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泰坦尼克号纸模的制作过程的照片到这一篇就基本结束了,回顾这一过程真是感慨万千,当时制作模型时候的各种情绪又回到了心中。当时在刚刚完成大部分的上层建筑细节的时候,经历了一次搬家(德国的学生宿舍有住宿条件,条件到期就得搬)。巧合的是在回顾这一制作过程的时候,又刚刚经历了一次搬家。(感觉就像一个轮回一样)
在上一次搬家之前,就像赶死线一样,拼命加快制作速度,想要赶在搬家之前完成,但最后还是没赶上。好在宿舍管理处非常慷慨地帮我叫了车,帮助我把船搬走(自己掏腰包给小费)。最后泰坦尼克号是在搬家后的那间学生宿舍完成了最后的舾装工作。借着泰坦尼克号就在房间里摆放了整整三年多,就在几个月前,再一次搬家,最后把这条泰坦尼克号的模型送给了我的母校,也算有了一个好的交代,甚是欣慰。
当我和别人说起这次制作经历的时候,有时候就觉得千言万语都说不出我的体会。但是这些体验实际上又很简单,体会过一次之后,所有人都会明白——就是制作完成后的“成就感”。但大部分人只是把它总结成“成就感”,笔者却感受到了另外的东西,这段时间阅读GEB的时候,终于理解了为什么我感悟到的事情总是萦绕在脑海里。
不论是制作游戏(包括玩游戏)、制作模型、音乐、社会、、时间流逝、人生经历,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个一个的细小“部分”堆积起来的;多复杂的纸模型也都是一小片一小片的纸片“结合”起来的、多巨大体量的游戏也是一行一行代码构筑出来的、人的一生是这样一分一秒度过的,我们的经历是一件事一件事构成的,这个人类的文明是每一个个体连结起来构成的(最近《死亡搁浅》就在探讨这个)、微小的“基本粒子”构建出了宏观世界的一切……而且这种结合又不是单纯的“堆砌”,不同的“连结”方式构成了不同的“整体”,如此层层嵌套、千奇百怪,这种联系是如此的奇妙,隐藏在背后构筑出了一切。
以上就是笔者在制作泰坦尼克号时所获得的心得,虽然可能不是什么深刻的感悟,但是笔者也希望分享给各位。
在制作泰坦尼克号的时候,在一旁看《泰坦尼克号》的电影,就成了非常好的缓解方法。电影很精彩,这不用多说了。虽然近几年,豆瓣上和贴吧上流行起了“去神话化”的风气,尽量的以“批判”的角度来看各种电影,想要获得一些所谓更“现实”的意义——人工滑稽。
电影的精彩,绝不仅仅是因为爱情故事的动人(当然确实很动人,虽然很俗),电影吸引人之处就在于电影中尝试重现那个时代的一切细节,在电影的拍摄花絮里提到过,当时饰演头等舱乘客的那些群演都要进行上流社会的礼仪培训,包括用餐到走路。三等舱的群演也要学习作息,卡梅隆导演在电影中展现得最多的就是泰坦尼克号上三等舱和头等舱;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的对应,这也是为什么电影中杰克和露丝的爱情故事那么动人的原因(这种大背景和主线故事的互相映照是很具有说服力的,哪怕单独把爱情故事线拿出来看确实很“烂俗”)。
而除了这些部分之外,电影中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当时真实发生的事件;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笔者却觉得这句话有些自大,因为生活的上限其实远远高于艺术。(“现实比故事更狗血。”也是有这个说法的——笑)
在电影后半段沉船的时候,着力表现了当时很多船上乘客的故事,而实际上这些事情都是有真实依据的,有些甚至比电影中更精彩更加动人。笔者记得有一次是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停下来休息,就开始浏览泰坦尼克号上的很多史实资料,结果看着看着就忍不住眼泪了,比小时候看电影哭的还更夸张。因为电影再感人还是知道这是艺术加工的,但那些史实确实真实无比的,那种冲击力是电影达不到的
泰坦尼克号在首航中有908名船员。那个时代的船只都没有永久派驻的船员,绝大多数船员都是临时的工作人员,这一点泰坦尼克号也一样。泰坦尼克号的船员们在南安普敦出航前几个小时才登上船。1912年3月23日,开始招募新船员及签约,其中一些已经先派往贝尔法斯特,这些人将在泰坦尼克号试航验收及穿越英吉利海峡期间担任骨干船员。(电影《海上钢琴师》对于这个当时的环境有过描写,男主之一的胖子小号手就是船启航之前临时招募上去的。)
泰坦尼克号首航的船员分为三个主要部门:甲板部门有66名船员(大部分的高级船员——有军衔)、机舱部门有325名船员、后勤部门有494名船员。绝大多数船员都不是专业海员,而是工程师、生火员或加煤工,负责控管发动机等机械设备。后勤部门也都是服务员和厨房工作人员,负责乘客的各种服务。其中超过百分之九十七是男性,只有23名船员是女性,主要是服务员。其余都是种类繁多的非海员职业——面包师、厨师、屠宰师、糕点师、帮厨、洗碗工、擦鞋工、体育教练、洗涤工、服务生、床铺整理员、清洁工;甚至还有印刷工,他们负责为乘客制作一份日报,称之为《大西洋日报》(Atlantic Daily Bulletin),专门为船上的乘客报导电报员收到的最新消息。
1912年4月6日,大多数泰坦尼克号的首航船员在南安普敦签了雇用合约,总共有699名船员来自那里,四成是当地人。少数专业人员是自雇人士或承包商;其中包括为英国皇家邮政和美国邮政部工作的5名邮政职员、头等舱的单点餐厅和巴黎咖啡厅的工作人员。两位电报员是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指派的职员,另外还有8名音乐家,他们是白星航运聘用的,但不属于船员,而是以二等乘客的身份上船,其寝室也位于二等客舱。船员工资差别很大,从船长每月105英镑(币值相当于今天的9500英镑)到服务员每月3英镑10先令(币值相当于今天的320英镑)。不过,工资较低的工作人员可以凭乘客给予的小费大幅补充工资。
这里就介绍一下泰坦尼克号上的高级海员(军官),光是他们几个人的事迹就已经值得大书特书了——船长加上七名船副,他们算是泰坦尼克号上有最高权限的八个人。
(1850年1月27日 – 1912年4月15日)英格兰人,曾担任过英国商船队军官和皇家海军后备队上校。他曾担任白星航运旗下多艘船只的船长,因为他的可靠性声誉,使富人经常指定搭乘他统率的船只,有“百万富翁的船长”和“安全上校”的美誉。他最为人所知的事迹是担任泰坦尼克号船长,并随着这艘船在首航中沉没时死亡,遗体从未寻获。
史密斯13岁时就加入英国商船队,开始航海生涯。在获得航海长证书后,他进入了著名的英国公司白星航运,并很快就获得晋升。史密斯在白星公司的第一次任职是凯尔特号的四副,之后开始担任众多白星航运船只的船长,包括至尊号(他指挥了9年),并在乘客中建立了广泛的优良声誉。
1904年,史密斯成为白星航运的舰队队长,并负责统率旗下的旗舰船只。他成功指挥了波罗的号、亚得里亚号和奥林匹克号。1912年,他担任泰坦尼克号首航的船长,1912年4月15日撞上冰山并沉没,史密斯船长一直坚持救援到最后一刻,最后随船沉没。
原本有传言,史密斯将会在指挥完泰坦尼克号首航之后就退休,1912年4月10日,戴着圆顶硬礼帽、穿着长大衣的史密斯乘坐出租車从他的家到南安普敦港码头。早上7时,他登上泰坦尼克号,为上午8时的英国贸易委员会安全检查做准备。他立即前往他在舰桥后方的办公室,听取大副亨利·王尔德的航行报告。当天12时,泰坦尼克号正式离港启航,但是由于在海港中产生了伯努利定律,大量水流将一旁的纽约号举起,从系泊处突然失控转向泰坦尼克号。这两艘船最终以大约1.2米的微小间距躲开了碰撞意外。这起事件延迟了首航时间,史密斯下令迅速进行一次检查,大约一个小时后才重启发动机出航。
