时看来非常奇妙的摄影技术,比如拍摄飞机在山上盘旋时,移动的是底下的假山而不是飞机,通过相对运动来使影片更加逼真,更有甚者,电影中出现的火焰,用的都是真实的火焰。
如此创新的电影,一经上映就引起轰动。巨大的怪兽破坏楼房的场景在日本人的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后来,圆谷英二创建了自己的公司——圆谷株式会社,在1966年拍摄了《奥特Q》,这是日本特摄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以怪兽为主角的连续电视剧。日文片名标题则是从当时的流行语“超C”(ULTRA-C,为表示体操动作难度的词汇)与英文单字“问题”(question)的首字母“Q”合并后命名。
《奥特Q》是以单元剧的形式呈现,基本上每一集讲述一个故事,且题材也大相径庭。剧中的怪兽形象复杂多变,不是人们刻板印象里的“哥斯拉”式怪兽。比如第13集出现的“卡内贡”形象就十分有趣,它是一个附于贪财之人的怪兽,与人类大小相同,有着钱包似的头和火星人一样的四肢。它的胸口有一个计数器,需要吃钱为生,吃了多少钱,胸口的计数器就会有多少数字,当数字降为0的时候,就会死去。这集并没有大肆破坏城市的怪兽,只有一只让人喜爱的卡内贡和一群小伙伴的故事,非常适合用来教育儿童。
人们耳熟能详的《奥特曼》,是在原有《奥特Q》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个超级英雄,让英雄与怪兽进行战斗,保卫地球。这是第一部彩色的特摄影片,于1966年播出。在二战之后的日本,精神上需要一个如美漫超级英雄一样的角色出现,展现个人英雄主义。因此,剧集一经播出就取得了近百分之五十的收视率,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奥特曼》的成功离不开剧本家和皮套设计者。剧本家金城哲夫担任过《奥特Q》、《奥特曼》、《奥特赛文》的编剧,由于他出身于冲绳岛,也就是美军在二战时期第一个登陆日本的地方,其对战争的反思更为深刻,因此创作了许多对于孩子们来说更为深邃的内容,这种内容,孩子是无法发现的,因此不会对他们的成长造成不利,相反,成年之后的他们再去回头看,就会体会到剧中的深意。而不能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也是皮套设计者的一大关键前提。皮套设计师成田亨就有着三个原则:1、不能仅仅将动物巨大化,必须加入独创性。2、拒绝三头六臂式的畸形化怪兽。3、拒绝满目疮痍,血迹斑斑,让人不适的造型。
比起每一集同样造型的奥特曼,每集不同怪兽有时更能得到孩子们的喜爱。许多怪兽形象反而更加深入人心。比如最出名的怪兽形象“巴尔坦星人”,它的一对大钳子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名字来源于巴尔干半岛。巴尔干半岛作为“欧洲火药桶”,在20世纪初两次巴尔干战争及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充斥着战火,所以被用来作为巴尔坦名字的原型,暗示巴尔坦星因核武器竞争而毁灭。因此他和哥斯拉一样,是导演对核武器的一种思考。又比如有着“友好珍兽”的“皮格蒙”,与人类十分友好,其形象和《奥特Q》中的“嘎拉蒙”十分类似。
比起怪兽和奥特曼的皮套,微缩场地更为耗时耗力。现如今,制作微缩模型依旧是电影产业里重要的一环。比较有名的有《银翼杀手2049》里的高楼正是由新西兰的特殊效果和道具公司Weta Workshop制作的。该公司也曾为《指环王》和《霍比特人》系列搭建场地。此外,微缩场地也从电影剥离出来,自身成为一项艺术。情景师荒木智受到哥斯拉的影响,热爱制作模型,在业余时间制作了各种精细的微缩场景,并且于2014年走红。2017年五月举行的东京艺术设计盛事DESIGN FESTA,来自千叶经济大学模型部的作品同样受到了好评。
