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tuber作为新兴互联网播客,在直播平台掀起不小的风潮。但由于一些观众对所谓“二次元”、“虚拟主播”的不了解和误解,Vtuber相关内容在知乎平台的舆论环境并不乐观。我并不是特定Vtuber的“粉丝”,对于Vtuber群体的了解也仅限于日本方面的一部分,所以本文只代表个人对于Vtuber相关内容的个人理解。某些文章提到的诸如“神乐Mea乳滑”、“哔哩哔哩年度财报”、“绊爱中之人更换风波”等对于Vtuber的质疑,由于了解不透彻,作者将不再进行深入讨论。
为避免某些读者对无法理解的某些日文、英文词汇感到困惑或愤怒,本文将尽量将一些不属于中文语境的外来语转化为本土词汇,并将一些流行词语以尽可能传统的形式表达出来。由于作者阅历不够丰富、对Vtuber的了解浅薄,本文出现的任何谬误以及行文方面的建议均可在评论区直接指出,写作本文的主要动机也是进行讨论交流,尝试改变一些人的认识并丰富自己的认识。
接下来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针对虚拟互联网视频播客(Vtuber)的偏见以及不合适的思维方式发表一些看法。
引号中的话来自知乎提问“如何评价,这段时间b站突然冒出了一堆虚拟主播,up主,首页推荐,各种资源?”。虽然粗暴,但是也反映了我周围的朋友的一些想法。
由于虚拟互联网播客的live2d形象,以及其在中国面向的“二次元”观众群体,虚拟互联网播客与“纸片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纸片人”做主播就一定是“假的”,就是“满足宅男的幻想”。这种思维方式虽不无道理,但也反映了提问者对于“虚拟互联网播客”的粗暴理解。
事实上,虚拟互联网播客(Vtuber)可以被简单地划分为两个部分:live2d部分和“中之人”部分,虚拟互联网播客是“live2d形象”和“中之人演绎”共同表现出来的。不同于传统互联网播客以摄像头后的真人为卖点,虚拟互联网播客的观众从来就不需要在意虚拟互联网播客的“背后的样子”,因为“中之人”的重点为“演绎”,中之人在直播外的信息本就不是一般的虚拟互联网播客的营业内容。
原题主以传统互联网播客的视角代入虚拟互联网播客的语境,自顾自地质疑虚拟互联网播客的真实性,显然是不合适的。简而言之,虚拟互联网播客营业的实质为中之人与live2d形象的共同演绎,而不是借live2d形象“粉饰”中之人。这与不少知乎用户提到的“乔碧萝”就有了本质上的区别。
一些坚持“乔碧萝就是Vtuber”的知乎用户也喜欢用一名海外虚拟互联网播客“野良喵”的直播事故来对虚拟互联网播客进行讽刺,认为“喜欢意淫的宅男幻想破灭了”。
但实际上,这则娱乐新闻字面上的冲击力过高,以至于一些对虚拟互联网播客持有一些有意无意的偏见的观众过于兴奋了。
如果说传统互联网播客的直播卖点是“人+有趣的直播内容”,虚拟互联网播客的直播卖点就是“赏心悦目的live2d形象+有趣的直播内容”。中之人在直播外的个人信息本就不是宣传内容之一,虚拟互联网播客的观众也大多不会对中之人的个人信息有什么期待,没有期待,又何谈“幻想破灭”呢?所以“野良喵”的直播事故并没有影响他的直播事业,反而增加了噱头和新设定。
乔碧萝一直以“颜值主播”作为自己的宣传内容,虽用二次元形象遮住了自己的脸,但她的营业内容并不是“康纳”,而是“颜值”、“声优”,她的目标观众也追求她的“颜值”和“声音”,而不是“康纳”。当直播事故出现时,自然会出现舆论危机。除去live2d的技术问题,乔碧萝的直播形式也远称不上“Vtuber”。在后几个部分的浏览中,读者可能会渐渐体会到这之中的种种差异。
经营人气Vtuber偶像企划hololive的日本公司Cover的CEO谷乡元昭(Yagoo)在去年九月的一次访谈活动中透露出对中之人信息的不敏感态度(“我们中之人的暴露是百分百”): Mirrativ的赤川隼一也直言“Vtuber的中之人暴露”的事件发生过,但“令人惊讶地没有掀起什么波澜”。这也或多或少说明了Vtuber“背后的样子”并不是“鬼才知道”,中之人暴露的影响也与一些热衷于“看热闹”的路人互联网用户的想象完全不同。