航行的前四天没有发生任何事故,在此期间,史密斯通常在自己寝室里或船员餐厅用餐,他有一位专属的服务员。4月14日晚间,史密斯参加了由头等舱乘客乔治·邓顿·怀德纳及其家人为他举行的晚宴。不过因为白天收到冰山警告,史密斯可能有所担心,他早早就离席前往了舰桥。
二副查尔斯·莱托勒与史密斯曾讨论过气温骤降,史密斯告诉莱托勒,如果他有所担心就立即通知。然后他回到寝室睡觉。23时40分,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史密斯被震动惊醒,冲到舰桥。一副威廉·默多克告知史密斯这艘船刚刚与冰山相撞。他很快就发现这艘船严重受损;在史密斯和总设计师托马斯·安德鲁进行快速检查后,安德鲁斯报告称,船上前五个水密舱室都已被破坏,泰坦尼克号将在两小时内下沉,他立刻下令准备救生艇。
在疏散过程中,史密斯意识到所有乘客和船员都没有足够的救生艇,他率领船员们竭尽全力防止恐慌并尽力协助疏散。(相比于97放映版《泰坦尼克号》电影中史密斯船长显地有些惊慌失措,白星版中则有史密斯船长试图召回救生艇搭载更多乘客的镜头。)
头等舱乘客加拿大皇家游艇俱乐部少校亚瑟·戈弗雷·普乌钦表示:“他正竭尽全力让女性进入这些救生艇,并看到她们被妥善降下。我认为他正在履行降下救生艇的职责”。另一位头等舱乘客罗伯特·威廉·丹尼尔也说:“史密斯船长是我见过的最伟大的英雄。他站在舰桥上,用扩音器喊叫,试图让人们听见他说话。”根据幸存者的证言可以知道,在事故发生之后,史密斯船长几乎从头到尾都在指挥船上的救援工作,一直到最后随船沉没。
在泰坦尼克号开始剧烈下沉之前几分钟,史密斯仍在忙着通知泰坦尼克号船员“各自逃命”的命令,他去了马可尼电报室,告诉电报员杰克·菲利浦和哈罗德·布莱德“各自逃命”。然后,他到小艇甲板进行了最后一次巡视,并对所有船员下达了弃船命令。4月15日2时10分,餐厅服务员爱德华·布朗看到船长手里拿着扩音器接近,然后听到他说:“好孩子们,为女人和小孩尽力而为,自己照顾自己。”接着,他看到船长独自走到舰桥。这是史密斯最后一次可靠的行踪报告。
(1872年9月21日 – 1912年4月15日)英格兰海员,皇家海军后备队上尉。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事故中丧生,遗体从未寻获。
亨利·王尔德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海员,和史密斯船长一样,在等上泰坦尼克号之前,他就已经在奥林匹克号上担任过大副(相当于副船长职务,船上除了船长之外拥有最高指挥权)。在泰坦尼克号出航之前,由于临时的人事洗牌,之前泰坦尼克号试航时的大副威廉·默多克和一副查尔斯·莱托勒各别降了一级(默多克从“大副”变为“一副”,莱托勒从“一副”降为“二副”),将首航的大副一职让给王尔德,因为白星航运非常重视这艘新船第一次的载客出航,认为王尔德在奥林匹克号的经验能有所助益。
泰坦尼克号出海两小时后,王尔德值了四个小时的班。在泰坦尼克号上,他写了一封信给妹妹,而且在信中写到“我仍然不喜欢这艘船......我对它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他的预感似乎应验了)
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后,王尔德立即前往艏尖舱检查,他在那里遇到水手长副手艾伯特·海恩斯和司灯山缪·欧内斯特·海明,这两位船员告诉王尔德“听到大量空气被水冲出的巨响”。然后他回到舰桥,在木匠抵达之前向船长报告了两次。然后,他与船长和托马斯·安德鲁一起进行了简短的检查,了解损坏程度。碰撞半小时后,一副默多克负责撤离右舷救生艇,二副莱托勒负责撤离左舷救生艇,王尔德监督整个过程。
二副莱托勒曾询问王尔德“救生艇是否应该摇出去了?”,王尔德说:“不,等等”。随后他容忍自己两次被二副莱托勒越级向船长请求指示,救生艇随即开始启用。王尔德也许试图避免乘客恐慌才推迟下水,但他过于谨慎,二副莱托勒以前遭遇过数次船难,并可能更加现实的认为,必须马上让乘客上救生艇和下水,并派船员打开A层甲板上的窗户用来载人。但是王尔德再次推迟,二副莱托勒再度越级向船长请求执行“女人和小孩优先”原则。 (这个情节在97版电影里得到过还原。)
可以肯定的是,王尔德在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后,他一直努力指挥救生艇载人。大约1时30分,他命令五副哈罗德·罗威搭乘14号救生艇(他们也是沉船之后返回现场救援的唯一一艘救生艇)。同一时间,王尔德打断了二副莱托勒的指挥工作,询问枪支的存放位置,因为莱托勒在当时负责保管枪支弹药。莱托勒不明白为什么王尔德想要枪支,但他还是带领王尔德、船长史密斯和一副默多克到储物柜取枪。王尔德这时将一些子弹和一把韦伯利转轮手枪塞进莱托勒的手中说:“你可能需要这个”。
生还的船员曾描述王尔德是个“很有权威感”的人,他曾单独驱逐了一群试图抢占救生艇的机房人员。截至1时40分,大部分左舷救生艇已经下水,而王尔德则向右舷的C折叠艇的位置移动,那里由默多克在指挥疏散。
当时一副默多克、事务长休·理查·沃尔特·麦克尔罗伊等人正在协助妇孺登上C折叠艇,王尔德呼唤剩余妇孺登艇,但是周围没有妇孺出现,所以他命令该艇下水。这时,两名男子——白星航运董事长布鲁斯·伊斯梅和头等舱乘客威廉·恩斯特·卡特径自坐上C折叠艇,默多克和王尔德都没有管他们。随后,王尔德将注意力转向了左舷的D折叠艇,二副莱托勒已经在那里指挥,人群开始登艇,情况越来越混乱,莱托勒这才意识到为什么王尔德要把手枪塞给他。莱托勒拔出手枪,指示船员在救生艇旁围成一圈,只允许妇孺通过。此时,泰坦尼克号明显已经接近沉没,王尔德命令莱托勒登艇离开,莱托勒却回答“办不到”,坚持留在原地继续疏散工作。
王尔德最后的情况不为人知,但基本可以确定他是在1号烟囱附近落水的,当时可能正在试图释放最后的备用救生艇,随后被海水冲走。97电影版里,露丝爬上浮木板之后,有一个在她边上一直吹口哨叫救生艇的人就是王尔德,最后这个口哨还救了露丝一命。
1873年2月28日 – 1912年4月15日,苏格兰海员,也是皇家海军后备队上尉。威廉·默多克出生于一个海员世家,他于1900年起受雇于白星航运,并迅速晋升为船副。1912年4月,默多克担任泰坦尼克号的一副。当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时,他正好是舰桥的值班指挥官;泰坦尼克号沉没时他是遇难者之一。
默多克死后成为苏格兰的标志性英雄,他的家乡达尔比蒂为此建立了纪念碑,反映了这一地位。然而,在针对泰坦尼克号事故的辩论中,始终围绕着默多克为避免撞上冰山而给出的指示是否正确。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之后,一些目击者的证词表示,在最后一艘救生艇下水期间有一位海官开枪自杀。虽然这些证词未经证实,但默多克有可能是那名海官。默多克不但成为一个英雄人物,他的死亡情况和他在撞上冰山时的指挥都充满了神秘色彩。97电影版把默多克拍成了自杀,还收了贿赂并走火打死乘客,卡梅隆导演因此遭到了默多克家乡人的起诉。
泰坦尼克号在撞击冰山的时候,默多克是当时的指挥官。转舵命令就是他下达的,97电影版本差不多完全还原了当时的情景。在之后默多克立刻关闭了防水门,并跟着船长下去检查受损情况。
