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夸张地说,2012年可以被称为“The Year of James Bond”。
这年不仅是007系列电影问世50周年,同时也是第23部007电影《天幕杀机》上映之年。更有趣的是,在英国举办的2012奥运会的开幕仪式上,丹尼尔克雷格扮演007,和货真价实的伊丽莎白女王一同演了出从天而降“Skyfall”。
2020年4月2日本该也是007粉丝高兴的一天,因为第二十五部007电影《无暇赴死》本该上映。可该死的病毒竟打垮了英国特工。为了冲淡这份看不着007的忧伤,我只好以文咏志着墨赘述这最后一部称得上好看的007电影——《天幕杀机》。
2011年11月3日,EON公司在座落于泰晤士河畔的科林西亚酒店举办了《天幕杀机》的媒体发布会。发布会上他们公布了本片导演——奥斯卡获得者萨姆门德斯以及同样是奥斯卡获得者的反派演员哈维尔巴登。
在发布会上,哈维尔巴登与萨姆门德斯并没有过多透露关于《天幕杀机》的具体内容。但从他们的表述中媒体迅速捕捉到了主创群体的自信。很显然,《天幕杀机》的剧本已经写好了。像《量子危机》那样边拍边写剧本的事故大概率不会发生。
在主创阵容中,影帝拉尔夫费因斯的角色令人感到扑朔迷离。他扮演的加雷斯马洛里是一名英国退役军官,不少粉丝预测他会是本片哈维尔巴登饰演叛变特工的内应。最后影片一出,结果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原来加雷斯马洛里成为了邦德顶头上司,新任MI6主管M。
1995年的《黄金眼》创造性扭转了M的性别,让朱迪丹奇来当007的长官。这一当就当了近二十年,可以说对大部分影迷来说,朱迪丹奇他们这辈子最早认识也最熟悉的M。
可是2012年朱迪丹奇已经年逾古稀,换角势在必行。因此《天幕杀机》整部电影的主题便是告别情怀,也因此引出了在我个人看来堪称丹尼尔克雷格时代007电影的最大缺陷——缺乏系列电影的完整性。
007电影是个松散的系列,虽然是人类电影史上数一数二的长寿电影系列,可并不像《指环王》三部曲或《黑客帝国》三部曲那样有紧凑的剧情关联。除了《皇家赌场》《量子危机》有直接上下集关系,007每部电影都可以被看作是全新的独立故事。
使之成为系列的除了永远不变的主角邦德和一众配角外,稍微有那么点延续性的就是《女王密使》中邦德短命的婚姻,这段婚姻在多部作品中偶有提及。
除了这些,007系列之所以是系列便是它的剧情套路和故事主题。关于007电影套路我在最初的文章中已有阐述。而他的故事主题不外乎打败坏人,拯救世界。和007系列相似的电影系列或许是《夺宝奇兵》三部曲,琼斯博士做的几乎是同样的事。他的对手虽然不同,其目的与结局却相同。
丹尼尔克雷格目前为止的四部电影都没有遵循007传统套路,每一部艺术风格和叙事主旨之间都有极大的割裂与变动。《皇家赌场》重点刻画邦德从年轻特工成长为冷酷特工且告别爱情的过程。其续集《量子危机》是个大乱炖,混乱的故事最终落脚点和前作一模一样,仍然在建立邦德从无到有的成熟形象。
丹尼尔克雷格用了两部电影将重启新生的007打造成我们所熟悉的潇洒特工,他本该有一部承上启下、回归传统套路的成熟007电影。可是《天幕杀机》剧本中的邦德突然就变成了被劝退休的老特工了。
优秀的系列主角塑造应该和日升日落一般,让人看到黎明、正午、夕阳三阶段。如果说《皇家赌场》《量子危机》合在一起是新邦德的曙光黎明,那么《天幕杀机》就是跳过正午的新邦德暮色黄昏。
要知道,第三任007罗杰摩尔从帅气新人到被观众诟病为老爷爷可是用了七部电影的时间。哪怕是被EON公司扫地出门的皮尔斯布鲁斯南也是到了第四部电影《择日而亡》才露出老态。
