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rface Pro X用了一周多了(其实用的不多),体验得也差不多踩坑也踩得差不多了,能大致写一下详细测评了。
14年时买的Surface Pro 3,体验还是不错的,后来16年新款MBP的硬件实在是很喜欢,17年头买了MBP15,随后SP3就用的越来越少。原因主要有几个:
12寸屏幕太小,但边框实在太宽导致整机尺寸并不小;
性能实在不足;
太重了,并不适合当平板看pdf;
用的年数多了散热不行了,基本上除了待机不动,风扇就会一直响。续航也比不上MBP;
3代type cover触控板太小,用了新MBP巨大的触控板后回不去了;
笔不好用,也不好安置,早就不知道丢哪去了;
充电器都换PD type-c了,surface的充电器用起来麻烦。
但现在又过了快3年,有了几台工作站服务器,加上各种云服务,移动性能问题对我来说完全不存在,取而代之的问题却是笔记本网络问题:如果没有WiFi我笔记本基本上就废了,得手机开热点连服务器,麻烦还耗电。
去年10月SPX发布的时候就感觉SPX完美解决了所有问题:13寸屏幕、无风扇、13小时续航、窄边、更薄、支持LTE、键盘内藏式笔、支持type-c充电,所以就买了。买的999美刀基础版和270美刀键盘笔套装,教育优惠10%,美国交税6%。由于可以自己换硬盘,所以基础班最划算,而要升级16G内存256G硬盘的话要1500美刀,贵过头了。不过看了下亚马逊现在打折只要211美刀了。SP3为了买SPX,已经买了,这里就没法实机对比了。
用到现在,设计方面感觉可以吊着打苹果,不过品控方面确实烂。
侧面对比,中间手机Pixel 3,整体非常薄。可以看到type cover虽然很薄,但为了能放下笔,笔槽处的厚度很厚,略有些不好看。
铰链和别的机型都不一样,尺寸更小,开合范围更大了。下图上是阻尼开始位置与最大打开位置。适用范围更大了。
这个后盖顶针顶下去手感很棒。可以插sim卡连4G,全网通支持电信。可以更换SSD,制式2230 NVMe。自带的性能很烂。
两个USB Type-c的位置很贴心间距很大,可以同时插两个宽U盘。而MBP的USB间距像吃了屎一样。
由于变薄了,下半部铰链处的机身不再能放下surface connector,因此移到上半部机身,略有点别扭。不过都用PD充电器,这个接口也没啥用。
笔在笔槽里只会田子徽标面朝上,放反了会靠磁铁磁性翻转。徽标边LED提示充电状态。拿出时底部会弹出绘图功能快捷键。slim pen在屏幕上写画的触感比以往的笔都要好。
笔除了放在键盘槽内,也可以和别的一样吸附在机身侧。
Type Cover是SPX专属的,触点位置在右边突起两侧。普通type cover的触点是在两个突起中间,因此并不通用。另外虽然突出位置相同,但磁铁磁性相反,是插不了的。
type cover的触控板还是不够大,尤其是和MBP的触控板比起来还是小不点。虽然现在Windows的触控板功能上早就和Mac没区别了,但确实没有一家的触控板硬件能和MBP相提并论。
另外其实我还是喜欢SP3时type cover的fn键放在右侧方向键左边的设计。fn加方向键是很方便的组合键,放在右侧可以单手操作方便和准确性都高很多,可惜后来都在左侧了。
13寸屏幕看pdf确实够大够清楚,不需要放大就能看整页。不过一是Adobe Acrobat还没ARM64版,而且749g的机身拿久了还是会很累。SP7的机身重量750g,其实并没有更轻。相对的iPad Pro 12.9重633g,还是重不少。Type cover重280g,如果是普通版不带笔槽的版本重335g。