如知名虚拟互联网播客“犬山玉姬”的中之人为日本漫画家“佃煮海苔男”这人尽皆知,然而这并没有妨碍她的直播营业,反而给她带来了更高的关注度和噱头。
“Vtuber”不是纸片人,而是实实在在的互联网播客。一套live2d设备可以让一些因为“颜值”或隐私问题而无法通过露脸获得更高关注度的优质互联网视频播客获得一个新的宣传渠道。一些虚拟互联网播客在获得足够的关注量后还有机会进行“3D化”并增加新的直播内容,像现实中的日本偶像一样活动。浪漫地想,在人人都可以上传的今天,虚拟互联网播客的兴起也许更加促进了互联网时代的“众生平等”。抛开长相、身材、声音等先天因素,虚拟互联网播客让更多优质内容进入观众的视野,让更多“有趣的灵魂”得到发掘,有了一个表达自我的平台。
2.“既然你不在乎这个人是男是女长啥样,为什么要顶一个二次元来直播呢”
这是我的同学在讨论虚拟互联网播客与乔碧萝的相似之处时的质疑,在知乎的Vtuber相关问题里也常见这样的逻辑。但我认为这个逻辑有很大的问题:“不在乎这个人是男是女长啥样”并不是“顶一个二次元来直播”的前提和背景。而实际的逻辑是:因为我是虚拟互联网视频播客的观众,虚拟互联网视频播客用“二次元”的live2d形象进行演绎,所以我就“不在乎这个人是男是女长啥样”。这个逻辑的问题还是在于以传统互联网播客的视角代入虚拟互联网播客的语境,这本质上是对虚拟互联网播客的不了解。
一些人看来,虚拟互联网播客与传统互联网播客没有本质差异,因为虚拟互联网播客也是互联网播客,直播内容也和传统互联网播客相似,表面上的差异似乎只有一个live2d形象。
但虚拟互联网播客不仅仅是live2d形象和中之人的简单叠加,而是live2d形象和中之人的有机结合。“喂狗组”的伯爵可以在直播画面右下角放一个facerig里的橙发双马尾小女孩的live2d形象;Dota2比赛解说三好大叔可以放一个小浣熊;目前在网易CC直播的Mr_Quin可以放一个狗头企鹅,但他们通常都不被认为是虚拟互联网播客(Vtuber),因为他们的live2d形象不包含“设定”,他们只是他们自己。
当然,传统互联网播客往往也有一些“设定”,不过这些“设定”常常被称为“人设”。
“人设”与“设定”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人设”与互联网播客本人紧密结合,“设定”则与虚拟互联网播客的live2d形象紧密结合,代表了虚拟互联网播客的“虚拟”部分。和“人设”相似,live2d形象带来的“设定”影响到虚拟互联网播客的直播内容。
如海外知名虚拟互联网播客“戌神沁音”的设定为“家中开面包店的狗”,于是她的live2d形象就有一对狗耳朵,直播背景中也常出现代表性的“牛角面包”;再如人气互联网虚拟视频播客“凑阿库娅”因其名字中的“aqua”而经常把标志性的“kon——aqua”(意为“你好阿库娅”,为日文“こんにちは”,即为中国人熟知的”空你几哇“你好的变化形式)作为自己的招牌开场白。
除去live2d提供的”设定“,虚拟互联网播客还需要中之人通过演绎提供的”补充设定“。虚拟互联网播客的形象由live2d的”设定“和中之人演绎的”补充设定“共同构成,这一事实也决定了虚拟互联网播客比起”二次元纸片人“来更加贴近现实的性质。
例如,海外虚拟互联网播客”神乐Mea“的live2d设定是”法国女仆“,但其中之人的演绎又为”虚拟互联网播客神乐Mea添加了“屑“、“口嗨”、“见钱眼开”、“高中生”等新设定,最终形成了”屑女仆“这一观众喜闻乐见的虚拟互联网播客形象。可见,”二次元皮“和”中之人“虚实相生,对立统一,共同构成了虚拟互联网播客(Vtuber)这一整体。我们可以将二者分别看待,但不能将他们粗暴地割裂,因为虚拟互联网播客最终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整体,本质仍是互联网播客,而不只是”二次元角色“或”用动画头像遮脸的颜值主播“。
同样出自“如何评价,这段时间b站突然冒出了一堆虚拟主播,up主,首页推荐,各种资源?”,但后来被删掉了。这也是”二次元“相关话题下经常出现的一句话。
“因为本质上就是美女直播嘛,无非就是尬聊玩梗卖萌,只不过更加二次元了,就不一样了?”