丹尼尔克雷格的邦德刚刚在《量子危机》中完成重生,刚刚把枪管镜头搬回来,刚刚偶露峥嵘,正该是挥斥方遒的时候。《天幕杀机》却告诉我们:
四年的间隔就让刚刚出道的小邦德成了老家伙。面对这个灰白胡子拉碴、枪法退步的邦德,我颇有种《倚天屠龙记》里殷离面对张无忌时“不识张郎是张郎”的认知失焦。
造成这个尴尬现状的主导者,在我看来应该是导演萨姆门德斯。
萨姆门德斯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导演。他在传达情绪方面非常出色,譬如莱昂纳多和温斯莱特主演的《革命之路》,就用很简单的镜头勾勒出一对中年夫妻渐渐死去的爱情,让不同年龄层的观众都能迅速体会中年危机的压力。今年的奥斯卡大热门《1917》更为出色,完整跌宕的叙事配合一镜到底更是叫观众宛如坐过山车般,享受和主角一同惊险穿越无人区的极致观影体验。
他的加盟让《天幕杀机》有别于之前所有007电影,使之在情绪表达上更绵长、更朦胧。在过去的007电影中,角色之间的情感脉络都很直白。萨姆门德斯的细腻笔触和舒缓的镜头语言在某些场景里让人似乎都忘记了这是部007电影。
和过往007更巨大的差异在于,这一部居然没有贯穿始终的邦女郎。虽然这部电影在宣传期和海报上赫然出现了两位美女。一位是开篇即出现的女特工,片中似乎还和邦德暧昧了一段,可在最后她告诉我们她叫“Moneypenny”,她就是重启后的新钱班霓。显然钱班霓不可能是邦女郎。
另一位是席尔瓦的手下——每部邦德都有的蛇蝎美人反派邦女郎。反派邦女郎多半会在影片中段香消玉殒,这次也不例外。在影片进行到一半时,她就被席尔瓦一枪爆头了。
M从1994伴随邦德走到了2012年,她和邦德的亲密关系在《天幕杀机》里得到进一步加强。
片头桥段里邦德称呼M为“Ma’am”,这恐怕是自打M变成女性后邦德第一次如此正式地尊称她。在片头曲过后,邦德回归MI6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潜入M的私宅。M没有像在《皇家赌场》里那样训斥邦德,反倒很诙谐地跟他开起玩笑来。
早在布鲁斯南时代的《黑日危机》,007系列就已尝试给M增加戏份。
在那之前,M一直只是个坐在办公室负责给邦德发任务的NPC角色。在《黑日危机》中,苏菲玛索饰演的反派竟然绑架了M。老实说,这个剧情其实非常大胆。可惜《黑日危机》口碑不高,因而像这样大胆革新的桥段日后也没多少人提及。
《天幕杀机》比起《黑日危机》更进一步,不单单把M从办公室解放出来,更让她随邦德前往苏格兰老家Skyfall庄园,创造了一段颇为私人的邦德和M之间的对手戏。
另外,《天幕杀机》中反派席尔瓦搞大新闻的最终目的也是M本人。可以说在这部电影中,M不仅是陪伴邦德的邦女郎,更是推动剧情的麦高芬。矛盾漩涡的中心,全剧情节的戏眼。
他们终于给了老戏骨朱迪丹奇一个有价值的角色。她不再是电影的配角,这次她有大量的戏份、有深度的台词,以及我们过去再007系列从未见过的、有层次和共鸣度的角色。
at last provides a role worthy of Judi Dench, one of the best actors of her generation. She is all but the co-star of the film, with a lot of screen time, poignant dialogue, and a character who is far more complex and sympathetic than we expect in this series.
