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瓜分之后,波兰中小贵族组成的抵抗力量出逃国外,在德累斯顿和莱比锡等地建立了波兰流亡军人聚集地,被称为“移民委员会”。科希什丘科曾在1793年初前往法国,试图说服法国与波兰结为同盟共同对抗普鲁士、奥地利和俄国,但法国方面仅给了他口头赞许,并没有任何实质性帮助。科希什丘科为起义大计殚精竭虑,在秘密筹措资金和军队时,他冒险亲自返回国内,游说波兰军官加入起义。但俄方的耳目也觉察到气氛的紧张,彼得堡方面加紧了对波兰革命势力的搜查,开始逮捕革命党人。后来,俄国政府干脆下令对已经非常稀少的波兰军队再次削减一半数目,半数官兵需要强制编入俄军,这一举动迫使科希什丘科在尚未准备好的情况下提前开始起义。
1794年初,波尼亚托夫斯基将军写信给科希什丘科,敦促他从意大利返回波兰准备武装起义。随着俄国警察在华沙逮捕了更多革命党人,科希什丘科在3月15日离开德累斯顿前往克拉科夫准备举事。3月24日,科希什丘科做好准备后,在克拉科夫城圣母玛利亚报喜教堂做了弥撒,他拔出军刀宣誓,这代表他已经准备好为保卫家园而献出生命。而后,科希什丘科和一群高级军官前往广场登台演讲,被当众授予起义军总司令头衔,他在众目睽睽之下对全国同胞庄严宣誓:
“我,塔德乌什·科希什丘科,在上帝面前向整个波兰国家发誓,只有在最危难的时刻才会乾纲独断。我的权力只用来捍卫祖国的边疆,重新获得国家主权、自由与独立。主阿,请您助我一臂之力! ”
科希什丘科充分发扬他在美国锻炼的军事才能,尽其所能的壮大军事力量。他的军队仿照美国陆军编制,组建了正规军、志愿兵和民兵组织。科希什丘科一开始亲率800人和1000匹马抵达克拉科夫,随后扩张到4,000人的规模。他向全波兰颁发征兵令,计划组建一支10万步兵和1万骑兵的军队,事实上这是难以企及的目标。不过在起义的高潮阶段,全波兰还是有五万多正规军战斗在科希什丘科麾下。民兵和志愿兵的规模接近十万,但他们装备极其简陋,许多人只有长矛、斧头甚至是农具镰刀,士气和训练较正规军远远不及。即便如此,科希什丘科还是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民兵的力量,他们会选出熟练使用火器的人站在前几排,后面则是镰刀手,在混战的时候发起无畏的冲锋。火炮的稀缺是起义军更致命的弱项,科希什丘科精于炮兵战术,他能合理的运用珍贵的炮兵,将它们部署到最合适的位置进行火力输出。
盛怒之下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命令俄军集结,试图夺回克拉科夫,科希什丘科亲率部队拦截, 1794年4月4日,俄军前锋亚历山大·托马索夫率领3,000步兵和12门火炮在拉克瓦维采村附近遭遇科希什丘科部。后者统帅2,440步兵、2,000民兵、以及11门火炮严阵以待,起义的第一战在此打响,史称拉克瓦维采战役( Battle of Racławice)。
托马索夫不认为前方半数手持镰刀的起义军会对他产生威胁,命令步兵在火炮的掩护下强攻波军阵地。科希什丘科布置的阵地充分利用地形优势,俄军的火炮没有造成太大杀伤,反而被波军火炮轰击惨重。托马索夫在几小时的战斗中使用各种手段发动进攻,但不论是步兵推进还是骑兵冲锋均被击退。哥萨克指挥官杰尼索夫试图支援托马索夫,但被外围波军截住。随着俄军进攻锋芒削弱,科希什丘科命令预备队成功袭击了俄军后方,同时命令手持镰刀的民兵发起大规模反攻。随着夜幕降临,托马索夫被迫下令撤退,12门火炮和大批辎重被遗弃,但筋疲力竭的波军也难以发动进一步追击。此战波军损失不到300,俄军伤亡近1,000。