“感觉大部分都是那些一天到晚靠卖萌吸引粉丝的女主播,只不过套了个二次元的外壳和人设而已”
“一大堆外国的vtuber也来中国捞钱,真恶心,而且我差不多都查了一遍,vup,大多数家中都不缺钱,要么南方市中心几百平米的房子,要么半山小别墅,电脑配置,什么什么的都不便宜,自己本来就很优越了,还要来捞钱,恶心”
这并不是作者的自由发挥,而是知乎上"Vtuber"相关问题下的一些或有意或无意地表现出误解和偏见的真实回答。虚拟互联网播客的直播内容一般为游戏直播、杂谈、唱歌、联动活动等,内容并不比传统直播简单。我认为,虚拟互联网播客的直播内容比起上文提到的的”美女直播“还是具有相当的优越性。
事实上,当前互联网上成功的虚拟视频播客多是由Yutuber(在国外视频网站Yutube进行直播的互联网播客)和在niconico(日本动画视频网站)上上传视频的游戏实况作者构成的。
经营人气Vtuber偶像企划hololive的日本公司Cover的CEO谷乡元昭(Yagoo)在一次访谈中提到,许多Vtuber的“前世”(中之人在进行Vtuber活动之前的身份)多为“口才很好但是因为长相问题不敢露脸的游戏实况视频作者”、“虽然是唱见但是脸没那么好看的人”,并且他们的生活情况不是很好。hololive对这些视频网站的优秀创作者提供技术和生活上的支持,并在此之上开展商业活动。 可见,虽有生活条件好还参与Vtuber活动的互联网播客,但更多的还是生活并不余裕,勉强开展Vtuber事业的底层的有潜力的创作者。而上文提到的Vtuber商业模式也是“创造力强的有趣互联网播客+live2d技术支持”,一位以live2d形象进行直播的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者,和一位“一天到晚靠卖萌吸引粉丝的女主播”到底一样不一样,谁高谁低,我想大部分人应该会有一个清楚的判断。
综上所述,一个成功的Vtuber毋庸置疑地需要优秀的想象力和优质内容创造力,再其次才是观众喜闻乐见的live2d形象以及相应的高技术力。现在互联网上讨论热度最高的几个Vtuber,无一例外地有着强大的优质内容产出能力。
以游玩电子游戏为主要直播内容的Vtuber“凑阿库娅”的《只狼》五周目速通也体现了她赏心悦目的游戏能力。
知名Vtuber“神乐七奈”在作为互联网播客的同时,也还是职业画师。
“二次元好赚钱”并不只因为live2d形象“迎合死宅”,还因为观众更向往优质内容。无论在什么平台,优质内容永远是“赚钱”的基础。任何观众都渴望多样的、优质的、创新的直播内容。
Vtuber作为新兴的直播形式,毋庸置疑地拥有更高的话题讨论度和噱头,更能吸引观众;一些Vtuber的活动经由专门的公司运营(即很多人熟知的“企业势”),专业化程度自然更高,同时也意味着独立运作的Vtuber(即与“企业势”相对的“个人势”)将面临更大的困境;精致、栩栩如生的live2d形象不仅需要画师的精心设计,还需要较高的技术力,这些都是Vtuber相对于传统互联网播客的更高的成本要求。
直播打赏是正常的盈利方式,同样是互联网播客,同样是优质内容的产出者,凭什么冯提莫可以赚的盆满钵满,Vtuber正当开展直播活动,就成了“捞钱”?如果Vtuber正当盈利就是“死宅的钱真好赚”,那么YYF成为斗鱼十大主播,也是“刀斯林的钱真好赚”吗?同样在直播行业以正当的手段盈利,Vtuber仅因为“钱好赚”、“迎合死宅”、“二次元”就遭受种种歧视,这是我完全没法理解的事情。
4.“如何看待一些哔哩哔哩用户给神乐MEA这样的国外虚拟主播打赏?”