朱迪丹奇凭借《天幕杀机》中M这个角色收获了包括英国学院奖在内的多项最佳女配角提名。我认为甚至将她列为这部电影的女主角也未尝不可。
称M为戏眼绝非虚言,那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天幕杀机》。
《天幕杀机》开篇依然没有枪管镜头,这似乎成为了丹尼尔克雷格时代的标志。取而代之的是邦德再阳光下的剪影,以及类似007主题曲的短促重音符。这个开头极为强劲,个人认为是007系列最佳开场镜头,一秒代入情景。
随后邦德从远处缓缓走来,其身影也越来越清晰。影片从这开始直到邦德离开建筑物走进钱班霓的吉普车,剪辑次数极少。镜头始终处于持续跟拍中,给人极为真实的临场感。
这是萨姆门德斯非常中意的拍摄习惯。这种长镜头在他的下一部《幽灵党》中将会表现得更加柔顺。而后经过了《幽灵党》的练手,萨姆门德斯终于在去年《1917》里尝试无明显剪辑的整部电影超长镜头。
不得不说黑人版钱班霓和邦德在执行任务时产生的化学反应相当不错,可看性比起原版钱班霓和肖恩康纳利的办公室调情要高很多。当然,这可看性也只是以当代视角入手。毕竟如果再让钱班霓和邦德在办公室调情,不免有被现代女性视为性骚扰的嫌疑。
瓜田李下的事还是少做的好。因此《天幕杀机》里的新版钱班霓不单是果敢干练的外勤特工,还能跟上邦德执行任务的节奏,夸她一声女中豪杰也不为过。
这场片头的追车戏拍得相当古典。不算快的剪辑下,电影保持着画面重点的突出,有助于让观众迅速厘清分镜间的逻辑关系。这就比《量子危机》开头那段盲目模仿格林格拉斯的邯郸学步追车戏要稳健不少。萨姆门德斯很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之后邦德弃车步行追逐杀手,然后通过挖掘机的吊臂跳上火车。落地后邦德气不雍出、面不更色,潇洒地先整理一下衬衫袖口才继续追。
这种凌厉不失风度的小细节是我最喜欢007的一点。像《黄金眼》中布鲁斯南也有边开坦克边整理领带,《金刚钻》中肖恩康纳利威胁女人之前先恭维她几句。这种很装逼的老绅士范正是把邦德和伊森亨特、杰森伯恩、杰克鲍尔等特工区别开的最大特征。
邦德最后和杀手在火车顶肉搏,钱班霓埋伏在远处狙击点。此时M命令钱班霓射击,钱班霓认为自己有可能误杀邦德。可M依然下令射击,果然误伤了邦德。邦德从火车顶落入水中,阿黛尔演唱的主题曲《Skyfall》很应景地响起。这首曲子成为当年全球流行曲目,并收获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
这不是007系列第一次想要在片头误观众邦德已死。1967年《雷霆谷》,邦德就在片头被机关枪扫射过。
坠入水中的邦德明白自己被M给抛弃了,便借殉职之机自暴自弃地逍遥自在了三个月。直到某一天,他在新闻上看到MI6总部被恐怖分子袭击的新闻才选择回归。
这三个月的放纵导致他身手退步了不少,回归后竟然通不过体能测试。多亏M网开一面,邦德得以继续当特工。
我还是得说一句,刚刚在《量子危机》前里升任00特工的邦德突然就变得太老了,实在是很唐突。《天幕杀机》的剧本更像是谢幕,不应该放在第三部的位置。
随后邦德通过杀手留在他体内的子弹为线索,来到上海追查。于此之前,邦德奉命与Q接头领取本次任务装备。
加上钱班霓,重启后的新系列总算集齐了007老班底。这次军需官Q由英国年轻演员本卫肖扮演。这个选角体现了现代社会在信息产业革命后对“高智商”人群的改观。
在农业时代及工业时代,高智商角色往往是长者形象。可网络时代的到来加速淘汰了人类社会经验主义的生存空间。如今,大众印象里的聪明人通常是戴眼镜的程序员。虽说我们只是从一个刻板偏见跳到了另一个刻板偏见里,本卫肖的表演给Q这个功能性角色增加了不少娱乐性。
不同于以往那些五花八门的高科技科幻装备,Q这次只交给007两件道具。一个是无线电发射器,另一个则是掌纹认证手枪。
东西太少了吧?