从全局来看,拉克瓦维采战役仅仅是一次局部战术胜利,并不对整体战局造成过多影响。但这场胜利鼓舞了全波兰的起义军将士,促使更多人拿起武器反抗俄国人的暴虐和侵略,投入这场侏儒与巨人的决斗。战斗过后两天,鲁塞尼亚省也宣布起义。
华沙起义( Warsaw Uprising of 1794 )
在第二次瓜分之后,近一万名来自基辅掷弹兵团和西伯利亚军团的俄军占领了这座城市。华沙本地的波兰官员阳奉阴违地执行俄国人的命令,虽然华沙的波兰守军被裁撤了一半,但他们的武器装备却被秘密保存在一些仓库里。科希什丘科宣布起义的消息让华沙本就紧张的气氛骤然升级,对潜在的革命党和起义领袖的逮捕行动越来越频繁。俄罗斯大使伊格斯托姆嗅到了危险的信号,他下令继续解除波兰守军的武装,并命令俄军进驻一些重要的建筑,等待本土的援军。但俄军的暴行进一步激起了华沙民众的愤怒,百姓踊跃向起义军通报俄军的动向,很多人开始自发准备武器等待战斗。一位鞋匠杨·卡林斯基也加入到起义行动中,他为联络整编民兵和武装市民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之后的战斗起到了重要作用。
华沙的阴暗处,科希什丘科的特使马鲁切斯基创建了反俄组织革命协会,他们与华沙城市驻防军司令切霍斯基取得联系,后者表面顺从俄军,想办法将一些重要地点,比如军火库阿森纳宫、皇家城堡等地的俄军数量缩减,为起义做积极准备。另一位波军指挥官斯坦尼斯拉夫·莫科罗诺夫斯基将军临危受命成为华沙起义实际指挥。参加起义的波军数量难以完全考证,合理推测有 约3,000步兵、2,500由退伍军人组成的民兵,还有无法计算的武装市民。俄军名义上的军队过万,但因为吃空饷等问题,实际驻扎在华沙的部队只有近8,000步兵,虽然数量较多,但他们被分散在华沙城各地,难以有效联络和协同作战。铁杆波奸华沙主教克萨科夫斯基计划于俄军合作,在圣周六礼拜日进行大规模搜捕。但事情泄露,莫克罗诺夫斯基决定在星期三,也就是4月17日发动起义。
圣周三当夜,波兰驻军与起义军开始秘密装备武器与火炮,做好战斗准备。如此大的动静难以被完全隐藏,俄军很快发现了波军的意图,他们赶忙分发弹药,并向各个重要地点进军。凌晨三点半,一支波兰骑兵中队突然向萨克森宫移动,趁夜色向驻守此地的俄军官兵发动突袭,打响了华沙起义第一枪,俄军猝不及防被击败,两门大炮落到了起义军手里。接着,整个波兰皇家骑兵团倾巢出动,兵分两路,一路向沃拉区移动,一路的目标是阿森纳宫。
凌晨五点,阿森纳宫爆发了激烈战斗,波兰起义军早早占领了这座军火库,依仗防御工事与前来围攻的俄军交火。俄军几次进攻均被击退,附近的平民志愿者被分配到武器投入战斗,起义的烽火迅速向华沙城其他部分蔓延,至早晨六点半,整个华沙笼罩在枪炮声中。俄军的指挥和通讯系统几乎陷入瘫痪,他们纷纷集结到莫多瓦大街,试图积蓄力量与起义军决战。然而波军从一开始就将莫多瓦大街视为重要作战地点,在这里爆发了最激烈的战斗,双方搬来了火炮,在街垒中倾泻火力。在阿森纳宫,俄军集结了三个步兵营的力量发起猛烈进攻,波军殊死抵抗,多次粉碎了俄军的冲锋。俄军指挥官伊格斯托姆的指挥部附近的战斗也十分激烈,这位昔日狂妄至极的俄罗斯大使陷入到由衷的恐惧之中。
上午,起义军在莫克罗诺夫斯基将军的指挥下开始有组织地发动大规模反击,双方在莫多瓦大街、森托罗斯卡大街、莱兹诺街道、波多瓦勒街道等重要地点投入越来越多的兵力,波军发起多次进攻,但训练有素的俄军也多次击退波军。然而起义军越战越勇,市民纷纷拿着自制或缴获的武器自发投入战场。这是意志的较量,双方激烈争夺每一处废墟,每一座房屋,远距离就交火,近距离就拔出佩剑肉搏,火炮在怒吼,利刃在争鸣。起义军战斗在大街小巷,在亭台楼阁,在壮丽的宫殿,在残垣和废墟,鲜血被靴子踩地四散飞溅、残肢断臂将冲锋的人绊倒。一杆又一杆的俄军战旗被折断或缴获,王冠白鹰大旗重新飘扬在华沙城上空。
