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怎样凶暴不吉的存在把这灾厄降临到这个星球上的?
——是一个人疯狂的行为吗?还是说,那个时候的人类的机构本身?某个时期某人的失误?——是谁、是什么造成了现在的局面,其实早就已经知道了。
那之后过了7个月,我在不断前进着的复兴中,再次自言自语道。
这是小松左京在1964年发表的科幻小说《复活之日》的序章。日本科幻界的巨星,小松左京没有看到震灾发生后的复兴,于7月26日与世长辞,享年80岁。
其实前些天,我在书店特别设置的柜台上买了本《日本沉没》。就在地震发生后,小松左京这个天才开始被再度评价。总觉得是某种缘分。
小松左京本人到底会如何看待这场史无前例的大地震?无论如何都想知道这个答案的我,再次买了好多他的作品。《无尽长河的尽头》、《谁来继承?》、《复活之日》、《戈耳狄俄斯之结》、《结晶星团》等。
要说到他的最高杰作,肯定毫无疑问是《无尽长河的尽头》这一部吧,但是在读过《复活之日》后,我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小时候看过的感觉完全不同。主人公吉住在水中面对整个东京的废墟的场景和3·11震灾重合起来,忍不住流下泪来。
我最早接触到《复活之日》是在70年代中期。当时细菌武器并不罕见,但是一想到这部小说写于1964年,就觉得非常吃惊了。比迈克尔·克莱顿(Michael·Crichton)的《天外来菌》(The Andromeda Strain)、田中光二的《大逃亡》、有病毒电影鼻祖之称的罗梅罗的《杀出狂人镇》(The Crazies)和《卡桑德拉大桥》(The Cassandra Crossing)还要早。
总之是规模很庞大的作品。精细的科学考证、当时的政治背景、由分散在世界各国的登场人物们描绘着的故事,缜密、详细的讲述了人类灭亡的小说。制造疫苗所必要的鸡蛋价格疯长、摇摇晃晃的电车里看见的白色防毒面具,令我想起距今不远的非典和猪流感的情况。现在读起来才觉得这本书并不是所谓的“空想科学小说”。
虽然是日本的小说,但书中描绘的大多数都是国外。当时正是冷战时代,国际交往和航空网络都不是很完备,国外显得是那么遥远。但是小松的作品却不可思议的有很多全球规模的东西。经历二战战败、失去了一直以来信仰的东西,在美军占领下成长起来怀有梦想的青年们,歌颂着反战反核,讲述着全球规模的故事,描绘着超越时空的世界,说不定只有他们才能成为这样的科幻作家。
在痴迷着科幻的时候,我喜欢读“这样的社会,总有一天要将其毁灭掉”这种灭亡和世纪末主题的作品。但是面对现实之后,才觉得错了。科幻不是逃避现实的道具,而是超越国家和时代,为未来敲响警钟而诞生的一种媒体。这把年纪再读《复活之日》,在其中能感觉到小松左京强烈的遗志。
拯救生命只是医学的一个方面,它也被利用于细菌武器的研究。核武器与电子工学也是这样。一些人为了帮助人类而努力,另一些人则为了杀戮人类而努力。
作品中的细菌武器和地震同美苏之间的核战争一起,世界被二度毁灭。就像3·11地震和随之而来的海啸造成的核电厂泄露事故之间的连锁反应。
一般的“重大事故”发生的情况,或许是不幸或许是偶然,都会累积一些平常不可能发生的事,各种各样的安全装置遭到破坏,一下子变成了大规模的事故。
是的,3·11不是天灾。我们人类犯下的最大过错,就是对大自然的侮辱。这样的我们会迎来复活之日吗?
不——世界必须复活成大灾难发生以前一样。特别是必须复活“嫉妒之神”和“憎恶与复仇之神”吧。
如果我们有这个机会的话,与现有不同的繁荣之路,与现有不同的MEME,决定人类全新的选择的时机,这时候才是真正的“复活之日”吧。
评论区
共 14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