你还在期待那种会爆炸的笔吗?我们已经不生产那个了。
这段对话确实很幽默很自嘲,可我不由自主地感到有些怅然。自打《皇家赌场》重启以来,丹尼尔克雷格的007以偏写实为主要卖点。那些旧时代天马行空的黑科技统统都被抛弃了,而那些道具本来是007的传统标志之一。写实冷硬风格有《皇家赌场》《量子危机》两部电影还不够,现在《天幕杀机》不但要彻底抛弃传统道具,还要自嘲一两句。
仿佛一个孩子长大后不再把玩儿时玩具,倒还要说它们幼稚。在这一点上,反而是碟中谍系列继承了传统特工电影那些高科技道具套路,并将其写实化。
在萨姆门德斯的镜头下,上海俨然一副未来主义都市的样子。比起七年前的《碟中谍3》来,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刻板印象显著扭转了。
上海这段戏的整体色调为蓝色。在上海这段长达十分钟的无对白剧情里,门德斯只通过镜头交待情节和人物心理变化,这在过去所有007电影里都是非常罕见的表达方式。
虽然故事情节发生在上海,我们很难确认剧组在上海到底逗留多久。根据报道,这段情节里大部分镜头都不在上海拍摄。譬如邦德在泳池里的镜头拍摄于伦敦金丝雀码头;邦德在浦东国际机场的镜头拍摄于英国雅士谷马场,剧组将其打造成浦东机场出口;邦德在上海高楼的场景,则是通过灯光将伦敦The Broadgate Tower伪装成上海写字楼。
唯一可以确认是上海的就是那段上海夜景。为了拍摄这段夜景,剧组向中国政府租用了一架直升机。
不管怎么样,《天幕杀机》里的假上海至少《碟中谍3》里的上海看起来要可信得多。
007系列一向有游览各国异族风情的殖民主义特质,这次也不例外。
既然上海已经成为了现代都市,《天幕杀机》便将东方元素加在了澳门。在澳门赌场这段戏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欧美最常见的中国元素。龙、红色、灯笼、旗袍……虽然整个澳门金龙赌场的戏都是在Pinewood Studios里拍摄的。
在澳门赌场,邦德遇见了反派邦女郎,通过她的领路,邦德前往席尔瓦所在的孤岛。这座孤岛一片废土气息,据说席尔瓦谎称这座岛化工厂有污染泄露导致全岛居民一夜之间逃离。将反派大本营设定为废弃城市,这是为了契合席尔瓦的人物背景。
席尔瓦和邦德一样,都是在行动中被M抛弃的MI6特工。从这一层面上看,席尔瓦和邦德可以说是兄弟。而M则是抛弃他们的母亲。也就是说,《天幕杀机》说到底,恐怖分子危害世界、犯罪敛财都只是幌子,其核心是MI6的“家庭纠纷”,归根结底是两兄弟在处理母子关系上的矛盾。
席尔瓦的出场和片头邦德的出场如出一辙,都是从远处缓缓走近。席尔瓦对邦德甚至有些同性恋倾向的性挑逗行为,而邦德的回应似乎暗示他也曾有过同性恋行为。当然,我们也可以单纯将邦德这句回嘴视为嘴硬而已。毕竟007打嘴炮还是很强的。
邦德和席尔瓦随后进行了一场射击比赛,顺便说一下,射击前他们喝的苏格兰威士忌号称五十年纯酿。这五十年便是致敬007电影诞生五十年。
邦德利用Q给予的无线电发射器,很轻松地就活捉了席尔瓦,此时电影还不到八十分钟。傻子都知道后面还会出幺蛾子了!
果不其然,原来席尔瓦是假装被捕,得以迅速靠近M。他利用了Q必定会调查那份装在U盘里的特工档案的心理,让U盘中的病毒感染MI6的电脑系统,从而堂而皇之地越狱。
接着,他算准了M会在这一天离开办公室,和加雷斯马洛里一同参加针对MI6的听证会。
最后席尔瓦还能算准邦德必定会在地铁经过的那一刻追上他,所以席尔瓦通过引爆事先埋好的炸弹让地铁出轨。
经过我用文字复述,想必大家都能看到席尔瓦这份计划是多么地荒唐!
第二,他怎么能算准M的听证会肯定会在他被捕后第一时间举行?英国公务员的办事效率他难道不知道?这个听证会没个把月能开得了?即便他能算准Q的心理和听证会的时间,他怎么算准自己越狱经过下水道的时间和地铁通过那段的时间?这个炸弹必定事先就埋藏在那里,不可能是席尔瓦越狱后才埋。
第三,就算席尔瓦再世诸葛,算准了所有步骤。可为什么到最关键的听证会上,他就算不准邦德或马洛里会在M身边保护她。算无遗策的席尔瓦算到最后一步,竟然眼睁睁地被邦德把M从眼皮底下抢走了!(这段吐槽不是本人原创,源自YouTube频道TheDutchBondFan)
我吐槽了这么多,但这都是事后才会想到的漏洞。事实上在观影时由于音乐和镜头的烘托,观众随着影片节奏并不会感到有什么牵强之处。这就是真正看电影和看他人吐槽电影的区别。看他人吐槽电影,你会觉得这电影真难看。实际上电影效果不单纯靠剧本,是要通过音乐、音效、剧情铺垫、镜头语言全方位影响下才会有的复杂产物。