驻守在莱兹诺街几个营的俄军在起义军一轮又一轮不知疲倦的进攻中逐渐不支,他们且战且退,最后被包围在加尔默罗修道院。波军的进攻毫不留情,至清晨,这里的俄军被全歼。另一边,驻扎在此的波兰第十军团向皇家城堡进军,他们受到了一部分俄军的拦截,谈判很快破裂,双方在八点开始交火。这支波军很快占领了几座宫殿,俄军被迫撤退至老城区顽抗,四面八方的波军又将他们包围,俄军拼死抵抗,在战局陷入僵持时,鞋匠卡林斯基突然率领大批民兵部队从俄军后方出现,他们大声呼喊,高举战旗和镰刀,斧头,菜刀和火器向俄军发起排山倒海的进攻,这支俄军受到毁灭性打击。一支俄军突围到卡齐米日宫,结果又受到埋伏在此的民兵伏击,被全部歼灭。第十兵团在王宫区的胜利在整个华沙起义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俄军在战斗中的军事素质,在渡过一开始的混乱后,俄军很快进入到战斗状态,他们尽力钻出了几路联络通道,保持了最低限度的指挥能力,尽管大部分部队还在通讯中断状态。许多部队在断粮断通讯的状态下仍然拖延了起义军很长时间,为其他部队的撤离和休整争取了时间。虽然多处战斗以失败告终,但是几个最主要的地点,如莫多瓦大街、俄罗斯大使馆和伊格斯托姆临时指挥部还牢牢控制在俄军手里。不过到17日下午,在起义军持续不断的打击下,莫多瓦大街的俄军被迫后撤到卡普岑教堂负隅顽抗,波军调来数门火炮近距离对教堂上层直射轰击。大门被炸开后,波军拔出刺刀和佩剑冲入教堂内与俄军进行肉搏战,战斗异常惨烈,鲜血铺满了地板,起义军毫不留情,这里的俄军被屠杀殆尽。
卡斯尼斯基宫的争夺战更加激烈,一个阵地几次易手,俄军占据主建筑拼死抵抗,波军占领了宫殿花园反复冲击。随着适应战局,俄军开始调整策略准备反击,一支3000人的部队侥幸逃出城市的部队又返回增援伊格斯托姆。一支俄军准备对布吕尔宫发动进攻,尽管有压倒性的数量优势,然而他们却被少数波军和两门大炮所压制。俄军好不容易攻下了这支波军的阵地,又被一支民兵部队赶走。俄军在下午集结了1000名精锐的掷弹兵对莫多瓦大街发动反击,他们成功突破了波军的防御,代价是损失了近一半人,而且马上又被包围进攻。
又一支生力军投入到阿森纳宫的战斗中,俄军指挥官祖博夫指挥三路军队同时对军火库发动猛烈进攻,战斗非常激烈,俄军的炮火甚至引爆了一座塔楼。就在俄军准备攻入缺口时,波军已经在那里建立了防御点,又一次打退了俄军的进攻。下午四点,波军集结大股部队对莫多瓦大街再次发动进攻,经过苦战,俄军守住了阵地。但是随着夜幕降临,许多俄军士兵经受不住压力而私自逃跑,占总人数的四分之一。
夜晚降临,起义军不会给俄军休息和等待援军的机会,各地的包围圈缩小,许多零星的俄军据点被攻破。18日凌晨,莫克罗诺夫斯基再次重整部队对莫多瓦大街的俄军发起大规模进攻,这次波军的进攻得到了民兵和武装市民的帮助,他们一度攻入俄军的防御核心区的宫殿庭院,然而俄军又发起不计伤亡的反扑将波军击退,波军虽然撤退,但这里的俄军已经是强弩之末。
俄军兵败如山倒,至10点,绝望地伊格斯托姆发现自己无法逃离,所以请求投降。当莫克罗诺夫斯基同意俄军投降并下令停火的时候,伊格斯托姆假装去谈判,趁波军不注意带着亲信随从和其他高级指挥官以及400名卫队突然对波军发起进攻,然后迅速逃离了这座城市,他们一溜烟跑到了城外的普鲁士军营里。对此莫克罗诺夫斯基并不感到十分意外,毕竟这也不是俄国人第一次撕毁协约,他随即下令对大部分还不知道指挥官已经溜走的俄军发起猛烈进攻。筋疲力竭,濒临崩溃的俄军知道指挥官放弃了他们,纷纷丧失斗志,许多人举手投降。一支俄军不肯投降,他们在俄罗斯大使馆做最后抵抗,最后被全部歼灭。起义军涌入大使馆地下室,很快找到了许多俄罗斯人在波兰的机要文件,特别是一些文件有力的证明了许多叛徒的卑劣叛国行径,许多塔戈维察联盟的贵族和其他叛徒被揪出来当街吊死。
