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六涂装学”是一个拟开辟的不定期更新的新栏目,内容围绕着《彩虹六号:围攻》中武器涂装背后的故事展开。这个栏目将会关乎彩六,又不止于彩六。更新频率与数量取决于游戏的的更新内容。
大家好,我是米沙,一只红色的熊。这是头一回在机核发文章。《彩虹六号:围攻》的新活动模式“大窃案(GRAND LARCENY)”推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不知道各位干员的帮派之路走得怎么样呢?
不过,本文并非关于新模式的技巧讨论。今天要说的,是伴随本次活动上架的 “荣华富贵”同捆,新赛季武器涂装“装饰艺术”,以及GRAND LARCENY包的收藏集。
一见到这个系列皮肤,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2013年电影版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影片在片头、片尾以及海报等宣传物料上都采用了下图所示的一致风格。看出它与“装饰艺术”涂装的相似之处了吗?简单地说,它们都采用了黑底加上金色条纹的风格。
无独有偶,这样的风格在游戏中的运用并非孤例。在手游《明日方舟》中也有着这样一套家具,名为“哥伦比亚摩登酒店”。这套基建家具同样采用了黑金配色,显示出一派“荣华富贵”的景象。稍早前,《明日方舟》一周年直播时曾放出将与育碧联动的消息,现在看来,联动早已开始了啊!(误)
那么,这个风格有什么讲究呢?让我们回头看看文本:新模式的背景是30年代美国的帮派斗争;《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背景是20年代美国的“喧嚣年代”;“哥伦比亚摩登酒店”的简介则是“令人回想起哥伦比亚步入现代前一闪而逝的别样繁华(《明日方舟》中哥伦比亚的一部分设定参考了美国)”。
到这里,答案已经呼之欲出,而实际上就是这款涂装的名字——这款涂装所致敬的,正是19世纪20~30年代盛行于欧美的“装饰艺术运动(Art Deco)”。
1914~1918,持续四年的一战深刻地重塑了世界的格局,然而当时,人们并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一点。战争结束,老欧洲的列强们回到自己的舒适圈,各自舔舐伤口。他们把一战称为终结一切战争的战争,把和平视为永恒的馈赠,生活仿佛真的回到了过去,一切都精致、优雅、闪耀。
这是欧罗巴最后的黄金年代,是萦绕着茨威格后半生的昨日年代。而这个年代留下的华美意象的来源,就是19世纪末期以来发展起来的现代设计。
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的余晖还未褪去,荷兰的风格派运动、苏俄的构成派运动、德国的包豪斯学院相继涌现,人们开始用现代化的视角来审视工艺品设计和建筑设计;同时得益于大工业生产,艺术和美学走下了上流社会的圣坛,融入到了普罗大众的身边去。设计艺术在各处生根发芽,让这个年代一片繁花似锦。
然而,如果大家都能拥有美,那身为精英、掌控着这个繁荣新社会命脉的的大中资产阶级又该怎样突显自己的卓尔不群呢?他们把视线投到了远方。
20世纪初,探险活动发展到高潮,探险家们的脚步踏上了之前未曾有欧洲人涉足的领域,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的原始艺术品因此开始进入西方社会的视野。1922年,未曾被打扰过的图坦卡蒙墓发掘,更是把尘封的古埃及艺术品完整打包呈现了出来。旧世界的艺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些古代艺术共有的特征:简单的几何外形,与当时大工业生产的处理水平完美地契合,同时又不失华美,与强调去装饰、大众化的现代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装饰艺术”风格的特征,一是大量堆砌简单的几何形状,包括来自古埃及的纸草型、莲华型、金字塔型,来自印第安文化的阳光放射型、闪电型、曲折型、重叠箭头型、星星闪烁型、阿兹特克放射型等;二是具有鲜明强烈的色彩特征,重视强烈的原色和金属色彩,如鲜红、鲜黄、鲜蓝、桔红和古铜、金、银等金属色彩。
