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系,是一种千禧年后出现的,多以动画和轻小说为载体的作品类型。其重要特征是「主角自身的和意识和世界的命运有着直接且强烈的关联」,既主角的选择可以决定世界的命运,并且这个过程没有人可以干预,不管是阻止还是帮助,因此说这种关联是直接的。作为「人」的主角直接和「世界」相连接,而缺少了传统现实中的「社会」这一媒介
因此世界系还有一个特点是「去社会化」,同样面对灾难性的世界危机,原本应该由政府、军队、联合处理的问题被直接放在了个人身上。这样的结果是冲突多发生在主角的个人层面,而无需和外界的力量做斗争,很多情况下,主角只要明白了自己的真心、或者直面内心的恐惧,就可以直接完成对世界的影响。
本片也没有没有脱离新海诚偏好的世界系剧情。只不过危机相对的弱化,如果拯救女主,城市就陷入大雨,东京陷入汪洋。如果拯救世界,那么女主就会消失,天气和女主的命运直接相关。世界的命运只是在晴天和雨天的两极,而不是生存与毁灭,这也为男主最后的抉择提供了伦理学上的安慰。
虽然世界的命运和女主的能力相关,但是阳菜这个角色本身是被动的,她被动的使用力量,消极的献身,坦然的接收自己的命运。故事中需要做出抉择,做出改变的其实是男主帆高。这也是部分世界系作品的特点,将决定权和主动性放在男主身上,尽管他本人并不具备改变世界的能力。
《天气之子》虽然有警察为代表的社会力量在,但是这里的社会力量对世界的危机是置之不理的态度,世界危机和他们实际上是没有关联的,影片没有介绍科学家和政府如何采取手段应对灾难性的天气。
这种社会力量的缺失是世界系作品的常规,但是新海诚这次却让「社会」这一概念有了很强的存在感,只不过社会力量在这里扮演的更多是负面的阻碍作用,强调社会力量对个体的冷漠无情。并以此在世界与个人的冲突之外,增加了一层社会与个人的冲突。
社会与个人的冲突在新海诚之前的电影中有所体现,例如言叶之庭中的不良少年和社会成见,但是在天气之子中的冲突则更加激烈,这种社会与人的冲突,以及对社会边缘人群的生存状况的讨论,就是这次电影中新海诚作想说的新东西。
电影中男主前往东京的理由比较模糊,只有出场时创可贴进行暗示,而在小说中则直接点名了他是因为家暴才逃往东京,在东京的遭遇虽然经过了相当程度的美化,但我们还是能从男主的遭遇中感觉到这座城市的冷漠,雨中孤独的男主和城市的繁华美好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女主阳菜和弟弟相依为命,住在电车经过时会晃动的房间,也没有手机,本该是上初三的年纪却不能上学,又因为法律的限制,只能谎报年龄打工,在被解雇之后还差点走向了风俗场所。
可以看到,在他们的生活中,社会力量并没有起到正面的作用。阳菜缺钱失学打工的时候社会力量不会出现,阳菜被拉向风俗场所的时候社会力量不会出现。恰恰是当他们的生活处境有所好转,三人开始快乐生活的时候,社会力量简单粗暴的进入,打破了这一切,要将这三人的幸福生活彻底拆散,迫使他们只能走上逃亡之路。而这种冲突的递增也直接影响了男主的最终选择,如果不把这一层看清楚,就无法正确的认识男主进行选择,或者说作者安排男主进行选择的原因和含义。
网上有些人说男主帆高的做法和大鱼海棠中的女主是类似的,其实并非如此,大鱼海棠中的灾难是女主造成的,但天气之子中男女主并不是造成灾害的原因,灾难来源更像是一种自然的力量,象征着自然的回归。
并且我们要注意的是,男主和女主他们并没有得到过这个世界的一丝一毫的关爱。在东京这个繁华的城市中,他们就活得像是蝼蚁一样卑微,当社会的负面对他们施加伤害的时候,警察们不会站出来阻止,当他们要追求自己的美好生活的时候,警察却以一个家长时的身份粗暴的插手他们的命运。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灾难不是我造成的。同时这个社会,并没有对帆高有过任何的关心,那么他有什么理由去选择一个冷漠的社会,而不是选择自己深爱的人呢?
在须贺先生的调查中,那位老者曾经说过,在历史上存在过许多的晴女,他们的命运都是为社会献身。
但是这真的是注定的命运吗?显然不是,这些晴女只是在传统集体主义思想中被逼着牺牲了自己,以自己的生命交换了社会集体的利益而已。新海诚则在电影中对这种集体主义传统做出了抗辩。为什么个人就必须牺牲自己去造福这个社会呢。当这个社会对个人不好的时候,没有负起该有的社会责任的时候,个人需要负起拯救这个社会的责任吗?