这也是知乎上真实存在的提问。外国人来中国赚钱的话题永远有着经久不衰的高讨论度。我国的一些互联网用户常常有着惊人的历史和政治敏感性,同时有着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强大的联想能力,对于中外文化交流问题的高度关心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但在我看来,海外Vtuber来中国的直播平台进行商业活动实在也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Vtuber的直播内容主要为游玩电子游戏、唱歌、杂谈等活动,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Vtuber在中国视频网站哔哩哔哩的直播内容往往为玩游戏、唱歌、浏览相关二次创作视频、回答中国观众的提问等对语言沟通的要求相对较低的活动。
Cover的CEO谷乡元昭(Yagoo)也在访谈中表示:就像初音未来风靡世界是“音乐无国界”的结果,Vtuber在世界范围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游戏实况的兴起以及《PUBG》(绝地求生、吃鸡)和《Apex》等动作射击游戏越来越受到世界范围的喜爱。 在回应hololive在中国受到的欢迎度更高这一现象的原因时,Yagoo认为Vtuber的游戏直播可以跨过语言障碍让中国的观众看懂,而中国观众对于日本动画、可爱的声音和二次元产业逐渐兴起的热情也让日本Vtuber在中国的商业活动效果更好。
实际上日本Vtuber在中国视频网站哔哩哔哩上直播《刀塔2》(如属于日本虚拟视频播客公司彩虹社的“本间向日葵”),《英雄联盟》(如“凑阿库娅”)等在中国热门的网络游戏也获得了不少正面反馈。
可见,即使有“一群听不懂日语的观众”,还“不露脸”而且“不带同声翻译”,Vtuber和观众还是可以进行一些“基本的互动”。与提问者的理解或是想象相反的是,海外Vtuber在中国的游戏直播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中国举办的线下活动中也十分活跃,在中国的直播内容也日渐丰富(如Vtuber“夏色祭”最近在哔哩哔哩进行的24小时耐久直播)。
民间字幕组的存在为语言交流提供了更多便利。即使语言不通,许多Vtuber的观众也可以体会到“原汁原味”的直播。
Vtuber进行世界营业并不稀奇。各大Vtuber活动的Yutube平台本就是世界性的平台,在澳洲留学的日本Vtuber“赤井心”就有不少的英语观众。出于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对中国人民的尊重,hololive已经设立了项目“hololive中国”,并开始在中国培养本地中文Vtuber开展直播事业。还是那句话,观众给主播的打赏是主播的盈利来源之一,打赏是正当合法的商业行为。我认为我国的观众有能力进行合理适度的消费行为,有能力接触到多样的流行文化,有能力自由选择合理合法的正当娱乐活动,是我国近年来综合国力不断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娱生活不断丰富的反映。这是一件大好事。
从鲁豫2005年采访中国CS世界冠军wNv的队员Sakula时的那句尽显轻蔑的“麻烦跟电视机前的小朋友们说一句,不要像你这样退学去玩电子游戏”,到2018年鲁豫采访中国《英雄联盟》世界冠军iG时至少是表现出来的尊重以及“运动员”、“电竞”的称呼,各种亚文化的生存环境的改善有目共睹。这之间除去电视节目剪辑水平的提高,更多反映的是主流文化的演变。
抱怨家人对自己爱好的打压、抱怨没人和自己讨论“二次元”新闻、分享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同好的惊喜......这是几年前互联网“二次元文化”爱好者的聚集地里常见的话题。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的“二次元”产业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二次元”,并开始成为“二次元文化”的爱好者:《你的名字。》成为中国票房最高的日本动画电影;我的同桌有点兴奋地对我说“我也玩儿B站”;一直以来的“现充”朋友开始关注《工作细胞》并角色扮演了“血小板”,甚至开始和我讨论《秋之回忆》。就像2020哔哩哔哩”拜年祭“的节目《年夜饭》表现的那样,一直以来躲在边缘和角落的二次元爱好者不再孤独,二次元的文化影响力变得空前强大。然而,在如此优越的环境下,二次元这个词语却在内部的分化排异和外部的互联网梗文化的双重作用下开始了变异。