再确认了泰坦尼克号即将沉没的时候,默多克和二副莱托勒分别负责指挥船左右舷的救生艇释放。莱托勒严格执行:“妇女儿童先登船。”的命令,而默多克相对来说就灵活多变一些。当默多克指挥救生艇登船时,发现救生艇上还有空位时,他会允许男士登船。泰坦尼克号沉没后的七百多位幸存者中,大部分的男性是从默多克指挥的这一侧登上救生艇的。
整个沉船期间,默多克指挥释放了十艘救生艇(一半),救援人数是总生还人数的七成。虽然位于右舷的1号救生艇只有12人乘坐(可容纳40人),引起争议,但经过英国沉船专员泰坦尼克号沉没调查后,证实当时指挥下水的是五副哈罗德·罗威,并不是默多克指挥的。97电影版里是默多克指挥的,是放烟花前放下的第一艘救生艇。根据资历规则,在周围没有更高级别的海官监督时,哈罗德·罗威只能指挥撤离。
虽然在沉船调查中,有关于默多克开枪射击和自杀的传言,但是二副莱托勒却表示他看到默多克正在努力解开A折叠艇的绳索,当时默多克被涌上小艇甲板的海水扫入了海中。
1874年3月30日 – 1952年12月8日,是泰坦尼克号二副和皇家海军后备队中校,他是泰坦尼克号沉没事故后级别最高的生还船员。
作为负责将左舷乘客送入救生艇的船副,莱托勒不仅严格执行“女人和小孩优先”原则,他还有效的将其扩展解释为“仅限女人和小孩”。根据这一原则,如果没有女人或小孩等候撤离,莱托勒就会降下带着空座位的救生艇。
8号救生艇是左舷第一艘开始降下的,莱托勒拒绝让男乘客伊西多·斯特劳斯陪伴妻子登艇,因此这对夫妻决定放弃逃生。1时10分,6号救生艇准备降下,莱托勒意识到只有一名船员(舵手罗伯特·希琴斯)坐上去,开始征求一位能协助划船的志愿者。加拿大皇家游艇俱乐部的少校亚瑟·戈弗雷·普乌钦走上前去,爬上一条绳索后跳进救生艇,他是莱托勒唯一允许登艇的成年男性乘客。这艘小艇的乘客包括玛格丽特·布朗,她也拿起桨划船。六副詹姆斯·穆迪指挥16号救生艇的同时,莱托勒和五副哈罗德·罗威一起监督14号救生艇的装载。大副王尔德这时将一些子弹和一把韦伯利转轮手枪塞进莱托勒的手中。
1时25分后,一些仍在船上的乘客开始恐慌或陷入混乱、试图抢占救生艇;莱托勒发现2号救生艇上坐着一群男子,便持枪对准他们大骂:“离开那里,你们这些懦夫!”,因此有几个人逃跑了。然后,他将2号救生艇的指挥权交给四副约瑟·博士尔,然后在混乱中指挥4号救生艇的装载。此时乘客阿奇博·格雷西四世和詹姆斯·史密斯加入协助莱托勒撤离妇孺。4号救生艇乘客之一是美国富豪约翰·雅各·阿斯特四世的新婚妻子玛德琳·阿斯特,莱托勒同样拒绝让这位船上最富有的男乘客登上救生艇,他回答对方的询问时说:“这艘船的女人都上船后,才轮到男人。”
2时左右,泰坦尼克号加速倾斜并沉入海中,所有的木壳救生艇都载人下水了,甲板还剩下3艘折叠式木栓帆布救生艇。A和B折叠艇仍然绑在海官起居舱上方(1号烟囱左右两侧),莱托勒和其他人合力抬起D折叠艇,挂在吊艇架上后开始让妇女登艇,但是在有15人坐进去之后,已经找不到更多的妇女(这时候大部分乘客都往船尾跑了),这时乘客阿奇博·格雷西四世带领更多女乘客抵达。在装载这艘小艇时,大副亨利·王尔德命令莱托勒登艇同行,莱托勒拒绝了命令。
事后他回忆说:“并没有想要壮烈牺牲,只是心里有一股想留在船上的冲动。”当D折叠艇降下时,他看到两名男子从快速进水的A层甲板跳进去。大约2时15分,船首以相当快的速度下沉、海水已经漫上了小艇甲板,阿奇博·格雷西四世、詹姆斯·史密斯、大副亨利·王尔德、一副威廉·默多克、二副查尔斯·莱托勒等人仍然在尝试解开A和B折叠艇。莱托勒爬到海官起居舱的顶部,持着借来的小折叠刀切断了救生艇的绳索,他试图把小艇移动到正在淹水的甲板上,然后一边朝着身边的人喊著:“看看那里还有什么可做的”,一边越过顶部到了右舷去帮忙。当时突然加速下沉的船身,导致海水猛地冲上甲板造成一股冲击,这情景被生还者称之为“巨浪”,它沿着小艇甲板猛力冲刷,将许多人扫入海中,大部分留着船上的高级船员都是被这一波带走的。
随着泰坦尼克号沉没,1号烟囱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坍塌,莱托勒当时正朝着瞭望台游去,他堪堪避过。之后海面下发生的爆炸把莱托勒推到了倾覆的B折叠艇边上,莱托勒爬了上去。在泰坦尼克号断裂并完全沉没之前,莱托勒目睹了最后时刻:
我看到船尾越来越高,直到它从水中升起,然后传出一种可怕的咆哮声,那是锅炉掉出来的声音,它们砸烂经过的一切东西。泰坦尼克号清晰可见,点着明亮的灯光,当锅炉掉下去时,她陷入完全的黑暗,在满天星斗的背景下还能清楚看到巨大的黑色轮廓。船慢慢倾斜,然后停了一下子,开始快速下沉,悄悄的滑入水中消失。所有和我在小艇上的人都不敢相信,她沉没了。
之后,B折叠艇协助越来越多人爬上去,最终有28人依靠它避难,包括乘客阿奇博·格雷西四世、杰克·赛耶、初级电报员哈罗德·布莱德、莱托勒和许多从机房逃出的加煤工人。哈罗德·布莱德告诉莱托勒波罗的号、奥林匹克号和卡柏菲亚号已经朝向他们全速前进;莱托勒计算出卡柏菲亚号会在黎明时分到达。
当卡柏菲亚号随着黎明时分抵达时,B折叠艇正在缓缓下沉。当卡柏菲亚号正在救助其他生还者时,4号和12号救生艇大约在6时30分发现他们,并将这濒临沉没的28人安全转移到木壳救生艇上。莱托勒是最后一个离开的,他上了12号救生艇后,发现现在有74人在上面(救生艇设计容量为65人)。12号救生艇是卡柏菲亚号救助的最后一艘船,由莱托勒指挥。当救生艇接近卡柏菲亚号时,海浪一波又一波打上来,似乎会翻倒;所幸卡柏菲亚号很快降下绳梯,莱托勒帮助所有的幸存者登上甲板后才离开,成为最后一个获救的泰坦尼克号生还者,也是所有获救船员中级别最高的人。
莱托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英国皇家海军军官,他曾以舰炮击中一架德国齐柏林飞船,因此获颁杰出服务十字勋章。1918年,他指挥驱逐舰盖瑞号撞击并击沉德国U型潜艇UB-110号,再度获颁杰出服务十字勋章。
莱托勒于1918年底退休后,成为房地产投资者,买了一艘游艇日落号。66岁的莱托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进一步表现出色,自愿参与敦克尔克战役的“发电机行动”,他没有允许英国海军部征用他的游艇日落号,而是自己驾船前往法国战场,最终救回了127名英军。他晚年的英勇事迹已经由导演克里斯多福·诺兰改编为2017年电影《敦克尔克大行动》的一名角色。
1877年11月20日–1961年12月7日,是一名英国商船队海员,1912年4月12日泰坦尼克号沉没事故发生时他是泰坦尼克号上的三副,他在事故中幸存下来。
和船上其他初级官员相同,彼特曼在1912年初收到了一封电报,指令他在3月26日上午9点到白星航运利物浦办公室报到,领取前往贝尔法斯特的船票。他于次日中午时分抵达,并向一副威廉·默多克报到。4月10日泰坦尼克号离开南安普敦时,彼特曼正在船尾协助默多克监督系泊绳释放和拖引缆绳作业。在航行途中,他主管天体观测和指南针偏差,并对甲板进行全面监督,与此同时,还对舵手进行监管,并在必要时候支援舰桥官员。
彼特曼是最早登上救生艇的高级船员,默多克让他负责5号救生艇,并且让他把救生艇划到泰坦尼克号船身的登船通道边上,以便让乘客从下面登上救生艇。彼特曼将未满载的救生艇划到登船通道,以便在那里搭载更多乘客。彼特曼后来作证道,当时救生艇等候在约90米的地方,但通道的门一直没有打开。