不过即使跟着电影步伐,席尔瓦越狱这场戏依旧谈不上是什么亮点。因为在2012年居然有三部好莱坞大制作用了一模一样的套路。除了《天幕杀机》,另外两部分别是《复仇者联盟》和《星际迷航》。
假装被捕,接近目标,最后越狱。《复仇者联盟》里的洛基和《星际迷航》里的可汗也用来和席尔瓦如出一辙的手法。不知道是单纯撞梗还是这帮编剧团队有个剧本模拟器。
再往前捯饬一下,你会发现2008年《黑暗骑士》里小丑也是这么干的。
可见席尔瓦越狱这段剧情确实算不上妙笔。在我看来,这段剧情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给席尔瓦和M创造一场对手戏。必须得有这么一场对手戏让席尔瓦当着邦德的面控诉对M的仇恨,而席尔瓦作为老谋深算的特工又不可能像别的反派那样拿着枪blahblah一大段废话,这样很掉逼格。
席尔瓦遭遇了和邦德相同的境遇——在行动中被上司M抛弃。
邦德是幸运的,拥有主角光环的他落水后非但没有死,还享受了三个月的自由自在。席尔瓦则不然,他试图用牙齿里藏着的氰化物自杀未遂,只落了个残疾的下场。因此席尔瓦憎恨抛弃他的母亲,也憎恨着遭到抛弃却仍不叛国的兄弟。
这段情节和《黄金眼》中006劝降007如出一辙。不同之处是006的终极目标还是金钱,席尔瓦则已超脱一般恐怖分子,他的最终目的就是杀死M。
《天幕杀机》在片头先通过邦德“殉职”塑造M不在乎下属性命、心狠手辣的形象,再通过邦德回归并闯入M私宅来构建他们之间的信赖关系。然后席尔瓦出场,讲述自己与邦德类似的经历,进一步深化M这个冷血长官形象。再让席尔瓦入狱,和M对峙,让观众再次怀疑M的品格。最后在听证会上让M用一番义正言辞洗刷之前所有“牺牲属下”“冷酷阴险”的印象。
我恐惧的是我们的敌人不再处于明处。他们不在地图上,他们没有国籍,他们独立行动。看看你们身边,到底该恐惧什么。他们有统一长相?统一制服?统一旗帜吗?没有。我们身处的世界不再透明,而是一片混沌。他们处于阴影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片阴影。所以在你们指责我的部门无足轻重时,请先问问自己,你们真的感到安全吗?
影片中与M这段慨慷陈词交叉剪辑、平行叙事的正是越狱的席尔瓦和穷追不舍的邦德。
这段台词显然意指是冷战结束后三十年里恐怖主义袭击逐渐变得常态化。同时它也是对007系列方向的指引。
千算万算的席尔瓦到底没能在听证会现场杀死M。马洛里和邦德联手救下M后,邦德便带着上司返回苏格兰老家。
因MI6系统已被席尔瓦破解,为了不被其在半路截获信号。邦德选择驾驶一辆早就退休的汽车北上前往苏格兰。而这辆汽车就是007的代表——阿斯顿马丁DB5。
当邦德驾驶这辆汽车遁入夜色时,影片响起来最原汁原味的原版詹姆斯邦德主题曲。这下可真是拉满了情怀,引得无数粉丝为此高潮。
来到苏格兰,我们才终于知道为何这部电影叫Skyfall。那就是邦德老家庄园的名字。
有趣的是,在伊恩弗莱明最早的小说中,邦德并不是苏格兰人,而是纯正的英格兰贵族后裔。苏格兰人肖恩康纳利的电影版让邦德之名响彻全球后,弗莱明才按照康纳利的背景给邦德加上了苏格兰血统。
曾经在《东方快车谋杀案》里扮演大侦探波罗的老影帝阿尔伯特芬尼在《天幕杀机》里扮演邦德的老管家。曾经有小道消息说原本片方打算请肖恩康纳利来扮演老管家这一角色,最终遭息影十数年的康纳利拒绝。
如果真是肖恩康纳利来演的话,这部电影情怀分就要爆表了。
可情怀归情怀,影片最终这场家园保卫战着实太俗了。不知道有多少好莱坞电影用“回老家战斗”来调动观众同仇敌忾之心。最近的例子就是去年的《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最终决战便是巨石强森回萨摩亚老家埋地雷、作机关。
邦德在《天幕杀机》里搞得也是这一套。电影非得让邦德拒MI6于千里之外,创造各种条件让邦德回老家制作土法炸弹。在我看来,这种回家乡作战的戏码比个人英雄主义还要俗上十倍。无怪乎有媒体戏称这部是“小鬼当家”版007。
“本土作战”、M的离开、对MI6不信任的听证会等等元素堆叠在一起,使得《天幕杀机》这部电影看似辞旧迎新,实际上拥抱得还是旧文化和旧事物。
影片最后邦德抢先一步杀死席尔瓦,可M仍因伤重不治死在邦德怀中。
片尾,邦德站在MI6总部楼顶,环视着自己保护的英国。从钱班霓手中接过M留下的一份特别遗物,那是一只穿着英国国旗的狗。
接着镜头跟随邦德进入MI6内部办公室。在经过了整整二十多年,MI6办公室的装修格局终于回归了最早的样子。
接替M称号和职位的加雷斯马洛里向邦德抛出一份绝密档案,问道:
你准备好回归了吗?
