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玛雅,也许容易形成一种印象,就是玛雅很神秘,资料并不多。下面我试着分门别类一下,来看看这种印象准不准。
这类书的内容和结构不会多复杂,页数也不会太多,通常还有插图。作为一本图文并茂的小书,不需要多一本正经地专门抽时间去看,看着又不累,所以挺适合入门或休闲阅读。而且因为价格不高,还是买书凑单的好选择。
当然,玛雅一直是城邦,并没有形成帝国,不过我并不打算因为书名而否定书的内容。其实严格说来,“阿兹特克帝国”也不对,应该是“三国同盟”。但我觉得,这样子跟这种小书较劲大可不必……
世界史中对中美洲文明的论述,是便携而快速地获取该地域概貌的一条捷径,而且一般来说,由于重点突出,内容简略,看起来会比较轻松。所以对于快速“入门”而言,诸如世界史、世界文明史、世界神话等等,其中对于中美洲的叙述,会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入门读物。
尤其是,一大本书你只需要看那么几页,那感觉大概蛮爽的???
另一类区域史,比如中美洲史、拉丁美洲史、墨西哥史,虽然不是专门论述玛雅文明的,但显然会将其包括在内。这一类史书的共同特点,是系统化,不但会讲述玛雅的历史,也会把相关的地理、人文背景以及其他文明一并谈到(你不能想象一本“中美洲史”只讲到玛雅而不谈奥尔梅克萨波特克托尔特克阿兹特克)。缺点是内容又多又严肃,读起来大概不会那么轻松了(回顾一下刚才那些“克”)。
两类“史书”共同的一个优势,在于获得的便利性。通常来说,它们很容易在图书馆找到。
按说,玛雅人的记录是一手材料,应该放最上面。但我放在前两个之后,是因为很少会有人愿意一上来就啃玛雅人自己的记录吧。对玛雅有个大致印象再来看这个,似乎会比较合适。
大约在250-900年,是玛雅的鼎盛时期,被称为“古典时期”。那时的玛雅留下了大量刻有文字和图案的石碑石刻。虽然古典时期的玛雅在公元十世纪迅速凋零,但这些记录在石头上的档案被保留了下来。
在各个遗迹,考古学家为石碑、门楣等一一编号,根据这些编号,结合地图,石碑在遗址的位置也就一目了然。当石碑上的文字被一一解读,根据编号,也就知道它们属于哪个位置。
在页面左侧点击你想看的古迹,然后就可以选择这个遗址各个位置的碑文。
在玛雅从鼎盛时期神秘衰落后,进入后古典时期的玛雅,碑铭数量少了很多。这一时期留下的最主要的文字记录,是大量手抄本。然而在西班牙人到来后,绝大部分手稿都被焚毁。如今只留下了四本手稿,而且还是残缺不全的。
玛雅,当然阿兹特克也是,现存大量的传说是殖民者进入以后整理的,它们多用西班牙语或拉丁字母拼写的当地语言来书写,内容上也可能多少受了基督教影响——类似的情况只需扭头看欧洲,瞅瞅那边厢的北欧神话、贝奥武甫、亚瑟王传奇……
中美洲的例子,阿兹特克和玛雅都有。就比如尤卡坦半岛上玛雅人那个“唯一的真神”,Hunab Ku,就像是西班牙人带来的基督教舶来品。
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到殖民者涌入,再到殖民政府建立和探险家陆续到来,欧洲人为印第安人留下了一批原生态记录。
哥伦布第四次航行时与玛雅人遭遇,他的二儿子费迪南德当时也是船员,后来成为学者,还给老爸写了传记。在这个传记中,费迪南德记录了哥伦布航行中的种种,当然也不会缺少对当时的玛雅人的记录。
西班牙人虽然依靠武力和权谋迅速征服了阿兹特克,但彻底制服当时社会结构松散的玛雅人却花费了多得多的时间。征服者对被征服者的记录算是了解当时的玛雅的第一手资料了。不但有当初的书信往来,更有殖民政府建立后保存的官方记录。另外,在占领新大陆后,西班牙人为当地土著编写编年史,虽然认知未必正确,却也是非常难得的资料。
殖民时期的大量文献被保存在西印度群岛综合档案馆(主页),没有条件的读者了解它们的途径也许就只有通过学者的引用了。 当然,也有一些西班牙人的早期记录被翻译成了其他语言,例如《征服新西班牙信史》。
例如现在可能是最有名、也最容易被游戏引用的奇琴伊察,主要是由十九世纪前半期的探险家引入大众视野。当时英国艺术家、建筑师兼探险家弗雷德里克·卡瑟伍德与美国作家约翰·劳埃德·斯蒂芬组队,在玛雅旧地展开了探索。这对绘图与写作的组合后来出版了他们的探险记录,在书里,卡瑟伍德绘制了一批插图,直观呈现了当时玛雅古迹的状况。这些图可以在这里看到。 俗话说“一图胜千言”,果然这些书更知名的就是里面的插图,而文字却少有人提及。那些经常被忽视的文字记录,这里就有一部分,当然这不是全部,这儿还有。 与“史书”类似,“设定集”也可以分为这样两类,一种是以世界史为背景,介绍多个失落城市的。这类书讲到玛雅的时候,也就挑选有名的城邦介绍一下,比如奇琴伊察、科潘、帕伦克等等。题图就来自《世界失落之城》,奇琴伊察章节的第一页。大家可以从这类书中了解到最有名的玛雅遗址的情况。