这时的彼特曼意识到泰坦尼克号正在下沉,但是仍相信船只可以继续漂浮,他表示:“我想她仍然有三个水密舱室(没进水),仍然可以漂浮”。在救生艇上清点人员之后,船员除了彼特曼,有两名生火员、两名服务员和一名水手,其他人都是乘客。救生艇上有饼乾和水,但没有手电筒(在登上卡柏菲亚号后,彼特曼检查了所有救生艇,发现所有救生艇都有面包和水)。在救生艇上待了一个小时后,他终于意识到,泰坦尼克号注定要沉没,于是将救生艇后撤了约250米。他在这个距离看到了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整个过程。在后来的官方调查中,他也是少数认为船只是完整沉没的人之一。
5号救生艇于第二天早晨被卡柏菲亚号救起。彼特曼及其他幸存者于1912年4月18日到达纽约54号码头。在纽约,他作为目击证人,在美国政府对事故的调查中作证。彼特曼在事故之后仍旧就职于白星航运。他分别在海洋号和奥林匹克号上任职。后因视力衰退,改做乘务长。
1961年12月7日,彼特曼死于蛛网膜下腔出血,享年84岁。
1884年3月23日 – 1967年4月25日,英格兰海员,是皇家海军后备队中校,在泰坦尼克号上担任四副。
博士尔于1912年3月26日上午9时整向白星航运的利物浦办公室报到。22时许,他与三副赫伯特·彼特曼、五副哈罗德·罗威和六副詹姆斯·穆迪一起离开利物浦。第二天中午抵达贝尔法斯特,到泰坦尼克号上任职。接下来的几天里,博士尔都在和其他船员们准备这艘新船的试航。4月2日泰坦尼克号试航通过,4月4日泰坦尼克号停靠在南安普敦港,准备迎接大部分船员和首航的准备工作。4月10日首航出发当天,博士尔在舰桥工作,根据船长史密斯和港口领港的指示,对发动机室发出命令。他的常规职责包括瞭望员的排班、协助导航,并在必要时协助乘客和船员。
4月14日沉船事故当晚,博士尔正在海官起居舱休息。23时40分,当泰坦尼克号与冰山发生碰撞时,博士尔正走出他的寝室,他听到瞭望员敲响的警钟,然后在撞击后抵达舰桥。他后来在听证会中作证说,当时看到一副威廉·默多克正在向舵手下令满舵,同时用蒸汽机指令传输电报机下令机舱“所有发动机全速反转!(Full Astern)”,然后关闭水密门。片刻之后,船长抵达舰桥询问情况。一副默多克报告后,船长命令博士尔下去检查船首。他没有发现任何损坏,继续巡视后,一位乘客递给他一大块已经落到甲板上的冰块(当时有乘客拿冰块当足球踢着玩)。
经过15分钟的损害检查,博士尔回到舰桥,向船长报告说他没有亲眼看见任何受损,船长便命令博士尔去通知木匠。结果半路上,奔跑的木匠惊叫着告诉他:“前面一下子就被淹没了”,紧随其后的是邮政职员约翰·理查·杰戈·史密斯,他们向船长证实邮件室已经进水相当严重了。随后,船长命令博士尔去通知二副查尔斯·莱托勒和三副赫伯特·彼特曼,这两位海官在碰撞时正在寝室休班,他们曾出来观望过,然后又回到寝室等待命令。接下来,博士尔负责计算泰坦尼克号的位置。船长拿着他写的座标去电报室要求杰克·菲利浦发送“CQD”遇险呼叫。
4月15日0时45分,博士尔和舵手乔治·汤玛斯·罗维开始用舰桥上的斜轨发射遇险讯号弹,直到1时25分左右用光了一盒讯号弹。当罗维去拿另一盒讯号弹时,博士尔扫视了地平线,他在远处发现了一个轮船的光点(可能是加州人号的桅灯),他和舵手罗维试图用光线发射摩斯电码联系船只,但没有成功。
博士尔后来向船长询问是否觉得情况非常严重,船长回答说“这艘船会在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内沉没”。后来,博士尔负责指挥2号救生艇并划船,该艇于1时45分从左舷侧下水,他因为担忧沉船时的吸力而远离泰坦尼克号。博士尔没有看到泰坦尼克号最后沉没时的情景,因为灯光熄灭时他的救生艇距离大约1公里外。他询问2号救生艇的女性乘客们,是否愿意回去事故现场拯救落海者,但是她们表示不愿意。4时左右,博士尔在地平线上发现了卡柏菲亚号,他点燃了多枚绿色讯号弹来引导该船。在获得卡柏菲亚号救援后,博士尔前往舰桥,告诉该船船长亚瑟·罗斯特龙“泰坦尼克号在凌晨2点30分左右沉没”。
在纽约期间,他在美国参议院泰坦尼克号沉没调查中担任证人,他被要求证实航行、乘客疏散和救生艇撤离的细节;他的大部分证词都涉及救生艇下水和泰坦尼克号导航的细节,包括许多冰山警告。在所有出席作证的人当中,他也是第一个表示在沉没期间看到另一艘近在咫尺的船只,而且没有对泰坦尼克号的遇险求救做出反应。5月2日,他和其他生还海官搭乘亚得里亚号离开纽约。返回英格兰后,也在英国沉船专员泰坦尼克号沉没调查中担任证人。
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之后,博士尔罹患胸膜炎,可能是灾难中的后遗症。他于1940年退休。博士尔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安静男子,通常不愿谈论他在泰坦尼克号上的经历。但是在商船界中,博士尔享有许多高级人物的尊重和友谊。
1958年,他担任英国电影《此夜永难忘》(又译《冰海沉船》)的技术顾问。当博士尔同意协助制作这部电影时,他的家人们感到很惊讶,因为他一直不愿谈论这场灾难。他还参加了这部电影的宣传活动和莱斯特广场欧典电影院的首映式。在电影上映之后的几年里,博士尔与一些研究人员进行了交谈,并于1962年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关于泰坦尼克号的话题。
在1960年代,他的健康状况迅速恶化,最终住院治疗。身为最后一名在世的泰坦尼克号高级海官,博士尔于1967年4月25日死于脑血栓,享寿83岁。根据他的遗愿,他的骨灰撒在北大西洋——55年前泰坦尼克号沉没事故的现场——他计算的事故位置是41°46N 50°14W(实际上距离泰坦尼克号残骸遗址座标41°43N 49°56W约66公里)。
1882年11月21日-1944年5月12日,他是皇家海军后备队中校,在泰坦尼克号上担任五副。
1912年4月14日,泰坦尼克号沉没事故的当晚,哈罗德·罗威在20时整与六副詹姆斯·穆迪交接后,休班就寝,泰坦尼克号23时40分撞上冰山时,他正在自己的副官寝室睡觉。在碰撞过程中他并没有被惊醒,而是在30分钟后才醒过来。他后来解释说:“我们副官都睡眠不足,所以就寝后,我们就睡死了”。
当哈罗德·罗威终于醒来并意识到发生事故时,他立即穿上制服、抓起左轮手枪,然后前往舰桥。三副赫伯特·彼特曼指示他指挥乘客登上5号救生艇。(97版电影里改为二副莱托勒)约1时30分左右,哈罗德·罗威与六副詹姆斯·穆迪进行了一次对话,在左舷侧降下14号和16号救生艇时,两名副官觉得需要有船员陪伴乘客们。詹姆斯·穆迪坚持认为,哈罗德·罗威应该登上14号救生艇。当14号救生艇正在降下时,大多数乘客才开始意识到泰坦尼克号正在下沉,小艇甲板上的撤离情况开始变得混乱。当14号救生艇降到水面之前,一群乘客试图冲上16号救生艇,哈罗德·罗威立即用他的左轮手枪对空鸣枪三次,以控制人群、避免造成伤害。(这段镜头在电影中有过特写)
到达水面后,哈罗德·罗威指挥救生艇与泰坦尼克号保持140米左右的距离(避开沉船时的漩涡)。当泰坦尼克号在大约2时20分完全沉没时,哈罗德·罗威已经开始聚集几艘救生艇,他希望重新回到幸存者身边,但由于缺乏经验丰富的船员,他们担心会因为大批落海者攀爬而让救生艇翻覆。
他将10号、12号、14号和D折叠艇靠在一起,将他船上的许多乘客转移过去、空出许多位置。然后他带着7名船员和1名男性志愿乘客回到沉船现场试图进行救援。整个行动大约需要45分钟,零下二度的海水对任何人来说都太冷了,以致于哈罗德·罗威一行人抵达现场时,几乎所有落海者都已经失去意识或死亡了。哈罗德·罗威表示,水面上尸体多到连划桨都变得很困难。
