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终于可以来讨论一下日本文艺作品中的黑帮文化的精神内核了。要想讨论文化,是一件困难而繁琐的事情。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搞清楚,当我们谈论黑帮文化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讨论一些什么东西。
这个问题想要搞清楚是很必要又很麻烦的一件事。任何一个文化就像人一样,有些东西是表面上的有些东西是精神之中的。就好像中国的武侠文化我们一直都是说起源于司马迁在史记中的《刺客列传》,然而从《刺客列传》到《三侠五义》再到后面的金古梁温黄,武侠小说的存在形式一再的发生变化,但其中有一种也有一种相似的精神内核将其归为一类。
但同时,存在形式的也对于一份作品的属性处在决定性的作用。我们把某本金庸小说里的角色的武功全部替换成全自动武器,或者把《如龙》的背景的东城会换成青龙会,背景换成江南小镇。我们似乎也很难承认这还是原来的武侠或黑帮题材了。
另一方面,在不同的语境之下,一个名词所代指的东西也必然会有所偏差。如果我们要研究生理上的男性和女性,那么女性就是拥有女性性征的生物。而当我们说某某化妆品、裙子适合送给女孩子的时候,这里的女性指的就是大众们心里对女性的一个印象。
以上写了这些,的确心里有一些想要随便多写点字让文章看起来更丰富一些的凑字数心理, 但我也认为这对我们的讨论很有好处。
在日本电影发展早期的时候,日本就从好莱坞的黑帮电影中汲取营养,小津安二郎的《那夜的妻子》、《非常线之女》在各方面都对着好莱坞的黑帮电影有着借鉴和模仿之处。好莱坞东渡来的黑帮片被人们接受和本土化的改造可以说是日本黑帮片的萌芽。直到战后,那位打出他名字都需要把键盘清洗一下以示尊敬的大佬:黑泽明的《泥醉天使》基本上具备了日本黑帮电影的所有要素。但这时,日本的黑帮电影还并没有发展出一个典型的类型特色。
真正意义上的日本黑帮片的出现要到60年代了。典型的就是高仓健主演的一大堆电影。从石井辉男的《花、暴风雨、暴力团》开始,黑帮片发展到一个新的领域。什么片子火就有一大堆的跟风现象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国度都依然存在。高仓健作为东映公司的摇钱树,在这一时期中拍了有五六十部的黑帮电影。代表作有:《日本侠客传》、《昭和残侠传》。这段时间的片子往往情节都差不多,一般都是两个黑帮由于观念不同或者争夺利益而爆发了一系列的冲突。一方卑鄙无耻什么手段都用、不择手段,另一方恪守武士道精神。最后正义的一方在战斗中获得胜利。
这时期的黑帮片一般被称为任侠片或者任侠黑帮片。主题往往是歌颂日本黑帮成员(或者可以直接说是高仓健)的武士道精神的片子。这个时候的任侠片已经逐渐成长起来可以成为一类单独的类型片,但是日本剑戟片对其巨大的影响尚未被抹除。将这个时候的任侠片作为剑戟片的一个分支也没有任何的违和感。而这个时候电影创作对黑帮的赞扬,也可以折射出当时日本黑帮对文艺界的控制。
直到深作欣二“幡然悔悟”,对自我的艺术思想进行了革命之后,创作出来的《无仁义之战》,任侠片的时代才开始逐渐走向终结。而我们现在认识的黑帮片逐渐走进历史的舞台。
值得一提的是,武侠文化和黑帮文化的某些精神内核是十分类似的,之后我会特别叙述这一点,这里是为了说一件有趣的事。那就是古龙先生的武侠小说中受到日本剑戟片的元素影响非常大,而60-70年代任侠片的高峰期也恰恰是古龙的创作早期和中期。如果我们将古龙的小说和任侠片放在一起看,会发现很多很多有趣的事。
我们再说回《无仁义之战》。《无仁义之战》对于黑帮片的意义就类似于《鹿鼎记》对于武侠小说的意义一样。深作欣二开始觉得,黑帮并不是之前任侠片里描写的那样。之前的任侠片里的黑帮就像duang一下加了特技的成龙的头发一样,都是假的。事实上的黑帮一切为了利益,才不会和你讲什么任侠精神。1973年推出的这部《无仁义之战》是根据一名记者的一系列文章改编的,开创了一种类似新闻纪实的风格。我们常说一个人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还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事实上二战之后,黑社会势力迅速的壮大起来。当时已经被美军占领的日本,物资匮乏、经济低迷。这个时候的黑帮乘机搞黑市,没事聚众闹事,又和日本的政界打得火热。广大的日本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我们也知道,历史的推进者是广大的人民群众。日本人民群众遭受黑帮压迫的心里这股怨恨,碰上了敢于揭露日本黑帮丑恶真相的《无仁义之战》一拍即合。《无仁义之战》受到了日本人民的疯狂追捧。东映也就一口气连续拍了四部续集和三部《新无仁义之战》。基本上就相当于日本人的《复仇者联盟》一样爆火。
《无仁义之战》对于日本黑帮电影、日本电影甚至世界电影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有观点认为《教父》片尾的大屠杀就是对《无仁义之战》的借鉴。《电影旬报》里将《无仁义之战》评选进20世纪日本百大电影中。和《罗生门》、《七武士》、《东京物语》这些大佬中的大佬片子齐名。
我们谈到了《无仁义之战》了,这个时候就可以放飞一下自我,想来探讨一下从黑帮片、武侠片中折射出的中日两国精神文化和哲学思潮的不同。
香港也有黑帮片,而且香港的黑帮片也是对于香港电影的发展非常重要的类型。大陆方面就没有黑帮片,这是历史因素所导致的。我们怎么也脑补不出来在家门口的街道上一群黑帮火并的场景。(或许水浒传可以算黑帮片?)