遗憾的是,虽然《奥特曼》系列在刚开始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由于几乎一成不变的剧情以及奥特英雄的皮套造成的审美疲劳,再加上每集都要破坏大量模型,造成的成本过高,《奥特曼》逐渐走向颓势。《雷欧奥特曼》在最后决定走向成人化,同时削减经费把地球保卫队全部团灭,但是依旧没有拯救系列,《雷欧奥特曼》平均收视率仅10.3%,最低甚至6.6%。(昭和最后一作为《艾迪奥特曼》1980,并非雷欧,经评论指正已修改。)虽然在1996年之后先后推出了三部优质的《迪迦》、《戴拿》、《盖亚》奥特曼作品,但收率却一直走低。2006年(经评论指正已修改),打着奥特系列40周年的纪念作《梦比优斯奥特曼》播出,虽然包含了各种情怀,但却把圆谷推向破产,最终,圆谷被TYO公司收购。
其实比起“巨大化”的特摄,与人类相同大小的特摄成本更低。日本早起也有许多非巨大化的特摄剧,如1958年2月24日,由著名文学家川内康范原作,史上第一部特摄电视连续剧的《月光假面》、1959年改编自手冢治虫同名漫画的《铁臂阿童木真人版》、 1964年以二战时期为背景的日本元祖级HERO特摄电视剧《忍者部队月光》、1982年开始播放的金属英雄系列,其中最为国人所知道的是《铁甲小宝》,以及1971年播出的,由东映制作的《假面骑士》。
奥特曼、假面骑士、战队系列到现在为止依旧被称为“三大特摄系列”。《假面骑士一号》改编自石森章太郎的漫画《假面骑士》。初代假面骑士“本乡猛”被修卡改造成改造人。本乡猛在脑部被改造之前就逃出基地,成为了对抗修卡组织的英雄。这就让假面骑士有着一个近乎悲剧式的内核:敌我同源——即使不是人类,也要为了人类战斗。历代假面骑士基本不会忽略这个设定,让整个故事富有悲剧性。
此外,假面骑士有着十分时尚的设定,更能得到青少年的青睐,比如机车、炫酷的腰带、华丽的武打动作等等。《假面骑士一号》对于镜头语言的运用想比同期的特摄更加成熟,甚至倾向于恐怖电影的拍摄手法,加入了猎奇的怪物设计使得剧集有一种奇妙的张力。
昭和假面骑士除了Amazon基本采用昆虫作为原型,而平成时期的假面骑士则不拘泥于虫子,有游戏机、坦克、兔子、鲨鱼、桃子等等。平成假面骑士于2000年重启,由《假面骑士空我》打头阵,不管在拍摄手法还是剧情上,更加接近昭和时期的氛围。主角由小田切让担任。《空我》的目标群体更多是小时候看过《假面骑士》的人,成年观众也更能接受这种恐怖的氛围。《空我》大受好评,豆瓣评分9.4,是评分最高的假面骑士。
东映尝到了甜头,于是延续《空我》世界观,制作了《假面骑士Agito》,《Agito》收视率是平成最高,第一次出现了多位骑士以及人造骑士装甲。剧情上更是从一开始就把悬念抛出,有开有合,伏笔不断抛出,回收及时,无可挑剔。《Agito》开创了多位骑士的先河,自此以后的每部假面骑士都会出现不止一位假面骑士。
《假面骑士》比《奥特曼》目前的道路更为顺畅的原因各有说辞,大体总结在两个方面。一是剧情。假面骑士的剧情更多让日剧的剧作家操刀,比起每集卖打斗和皮套,不如在世界观和剧情上下功夫。井上敏树、小林靖子、武藤将吾都曾为假面骑士编写过剧本。有了厚实的故事底子,一般来说就取得了成功的钥匙。二是商业化。旧平成骑士的商业化算是迅速,从空我到龙骑,骑士已经有完整商业化(买玩具)的趋势。龙骑的“卡盒”和各种道具,让剧集道具商业玩具化成为了获取利益的又一手段。Decade之后的新平成系列,更有前二十集就是用来宣传新玩具的恶名。
直到今日,假面骑士dx腰带、SHF假面骑士可动玩具已经成为主力营收手段。万代公布的2017年财报显示,假面骑士带来的收入仅次于《机动战士高达》系列,位居第二。
回想特摄在日本风靡并扩散到全世界,不禁让人思考,为什么是日本人发扬了特摄。 其实还是要从日本这个国家开始说。后期,人们对个人英雄的崇拜促生了如奥特曼、假面骑士的产生,但是对于一开始的《哥斯拉》则无法这样解释。