一方面,二次元文化本身的亚文化属性加剧了不同程度爱好者的信息不对等,以相关信息获取量为基础的话语权体系又促成了”动漫婆罗门“和”动漫首陀罗“的分化,亚文化爱好者的求异心理由于互联网发展和商业化浪潮带来的信息获取便利化变异为身份认同焦虑,进而促成了对新一批二次元文化爱好者狂热迫害的舆论环境,最终在内部把二次元变成一个不能说的词。
另一方面,由于亚文化爱好者的个体局限性和流行文化发展的社会历史性,不少已经过时的二次元流行语被翻出来进行批判和消遣。这本是好事,但互联网梗文化的传播力度无形中使二次元这个词语符号化。二次元在中国互联网语境下的语义受到了冲击,随着各类动漫婆罗门、动漫刹帝利、动漫吠舍、狗粉丝掀起的互联网骂战渐渐变异。
但有趣的是,在互联网骂战中党同伐异的各位互联网用户仍然承认二次元的基本含义。互联网的党同伐异先把二次元装点成一个充斥着负面印象的符号,再借这个符号,根据二次元的基本含义把任何属于二次元范畴的对象批判一番。
同理,“饭圈化”这个词也有这个趋势。随着饭圈文化的盛行,一些互联网用户在互联网上就某件事进行讨论时,也常常利用饭圈化来进行批判。当一些合适的批判越来越多时,就免不了出现一些不合适的批判。因为饭圈化在一次又一次的互联网批判中被越来越多人带上负面印象,其本身又没有一个清楚明白、被人广泛认同的定义,一些不知道饭圈化的确切含义,只是模糊地知道“这大概是个不好的现象”的互联网用户便理所应当地将其加入自己的论断,由此产生了“B站饭圈化”、“up主饭圈化”、“二次元饭圈化”、“文学饭圈化”、“体育饭圈化”、“Vtuber饭圈化”等常见的话题。
“符号化”有一点好处,就是可以直接将复杂的举例论证环节跳过,不深究词汇的定义、不对事件进行了解和分析、不考虑定义是否准确、甚至不需要有完整自洽的逻辑,直接鲜明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到底是个别行为还是普遍行为?到底是行为问题还是人群问题?到底是正常的社会现象还是病态价值观的影响?我的举例到底能不能证明我的主张?通通不需要理解,只需要知道“二次元”是罪,“饭圈”是罪;只需要知道“一粉顶十黑”“粉丝行为,偶像买单”;只需要乘着足够有冲击力的娱乐新闻带来的舆论风潮,就可以在互联网的党同伐异中取得巨大优势,岂不美哉?一句不负责任的“杠精”和五六行再三编辑过的个人看法相比,哪个花费的时间成本更高?又是哪个的冲击力更大?我想每个经常在互联网论坛上和人理论的互联网用户的心里应该都会有点数。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面对简单粗暴的符号化表达和不太了解的新兴事物,顺从欲望、追求短平快的消遣和娱乐、凡事以经验主义先入为主是很正常的事。但作者认为,一些仗着互联网舆论的”正确“风向,在不了解或不愿意了解的情况下把自己想当然的事情作为论据狐假虎威的”食腐动物“和他们的批判对象比起来,并没有一丁点儿的优越之处。
Vtuber不该因为“虚拟”就被歧视,不该因为二次元就被歧视,不该因为“不是很懂”就被歧视。”二次元“是什么意思?我想这是所有人都该重新思考的问题。在用一个个粗暴的符号定义、理解事物;把每个人分为三六九等党同伐异,享受掌握话语权、高人一等的快感的同时,至少还请扪心自问一句:二次元有罪,只因为二次元是二次元吗?
最后关于二次元的话题可能看起来有些偏离Vtuber的主题,但二次元确实是作者下决心写这篇文章的一个很大的起因。在社会风气日趋保守,互联网发言渐渐小心翼翼的现在,随处可见的针对二次元相关话题(有时甚至只是“二次元”三个字)的阴阳怪气和“虽然我什么也不懂但我就是要来踩一脚”的想法实在是让人窝火。
在梗文化影响下的舆论风向的裹挟下,互联网党同伐异中相对地处于“弱势”的一方总是难以发出有力的声音。但尽管如此,作者还是想要主张“重返二次元”,让二次元卸下双引号。毕竟有罪的从来不是“无知”,而是“无知”背后的不理智、不尊重、傲慢,与偏见。
正如页面最顶端的配图,本文想要表达的是一个认为Vtuber直播很有趣并且刚刚开始了解Vtuber行业的17岁白丝JK(×)对知乎Vtuber相关话题下的一些提问和回答的看法,也可以当作一次网上冲浪的心路历程。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专业领域,产生一些谬误虽然不应该但很难避免。如果本文出现一些不合适、不准确、错误的地方,或是排版、写作、加粗方面的失误,可以在评论区提供一些勘误和改进建议。作者可能没法迅速组织语言回复,但还是会谢谢支持。