他们总共救起4名落海男子,其中一名男子晚些时候死亡;另一名则是来自英属香港的中国人郎方(Lang Fang:泰坦尼克号上八名中国乘客的团体票就是他买的。);郎方被拖上救生艇并恢复体力后,接过船桨开始协助划船,哈罗德·罗威评论说:“他看起来像个英雄!”。在黑暗中可以听到更多的声音,尽管哈罗德·罗威等人尽了最大的努力,但寻找生还者却是徒劳无功。哈罗德·罗威是返回现场救助落海者的两艘救生艇之一,他指挥其余船员们举起桅杆——他是所有救生艇中唯一使用桅杆搜救的副官;他后来救援了A折叠艇上的乘客,当时他们几乎沉没。日出后,卡柏菲亚号救起哈罗德·罗威和他指挥的救生艇人员。
回到家乡巴茅斯后,有1300人参加了他的招待会。哈罗德获赠了一支纪念金表,上面刻有“哈罗德·戈弗雷·罗威,英国皇家邮轮泰坦尼克号五副,对于他在1912年4月15日泰坦尼克号沉没中的英勇服务,他在巴茅斯和其他地方的朋友们在此致敬”。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皇家海军后备队服役。1917年俄国革命和俄国内战期间,他随皇家海军在海参崴服役,军衔升为英国皇家海军中校。战争结束后,他回到英国商船队和白星航运服务,1931年退休后,与家人一起搬到康威自治市的迪更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自愿让住处成为战时岗哨,并担任空袭守望者,直到身体状况恶化,不得不坐轮椅为止。1944年5月12日,哈罗德·罗威因高血压逝世,享寿61岁。遗体埋葬在北威尔士的滨海罗斯教堂墓地。
1887年8月21日 – 1912年4月15日,是英格兰海员,在泰坦尼克号上担任六副。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事故中丧生,遗体未寻获。
1912年3月,他收到通知说将被分配到泰坦尼克号担任六副。穆迪有点不愿意接受这项任务,因为他曾希望休假因为想要前往法国巴黎拜访好友,但他的请假被公司拒绝。
就像其他船副一样,穆迪于1912年3月26日上午9时整向白星航运的利物浦办公室报到。他从那里前往贝尔法斯特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登上泰坦尼克号。试航后,泰坦尼克号前往南安普敦准备载客首航。
4月10日,在泰坦尼克号的首航出发日,为了进行英国贸易委员会的安全标准,穆迪协助五副哈罗德·罗威降下两艘右舷救生艇,进行简略的疏散演习。他还负责关闭最后一个梯口通道。4月14日23时39分,瞭望员范德瑞克·弗莱特在泰坦尼克号正前方发现了一座冰山,该员摇响了三次警钟并打电话给舰桥。穆迪回应了电话,问道:“有,你看到什么了?”,弗莱特报告:“冰山,就在正前方!”23时40分,穆迪与一副威廉·默多克在舰桥上目睹了碰撞过程。这一段情节在97版电影中被完整的还原了出来——电影里还端着一杯红茶,之后被默多克打翻……
在随后的疏散中,穆迪协助装载了9号、12号、13号、14号和16号救生艇。在装载14号号救生艇时,五副罗威指出,一名海官应该上去指挥救生艇。但穆迪还是坚持把指挥权让给罗威,这个决定最后间接让穆迪葬身大海。穆迪后来到右舷去协助一副默多克解开救生艇,当时直到海水已经爬上小艇甲板。司灯山缪·欧内斯特·海明看到穆迪丧生前的最后一刻,在沉没前几分钟,他和其他人正在尝试解开固定在海官起居舱上方的2艘折叠艇,包括大副亨利·魏尔德、一副威廉·默多克、二副查尔斯·莱托勒和头等乘客阿奇博·格雷西四世等。
莱托勒生还后给出证言:“穆迪先生一定是在同一时间站在离我很近的地方。他在起居舱顶部解开了右舷的折叠艇,而默多克先生则在水流中努力想要解开另一艘。如果没记错,我们几个人几乎都已经在水里了。”
泰坦尼克号上的船员几乎绝大部分都遇难了,他们所有人都留守岗位到了最后一刻。船上最高权限的八位海官只有两人存活,其他比如:乐队全部遇难(演奏到最后一刻)、工程师团队全体遇难(坚持维护发电机到最后一刻,泰坦尼克号的排水系统一直运作着,甚至于最后阶段船体都没有侧翻)、电报员坚守岗位到最后一刻(有一人获救)、首席设计师安德鲁带领的首航测评团队全体遇难,最后看见安德鲁的乘客看见他把自己的救生衣给了一位女士。大部分的底层工人以及船上的水手也都遇难(一部分上了救生艇负责划桨)。所有轮机舱的轮机员、煤炉工、加油工全部坚守岗位最后殉难。
也有一些活下来的船员,比如舱面船员大多数都幸存了,有一部分下去开舱门,结果没能上来,再比如船上的首席面包师,查理·乔伊,对电影有印象的人可能会记得他是那个把摔倒的露丝扶起来的人,并且和男女主最后待在船尾的人。两版电影中(《冰海沉船》和《泰坦尼克号》)他都是作为给特写的人物出现的,而且也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说他是个传奇人物丝毫不为过。乔伊作为首席面包师,在沉船当天晚上负责所有救生艇的储备面包工作,当晚在完成工作之后他喝了一大瓶酒。有人曾看见他从甲板上扔出去四十多把木质躺椅,试图帮助落水者。沉船之后,由于他喝了很多酒使得他在冰水中得以幸免,最后被二副莱托勒指挥的那艘倾覆的救生艇救了上来。
泰坦尼克号首航时搭载的乘客人数约为1317人:头等舱324人、二等舱284人、三等舱709人。其中869人是男性,447人是女性;船上有107名儿童,其中79名都在三等舱。首航时的乘客空间相当大,因为泰坦尼克号内部实际上可容纳2453名乘客,其中头等舱可容纳833名、二等舱可容纳614名、三等舱可容纳1006名。像泰坦尼克号这样具有威名的高级船舶,在一般情况下首航房位都会订满。不过因为当时爆发了全国煤炭工人罢工事件,对铁路及海运行业造成相当大的影响,导致时刻表耽误、多数过境站点也临时取消。因此,许多乘客决定延后他们的旅行计划,直到罢工结束。
泰坦尼克号航行前几天,罢工事件刚刚结束(4月6号结束),虽然罢工对运输业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但也无法再改变航行计划。泰坦尼克号之所以能够在预定的日期展开首航,是因为白星航运紧急调派其他船只,将她所需的煤炭运到南安普敦,例如纽约号和海洋号,以及之前奥林匹克号从纽约带回来、储存在“白星码头”中的煤炭。结果因为这个,当时还差点发生了事故,泰坦尼克号延误了一个多小时才启航——和“纽约号”以及另一艘船差点撞上。
泰坦尼克号上将乘客分为三种等级,不仅按照船票价格区分,也由财富和社会阶层决定:
头等舱乘客包括上层阶级的重要成员,如贵族、富豪、政治家、高级军官、实业家、工业家、银行家、演艺人员、社交名流和职业运动员。
二等舱乘客是中产阶级旅客,包括普通商人、学者、作家、神职人员和游客。
三等舱乘客主要是贫困移民,他们计划到美国和加拿大生活。
这些乘客的待遇因等级而异;根据1907年《美国移民法》的要求,三等舱乘客在登船时需要接受严格的健康检查,并且与其他乘客完全隔离,下船时要在美国埃利斯岛进行身体检查和接受移民官询问。相反,两个上层阶级受到特别关注和礼遇。在航行期间,头等舱乘客不但拥有全船最大最多的空间,也可能会使用更多的设施(土耳其浴室、壁球室、健身房、游泳池、高档餐厅);而三等舱乘客的空间最小,但仍比其他航运公司提供的条件更好——全部都有私人客房、供应新鲜丰富的三餐、拥有数个室外及室内公共空间,所有费用都包含在船票内。
船上名人很多,当然大部分乘客在船难发生时能讲述的内容不多,要么等待救援,要么得到救援。不过泰坦尼克号之所以有些不同,就是因为真实历史上,在船上确实发生了很多很有戏剧性的事情。
