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个人公众号 Kwaidan怪谈 ,未经许可严禁私自转载
在这个短视频称霸互联网内容平台的时代,绝大部分观众认识了解一部新片的主要媒介依然是相对传统的电影海报。人靠衣装马靠鞍,海报是电影留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观众对电影的兴趣与后续消费。
好电影各有各的优点,但烂海报大多烂得相似。在600多万人浏览过的豆瓣话题#海报设计吐槽大会#里,你可以找到不计其数的电影海报设计反面教材:创意抄袭、主次不分、审美缺失是最常见的槽点。
前两个问题或许可以在短期内弥补,审美的迭代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有一段时间,自媒体们提到中国海报设计必要拿黄海出来举例,仿佛在他之前国内就没有像样的电影海报一样。黄海的作品固然优秀,但也折射出了国内海报设计人才缺失的现实窘境。
事实上,这个时代从不缺少优秀的电影海报和有品位的设计师,只是没有被大家发现与熟知。点开豆瓣任何一部经典电影的海报相册,你会发现同一部影片的海报也有好有坏。 而其中风格最独特,最有艺术气息的那张往往出自同一家公司之手——CC标准收藏(The Criterion Collection)。
标准收藏(以下简称CC)是一间在影迷心目中具有特殊地位的私人公司。自1984年成立开始,他们便以最高的标准修复发行那些具有重要意义的电影作品,至今已经发行超过了1600部。与普通碟商不同的是,CC还会费心收集电影相关资料、导演访谈等内容,使其更具收藏价值。值得一提的是,CC还会为电影绘制独家封面,这些充满艺术感的海报也是让无数影迷入坑收藏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下是我个人收集的同一部电影的海报对比图,如无特殊说明,则左侧为原版(其他版本)海报,右侧为CC版本海报。
CC版海报的上半部分是幼年溥仪跑向殿外的背影,这一幕是全片的经典镜头。相这张海报比原版显得简洁大气,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导演贝托鲁奇对于光影的娴熟运用。黄色幕布之外,是一个摇摇欲坠的帝国、是低头叩拜的文武大臣,也是溥仪自己未曾预料的坎坷命运。
从左至右依次为台湾海报、2019年香港上映海报、2016年CC修复版封面,CC封面取自导演杨德昌亲手拍摄的照片。海报中并没有出现人物,而是通过摆在地板上染血的中学校服、日本短刀和猫王唱片等证物无声回应了影片的标题。真实、残忍又不失美感,这张海报从第一眼就让人难忘。
又是一张让人惊艳的手绘海报,武侠的刚与柔在这幅画里一览无遗。
简单干净的设计我很是喜欢。CC难得调皮了一回,把自家LOGO嵌进了片名里。
王家卫的很多电影里随便挑一张截图就很适合拿来作封面,比如右边这张。
右边这张手绘海报选用了电影结尾的场景,也是全片的高潮部分。自愿被儿子遗弃的阿玲婆在漫天大雪中正襟端坐宛如成佛,残忍的美学。
《大菩萨岭》是日本武士电影中的经典。CC的这张海报选取了松林遇伏这场杀阵的一景,满地尸体与机龙之助站立的背影形成强烈反差,真可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远景的雾气又增添了些许层次感与神秘气息,配上英文译名“The Sword of Doom”,这个画面只能用“震撼”来形容。
该款海报出自美国漫画家保罗·蒲柏之手,我真是爱死了这种美式漫画的风格。长刀、海浪、火光以及脚下成堆的尸体是设计师对日本武士电影元素的概括呈现,冷暖色调的对比让视觉观感更为强烈,酷到没边了。这是一张让我瞬间对上世纪老片产生浓厚兴趣的海报。