所以男主并没有将这个城市的命运和女主放在同一个天平上去进行比较和称量,男主根本就不在乎这个社会的命运,他只在乎自己所爱的人。他们本来就是在日常中不被关心的边缘人,没有理由为了这个无关痛痒的社会去做出牺牲。
如果这个社会没有担负起对我应该负的责任,对我们漠不关心,那么我们应该做出牺牲拯救这个世界吗?不应该。新海城的在这部电影中表达了这种略显自私的个人主义精神,而这种精神恰恰是日本现代社会所缺乏的,例如「京吹」中就对社会中病态的集体主义观念做出了批判,这种批判显然也是新海诚想表达的。
这一部作品和你的名字类似,也有大量的超现实主义内容,而不同的是,这一部作品中的超现实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界限变得更加的模糊。不同于你的名字中男主需要走到秘境,走到杳无人烟的地方才可以进入超现实领域。这一部电影中女主仅仅只是走到了废弃大楼的楼顶就步入了超现实主义世界,还将超现实的力量分享到现实世界的其他人身上。
而主角和超现实力量的关系也发生了改变,在你的名字中,主角无法掌控力量,只能顺着规则行动。但是在这一部作品中,女主直接拥有了使用现实主义力量的能力。并且对超现实的本体:云层上的彼岸、透明的鱼进行了直接描写,这是新的突破,也隐约有了一些「宫崎骏」的味道,期待新海诚后续的作品能在超现实的内容上做出更进一步的突破。
新海城不会以现实主义的角度去着眼于社会真正的黑暗面。对男主来到东京的遭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美化。最后的选择做出之后,导演也没有将视角放在灾难带来的不幸后果之上。
他放弃了这些现实主义的东西。反而是以一种浪漫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态度,借着那最后的老婆婆之口,平静地接纳了灾难带来的变化,这种自然主义也是本片从始至终一直在不断强调的。
手枪是男主这一脆弱个体面临社会力量时,仅有的保护自己的手段。每次使用手枪都是他的的绝望情绪累加到了极点,象征了绝望下的力量,也是剧情每每在低谷之处进行转折的工具。
手枪就是男主的底牌,是作为个体,在面对社会这一力量的胁迫下,用以自卫的终极力量。而讽刺的是,这种力量正是男主被社会忌惮和追捕的原因。
电影开始男主就正在阅读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中少年与成人社会的对抗契合了本片的主题,算是小小的菜单。
特别是前半部分,男主刚来到东京,和来到工作室工作之后。作者将过多的时长用在了描述这种生活状态如何悲惨或者如何快乐。但是观众想看的并不是对生活平铺直叙的描述,观众需要的是一个主动的,动机明确的男主,而不是一个随波逐流的傻孩子。好在这种目标的缺乏在遇到女主之后有所改善。
电影将世界与个人的冲突和社会与个人的冲突都纳入了进来,但没有进行有效的结合。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冲突,在剧情中显得相对独立。
里面的警察完全是一个无知的、无能的、非常刻板化的形象,他们虽然代表了社会力量,但是社会力量和世界危机本身之间没有任何联系,仅仅是一种巧合式的,以警察的追捕阻碍了男主对女主的拯救而构建的冲突。
如果改为有某个警察选择相信男主,然后帮助男主和社会力量展开对抗,这种做法从结构上来说会更加的完整。同时也会使得剧情的从负面到正面的转变来的更加平滑。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在男主救回女主之后,到三年后的冲锋,这之间缺失了转折的过程,观众期待看到了,希望了解的负面的部分被一笔带过,例如女主是不是和弟弟被迫分开;男主被逮捕之后的命运如何,须贺会不会因为进监狱而不能与女儿相见等等。
这些所有可能的负面内容被通通省略掉,剧情直接跳跃到了最终的、正向的重逢结局。仿佛一夜之间所有人的生活都好转了。
这种刻意的省略是不好的,从结构上来说是不圆满的。站在一个编剧的角度来说,在剧情创作时,我们不能让观众的疑惑得不到解答。不能给观众留下类似于:最后男主是不是进监狱了?待了多久?女主跟弟弟是不是分开了?夏美找到工作了吗?这种剧情发挥发展上的疑惑,如果产生了就说明编剧的能力不足,我们必须要考虑到观众能考虑的一切,并且给他们给出一个完美的可信的解释。这才是一个好的结尾应该做到的。
而电影的结尾仿佛一夜之间除了东京陷入了汪洋之外,所有人的生活不明不白的就变好了,这是非常糟糕的。
音乐本身质量一般,完全没能重复之前《你的名字》中给人带来的惊艳感,没有一首曲子可以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种超真实的作画依然带来了很棒的视觉效果,特别是对天气、反射、雨水的表现。但是大量的3d转描效果很差,许多的跑动镜头缺乏速度感和力量感,特别是警察的追逐戏和男主最后的日剧跑。
评论区
共 29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