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回到2011年的夏天,问在闷热的空气里点开SCP_Foundation吧的我,日后屏幕上的文字将伴随你很多很多年,从此直到不可知的未来都和你纠缠在一起,你信么?
然而世界总是以我们难以想象的轨迹在运行,等我忽然意识到的时候,才发现基金会已经和我走到了今天,已经变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不需要刻意的意识,也不需要过多的动机,甚至有的时候不会察觉到和其他的事情有什么不同之处。
所以,当我和老白坐下来谈 SCP 的事情的时候,才发觉我似乎很难向别人介绍究竟 SCP 是什么。总觉得就像是一场漫长的旅途,虽仍未走到终点,但是回头看去已经很难截取某一段向他人述说。大概也就是所谓的“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吧”。
尽管如此,在这篇文章之中,我仍然试图描述我眼中的基金会,若其中妙处能让诸君识得一二,那再好不过了。
这是一个极其常见的问题,也是很自然而然的问题,却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在现实之中,SCP 基金会是一个很小众的写作社区,由为数不多的作者和为数不多的读者构成。作者们致力于描写自己的脑洞,读者们希望看到更精彩的脑洞,两者往复循环,不断交互的一个社区。
在网络之上,SCP 基金会是一个充斥着光怪陆离内容的网站,许多文章在正经地胡说八道,试图让一切看起来像真的——唯独只有“真的”这件事是假的。
而在基金会宇宙之中,SCP 基金会是致力于收容各式各样异常的全球性隐秘组织之一,拥有常人难以想象(看你怎么编)的资本和科技,并且应付同样常人难以想象(同样看你怎么编)的异常。
以上这些都是 SCP 的一部分,然而单独拿出来又都不是真正的 SCP。甚至上面所列举的也不是完整的 SCP。这个社区之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相互独立又纠葛不清的属性。线上和线下,作者和角色,宇宙内和宇宙外……这些种种都是 SCP 令人迷惑的部分。它们被塞入一个名为基金会的框架之中肆意地展示出来。当一位读者对这些感兴趣,他总会试图掌握住基金会的全貌,然而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阅读过程中的任何时候,他都能看到更新的东西,只要他想,他总能看到更多。这也是“SCP 是什么”这个问题绝难回答的最根本原因,因为它的内部包含着极多的多样性,用大而空泛的话概括显得苍白,而具体列举则难以穷尽。唯有读者投身而入,才能窥其一斑。
如果当一位读者开始阅读基金会,他往往会迷惑:为什么许多文章之中的描述不相一致,甚至完全相反矛盾?
在《圣经·创世纪》11:5-9之中记载了巴别塔的故事:
耶和华降临,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 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作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作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 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 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 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
这个故事被视为人类分歧与变乱的开端,语言不通,通天之塔无法建造。人分散到各处,最终导致相互征伐,争斗不休。
而 SCP 基金会和这个故事是十分相似的。只不过在这个故事里,人类因为上帝而变乱,基金会从最初就天然选择了一条变乱的路线。
在最初,基金会只有一个雏形:一个收容各式各样异常的组织,它甚至没有名字(Foundation这个词是后来作者社群讨论选择的)。对此感兴趣的作者们,每个人都对这个组织有着不同的理解,所描写的内容自然十分不同。一开始,众作者就走在不同的歧路之上,所遵循的只有一条定理:作品的世界里,有一个名为SCP的组织的影子。随着作品的慢慢累积,终于有人发现了问题,不同作品之中所描述的组织不仅难说相同,甚至有些描述是背道而驰的,这如何是好?
所幸,诸位作者没有选择相互征伐进行统一的道路。取而代之的是,他们达成了一个共识:所有作者之间是平等的,那么,众多作品之中的基金会也都是平等的,没有谁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的作品身上。于是,一个神奇的画面出现了:所有矛盾放弃了统一的努力,堂而皇之地在名为SCP的背景之下展示着自己。于是歧路导致更多的歧路,出现了更瑰丽的火花,最终导致了这样一条铁则:
只要你写得足够好,那你可以无视所有写作的规矩。
所以当基金会走到今天,我们能在其中看到各式各样的文章。有循规蹈矩遵守格式写作的,也有狂放不羁打破各种规则的,有拯救世界于水火的基金会,也有放弃拯救等待再起的基金会……你想看疯子?有!你想看冷酷?有!你想看温情?有!各种读者想得到的,想不到的,想要看到的,没想过能看到的,都合理地存在于这个框架之中。而能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原因,即在于这一点:
没有人能看到基金会的全貌。我看到的、我认识的、我确信的,那就是独属于自己的基金会。不论任何一个作者有多少好作品,曾得到过多少赞誉,我心目中的基金会是完全可以与之并列相抗而毫不落下风。既包容并蓄,也唯我独尊。
如果是对 SCP 基金会稍有了解的读者,想必都知道基金会之中的文章都是要经过各种读者的投票来决定是否存活下去的。我曾经思考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因素让我或者其他的读者愿意赞赏一篇文章?要知道,正如前文所言,基金会没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定理。我们在评判的时候,真的是看有没有D级,有没有O5来评分的么?答案大概是否定的,究竟什么才是“这很基金会”呢?
我想,这问题的答案,大概就是读者从一篇文章之中,看到了作者的“基金会”。
当任何人都有自己独属的“基金会”的时候,如果真的对它抱有热情,那么它是有生命而会生长的。当它终于成长而结果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大概是一篇文章。基于每个人所认识的基金会不同,每一位作者的经历不同,他/她心中的基金会往何种方向发展是永远不可预料的。在最后发布的文章之中,我们得以看到的正是这个基金会的一角。这种难以预料的阅读体验,大概才是“这很基金会”的真正意义所在。
而基金会魅力无穷的另一个关键点在于,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作者。换言之,所有有热情的读者,都有成为作者的可能。人与人之间不可能完全相同,在这种下一个作者难以预料的状况之中,所有的读者/作者群体整体不是正如一个宇宙一般难以揣摩,千变万化么?如果要具体到某一个作者,他所认知和体悟的基金会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表现在他的作品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致性和不可知性的对立统一,又何尝不是如同宇宙一般令人充满好奇,甚至一丝……敬畏呢?
读文,读人,读思想,甚至于读宇宙的一角。他人即宇宙,亦不过如此。
基金会能吸引我直至今日,大概正是因为有这众多宇宙在闪光。
如果再让我用最简单的话来回答最开始的问题,什么是SCP基金会?
应老白邀请,我有幸能以SCP 基金会中文分部管理员的身份,与机核开展合作。我思来想去,合作的开端总要写些什么,于是把我和老白之间恳谈许久的一些认识整理了一下,权且作为这次合作的序言吧。如果诸位能因此体会到基金会的一点妙处,那么我粗劣的文笔也总算派上了些用场。 这次合作,我希望能做一些新的尝试,SCP 基金会中文分部在此之前与 trow 有所合作,也在B站上有自己的官方号。到目前为止都是以搬运基金会的文章为主。这一次的合作,采取的形式目前计划的是三种:
我们也欢迎诸位机核作者对基金会相关内容进行投稿,不论是发布在机核上,还是对基金会产生了兴趣亲自前往我们的网站进行写作(不甚荣幸),我们都很欢迎。
以此宣告 SCP 基金会中文分部和机核的合作之肇始,愿这一合作能长期而顺利地持续下去。
评论区
共 85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