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莉·史密斯的小说《纵横交错的世界》2011年由英国的汉密尔顿出版社出版,并被《卫报》评为了当年的最佳书籍之一。阿莉·史密斯是一名苏格兰作家,她的一部作品《旅馆世界》入围了橘子奖和曼布克奖的评选。史密斯的文风十分有特点,行文掺杂着许多隐喻、双关语、押韵,作品读起来非常值得玩味,这位作家在语言上天赋秉异,游走于语言世界的精巧机关之间,为读者带来不俗的阅读体验。
《纵横交错的世界》这部小说建立在一个隐喻之上,这个隐喻来自书名There But For The ,这是《圣经》当中的There but for the grace of God(若不是神的恩典)的前半句,其意义不言而喻,作者在指向词语缝隙当中的真理,近乎神一般的恩泽于我们普罗大众。另外一个隐喻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一个叫迈尔斯的男人,他在一次宴会上躲入了主人家的卧室,自此没有出来,而后成为了一个小小的名人,他这样做的原因,是本文的重点,并且与文题联系紧密。
网络、媒体、无处不在的电子设备——当代世界的环形监视
相信大家都看过《黑镜》这部著名的英国电视剧,这部电视剧的中心议题就是过度的媒体化对于人类生活所带来的影响。《纵横交错的世界》当中多次提到路边的监视器,书中的主角们戏谑地对待着它,对它做着鬼脸,然而监视器也是媒体的集中体现,它无处不在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世界当中。在“黑镜”(即设备屏幕)的反射之下,曾经我们所笃信的真理与现实早就在无尽的反射当中消逝了,《纵横交错的世界》当中有着类似的隐喻,迈尔斯在骑自行车时,有一个报纸条遮住了他的双眼。这似乎是在说明,媒体,并没有告诉我们我们想知道的事实,而是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迈尔斯的所作所为,隐居于一间屋子里不出来,似乎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向人们传达信息,因为只有这样,他才会全然脱离我们当代生活的桎梏,获得自由。
这里我想提到法国理论家福柯的概念,Panopticon, 即在环形监狱的中央,会有一个旋转的监视器,让监狱当中所有人都处于其视线范围之内,从而达到全方位监视的效果。可以说,在当代社会,媒体、网络和电子设备的无处不在也达成了这样的效果,人们处于无时不在的媒体环境的掌控和控制之下。这里又可以提到福柯的著名观点,Knowledge is Power,即知识即是权力,我们的知识,源自于权力。因此,迈尔斯的所作所为,是对于无处不在的媒体监视,他选择了拒绝和反抗。
文学的主体,文学的主人公,在某种程度上,与现实的主人公和主角不一样。这就像《斯通纳》的主人公终其一生无所成就的大学教授一样,可能朴实无华,在现实当中没有什么存在感。这部小说的主体,主人公们也是这样。总体来说,文学的主人公很多人都是被边缘化的。小说的第一部分There当中的主角,是一位记录和评论受过虐待的人对自己经历描述的记录员。可以说,她的职业不是很出彩,不是不可或缺,对于一个30多岁的人来说,也不是多么符合期待。她还刚刚失业,小时候的她,在她的回忆当中,是个腼腆而不合群的人,然而她是我们的小说的主体。
作家的视角一般都存在着穿透力,她可以看到这样的人身上所带有的特质,一个表面上朴实无华的人,可能无限地敏感,可以看到语言当中有趣的双关和押韵,可以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事实。正是这样,小说的主体,才那么有趣,能够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有认同感,阅读的人,在内心的深处,也许有那么一丝丝与现实世界的格格不入,也许是这样,他们才要到书中去探索。小说第二个主人公,是个同性恋者,他与第一位主人公一样,也从事一份不是很有趣或者重要的职业,然而他对于歌剧的热爱,和对恋人迈尔斯的热忱,使他全身散发着爱的光芒。
“一次,一次便是全部。”迈尔斯爱着第一位主人公,他们曾经在小时候的免费旅行上有过短暂的联系和交流,然而成年之后各奔前程,迈尔斯对于世界一直有着更为成功而社会化的应对策略,安娜不是那样,然而迈尔斯,小小的他,可以穿透表面看到安娜的灵魂,“她很有趣……她真的有趣吗?没人知道。因为她决心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所以没有人能知道,要是哪天她能和迈尔斯一起唱他在凡尔赛宫唱的阿巴乐队的歌,那么,一切都会奇迹般地,变得完美。可惜,她很固执,她打小就顽固——”
相信你看到这一段话之后,会对迈尔斯惊人的洞察力所赞叹。你可能很有趣,但你顽固地把自己锁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迈尔斯和安娜短暂的灵魂之交,是瞬间的永恒。作者这样告诉我们,“一次便是全部。”是的,一次,瞬间,是全部,和永恒。然而文学是一门失去的艺术。在现实生活当中,他们再也没有找到过如此的相交。如同两条直线,相交之后却擦肩而过。也许这样的经历,你自己也有过。如果在那一刻,你唱出那首歌,如果在那一刻,你上前一步,“一切都会奇迹般地,变得完美”,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自此之后,我希望你,可以不顽固,得到命运的眷顾,如同米罗(也是书中迈尔斯的别称)的点金之指一样,有一天过上金子般的日子。:)
评论区
共 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