另一种就是中美洲或者玛雅主题的了。比如下图这本《玛雅》(书里其实也有奥尔梅克的内容,但谁让玛雅有名呢)。在扛回这本书的法语版数年后,我在陕西博物馆很意外地看到了它的中文版,后来发现亚马逊也有售(传送门)。 这本书的特点是图很多,可以通过大批量地欣赏图片和解说而对玛雅艺术风格形成直观认识。另一方面,它的优点也可以参照游戏设定集,阅读体验舒适,装帧精美,图文并茂,对于喜欢这些东西的人来说,也具备“收藏”方面的价值。
书的弱点是文字不够多,介绍也不是非常深入,相对文字类书籍来说价格又比较贵,对于要深入了解玛雅艺术的读者来说可能性价比不高。是不是入手就看自己的取舍了。
我自己还是更喜欢下图这样的(名字翻译过来是《前哥伦布时代的中美洲艺术》),看上去像是“设定集”,但文字内容很多。
其实我觉得在有一定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看专著是让人更接近玛雅的途径,甚至是条捷径。这包括书和论文。这类文字的一个很大的好处是会标出观点的来源,并陈述相应的论据和推导过程。相比笼统地介绍这个区域的情况,这类文字更容易让人形成深入的理解,资料也比较靠谱。
虽然它们的易读性可能比较差,观点也可能有错误,或者被证伪(参下文第七部分)。
不过,这类材料得天独厚的优势实在不可忽视。除了上文提到的以外,它们还能丰富眼界,加深认识。
一方面,你原先了解到的玛雅传说,可能会从中获得进一步的解读。比如《波波尔·乌》中记录的玉米神神话的象征意义——玉米神被斩首,而后头颅被带离地下世界,并从中诞生了玉米。如果告诉你斩首象征收割,而后的过程则是发芽,你觉得像不像?
另一方面,有些东西真不是其他地方能看到的。比如下图这种对玛雅不同城邦城防体系的论述,几乎只可能出现在关于玛雅的专著里,“科普”性的读物通常不会涉及这些“边边角角”的内容。
相比第六部分那些比较学术向和学究气的内容,或许面向大众的读物会更宜于阅读。
这方面有个非常经典的选择,就是《1491》这本书。
书的全名《1491:前哥伦布时代美洲启示录》,是写整个美洲,关于玛雅的内容其实并不多,不过里面写到的历史学家被考古学家不断打脸以及大家相互撕逼的历史(恩,这是本书的真正名称),还是挺好玩的。
这书虽然号称是大众化读物,但我不建议作为入门读物看。里面几乎提到了所有美洲古文明和大量的土著部落,如果不熟悉,估计会被一堆陌生的名词搞到头晕。
这本书真正的主题,其实是西方世界对美洲错误认识的不断修正。对此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考虑看一看。
我认为,前文所说的(一),以及(二)中的世界史相关章节是理想的入门读物。阅读门槛低,不需要长时间阅读,而且还容易获得,花费也不大。
入门后的读物,就需要各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来安排了。
不过,我一贯认为,对一件事物的认识,有两点很有必要。
一是形成体系化的认识。碎片化的知识低效而又危险,容易让人陷入狭隘的认知而不自知,甚至自满于那些零敲碎打的“别人不知道的冷知识”。所以对于想要真正了解玛雅的读者,阅读体系化的内容还是必要的。这方面比较合适的书是(二)的区域史和(六)。
二是刨根究底,也就是读读(三)和(六)——当然还有(四),但我觉得能读它的人应该不多……很多时候,种种传闻最终还是需要追究回初始的那些记录,二三四五手的人云亦云实在不少见,但往往经不起推敲。即使是一些看似靠谱的传闻,其来源也未必可靠。
比如,现在广为流传的“阿兹特克人把西班牙人认作回归的羽蛇神”之说,就因为早期的西班牙人记录中并无此说而备受学界质疑。
此外,更有名的大概是2012玛雅末日的传说。但若试图追根溯源,你是找不到玛雅人的这绘声绘色的“玛雅末日预言”的。
为什么我们更热衷于传播乱七八糟的“玛雅末日”,就不去看看玛雅人真正留下的记录呢?
评论区
共 18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