所以这里笔者选用香港黑帮片作为承载华人思想的电影开始讨论。
日本人的心里是有一种追求悲剧的情怀在的。作为一个领土极其狭小的国家,日本人的文艺作品无时不在探讨关于人与环境如何相处的问题。这里的环境不只是自然环境、也包括黑帮之类的人文环境。这或许就是《无仁义之战》后新式黑帮片收到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恶劣的环境下,每个小人物的挣扎与奋斗,展现出日本人对于人性的探讨的深刻,这就很符合日本人的审美情趣。
而香港的黑帮片的展现就不一样了,香港的黑帮片就有点类似于任侠时期的日本黑帮片,里面的人物侠肝义胆、义薄云天、有情有义。基本上就是把武侠片中的角色换成了黑帮、长剑换成了手枪。像日本后期电影那样展现黑帮内部的丑恶的文艺作品虽然有:例如杜琪峰的部分电影、《古惑仔》漫画的后半部分。但这类反思类的电影受到的关注往往比不上前者,这我们就要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开始聊了。
中国最早的武侠,大家都知道是司马迁的《史记》里搞出来的了。说起来是本史书,结果他连心理描写都敢写。
我们打开《项羽本纪》就发现司马迁根本就不怎么写项羽对于兵法和智谋的了解,就一直吹项羽怎么怎么猛,怎么怎么锤爆别人。项羽这样一个千年罕见的兵法天才在司马迁笔下变成了一个不服就F2A、还能A赢的莽夫。这充分表示出司马迁心中的英雄形象是什么样子的。所以说司马迁是真的很喜欢侠客。
当然最能体验出的还是《刺客列传》、《游侠列传》和《陈涉世家》。刺客和游侠是啥,用现在的话来说基本上就叫社会不安定因素。尤其是刺客,这都是一群刺杀别人老大的狠人,哪个帝王什么能喜欢刺客的?司马迁就敢给人写列传,最狠的是把陈胜吴广写进世家。一般来说世家都是王、诸侯这种位高权重的人才能进的。就连韩信这种正经王侯将相全部当过一遍的都没混进世家,陈胜吴广这种农民泥腿子混进了世家。农民进了世家也就算了,这俩人还是造反的,还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人你也敢吹?