参数上SPX的屏幕是13寸3:2 2880×1920 267ppi,最大450nits。SP7屏幕12.3寸3:2 2736x1824 267ppi,最大400nits。iPad pro 12.9寸4:3 2732×2048 264ppi,最大600nits。MBP15寸16:10 2880x1800 220ppi,最大500nits。注意虽然13看起来比12.9大,但是由于比例不同SPX的屏幕面积是比iPad pro小的,不过3:2稍宽在综合使用上应该更舒服。
下面是最大亮度拍的两张画面,猜猜哪个是SPX哪个是MBP15。
总的来说可以看出MBP的亮度更亮,也更艳丽一点。两张图拍的时候没注意,SPX的iso200,MBP的iso250,所以显得MBP艳丽得多。不过对于一般用户来说色彩不仔细对比看不出来(也可能我太菜了)。
我曾经以为我用的软件都有开源,我自己大不了自己编一下ARM64的程序用就好了。
Windows是完整的Windows,但x86为模拟指令集运行,x64无法模拟运行(据不可靠消息说微软正在做x64模拟)。x86模拟的性能还是不错的,不会明显感觉性能过弱。兼容性方面网上有表格大家测试各种程序运行的结果,大家可以找来参考。
这一点我是早就知道的。我仔细想了一下,我作为移动设备使用的基本上只有VSC、chrome、远程桌面、ssh。前两个有开源后两个是微软自带的,看来纯ARM使用没问题。
MSVC编译器只支持C/C++编译为ARM/ARM64,而微软自家的C#还没有发布支持编译ARM,因此C#程序都不能自己编。更糟的是MSVC编译器是x86/x64程序,因此在SPX上运行的是模拟x86编译器,只能编译ARM(32)程序,也没有ARM调试器(能调试x86)。因此如果想要自己编译用上ARM64程序,要么拿另一台x64电脑编译完了程序拷到SPX上运行,要么SPX上用第三方ARM64的llvm编译(这个有调试器)。
即使是C++程序,也会存在使用了x86/64额外指令集(例如fpu)而导致的无法编译,必须自己手动改别人的程序代码做兼容支持,非常麻烦。因此我放弃了,等自己折腾完了说不定都有人发布出来ARM64版了。
自己编不了,那么只用微软自带的就好了吧。打开任务管理器,选择架构列,基本上都是ARM64程序。然后看到了:Onedrive 32bit。经过这些日子的体验,模拟x86的稳定性确实还是成问题,遇到过好几次OneDrive崩溃闪退。包括许多系统进程也崩溃过几次,甚至有一次电源管理都消失了,需要重启。然后毫无意外的,远程桌面也是x86模拟,不过体验还行。
OneDrive的各方面支持似乎也存在问题。AIDA64测试我做了3次,因为前两次用的自带的save键想存在OneDrive管理的桌面,却并没有被保存。存在非OneDrive文件夹下倒是正常。
然后打开powershell,运行ssh,命令未识别......Windows很早前就内置了OpenSSH。看来还没给ARM64版的系统做上。问题不大,安装WSL,安装Ubuntu,打开powershell,运行wsl,命令未识别......直接从菜单里运行Ubuntu或bash的话会运行ARM版的WSL,但powershell里并不认wsl的接口,因此也没法利用alias运行linux程序。不知道是ARM版powershell的问题还是ARM版wsl接口问题。希望早日解决。后续测试中发现ARM版WSL的程序运行内核时间要远少于普通WSL的内核时间,可能架构改了。
运行各类自带ARM64程序,都没啥问题,性能也不错。但偶尔明显存在GUI卡顿问题和程序在正常运行却未响应问题。这个问题在以前测试2C2T CPU时常见,是CPU本身性能不足以支持起各类程序的调度以及IO阻塞问题。看任务管理器各方面资源都很充足,估计应该是ARM自身性能问题,而且ARM没有超线程,IO阻塞问题会比较严重,自带硬盘性能也很糟糕。
