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上,杰昆·菲尼克斯的表演极其精湛,撑起整部影片,肢体和烟火疯狂混沌的美学,极端的迷人。理念上,它体现了世界的复杂、无序与荒诞,远不是非黑即白。
小丑自己的经历,是高度个人化的,并不具有社会意义,影片也从未暗示过这一点。他自己也多次直说过自己并无任何社会主张,他只是一个不幸并有精神疾患的人,用他自己的方式,处理掉伤害过他或他认为伤害过他的个体们罢了。
他的几次拔枪杀人,既有个人经历与遭遇的必然性,又带有相当的偶然性。正像加缪《局外人》中默尔索对沙滩上那个阿拉伯人开的那一枪和之后的四枪,他自己都无法说出的理由。当时灼热的阳光、远处晃动的刀尖、遮住眼睛的汗雾、大海的声音,都不足以构成杀人的理由,可杀人,却真真实实的发生了。像萨特的《艾罗斯特拉特》里,主人公蓄谋已久杀人以博轰动,却久久退缩不敢动手,而最后那个倒下他枪下的胖子,无疑亦是相当偶然性的产物。
这种偶然性,尤其在他最后枪杀脱口秀主持人的体现的最为鲜明。在家里排演时明明对着自己的枪口,在现场,因为种种微妙的偶然性,朝向了他从小喜爱的主持人。而且,对尸体又补了一枪。(我不知道此处是否有在向加缪致敬)
不要高估理性,不要高估可以用语言表达的理由和必然性。人终究是依靠情感来估价,以情绪来决策,常常身体先于大脑而行动的。因此充满不可预测与不可控。所谓“必然规律”下的真切存在偶然性,才是关于人性的某种真相。
小丑从来都不是,从不想,也从未成为,一场社会运动的领袖或号召者。
如前所述,他是一个具有相当特殊性的个人,他仅仅关注自己的生活,他的一系列枪杀和其他行为,都是纯粹个人的,并带有相当的偶然性。他从有过哪怕一刻“改变这个社会”的想法。
但却真实的成为了一场声势浩大运动的起点。这才是本片最大的社会意义。
那些从示威到暴力破坏的民众,对小丑本身没有任何了解,除了一句完全不具备任何个人特征的新闻报导 「 一个戴小丑面具的人,枪杀了三名公司白领 」 。他们对小丑的所有看法、期待、寄托,是全部的、彻底的、纯粹的自己的投射,与小丑本人几乎没有任何一丁点的关系,是完全的一厢情愿。
但是这样的投射,却真真实实的引发了一场巨大的暴动,改变了所属的整个世界(哥谭市)的秩序。
小丑生活的个人线,与以小丑为象征进行暴动的社会线,看起来密切相关,实际上毫无关系。但最终一刻,却又在小丑被那些以他为象征、自以为他的拥趸们解救出来后,荒诞的交汇了。
小丑作为一个不得志却充满演艺梦想的演员,终于得到了他的观众。
《小丑》的主题从来都不是「 反抗 」,而是没有出口的混沌。是一次小声叫喊引起的巨大雪崩。是抽掉一颗石子导致崩坏的整个堤坝。是世界荒诞的真相,是对人类理性与「 终极规律 」的嘲讽。
你我都不是小丑,一味的带入他作为自己发泄的出口,是不理智。
因为你我不是他,站在一边说他不可以不应该这样做,是不善良。
那么从社会层面努力,避免出现小丑这样悲剧的土壤,在统计意义上也许可以有所改善, 但对于个体而言,却从来都无法保证会成功。
面对世界的荒诞,更多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无能为力。我们只能盲人摸象,小马过河。我们唯一能做的,是明白这不可知与不可控,而不是因为害怕而堵住耳朵,随便抓住一条绳子缠在自己的颈间,将其称作真理。
评论区
共 5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