对于这部日本乃至世界恐怖片的元老级作品,CC的《怪谈》海报选择了极简风格。字体涂抹变形与血烟缭绕契合了电影本身的意境,诡异与美感并存。
《鬼怪屋》是CC最著名的电影海报之一,官网还有同款T恤贩售。这部大林宣彦导演的奇幻Cult片也在我的最爱电影名单上。尽管我很难用简单的言语介绍影片情节,但这幅海报却表达出了电影最大的特点:怪异而魔幻。
说到影史经典怎能少了《罗生门》。海报上的强盗多襄丸分裂成了四块,分别指向四个不同的方向。正如故事中的证人们一样,每个人各持己见,用谎言维护着自己的利益。油画风格给海报带来了十足的艺术气息,我很钟意。
当初就是这张封面吸引我买了本片的蓝光。按我的理解,海报上的人影并非特指某位角色,而是所有在逆境中不向命运妥协的劳动人民的缩影:纵使渺小如蝼蚁,他们也未曾停下生活的脚步。
又是一部黑白老片,海报也同样只有黑白两色,但人物的姿态和光影成就了它的美感。女主角Oharu似卧似趴,空洞的眼神散发出一阵阵无力感。英文片名特意做了错位设计,仿佛暗示着她那颠沛流离的一生。
油画特有的质感总让我感到温暖与安心,正如《步履不停》的CC版海报,散发出浓浓的夏日气息。比起原版的“全家福”,这张海报更有“步履不停”的感觉。在人生长路上总有人要先行离开,脚步放慢一些又何妨。
如何用最少的元素同时描绘两个著名人物?答案只需三样东西:帽子、胡子和领子。正看卓别林,倒看希特勒,这张海报的创意足以载入史册。
非常浪漫的一张海报。即便没有文字描述,你也能看出这是一部关于柏林上空守护天使的电影。
极富创意和冲击力的设计,把脑袋伸进电视机的一幕让我想到了《午夜凶铃》。当年由电视媒体引发的社会关注与恐慌丝毫不亚于如今的网络。
这幅酷似街头涂鸦的海报暗藏了不少剧情相关的元素,例如化作鼓棒的精子、希特勒的骷髅,纷飞的战火以及错综复杂的家庭。
雨(血)水和红雨衣共同构成了贯穿本片始终的恐惧意象。
这版海报把重点放在了片中出现的烟草天蛾上,天蛾的翅膀和躯干又刚好构成了一幅墨渍图(常用于人格测验),与电影里的变态连环杀手遥相呼应。
作为一个魔幻暗黑系童话,《潘神的迷宫》最亮眼的部分莫过于美术设计。这张海报让电影的艺术感又上了一级台阶。
叙利亚难民哈立德手捧小狗站在门口,表情呆滞。相比之下近处的餐厅经理显得格外高大。这张构图恰好体现了电影中外来难民的困境:弱势、胆怯,难得安身之所。
电影海报就如同电影本身一样,需要在商业和艺术,叫座与叫好之间取得平衡。我眼里的海报设计师分为两类,懂电影的人会想方设法把影片的主旨与风格浓缩进平面海报里呈现给观众。而另一类只是为了完成宣发任务,满足甲方需求。我们常常可以在春节档看到这类设计师的作品:美颜磨皮堆人头,五颜六色一锅炖。看着是喜气洋洋人头攒动,但和国外的海报一比,顿觉审美差距巨大。归根到底,还是不用心罢了。
前面找了诸多例子并不是呼吁所有海报都要走文艺路线(那是和票房收入作对),而是希望作为观众的我们能从中感受到不同的创意与手法,乃至影片本身的内涵与情感。
除了CC标准收藏以外,很多发行商与电影爱好者绘制的电影海报封面同样优秀,比如德国碟商MONDO就以其手绘铁盒包装闻名。而在豆瓣相册,你也能找到来自普通爱好者的创意海报。
我甚至还在淘宝和豆瓣分别收藏了不少蓝光店铺和海报相册。闲来无事的时候翻上几页,乐趣盎然。因为海报而想去了解并爱上一部电影,并不是件奇怪的事情。在爱好者心中,那些用心设计的海报,亦是写给电影的一封情书。
*本文首发于个人公众号 Kwaidan怪谈 ,未经许可严禁私自转载
评论区
共 40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