硬盘是hfm128gdgtng,PCIe 3.0x4 NVMe,标称顺序速度读1600,128G、256G、512G型号写分别为395、780、865。实测数据也如此,很坑很糟糕,但可以自己更换,不过市面上2230硬盘性价比都不高。目前最好的是东芝BG4,不过没地方买。另一个比较推荐的是西数SN520。
AIDA64内存测试数据挺菜的。不过AIDA64是模拟x86程序,有可能是这个影响。不知道为什么L3不能测。
图形和游戏性能方面,标称2T(半精)的GPU性能不错,对比理论性能UHD630 900G不到与1065G7的1.12T,是630的2.5倍,略弱于64EU的icelake集显。实际体验上x86模拟的游戏体验还不错,CSGO的实机游玩视频参考 视频 。可是根据监测,GPU使用率只有50%,体验上也只比630略好,CPU使用率大约只有25%,应该的确没发挥完全。CSGO总体体验要比UHD630好上一些,但更不稳定,抖动和卡顿的问题比630频繁。总的来说娱乐体验还不错。 功耗测试用的AIDA64上显示的耗电速度。AIDA64作为x86模拟程序还在一直采集数据因此结果应该是略高的。电池标称总电量38Wh,目前还新有39Wh。
最低亮度下待机功耗,2700-2800mW左右。最高亮度下功耗非常高,有5800-6700mW左右。50亮度还不错,3100-3200mW左右。
50亮度使用Edge(ARM64)网页全屏播放b站1080p+视频,大约5700mW。使用Chrome(x86)网页全屏播放b站1080p+视频,大约6600mW。由于我Chrome上有很多插件,因此打开网站时功耗非常高,有9000mW出头,随后慢慢回落。
用远程桌面操作别的电脑,根据使用情况浮动,大约4800mW。之前我实际使用远程使用体验是一小时8%,确实是13小时续航。用Edge看视频体验是一小时11%,大约9小时续航。
对比使用功耗计测MBP15的功耗,最低和50亮度下区别不大,大约10-12W,100亮度下大约17-20W,由于运行的程序比较多所以浮动比较大。不过最低也有大约10W。50亮度chrome同样看视频大约20W。当然功耗计测量要考虑电源转换效率有大约1、2W的损失。
但是问题在于唤醒。之前看外网评测就说如果移动使用经常开关的话只有7小时续航,但一直用的话就能有标称13小时续航。实际体验也是如此,频繁开合唤醒时电量下降非常快。需要注意这一点。
以前用SP3时最头疼的就是唤醒不可靠,经常卡Windows徽标界面。过了这么多年,现在还不错。关盖睡眠,开盖就能唤醒,Windows hello基本瞬间解锁。但关久了休眠就必须按电源键启动,这时Windows hello解锁速度也很慢很不稳定。不过至少比Mac好得多,MAC关久了电一样掉(指直接关盖,不关机),满电关一个礼拜电基本掉光,唤醒速度还感人,更新了Catalina后还经常要卡死一阵。而Surface则仍然几乎满电,唤醒也不慢,如果直接输pin不用面部解锁的话速度也很快。
苹果现在的品控知名的烂,但微软的品控大概更知名的更烂。
外网评测经常见到有人提说屏幕边缘接缝不是很齐,我这台上没遇到。但是我的2个USB口坏了一个,坏的那个只能使用PD给SPX充电,硬件管理器能看到控制器也能看到PD充电器,但无法识别任何设备。电表测量无5V输出,应该是硬件损坏。另外屏幕遇到了2次闪半边屏,重启后恢复,不知道什么问题
基本上各方面体验下来的优点和踩得坑都说的差不多了,除了最低配基本上都不值得买,因为直接买唯一有价值的升级只有16G内存,对于这种设备来说并不是很重要。
设计上非常不错,续航如果不踩上面提到的坑的话也还不错,但软件上还是很糟糕。如果要大量使用各种无ARM64的软件的话目前还是会很麻烦。品控有风险不建议买美版。日版2月上市,可以考虑购买日版(注意别买日式键盘)。
评论区
共 44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