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国产音游”,想必各位玩家都能立马反应出不少作品:《Cytus》、《Deemo》、《同步音律喵赛克》等等等等,并且游戏的品质都相当不错。抛开品质不说,这些作品们其实都有个共同特点:全都出自手机,并且最后全都移植到了主机平台,给人一种“不成文规定”的感觉。
而就在今日,曾经于去年引起不小话题的跑酷音游《Muse Dash》也毫无悬念地来到了PC以及NS平台。
将手机游戏反向移植到功能更加强大的主机平台,这种“做加法”的行为怎么看都是件一本万利的事情 —— 机能更加强大就意味着画面表现力更加充足,而新的平台就意味着游戏的受众面会进一步扩大,加之本身《Muse Dash》轻量的玩法和可爱的画风,观望的玩家们想要入坑的欲望也会更容易被激发出来。
但无论在哪个平台,音乐游戏相比较RPG、MOBA等类型都显得小众了些。许多研发对此都制定了相应的“细分市场”战略,《Muse Dash》显然也是延续了这样的开发方式:用鲜艳可爱的设计风格,把市场定位在了现今的“二次元”玩家上。
这个上下两轨跑音符的音乐游戏,从系统上就注定了上手门槛不高,而多少有点“色”且可爱的角色设计也容易吸引各位玩家多花一些时间去尝试其内容:例如每位主人公都有四种不同的换装(倒不如说是四种不同的设定),游戏中还有可以解锁的各种各样原画,在丰富游戏世界观的同时甚至能做到“博君一笑”。
横向比较其他类型的音游,《Muse Dash》在玩法上做了一些减法:没有需要上下移动的滑轨Note;没有各种严苛的判定;没有复杂的角色养成要素;也没有过多冗余复杂的氪金要素。(唯一需要的购入的可能就是各种各样的曲包,不过也有“计划通”这样的买断形式。)
但减法不意味着单调。就算仅有两个轨道,音符也包含着各种变化:圆锯陷阱、快速吊锤、渐隐幽灵、加分音符……而玩家所操纵的角色也不会仅一味的停留在某个轨道,跟着角色跃起落下,这考验的不仅是对音乐节奏的把握,更是考验跑酷游戏中回避障碍的技巧。
排行榜、碎片收集、角色动画、甚至是判定调整也并没有体现出消极怠工的意思;相反,这些养成以及辅助的要素更加丰富了整个游戏的个性和趣味性。
但依旧受限于“双轨”的玩法设计,游戏在吸引轻度玩家入坑的同时,也势必会招致一些相对硬核的音游玩家的不满——这无可厚非,也无法避免。同样,作为音游灵魂的曲包,每个人心中对其也会有自己喜好的口味。这就导致了《Muse Dash》虽然意图想将游戏做成大众类型音游,却免不了很难被正统的音游玩家所接受。
不难看出《Muse Dash》中有很多熟悉的影子:从右往左的音符移动方式可以让人想到《太鼓达人》;跑酷+节奏的设计也容易让人想起《QQ音速》;躲避障碍的方法有点像手机上的《几何冲刺》;赛璐珞式的角色风格设计甚至让我觉得有点像没了后续消息的《吊带袜天使》。
一直以来关于这个游戏“到底是跑酷还是音游”的争论不绝于耳,不过这并不重要——因为能够带来全新的游戏体验和精致的美术设计,就可以将其称之为一款值得体验的好游戏。
《Muse Dash》做到了取众家之长,“跑酷里最好听,音游里最好玩”,他们是这么说的,而我认为确实也做到了:毕竟能在“等人等车等外卖”的时候随时随地开上一盘游戏并且玩的轻松惬意,在现今的手游大潮中其实是件挺难得的事情。
可细细想来,《Muse Dash》登陆更多的主机平台后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却根本没有像上文提到的那么“一本万利”;相反,操作环境的改变对音游而言容易产生严重的问题:操作体验的更迭,对普通玩家可能影响还小,但对音游玩家而言却影响颇深;而从跨越到PC平台后(NS版倒还好),丧失了“随时随地都能玩”的特性,还能用怎样的手段去吸引玩家入坑也成了我的疑问之一
——毕竟《Muse Dash》出生自手机平台,而游戏的核心系统也看上去是为手机平台量身打造的。
感谢PeroPero Games(你们这公司名字取得实在太羞耻了啊!),我得以优先在PC和NS平台体验了移植版的《Muse Dash》。虽然手机、PC和NS平台都是同一个游戏,在实际试玩之后却给人一种完全不同于之前在手机上的体验感受。