乐意至极。
007主题曲响起,枪管镜头再现。50周年纪念的标志底下则是“James Bond Will Return”的字样。
《天幕杀机》收获了媒体和粉丝大量赞美,票房排行年度第八。
《天幕杀机》基本上是21世纪邦德的完全体:冷酷不低俗,尊重传统又与时俱进,动作场面既严肃又刺激,以及相对来说够深度的角色塑造,和一点不落窠臼的幽默。
画面精美、情节干脆、有格调……对传统的尊重与对新鲜事物的尝试处于最佳比例。
萨姆门德斯的执导风格让《天幕杀机》拥有着有别于大部分007电影的高雅格调,从电影艺术的角度看,无疑是007系列的翘楚。可是《天幕杀机》剧本的薄弱还是招致部分批评。
两个半小时实在太长,影片过分沉溺在感伤中。
《观察者报》则指出了我心中对《天幕杀机》的最大不满:
这部电影有些偷懒,仍然在重复过往主题。
《皇家赌场》《量子危机》《天幕杀机》,已经三部电影了。
三部电影的时间足够让阿纳金从小孩成长为年轻绝地再堕落成达斯维达;足够让尼奥从安德森先生脱变成救世主尼奥再献身拯救世界;足够让阿拉贡护着魔戒守着洛汗救援白城……三部电影的时间真的很长。
而这么长的时间,我们却看不到丹尼尔克雷格版的完全体巅峰邦德。《皇家赌场》里他是初出茅庐的年轻00特工,《量子危机》里他是深受情伤的迷茫特工,《天幕杀机》里他陡然就成了垂垂老矣、被劝退休的老特工了。
从这个角度看,丹尼尔克雷格的每一部电影都是重启。重启复重启,重启之后总得给我们看一下这个角色成长后的样子吧?
丹尼尔克雷格是唯一一个每部电影都会重新拍摄枪管镜头的邦德。而他这三部电影仿佛就像是重拍的枪管镜头,每次都另起炉灶。一顿饭做完了,不让我吃到底,就又重新烧了一桌。
单拎出来看,这三部电影都可独立成篇,这和过往007没有差别。可这个007并不遵循传统007的叙事套路,它具备角色成长要素,邦德的心理描写占据电影的重中之重,他不再是符号化的天下无敌种马特工。角色成长后的巅峰难道不值得用一部电影来讲述一下吗?
丹尼尔克雷格是如此棒的一代詹姆斯邦德,用影评人菲利普弗兰奇的话来说:
克雷格终于让007摆脱了肖恩康纳利的影子。
如此棒的一代邦德却得不到一次强有力的、全面的表现机会,不是太年轻就是太老,要么就是连剧本都没有。好比《风云》里的武林神话无名,不是中毒就是武功被废,从来不能消除debuff地比一场。
粉丝想要看到丹尼尔克雷格摆脱剧情上的束缚,回归传统后大杀四方一次。根据报道,至少在2011年之前,《天幕杀机》的故事构想仍是延续《量子危机》的剧情,邦德会继续追查量子组织。不知为何制片人放弃了这条路线,转而采用了现在的剧本。
如果当初能够继续《量子危机》留下的扣子,或许我们能看到真正完全体的邦德。
2013年,EON公司宣布第二十四部007电影将命名为《幽灵党》。这条新闻瞬间击中了所有粉丝的心房。
幽灵党正是伊恩弗莱明笔下最大反派,由于版权纠纷,自从70年代后“幽灵党”便再也没有出现在电影中。这次电影直截了当地以“幽灵党”为名,莫非是把当初消灭量子组织的剧本挪用给了幽灵党?
粉丝们欢呼雀跃,满以为终于可以看到这代007大展身手、大杀四方了。可当时天真的我们还不知道《幽灵党》留下的只是混乱乏味的一地狼藉。
评论区
共 25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