最后,残余的俄军要么被击溃,要么逃离这座城市,华沙起义历时两天,以波军的绝对胜利告终。俄军的损失没有精确记载,但记录的误差都较小,可以推定俄军死亡人数接近2300,受伤和被俘人数约有2000。波军正规军损失在800~1000人,民兵和武装平民的损失不超过700.值得一提的是波兰国王波尼亚托夫斯基,在起义战斗中,他和一些塔戈维察联盟成员怯懦的躲在城堡里,他没有勇敢地站出来支持起义,也没有帮助俄军镇压起义,仅仅对起义发表了口头的谴责。
毫无疑问,华沙起义是科希什丘科大起义的高潮,是最辉煌的军事和政治胜利。军事上,首都的解放振奋了所有波兰人的抵抗意志,华沙为波兰的交通枢纽,这里的光复意味着起义军占据战略主动权,大批平民加入起义,形势一度变得乐观起来。在政治上,代表软弱和妥协的国王被所有人排斥,科希什丘科的声望如日中天,“宪法之友”扎克热夫斯基成为临时政府委员会负责任,其他国家也开始关注波兰的起义情况。
波瓦涅茨宣言( Proclamation of Połaniec 1794)
塔德乌什·科希什丘科在1794年6月7日又做出了一件在波兰历史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他在波瓦涅茨镇上高调宣讲了一份公告,史称波瓦涅茨宣言。在当时,这份宣言是被视作政府法律发布的,也是波兰共和国的最后一份法律文件,内容是对《五·三宪法》里针对农奴的问题做了补充,条文内容是:
给予所有农民人身自由;
在满足某些条件(偿还债务,缴纳税款,通知省级政府)后,给予农民离开土地的权利;
给予农民更多的法律权益和追究权益;
确保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禁止土地兼并;
将农奴制下的人数从1/3减少到1/2,并承诺在赢得起义后进一步削减至零;
制定服役的农民不再是农奴;
强制地主与农民签订契约合同;
建立看护人制度,这是波兰历史上第一个依法保护农民权益的公职机构;
(注:起义过程中没收所有叛徒的土地并返还给农民)
波瓦涅次宣言可以被视作波兰法律层面上,农奴制度的结束,真正结束要等瓜分时期。这份宣言具有两重含义,首先这是波兰启蒙改革运动的重大成果,从法律上结束了被时代抛弃的,野蛮的,低效率的农奴制度。虽然因为科希什丘科大起义以失败告终,这部法律几乎没有被广泛执行,俄国人在波兰又恢复了农奴制度。但是它的象征意义仍然是非凡的,在之后123年黑暗的日子里,《波瓦涅茨宣言》和《五·三宪法》都成了波兰人民和复国斗争者的家国记忆,它们都是波兰民族觉醒的标志,是日后前赴后继的爱国者为之牺牲的信念和希望。
起义还在继续,4月22日,雅各布·雅斯尼斯基将军在维尔纽斯成功起义,立陶宛也开始武装暴动。4月27日,涅门琴战役爆发,立陶宛格拉博斯基上校率领360名士兵和两门火炮,与俄国加里耶夫上校1450名步兵展开较量,这是一次匪夷所思的战斗,立陶宛军主动进攻俄军,一度发起肉搏战,最终以受伤的加里耶夫上校率军撤退告终,立陶宛损失了一半人,俄军损失了280人。随后的发生在立陶宛的格莱德战役和里平茨基战役均以立陶宛的败退告终,但双方损失都不大。五月十日,随着17,500普鲁士陆军在弗朗西斯·法夫拉特将军的指挥下越过波兰边境与俄军会和,华沙取得的艰难胜利变得毫无意义,战争天平重重砸在波兰的对面。