1867年7月18日 - 1932年10月26日,死后称为“永不沉没的莫莉·布朗”(The Unsinkable Molly Brown),是一位美国社交名媛、慈善家和活动家。她最著名的事迹是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事故中,劝告6号救生艇上的船员返回沉没区域寻找幸存者。在她的一生中,她的朋友称她为“玛姬”。当她去世时,讣告也称她为“永不沉没的布朗夫人”。
1912年玛格丽特得知自己长孙劳伦斯·帕尔默·布朗二世病重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前往纽约,她预定了出航时间最早的船票——泰坦尼克号。由于她的匆促决定,很少有人(包括她的家人)知道玛格丽特在泰坦尼克号上。4月10日,玛格丽特从法国瑟堡登船,她住在头等舱E-23客房,船票号码是17610,价格27英镑14先令5便士。
4月14日,泰坦尼克号与冰山擦撞后,玛格丽特在登上救生艇之前一直在帮助他人登上救生艇帮助妇孺疏散;凌晨1时左右,船员说服她撤离泰坦尼克号,于是她登上了6号救生艇。玛格丽特在救生艇上还负责划船,泰坦尼克号沉没之后还敦促6号救生艇返回事故现场拯救落海者。她的敦促遭到指挥该艇的舵手罗伯特·希琴斯强烈反对,这位舵手担心如果他们划回去,救生艇会因为落海者的翻爬而翻覆。在多次试图敦促罗伯特·希琴斯回头之后,玛格丽特威胁要把他扔到救生艇外。97电影版里这个情节反过来了,变成玛格丽特被威胁。
然而,玛格丽特最重要的贡献发生在卡柏菲亚号上,她在那里协助泰坦尼克号生还者。当卡柏菲亚号抵达纽约港时,玛格丽特的法语、德语和俄语的语言技能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她留在卡柏菲亚号上,一直到所有泰坦尼克号生还者都找到朋友、家人,获得到医疗和紧急援助后才下了船。玛格丽特随后自己出资帮助建立了生还者委员会,被选为主席,并为贫困生还者筹集了近1万美元。她在自己的晚年都一直在从事这项事业。
1932年10月26日22时55分,玛格丽特·布朗在纽约巴比松酒店房间内的睡梦中安详去世。
1864年7月13日-1912年4月15日,德裔美国商人、投资者,阿斯特家族成员,美国富豪之一。1912年4月15日凌晨,他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事故中遇难。他是泰坦尼克号上最富有的乘客,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他在去世时拥有近8700万美元的净资产(币值相当于2017年的22.1亿美元)。
1912年约翰·雅各·阿斯特四世与第二任妻子玛德琳·阿斯特在欧洲和埃及度过了漫长的蜜月(他他们的婚姻饱受指责,因为他比自己妻子大了29岁),玛德琳在旅行中怀孕,她希望孩子在美国出生,于是便购买了前往美国的船票。1912年4月10日,夫妻在法国瑟堡登上了泰坦尼克号,同行的还有男仆维克多·罗宾斯、女仆罗莎莉·比都斯、护士卡萝琳·路易斯·恩德雷斯,以及一只宠物犬凯蒂,它在埃及曾一度失踪,后来与一同主人死于船难。
4月14日晚间,在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后不久,阿斯特告诉他的妻子船只发生碰撞,但损害似乎并不严重。过了一段时间,救生艇正在搭载头等舱乘客时,阿斯特带着他的家人仍在健身房使用运动器械。他用钢笔刀割开救生衣,向妻子展示其内衬,要她保持安心。他甚至宣称:“我们在这里比在那条小船上更安全”。这个片段在《泰坦尼克号》电影的删减片段中有,后来在白星版当中被剪了进去。
后来当二副查尔斯·莱托勒已经在降下4号救生艇时,阿斯特帮助他的妻子、女仆和护士登上救生艇。然后他询问二副莱托勒能不能让他陪着妻子,但是遭到对方拒绝:“这艘船的女人都上船后,才轮到男人”。
她从窗户上被举起来,她的丈夫在另一边帮助她,当她登上小艇时,她的丈夫在窗户一侧,我在另一边的窗口,我听到阿斯特先生问二副是否允许他乘坐这艘船来保护他的妻子,他说:‘不,先生,这艘船或任何一艘船都不允许男人上去,直到女士们都离开’。然后阿斯特先生说,‘好吧,告诉我这艘船的号码是多少,以便我可以在之后找到她’,二副回答‘4号’。
根据《泰坦尼克号上的孩子们》(Children on the Titanic,2014年)引用生还孩童贝蒂(Betty)的那句话,阿斯特与他怀孕的妻子一起登上了最后一艘救生艇,当时他在甲板上看到两个害怕的孩子,便走到一旁,把位置让给他们。根据《芝加哥纪录先驱报》的报导,阿斯特将他的妻子放到最后的救生艇上,然后要求艾达·索菲亚·希帕奇和她17岁的女儿去坐救生艇上最后两个位置。
在1时55分降下4号救生艇之后,据说阿斯特独自站着,其他人试图解开剩余的折叠救生艇;最后有人见到他在右舷侧站着,与美国作家贾克·福翠尔一起抽著烟。仅仅半小时后,泰坦尼克号就消失在海洋之下。电影中阿斯特则留在了头等舱的大厅那里,正好海水从玻璃穹顶上倒灌下来。
玛德琳·阿斯特、女仆、护士最终都获救了。之后,白星航运派出船只到沉没地点取回尸体,在沉没中丧生的1514名乘客和船员中,只有寻获337具尸体。1912年4月22日,海底电缆维修船麦凯-贝内特号找到阿斯特的尸体。船员从夹克标签上的字母缩写识别出尸体身份,在他身上发现的物品是黄金怀表,后来交给他的儿子文森·阿斯特。
1865年10月26日 – 1912年4月15日,美国商人,古根海姆家族成员。他大部分时期都在国外发展事业,也是当时世界知名富豪。1912年4月10日,他与情妇琳曼汀·宝莲·奥巴特及三名仆人在法国瑟堡登上泰坦尼克号,之后与男仆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事故中遇难,遗体从未寻获。
1912年4月10日,本杰明在法国瑟堡登上泰坦尼克号,陪同的人包括他的情妇琳曼汀·宝莲·奥巴特(1887年 - 1964年,法国歌手)、男仆维克托·吉利奥、司机朗尼·派特诺和琳曼汀的女仆艾玛·萨格塞尔。他的船票号码是17593,花费79英镑4先令(其他来源的价格为56英镑18先令7便士)。他和维克托住在B-84客房,而琳曼汀和艾玛住在B-35客房。司机一个人住在二等舱,房号不明。
4月14日,泰坦尼克号与冰山擦撞后,琳曼汀和艾玛跑出房间,去叫醒了本杰明和维克托。本杰明醒来后开始着装;船上的服务员亨利·塞缪尔·埃吉斯帮他穿上救生衣和厚重的御寒毛衣,之后带领本杰明一行四人到达小艇甲板上。当琳曼汀和艾玛不情愿的登上9号救生艇时,本杰明用德语对女仆讲说:“我们很快就会再碰面!现在只是维修故障,明天泰坦尼克号就会继续航行了”。
送走琳曼汀和艾玛并将他的救生艇位置让给一位女乘客后,本杰明意识到情况比他想像的严重得多,而且他可能不会获救。于是他与维克托回到B-82客房,这两人脱掉救生衣和御寒毛衣,换穿晚礼服,本杰明还戴着大礼帽。泰坦尼克号生还者罗丝·艾米莉·伊卡尔在一封信中写道:“大富豪本杰明·古根海姆帮助拯救了妇女和儿童后,他在礼服扣眼处插上一朵玫瑰花赴死”。