首先来说说PC版:最直观的感受自然是画面变得更大而且更精致了。无论是角色的表情、还是以前在小屏幕上难以注意的小细节,在PC版本中都能够得到充分地展现。
而很多玩家关心的帧率问题也大可放心。就连特别不适合玩游戏的Mac Air也让我拿来做了测试——结果游戏帧数非常稳定,在大触难度多如弹幕的敌人数量下也不会有卡顿拖慢以及声画不同步的现象出现。
虽然很多人可能会猜想游戏中一些“擦边要素”在PC平台上会有会有更加“惊喜”的表现,但根据我数个小时的试玩感受来看,和谐程度与手机端并无区别。
可画面变大却是一把双刃剑:因为游戏将音符设置为上下双轨,这就导致在高难度歌曲的时候两轨涌出的敌人密集程度非常高(这一直是双轨音游的通病),而画面变大也使得玩家可视范围变广,在复杂且充满特效的画面上就会产生出令人“目不暇接”的感觉——说直白点,就是有点“晕”。
不过这个问题改善起来也简单:把游戏调成窗口化,感受就会舒服许多。
但说到音游最核心的判定Note环节,PC版却与手机版有非常明显的不同:当手机的虚拟按键变成了实体按键的时候,键程的长短会在微妙之间影响到指令的输入时机。PC平台上不同的键盘类型会影响到玩家游戏时输入Note的延迟和手感,这对于已经习惯了手机的玩家而言或许还需适应一阵。
好在PC版本的自定义键位功能极大地满足了不同玩家的需求。玩家可以任意指定最顺手的键位,同时一轨还可以对应多个键位。即便手机也可以满足同时多点触摸,在键盘上双手连打的感觉还是非常爽快的。
更出乎我意料的是,PC版本的等级是可以从手机继承过来的!只要登陆微信或Taptap账号同步存档后,云端选择覆盖本地即可。虽然PC版不能像手机端那样便携,但不用再重新练级拿碎片的设定确实可以让玩家省去繁琐的刷级时间。但附加曲包并非共通,PC上需重新购买。
PC版的《Muse Dash》更像是一个画面音乐与操作更强化了一个等级的全新版本。而NS版本在体验上又与PC版本稍有不同。
主观来看,NS更像是PC版和手机端的结合——在使用TV模式时,《Muse Dash》完全可以视作为另外一个PC版。不过对于想用手柄操作的玩家,NS的手柄按键感觉更硬,在几首曲子过后手指就会疲劳。可能也是因为先习惯了PC版本的操作的我觉得NS的手柄按键并不是很舒服。
可同样得益于NS的手柄,玩家可以选择自己最顺手的姿势来进行游戏。比如将左右两个摇杆的上下设置成上轨和下轨,这样仅靠摇杆就能够体味到手机所不能带来的新鲜乐趣;亦或者将L R设置成不同的功能,模拟《太鼓达人》的Type A操作;如果实在无法习惯按键,也完全可以将手柄拆下来像手机一样用触摸屏进行游戏。
在画面上玩家们也不需要过多担心,《Muse Dash》做到了与其他平台同样的素质,画面从小放大不会出现任何丢帧、拖慢、拉低画质的体验。想上课玩游戏?把液晶屏幕放在书的后面,手柄拆下来放在课桌下面玩《Muse Dash》的感觉或许也只有NS版才能做得到吧。但是记得如果要用电视玩的话,一定要重新调一下延迟!(经验之谈)
虽然NS版本为独立版本,购买即可拥有截至目前的全部曲包(但曲包更新速度与PC不同步)。美中不足的是NS版无法同步微信与taptap账号的存档——一想到完全解锁所有物品要一百多级,就不免有些头疼。
总而言之,无论是将《Muse Dash》当做休闲小游戏还是当做一个“跑酷加音游”的独立游戏,以我个人而言平台版本的体验要优于手机版。
在起初两三分钟一局的游戏时间,配合着各种歌曲风格也非常容易让人进入一种“完全停不下来”的“中毒状态”;而在数个小时的游戏之后,相信很多玩家也一定会认同《Muse Dash》确实并非那种“简单粗暴地移植游戏”的观点。
如果你是已经购买了手机版的玩家,我建议可以择两个平台之一去体验一种全新的操作;如果你是完全没有接触过本作的玩家,我也建议可以在这个时候选择入坑。
毕竟除了易于上手的游戏体验之外,谁还不喜欢吃着可爱长大的三位主角呢?
PS:其实我最喜欢的曲子竟然是跟喵赛克联动的那首《Galaxy Strike》(orz)
评论区
共 64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