6月6日,普鲁士与俄罗斯联军与科希什丘科所部主力遭遇,什切科内齐战役爆发。俄普联军拥有两万名装备精良的步兵,6,500骑兵以及134门火炮。科希什丘科有5,500步兵、3,500骑兵、6,000名民兵和33门大炮。在绝对的实力差距尤其是火力差距面前,科希什丘科的战术布置几乎毫无意义,双方血战了几个小时,以波军的惨败告终。波军约瑟夫·伍德斯基将军、杨·戈霍夫斯基将军均战死,农民英雄格瓦斯基也战死了。波军有2500人战死或被俘,普鲁士1000余人伤亡,俄军伤亡不明。这场战斗切断了华沙和克拉科夫的联系,后者很快沦陷。科希什丘科受伤,但还是带领残部撤回了华沙。两天之后,16,500俄军又打败了另一路6,000波军,后者损失近两千人,撤至华沙。
6月27日,库尔兰地区宣布起义,同日,奥地利大公对波兰开战,奥军开赴波兰境内。七月,奥地利军队进入克拉科夫,随后占领卢布林。7月13日,普奥联军43,000人,超过100门火炮围攻华沙。波尼亚托夫斯基率军击退了普鲁士军向沃拉方向的进攻,普奥联军围攻华沙陷入僵局。7月27日,科希什丘科为策应华沙战事,下令大波兰地区全面起义。8月22日,普鲁士军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被迫撤退到布佐拉河,在撤退过程中损失接近一半军队,华沙之围解除。
7月19日至20日,1300多名立陶宛军守住了维尔纽斯。7月29日的萨拉战役是立陶宛军出色的战术胜利,他们损失600人,歼灭近3000俄军,俘虏11门大炮。但8月12日,维尔纽斯向俄军投降。至9月中旬,随着俄国本土调来的军队增加,起义军的形势越来越绝望,特别是一位著名俄国将领亚历山大·苏沃洛夫加入战局。9月17日,西拉科夫斯基率领5000人被迫在边境拦截苏沃洛夫的13,000俄军。战斗以波军的失败告终,波军伤亡257人,俄军伤亡318人。
9月中旬,苏沃洛夫打穿波兰布格河防线,渡河进攻西拉科夫斯基,这次后者就没那么好运了,苏沃洛夫以1000人的损失歼灭对手5000军队,西拉科夫斯基所部被基本消灭。此时波兰陷入绝望的三面作战中,数量本来就少的起义军被迫放弃许多地区。东面苏沃洛夫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境,南部奥地利军队更是没有收到任何抵抗。因为此时科希什丘科正率军与西面的普鲁士人鏖战。10月,东布罗夫斯基率军在瓦比申战役中打败普军,又在之后赶走了普鲁士守军,收复了彼得哥什。
10月10日的马谢维查战役是科希什丘科指挥的最后一次大规模会战,因为东线的持续溃败,他不得不率领6,300起义军赶在几路俄军合并之前阻止他们。科希什丘科在他们的必经之地做好准备,很快,俄国杰尼索夫将军的12,000军队就发现了他们并展开进攻。杰尼索夫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充分利用数量优势牵制波军分兵防御。随后,杰尼索夫下令俄军猛攻波军防御薄弱的右翼,右翼很快被攻破。同时,波军的火炮弹药也用光了,俄军开始更加猛烈的进攻。科希什丘科下令几千名镰刀民兵进攻,然而俄军用猛烈的炮火将他们击溃。
剩下的战斗没什么悬念,科希什丘科所部溃败,他本人在逃跑的时候被哥萨克骑兵追上,一名哥萨克士兵用长矛刺中了科希什丘科的大腿,又有一个哥萨克刺伤了他的屁股,伤痕累累的科希什丘科跌下马来。他挣扎着拔出手枪试图最后一搏,结果发现里面没有子弹,随后晕了过去被俄军俘虏。此战波军损失4,000人,基本被歼灭,俄军损失为2000。