有名生还者看到两人进入主楼梯,关上他们身后的门,并听到他向服务员说:“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就算沉没也要像个绅士那样”。他还给服务员亨利·塞缪尔·埃吉斯留下一条遗言:“如果有什么事情发生在我身上,告诉我在纽约的妻子,我已经尽力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亨利补充表示:“在最后几艘救生艇降下后不久,甲板副官命令我去帮忙划桨,我向古根海姆先生挥手告别,这是我最后一次看到他和维克托”,两人坐在主楼梯门厅的轻便折叠躺椅上一边喝白兰地一边抽雪茄。他们最终随船沉没,尸体也从未寻获。本杰明的司机朗尼·派特诺也在这场灾难中丧生。 电影版中拍出了这个镜头,而在随后的一个删减片段中古根海姆还和阿斯特握了一下手,做最后的道别。
1845年2月6日 - 1912年4月15日,德裔美籍犹太人、美国商人、政治家,他与弟弟内森·斯特劳斯合伙经营著名的梅西百货公司。他还担任一年多的美国众议员。他与他的妻子艾达·斯特劳斯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事故中遇难。
伊西多和妻子结束一个欧洲冬季旅行准备返回美国,大部分时间都在法国南部度过。1912年4月10日,他们在英国南安普敦港登上泰坦尼克号,同行的还有男仆约翰·法辛和新雇用的英国女仆艾伦·伯德,四人分别住在C-55和C-57头等客房(船票号码为PC17483,价格221英镑15先令7便士)。
4月14日晚间,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碰撞。在众多乘客在小艇甲板逃生期间,艾达拒绝离开伊西多,也拒绝独自登上救生艇。虽然甲板副官因为考虑到伊西多年事已高提供了一艘救生艇上的座位让伊西多陪伴艾达,但伊西多还是拒绝了,因为他表示船上还有妇女和儿童没逃走,所以拒绝成为例外。
根据泰坦尼克号上的朋友和生还者阿奇博·格雷西四世透露,艾达拒绝离开她的丈夫时,格雷西四世向甲板副官提出请求:“伊西多和和艾达是否可以一起登上救生艇?”。但伊西多以坚定的语气告诉格雷西四世:“我不会比其他人先走”。艾达也坚持让她的女仆登上8号救生艇。她给女仆披上她的皮大衣,说自己不需要它。艾达曾向她的丈夫说:“我们已经一起生活这么多年了,无论你去哪里,我都跟着你!”。其他人最后在甲板看到伊西多和艾达仍然坐在躺椅上(可能是船员休息室外的长椅),目击者称这一场景是“爱和忠诚最非凡的展现”。两人都于4月15日2时20分随着泰坦尼克号沉没而罹难。97版电影中,夫妻二人回到了自己的船舱中,相拥而眠。
1858年1月15日 - 1912年12月4日。美国作家、军官、业余历史学家、房地产投资者,也是英国皇家邮轮泰坦尼克号上的头等舱乘客之一,以泰坦尼克号沉没事故生还者的身份闻名,而且是极少数存活下来的落海者之一。他写了一本关于灾难的畅销书《关于泰坦尼克号的真相》(The Truth about the Titanic),至今仍在发行中。
1912年4月10日星期三,格雷西从英国南安普敦港登上泰坦尼克号,船票编号113780、价格28英镑10先令,住在C-51头等舱客房。旅行期间,他将大量时间用于社交娱乐和阅读船舶图书馆的书籍,也花了很多时间与梅西百货老板伊西多·斯特劳斯交流南北战争的话题,并将自己的著作借给对方研究。
泰坦尼克号出事的当天晚上,格雷西的行动用英雄来称呼丝毫不为过。
出事当晚,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碰撞的震动惊醒了格雷西,随后听到烟囱的蒸汽噪音、发动机也停止运转。他意识到出了什么问题,换装后前往小艇甲板查看情况。他回忆当时情景——没有月亮、寒冷、星光灿烂、没有浮冰或其他船只的迹象。 随后,他拿到其他乘客给予的冰山碎块、得知邮件室淹水的消息,并意识到船只已经有了倾斜角度。格雷西匆忙返回客房打包行李、穿上救生衣。在路上遇到4名相识的女乘客后,他护送她们到小艇甲板,由于不允许任何男性接近救生艇,他将女士们交给六副詹姆斯·穆迪安排撤离,夏洛特·艾普顿与马尔维娜·康奈尔最终登上2号救生艇。
格雷西接着转身与乘务员查尔斯·詹姆斯·卡伦一起分发毛毯,然后找到他的朋友詹姆斯·克林奇·史密斯。格雷西和史密斯开始协助二副查尔斯·莱托勒撤离妇孺,其中一位是约翰·阿斯特四世的新婚妻子玛德琳·阿斯特。
大约2时左右,所有的木壳救生艇都已经下水,只剩三个折叠艇,其中A与B折叠艇仍绑在海官起居舱上方,船员无法取下帆布罩,格雷西便给了他们小折叠刀。电影里莱托勒大喊“给我刀!”的时候,递给他刀的就是格雷西。
大约2时15分,船首以相当快的速度下沉,海水已经在甲板上蔓延时,格雷西、史密斯、大副亨利·王尔德、一副威廉·默多克、二副查尔斯·莱托勒等人仍然在尝试解开A与B折叠艇,格雷西后来写到了这一刻:
我的朋友詹姆斯·克林奇·史密斯提议应该离开并跑向船尾,但是我们面前出现了一大堆人,他们挤在小艇甲板,面向我们,完全阻挡了我们通往船尾的路。人群中有女性也有男性,这些似乎是刚从下层甲板上来的乘客。没有歇斯底里的哭声也没有恐慌。
当海水冲向他们时,格雷西随波浪跳起,抓住梯子爬到了海官起居舱顶部,詹姆斯·克林奇·史密斯则消失在海浪之下,遗体从未寻获,在回忆录中,格雷西猜测史密斯与船上的绳索和其他碎片纠缠在一起,因此无法逃脱。随着泰坦尼克号沉没,格雷西遭到吸力深深拉入冰冷的海水中,他一直努力往上游,在即将放弃之前抵达了海面。格雷西抓到了一个漂浮的木箱,凭借着在西点军校锻炼出的强健体魄,格雷西游到颠倒的B折叠艇旁边,并在他人帮助下爬上去避难,二副莱托勒也在上面。当B折叠艇开始不稳时,莱托勒命令其他人向左或向右移动,抵消倾斜。他们随后将初级电报员哈罗德·布莱德从海里拉上去,因此确认了卡柏菲亚号预计4时左右可以抵达的消息。
到了4时左右,卡柏菲亚号出现,开始陆续从其他救生艇上救助幸存者,在他们500米外,4号、10号、12号救生艇和D折叠艇排成一列等待上船,查尔斯·莱托勒用他的副官口哨引起注意,4号和12号救生艇立刻掉头前往营救他们。4号救生艇首先抵达,并开始将幸存者从几乎沉没的B折叠艇转移出去。格雷西爬进了12号救生艇,查尔斯·莱托勒是最后一个离开的人。到了8时30分,格雷西登上了卡柏菲亚号,登船之后才发现他的头部、腿部和身体其他部位都有伤口,呈现黑色和蓝色,并疼痛了好几天。
获救之后,格雷西没能从他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事故中忍受的磨难中恢复;身为糖尿病患者,其健康受到低温症和身体受伤的严重影响。1912年12月4日,沉没事故后不到八个月,他死于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遗体埋葬在纽约布朗克斯伍德劳恩公墓的格雷西家族墓园中;认识他的许多生还者以及罹难者家属也参加了他的葬礼。这位在97电影版中作为一个重要配角登场,船尾替杰克说话的那场戏里的那个人就是他。
1873年2月7日 – 1912年4月15日,爱尔兰商人与造船家。他曾担任爱尔兰贝尔法斯特造船公司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的常务董事、设计总监和首席造船工程师。作为负责英国皇家邮轮泰坦尼克号的总设计师,他在1912年4月2日带领一支泰坦尼克号品管小组登船视察,并在4月10日与该船一起进行首航横渡大西洋。
4月14日晚上,和过去几天一样,客房服务员亨利·山缪·埃吉斯在18时45分到达,协助安德鲁更衣,他通常与船上的外科医生威廉·弗朗西斯·诺曼·奥洛林共进晚餐。晚餐后,安德鲁回到他的A-36特等客舱,摊开蓝图并整理他的笔记。23时40分,泰坦尼克号右舷撞上了一座冰山。安德鲁一直在他的特等客舱内,计划他想要改动的船只变化,几乎没有发觉到碰撞。97版电影里他在看蓝图,但是察觉到了震动。