现在普遍认为,哥斯拉象征着是二战时期的原子弹,哥斯拉是一只因为核试验而诞生的原子怪兽,象征着日本对核的恐惧。其实不仅如此。日本从古至今一直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由于岛国的性质,导致其海啸、地震频发。再加上二战时原子弹的袭击。日本对于巨大到看不到摸不到的灾难有着一颗敬畏之心,这些因素是内因。
现在的日本,房屋建筑稳固、逃生教育得当、各种避灾系统完善,正是由于对灾难的恐惧与防备。而这些会肆意破坏房屋,造成灾难的怪兽,比起原子弹,更像是对于那些巨型灾难的具象化。怪兽在城市里破坏,我们总是能看到各种逃窜的市民,他们满脸恐惧,尖叫着狂奔而逃。总会有一两个小朋友跌倒在地上,等待他们的,只有被怪兽碾碎的结局,往往是这个时候,奥特曼——那些超级英雄出现了,拯救了弱小的人类。
这样看来,奥特曼真的是个人英雄主义的表达吗?那更是日本人尝试着对天灾的一种反抗,一种长期被碾压却又韧性十足的反抗,不仅仅是美式个人英雄那么简单。
游戏《绝体绝命都市》创造了一个玩家总是在天灾中逃窜的游玩模式。玩家扮演的角色,或在怪兽脚下、或在地震的危楼里,玩家体会着这种绝望、无力,正是日本人在现实里体会过的。
而外因,也就是历史因素,是当时日本是战败国,由于政策和社会的原因,不能拍摄战争题材的电影,但是随着电影技术的完善,人们已经开始追求大场面电影。因此特摄片恰好填补了人们对大场面的需求,而又不会过于敏感。综合内因外因,特摄片这个特殊的题材,在日本长久的发展,并且输出到各个国家。
特摄在中国也有一定的发展,早期的中国特摄有1975拍摄的《中国超人》、台湾翻拍自日本《假面骑士V3》的《闪电骑士》、1977年香港拍摄的特摄电影《无敌飞金刚》等等,近期也有如《金甲战士》、《铠甲勇士》等作品。值得一提的是《铠甲勇士》,由广州奥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其中的某些剧集在皮套以及剧情的完成度上不逊于日本特摄,如果刨去借鉴的部分,确实是国产优秀的特摄作品,商业化也十分成熟。
早期由于皮套的制作条件有限,怪兽的皮套粗糙还可以表现怪兽的可怕,但是奥特曼等超级英雄本就是拟人化的,如果过于粗糙,就会出现,早期奥特英雄“硫酸脸”的恐怖场景。现在看来,那些超级英雄和怪兽皮套上有着各种穿帮,比如奥特曼的后背那个隐藏拉链,好像怕人看不见似的,还高高隆起、假面骑士一号的皮套,其实就是简单运动服的改版,甚至连运动服的线条都保留下来。
这种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而造成的不足,在现在引申了一种奇怪的审美。最近推出的假面骑士一号真骨雕玩具,为了还原出那种皮套的质感,把塑料做成皮套的样子,连穿帮的拉链和运动服款式也完全保留。又如同日本的丸三公司生产的哥斯拉软胶玩具所发展而成的空心橡胶玩具,现在被成为sofubi。这种玩具不精致,相反,涂装和制作都十分粗糙,但是在日本却成为一种收藏爱好。这种爱好小众且轻奢,在日本中野百老汇的Mandarake,有着让人眼花缭乱的款式。许多特摄迷都会选择去这里选购。
动画拍摄的《古利特超人SSSS》以及《机动奥特曼》被称为特摄改动画,更有《假面骑士W》和《假面骑士空我》这类的特摄改漫画。假面骑士从漫画发展到真人特摄,又发展回漫画。特摄正逐渐从一种拍摄手法,转化而成一种类型,这说明特摄逐渐从小众市场走了出去。
而正如所有的类型作品都会被解构一样,特摄被解构成了各个小块,每部作品会取其需要的部分。前文所提到的《银翼杀手2049》提取了微缩模型、《环太平洋》提取了怪兽题材、《异形》制作了逼真的异形皮套、最近的哥斯拉电影使用CGI制作哥斯拉,抛弃了皮套更是对传统特摄的一次挑战。
这些工业完善、制作精良的电影,正渐渐从特摄的皮套里走了出来。观众们将会看到更多能带给人们不一样视觉冲击的“特摄”电影。
虽然如此,但是就像有人喜欢收藏sofubi这种小众的爱好品一样,有人还是喜欢着那种粗糙的英雄和怪兽,在等比例缩小的模型沙盘里大打出手,或许这可以称之为复古的审美,或许可以称之为,浪漫。
评论区
共 47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