能浏览到这里非常感谢!标题图片的作者应该为oYo98。
从文章发布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好几个小时,本文受到的关注量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赞同和评论数量的比例长期保持在2:3也说明了这篇文章的争议性确实很大。这大概率是由于题材的选择,但不得不承认这也和这篇文章比较低的质量脱不了关系。就一些评论的内容来看,作者想要传达东西的大概是没有传达到,本文“给死宅发声给群众科普”的目标也可以说是大失败。
说了那么多,其实我在“重返二次元”那部分想表达的一点的就是“如果你想认真地批判一个你不太了解的事物,至少应该做一些考证,让自己的发言看上去显得更负责任一点”这件事。这件事的背景应该是“圈外人”对“圈内人”进行评价,但是许多评论好像把这个背景理解成了 “圈内人”寻求“圈外人”的认同感。
评论区有人提到了“为什么要了解”的问题,但作者并不是要强迫每个人都要了解vtuber相关的一些事,而只是希望一些想要就vtuber发表一些评价的人尽量进行一些了解。实际上我想讲的不是什么亚文化和主流文化的问题,而是尊重和不尊重的问题。我并不奢望每个人都能了解所谓的“亚文化”,不奢望“亚文化”能得到主流文化的认同,也不希望禁止批评的言论,而是希望对于“亚文化”,或者更多的是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东西的一些“认真”的评价能不那么情绪化,尽量客观,尽量有理有据,尽量相互尊重。
说到小圈子的优越感,我不知道为什么单纯的事实陈述也能上升到优越感的问题上来。单拿女主播来说,那些业务能力强、直播内容丰富的女主播对比一些只有唱歌跳舞环节的女主播,这之间真就没有高低吗?有些人把vtuber和女主播类比,那就直播内容看,vtuber到底是属于业务能力强的那种还是只有唱歌跳舞的那种?在我看来vtuber的直播内容和一些业务能力强的普通女主播没什么太大差别,那为什么在普通女主播的一些亮点,到了vtuber上面就成了优越感?
文章前面也说了,很多vtuber的前身就是因为脸或者自身的一些问题而不温不火的视频作者和主播,而且有些vtuber的直播事业有企业的支持,这也意味着他们的创作本身是有一定质量的。这就是我对“vtuber代表较高质量的内容”的论证。就文章前面提到的犬山玉姬的例子来看,一些vtuber的侧重点在于“整活儿”,我认为这是一种节目效果的设计,是一种比较用心的直播方法。实际上文章前面对比的也不是“美女直播”,而是“ 一天到晚靠卖萌吸引粉丝的女主播 ”,我想强调的是业务能力上的差别而不想强调vtuber和普通女主播之间的差别,但可能因为我行文上或者是表达上的问题造成了有些人的误解。
关于vtuber和女主播的差别,我觉得我前面说的一部分还算清楚。普通女主播和vtuber的差别也可以认为只是一层live2d皮的差别,但live2d的影响也不能被完全忽视。下面有一位老哥提到的vtuber生态变化我认为很有道理,但我认为live2d对于vtuber的影响现在还是存在的,就比如说一些人提到的“撕皮营业”带来的讨论度和评论区一位老哥提到的以live2d设定为基础的关于vtuber的二次创作,我想这应该都是普通女主播群体里不太常见的现象吧。
这篇文章的雏形是QQ群里和一些同学的一次讨论,由于没什么经验,就像本文最后说的“网上冲浪笔记”一样,文章成型后未免有些支离破碎,几个标题也只是起到引起话题的作用,对于自己提出的一些观点,也往往没有有力的论证。写这样的文章是第一次,写的过程中也大概是抱着一腔热血。完成之后觉得很不错,但现在回过头看,漏洞还是有很多。因为本文的不成熟,作者还是希望能看到这一部分的读者了解一下评论区的意见,求同存异,然后获得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
虽然第一次看到这么多评论有点头昏脑胀,但作者还是要感谢那几位读完了文章还在评论区尽量客观地发表自己看法和对我的建议的老哥。评论区有几位老哥说的确实在理。想要面向的读者群体不明确、对于一些概念的解释不到位、泛泛而谈没有中心、一些定义出现了偏差、一些理解有过时、一些证据过于想当然、文字读起来有点困难、结尾有些过于情绪化、Youtube拼错了等问题都是确实存在的,我都会认真考虑并且慢慢改善。
最后我还想请各位帮帮我,因为一开始就用微博账号登陆机核网,我现在好像没法绑定手机号发送评论。这让我很难受。
评论区
共 27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