11月4日,苏沃洛夫站在华沙城下,身后是23,000俄军和104门大炮。这位传奇的俄国将帅决定先进攻华沙布拉格区,这是与华沙主城隔维斯瓦河相望的重要城区。苏沃洛夫下令火炮一齐轰击薄弱处的城墙,倒塌后俄军鱼贯而入。经过四个小时的拼死抵抗,布拉格守军6000人大部被歼灭,俄军伤亡只有1000多。但是破城后俄军的一个举动,又为科希什丘科起义失败的结局写下了极为血腥的注脚。
普拉加破城之后,俄军开始针对平民展开了几个小时极为残忍的屠杀。发生屠杀的原因主要是为了震慑对岸华沙城军民的士气,让他们放弃无望的抵抗。苏沃洛夫没有下达屠杀的命令,但破城之后的劫掠潜规则他也没有禁止,实际上在整场屠杀过程中,他也没有制止士兵的行为。根据一些当时军官的说法,对普拉加平民的屠戮是源于之前华沙起义过程中,波兰军队对正在祷告的俄军士兵的杀戮的报复,逻辑是这样的:
俄军入侵波兰,一路烧杀抢掠到华沙,驻扎在这里作威作福,肆意欺凌别国军民。在华沙起义时,几百个俄军还没来得及拿起武器就被起义军士兵歼灭,这被俄国人视为是“反人类行为”。随后俄军在华沙屠杀了两万多手无寸铁的平民,老人小孩全不放过,两千军民被投入维斯瓦河活活淹死。这样的逻辑,我们并不感到陌生,抗日时期发生了更多针对中国百姓的报复性屠杀,在这种屠杀的行为逻辑上,日军和俄军没有什么区别,一样的野蛮残暴,一样的毫无人性,一样的弱肉强食。
冯·克鲁根:“ 他们从房屋的窗户和屋顶向我们射击,我们的士兵冲进房屋,杀死了所有人......弑杀和报复的渴望达到了最高程度......军官们再也无法阻止他们了...... 我们的士兵向平民开枪,女人尖锐的尖叫声,孩子们的哭声此起彼伏......“没有怜悯!” - 我们的士兵大声喊叫并杀死所有人,不分年龄也不分性别 ...... “
“Lev Engelhardt:沿着维斯瓦河行走,在它的岸边躺着成堆的尸体和死者:战士,居民,僧侣,妇女,儿童。看到这一切,一个人的心碎了,他的眼睛难以直视......被杀害的人是数不胜数的。”
扎鲁斯基图书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浩劫,作为欧洲最大的三座图书馆之一,其中40万多份藏品,包括2万份古籍手稿,4万幅版画,以及雕塑、雕刻品、自然历史图卷、数学书卷、天文观测台等无数珍本和艺术品被俄军当做战利品打包运回国内。最灾难性的是,因为路途遥远,保养不善和私自盗窃,这些无法被复制的孤本珍品居然有一半就这样损毁在了路上。幸存的珍品被送到彼得堡,成了俄罗斯帝国图书馆藏品的一部分。后来在里加条约中,波兰方面设法赎回了五万件藏品,结果在二战华沙起义之后,扎鲁斯基图书馆又被德国人炸为废墟,只有1800份手稿和3万件印刷品幸存下来,直到今天。
11月5日,普拉加大屠杀之后,华沙城投降了。11月16日,残余起义军士气崩溃,自行解体。流淌千年的维斯瓦河水被无数波兰军民的鲜血染红,科希什丘科大起义以被三国同时镇压而宣告失败,波兰作为独立国家的历史进程无可奈何地走到了终点。但这次起义的性质不单单是民族对垒,也不是单纯的复国战争,还是对国际革命运动的重大贡献,是启蒙、先进的民主共和思想对反动的封建帝制的英勇抗争。
科希什丘科起义客观上牵制了以俄国为主的帝制反动势力,为法国大革命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压力,无论如何都可以被视为对当时国际革命运动的贡献。
“波兰倒下了,但是它的反抗拯救了法国革命,而随着法国革命开始了连沙皇政府也无力对付的运动。波兰人的这一作用,我们西方人永远也不会忘记。” ——恩格斯《马恩全集》22卷28页
评论区
共 29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