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释:在建筑/城市学中,把建筑物作为figure(图),城市开放空间作为ground(底),用黑白两色区分的平面表现手法。
图底关系只有黑白两色,比起许多其他形式的地图来说缺乏了不少信息,但同时它也在特定方面提供了其他地图无法提供的理解。
在城市学中,图底关系表达平面中的建筑物与开放空间,描绘城市肌理(urban fabric)。通过黑白的抽象形式,它一般在城市的尺度上,用于理解被建造与未建造的空间关系。图底关系有助于我们直观感受城市的尺度(scale),例如街区的大小,街道的宽度,一个城市区域的密度(density),空间排布的方式,比如路网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图底关系把建筑物遮盖的室内空间表示为黑色,户外空间表示为白底,这是一种仅表示空间上是否开放(无构筑物)的图示。与诺利地图不同,它并不能准确的反应社会文化层面的封闭与开放,或使用层面的公共与私密。
传统的图底关系直观定义了物体(object)与其处于的场地(ground)。在许多语境下,建筑理论家斯坦·艾伦(Stan Allen)提出的场域状态(Field Condition)对这种传统概念进行了挑战。“场域状态”似乎衍生于“图底关系”,但前者又不同于后者。它试图通过一些非传统的图像,重新阐释我们对于城市中图底关系的理解。在场域状态中,“图”不再是边界清晰的完型(下图左),而更像是一种从场域中产生的效果(下图右)。
比方说,所有的网格系统都是一种场域状态,网格线与其分割出的空白部分是互相影响的。我们或许可以这样理解,在一片麦田上,麦子作为“物”是传统图底关系中的“图”,然而它的产生和变化都是基于土地这个“底”的。我们也可以想象有等高线的地形图,等高线反应了场地的变化,标注出山谷或者山峰,但是图底之间的边界是模糊的,是一个连续“流动”的场域。
在建筑学/城市学之外更加宽泛的概念下,图底关系是大脑对视觉信息处理的一种机制——我们通过辨别边界认知图形信息。在这种范畴下讨论,可以说图底关系反应的就是前景与背景的视觉关系。平面设计中的正负形(Negative Space)概念,正是利用我们这种通过边界识别图形的能力。利用正负形进行的平面设计,可以让意识在图形和背景间交替辨认图形信息。
比如,在 FedEx 的标识中,我们既可以看到这五个字母所组成的文字信息,也可以看到字母E与x之间白色的箭头的图形。
简释: 把私密空间及建筑结构作为figure(图),公共空间作为ground(底),用黑白两色区分的平面表现手法。
詹巴蒂斯塔•诺利(Giambattista Nolli)于1748年绘制了一种特殊的罗马地图,我们其后所用的“诺利地图”这一概念就来自于他的尝试。这种绘制地图的方式基于传统的图底关系,但又做出了部分调整,使得整个概念关系不再是“建造”与“被建造”的二元对立,而成为城市文化层面“开放”与“封闭”的辨析关系。
诺利地图基于图底关系的表达可以被简单概括为:白色区域除开室外的开放空间以外,还加上了市民可以自由出入的公共建筑(如教堂等)的内部空间;也即是说,白色是由城市中公共的室外空间和公共的室内空间连接起来的。另外,这些公共空间的结构等细节也在平面中反映出来。在罗马,道路、广场与教堂、公共建筑的内部和中庭形成一系列连续的空间。虽然这看似只是一个图面表达上的小调整,它代表了一种新的理解城市的方式。
在诺利地图中,原本作为“底”的城市开放空间变成了流动的公共空间,成为了积极的主体,而建筑变为相对封闭独立的实体。这对于我们思考和设计城市公共空间的都有了巨大的改变。开放的场地不再是建筑剩余的空地,而是一个形态可以也应该被设计的空间。或许我们可以更宏观地理解诺利的革新,在诺利地图中,空间就是图形。建筑和城市大多数时候是在设计空气的形态。
在1978年,一次名为“断裂的罗马(Roma Interrotta)”的竞赛邀请了12位建筑师和理论家以“新罗马”的概念进行创作。竞赛将诺利的罗马地图的12个部分分配给这12位建筑师,他们结合自己的城市理解和构想重新绘制,形成了虚构的罗马。
利用诺利地图理解城市也不仅限于罗马,文丘里夫妇(Venturi and Scott Brown)在对拉斯维加斯的分析中,大量利用诺利地图的画法,分析了拉斯维加斯超大型的室内赌场空间之间和与外部街道的连通性。在拉斯维加斯,我们很难将这种超大型的赌场看做通过设计空间形状而生成的完型的建筑内部空间。它的尺度与空间构造或许都与斯坦·艾伦所说的场域状态(field condition)相似。
我们大抵能从场域状态,“断裂的罗马”的平面表达,以及像拉斯维加斯这样的新城市中看到一些建筑和城市发展的方向以及一部分后现代主义的主题。它们描述的城市和状态往往介于主体与背景,建筑与城市,或虚构与真实之间。我们开始理解定义的边界并不是那样清晰,一些更加复杂连动的关系网络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
选词:沙丘研究所 / 材料收集:李雅伦 / 执笔:李雅伦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沙丘研究所”,第一手获取内容更新;Instagram @dunes.workshop
评论区
共 2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