从司马迁那个时代就有侠客对于历史大局的影响,这种思想是贯穿在中国人民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的。到了金庸的小说里也多次提到侠客对于历史大局的影响,例如郭靖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又或者倚天剑是为了防止拿到屠龙刀的人成为暴君而用来刺杀的。
总之中国人虽然有俗语时势造英雄,但中国人对英雄造时势的信仰是铭刻在骨子里的。而香港黑帮片正是这种信仰的写照。
比如说喜欢养鸽子的吴宇森,就多次在电影中表示出对于现代社会的不满,多次借人物的口中表达出对于没有人情味的现代社会的批判。而正是在这样的世界中有一群人无论正邪或黑白,去维护“道义”。在香港黑帮片中多次有对于“利益”的唾弃,最经典的就是发哥拿钱点烟。只有抛弃“利益”甚至生命去追求“道义”的英雄才值得被人们铭记。
从这样看,日本黑帮电影和港产黑帮电影的截然不同的发展道理便体现了中日两国的哲学思想。日本人的国土小,每个人关注的是如何在环境之下生存、在环境之下生存的怎么样。由于资源少,所以对于人性的丑恶面认识的更加深刻,而中国人与之相反,更醉心于与环境的斗争过程之中,推崇那些富有侠义精神的人。侠客梦是从古至今的中国文人们一脉相承的精神。
说完了《无仁义之战》,北野武老爷子也该出场了。北野武这个人也是位很可爱的老头子,你看他最近的新闻不是把家里钱全部给出去离婚,就是看乔碧萝。你别看他天天拍些小孩子看了都会做恶梦、血肉横飞的黑帮片、又长着一副说杀你全家就杀你全家所以能去拍大逃杀的脸。实际上这个人类似日本版的郭德纲。他还做过一个《北野武的挑战状》的游戏,这个游戏的故事很容易搜索到,就不多介绍了。
这位日本郭德纲,虽然性格很逗很可爱,但是拍起片子来却是杀气十足。北野武的代表作品有很多,直接搜索北野武按着词条里他的作品列表一部一部看都没有问题,我个人最推荐的一部是《花火》。这部片子怎么说呢,只能说怎么吹都不为过。将日本人的流浪情怀、悲剧主义精神和武侠的浪漫主义杂糅在一块杰作。
要提到北野武对黑帮片的影响,那必然得提到《极恶非道》了。如果去问北野武本人《极恶非道》的意义是什么,他可能会说拍电影好久都没赚过钱了,都是亏钱拍,这次终于赚到钱了。
从北野武的处女座《凶暴的男人》开始,平成年代的黑帮电影逐渐打开了新局面。可以说是完完全全让日本的黑帮电影蜕化。在深作欣二的“纪实黑帮电影”风格既有着继承,但更多的是革新,而创造出了全新的个人风格强烈的电影。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这里面的黑帮大佬都不太爱说话。可能是北野武自己出了车祸面瘫了以后就想把怒气撒在自己的电影角色之上。但是到了《极恶非道》之中,北野武又不玩这套文艺范了,叙事更多方位、讲述更复杂的故事了。开始逐渐想要摆脱黑帮片所带来的桎梏,更多的想去描写社会的真实,这是日本文艺方面很少有人去做的一种尝试。
在《极恶非道》系列中北野武大笔一挥,光是是互相碰撞的巨大势力集团就先上四个。当然,这不仅仅只是一个叙事结构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从叙事的角度来说:过去北野武的电影之中往往是由人物去引导事情的发展。《极恶非道》系列之中这一大群人物,从敌对到合作又到敌对之中的关系的各种逐步的变化,人物关系展现出如同玻璃一般易碎的美感。这使得人物在事件之中的作用不同以往,事件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主角。
虽然说,剧情上的基本内容还是穷途末路的主人公,各种失去伙伴之后决定报仇的故事。可是《极恶非道》系列中主人公和小伙伴之间的情感交流很少,什么回忆杀做梦这些的东西也没有。北野武这个拍纯爱片都不喜欢煽情的人,在这里用各个势力的斗争取代了细腻的情感表达。整部电影的聚焦之处已经从主人公和小伙伴转移到了各种势力的合纵连横,权力斗争。这对于一向喜欢描绘细腻的情感变化的日本艺术家们来说,真的十分难得了。
假如说我们不看其中的暴力元素,该系列完全就是一个描写现实社会众生相的作品,黑帮暴力组织这个情景设定换成某家公司也完全能够说的通。这使《极恶非道》系列摆脱了黑帮片这个类型的枷锁,赢得了更多折射现实社会生活的空间。
然而不得不说的是,日本黑帮电影虽然在北野武的尝试下有着新的变化、但也逐渐不被评论家们看好。日本黑帮本身的逐渐式微是其中一个原因。毕竟如果是电影,暴力的场景必不可少,但是日本黑帮自己都越来越以和为贵好好谈生意了,这帮导演又还能拍什么呢?
总之,北野武也是一个特别可爱的导演,你可以先去看看《大逃杀》。再去看看北野武段子集,最后再看看北野武和乔碧萝的视频,感受一下北野武这个人的可爱之处,再来慢慢欣赏北野武的电影。
然而不得不说的是,日本黑帮电影虽然在北野武的尝试下有着新的变化、但也逐渐不被评论家们看好。日本黑帮本身的逐渐式微是其中一个原因。毕竟如果是电影,暴力的场景必不可少,但是日本黑帮自己都越来越以和为贵好好谈生意了,这帮导演又还能拍什么呢?
日本黑帮文化的发展就写到此了。其实也还有三池崇史等一些比较重要的人没有提到,略有些遗憾。这是我第一次写这类的文章,其实本想多写一些《如龙》相关的东西,但是很可惜的是我功夫还不到家,写着写着就飘了,就除了《如龙》不写其他啥都写了。感谢各位观看到这里,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你带来些东西。
评论区
共 1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