船长爱德华·约翰·史密斯派人召见他协助检查损害。23时45分,安德鲁和船长一起到主甲板下方视察船体损害情形,发现前方的货舱、邮件室和壁球室被淹没,6号锅炉房已经淹了4.3米高,海水也流入5号锅炉房。4月15日子夜刚过,他们讨论了冰山对该船的损坏。安德鲁斯确定该船的前五个水密舱室很快就会泛滥成灾。安德鲁知道这艘船如果超过四个水密舱室被海水淹没,她就注定会沉没。他将这些讯息传达给史密斯船长,强调这是一个“数学确定性”。并补充说,在他看来,这艘船能维持漂浮的时间只剩“一小时,最多两小时”。他还向史密斯船长告知了船上救生艇数量严重短缺的情况。在撞击冰山半个多小时之后,安德鲁得出还有一个半小时时间,他的计算完全正确。
随着泰坦尼克号开始进行人员撤离,安德鲁不知疲倦的巡察客舱,告知乘客穿上救生衣并前往小艇甲板逃生。女侍玛丽·斯隆表示,安德鲁的表情“看起来好像心碎了”、“他一会儿在这里、一会儿在那里,无处不在,照顾每个人”。
另一位女侍则回忆,在船舱里遇见了安德鲁,告诉她劝导乘客离开上层甲板:“十分钟过去,海水已经爬上楼梯。安德鲁先生又来了,他跟我说:‘告诉他们穿上保暖的衣服,看看每个人是否都有救生衣,把他们全部带去小艇甲板’。又过了十五分钟,水几乎淹到楼梯的顶部,安德鲁先生又来吩咐:‘打开所有客房,取出所有的救生衣和备用毛毯并分发它们’”。
最后在小艇甲板上相遇时,安德鲁告诉女侍不要介意穿着救生衣:“如果你重视自己的生命,穿上你的外套和救生衣,然后走过甲板,让乘客看到你也穿着救生衣”;女侍后来写道“这是我最后一次看到他,我认为他是真正的英雄”。几名生还者作证说,多次看见安德鲁斯在进行疏散宣传,到处恳请女士们赶快穿上救生衣撤离。他充分意识到撤离时间紧迫,以及所有乘客和船员缺乏救生艇的空间,他继续敦促不情愿的人登上救生艇,希望尽可能让人坐满。人们最后看到他是在船上的吸烟室,而那里后来发生了爆炸。
97电影版关于安德鲁先生的事迹基本完全属实,他也是电影里的一个重要角色——《冰海沉船》里也是。
1862年12月12日 – 1937年10月17日,常称作布鲁斯·伊斯梅,是一位英国航运业商人,白星航运董事长兼总经理。1912年,他身为白星航运最高级的官员,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事故中登上救生艇幸免于难,但是后来受到国际瞩目和严厉的批评。
1912年4月14日晚上,当泰坦尼克号与纽芬兰大浅滩以南约650公里的一座冰山发生碰撞后,救生艇数量不足以让全船人员逃生,因为在有任何船只到达该地区救援之前,泰坦尼克号就会先沉没,这一事实震惊了伊斯梅。在完全沉没40分钟前,他于1时40分登上了C折叠艇。他后来作证说,当泰坦尼克号在沉没的最后时刻前,他转头过去,没有看见船是如何沉入北大西洋。沉没大约3至4小时后,卡柏菲亚号救起C折叠艇的人员。
伊斯梅曾与头等舱乘客威廉·恩斯特·卡特登上C折叠艇,他们都表示,当时这艘救生艇附近都没有其他女人和小孩,所以他们就坐上去了。然而,威廉·恩斯特·卡特的行为受到他的妻子露西尔·卡特批评,后者于1914年诉请离婚;她作证说,威廉·恩斯特·卡特在事故发生后离开抛弃妻儿,并指责他是个“残忍、待人野蛮、侮辱他人”的人。
伦敦社会孤立伊斯梅并称为他懦夫。1913年6月30日,伊斯梅辞去国际商业海洋公司总裁和白星航运董事长职位,由哈罗德·山德森取代。伊斯梅在美国调查期间宣布,国际商业海洋公司的所有船只将为所有乘客配备足够数量的救生艇。在调查之后,伊斯梅和生还的4名泰坦尼克号副官搭乘亚得里亚号返回英国。
伊斯梅的声誉从来没有从泰坦尼克号灾难中恢复过来,他在余生中保持低调。他住在爱尔兰康尼马拉卡斯拉科斯特洛森林的一个大房子里。保罗·卢登-布朗在著作《白星航运公司:图录》中写道,伊斯梅继续积极从事商业活动,他的大部分工作是利物浦和伦敦汽船保赔协会有限公司,这是他父亲生前创办的公司。根据保罗·卢登-布朗的说法:“向泰坦尼克号罹难者亲属支付了数十万英镑的赔偿金,由伊斯梅和他的董事以极大的毅力处理灾难及其造成的苦难后果。从这一点来看,尽管事实上他可以轻而易举的推卸责任并辞去董事会职务,他却坚持履行这项艰钜的任务,在他25年的董事长任期内,所有公司会议记录的每一页几乎都提到泰坦尼克号的灾难”。
伊斯梅的晚年生活仍对海事保有兴趣,他建造了一艘名为“默西”的军校生训练船,用于培训英国商船队海员,并捐赠11000英镑用来启动海员罹难补助基金。1919年,伊斯梅拨款25000英镑成立基金会,协助那些参加过一战的英国商船队海员。
伊斯梅在诊断出糖尿病后,健康状况在1930年代后有所下降。1936年初,他的糖尿病恶化,导致右腿部分截肢。几个月后他回到英国,住在维拉尔半岛的一个小房子里。1937年10月17日,伊斯梅在伦敦梅费尔去世,享寿74岁。
其实相对来说,伊斯梅在真实历史上的形象不算太过负面,船难发生时他一直有在协助妇孺登船,但是由于提高航速等等问题,人们把责任归咎到同他的头上,所以大部分时候伊斯梅依然是受到负面的评价。97电影版有把他照顾妇孺上船的情景拍摄出来。
泰坦尼克号沉没事故中的最后一位生还者米尔维娜·迪恩于2009年去世,享耆寿97岁。
至此全部完成,在一些地方还有遗憾,比如部分的细节还是太粗糙了,船体有些地方其实还存在误差。不过勉强还算是都做下来了。全部过程经历了一年半,终于完成。
纸模型的制作,除了一些通用的技术,很多时候都需要到实践中去总结。很多时候就能在制作过程中发现一些别人想不到的制作方法。当然一切的目的就为了一个——做到好的模型效果。当纸模制作具有一定的经验和基础之后,就会涉及到一些很有个人风格的东西了——自制工具。
自制工具能说的内容不多,因为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要因地制宜。比如说这次之做泰坦尼克号绳梯的这个工具就是算是了(当然不耐用,一次性的),还有很多其他的工具都可以按照需求拿来用,这就需要制作者的反应力和创造力了~~
这可能算是在机核填掉的第一个坑吧,现在这条模型船也有了一个好去处(送给了我的母校)。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笔者在阅读那些史料的时候,依旧禁不住落泪,那些感动至今依旧(不怕被笑话,真的是越写哭的越厉害)。
虽然现在风气似乎有些不同了,不论是贴吧、知乎、豆瓣,上面开始冒出一些“批判”的声音(其实以前也有),也许这就是现在的流行吧(把一些行为解释为“假高尚,真卑鄙”……)现在的人们似乎认为:“如果能从表面上能解读出完全相反的东西,那东西就一定是“深刻”的。”这个思路本身不能算错,但是也并不是一个万能公式,哪里都适用。
偏偏现在的人们到是习惯到处套,结果大多数时候只不过是“过度解读”罢了,那种“深刻”仅仅是一种错觉罢了。(比如网上有人指出“妇女儿童先上船”是愚蠢的观念、三等舱乘客的遇难说明上层人士的虚伪,所以那些头等舱乘客的事迹不过是吹嘘、甚至有的抨击基础就是建立在“崇洋媚外”这个前提之上,对那些赞扬的声音大加嘲讽——这些抨击的性质和指责洛夫克拉夫特小说中带有种族主义倾向的批评声音的性质都差不太多。也许发表评论的人并没有什么太多想法——他们可能并不是想“巨魔”,他们也许也只是看不顺眼,或者单纯的想找人“吵两句”罢了23333)
巧的是,泰坦尼克号贴吧恢复了之前我那两个制作记录的帖子:
可能会有一些遗漏的照片,在那里两个帖子里可以看到(九百多张照片肯定有漏的)。至此这个系列就算完结了,谢谢各位一直看到这里,谢谢!
评论区
共 15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