“装饰艺术”发轫于法国。主要集中在豪华和奢侈的产品与艺术品设计上,比如家具、纺织品、金属玻璃陶瓷器皿,以及雕塑、绘画、平面设计、海报、首饰等。也因此,尽管作品众多,但基本上是小器物以及权贵的私藏,难以给人留下直观的印象。不过,从留下来的作品中,还是能感受到法国“装饰艺术”的风格化。
1925年,在当时的国际现代艺术中心巴黎,举办了集法国装饰艺术运动之大成的“装饰艺术展览会”(the 1925 Exposition des Arts Décoratifs)。
这场展会让这场运动的影响辐射到其他国家,也跨过大西洋,抵达了那片哥伦比亚女神眷顾的土地。也正是彼处,最终为装饰艺术树立起了巨大的纪念碑。
美利坚合众国在世界大战的前三年保持中立,向双方兜售军火。直到1917年,战争的未来已经逐渐明晰,美军才开往欧洲。英法德等工业强国斗得两败俱伤,只有山姆大叔赚得盆满钵满。美国仿佛一夜之间接过了英国人手中世界领袖的权杖——尽管英国人不愿承认,但属于美国的时代已经开始了。
随之而来的,是 “喧嚣的二十年代(RoaringTwenties)”。
从欧战归来的年轻退伍士兵们发现了及时行乐的妙处;妇女得到投票权,女性的自由意识进一步觉醒;教育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进入高中和大学;广播被发明了,电台成为大众的传媒新灯塔;老福特的T型车把美国人送到各个角落;禁酒法案;烟草热销;阿尔·卡彭;柯立芝繁荣;好莱坞;大牛市。
美国坐上了一列巨大的过山车,这列过山车从1922年起越升越高,让所有人产生了永远不会下坠的错觉。这就是菲兹杰拉德笔下《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时代,华尔街的电话铃声永远不间断,整个国家都在市场上做着投资交易,大盘没有理由地每天都在涨高,每时每刻都有新的人一夜暴富。
富人越来越富,穷人也抱着暴富的愿景。公路两边宣传牌高高耸立,兜售从香烟到剃须膏的各种商品,生活用品消费越来越依赖消费信用贷款。何必顾虑未来?狂欢、派对、秀场无处不在,道德松弛、私酒泛滥。
所以,有什么比“装饰艺术”更适合美国呢?有什么艺术能比这种花哨、炫目、明亮的风格更对美国这些新兴富裕中产阶级的胃口呢?有什么比体现工艺水平的建筑更能恒久流传呢?而就炫耀工业成就的伟力而言,又有什么比刺破天穹的摩天大楼更称职呢?
于是,装饰艺术风格融入到了摩天大楼之中。曼哈顿成为了“装饰艺术”运动的实验中心,一幢又一幢的大楼拔地而起,竞争着大苹果天际线的顶点。
大量起棱角的装饰、豪华而现代的室内设计、大量的壁画、漆器装饰、强烈而绚丽的色彩、普遍采用金属作为装饰的材料……这种源自法国的风格,彻底地美国化了。
步入30年代,大萧条戳破了前十年经济增长的泡沫。但真正的权贵仍然有着炫耀的资本。帝国大厦(Empire State Building)就是这样的产物:人民生活更加困苦,而华尔街的老板们却热衷于修建摩天大楼的竞赛。
百万富翁约翰·雅各布·拉斯科布(John Jakob Raskob)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决意修建一座世界最高的大厦。据说,他找来建筑师威廉·拉姆(William F Lamb),问大厦能盖多高,拉姆沉思片刻后回答,“1050英尺”。拉斯科布对这个高度很不满意,因为这仅仅比当时纽约新建成的克莱斯勒大厦高4英尺。于是,建筑师设法增加了一节200英尺高的圆塔。到1931年大厦建成时,高度为1250英尺(381m);算上塔尖高度,则达到了1454英尺(443.2m)。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为了争夺“世界最高建筑”头衔,在纽约展开了一场激烈竞争,另外两个参与竞争的在建项目是克莱斯勒大厦和大通曼哈顿银行大厦,后者后来被川普买下,成为川普大厦之一。
克莱斯勒大厦(Chrysler Building)比帝国大厦早一年建成,超过大通曼哈顿银行大厦成为世界第一高楼,当然,这一纪录不久就被打破了。但是,克莱斯勒大厦是一个更合格的装饰艺术代表:曲线、三角、玛雅金字塔式的顶端、钢铁铸成的鹰饰品,造就了喧嚣年代特有的美感,这座造型奇异的大楼也成为了最能阐释装饰艺术风格的建筑之一。
而在美国其他地方,“装饰艺术“运动由东海岸传播到西海岸,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融入了更多的美国本土风格,如加利福尼亚风格印第安原住民风格、好莱坞风格等,整体也更加柔和,或充满幻想,典型的例子是格劳曼在好莱坞修建的埃及剧院和中国剧院。再之后,随着二战爆发,人人自危,工业产能都投入到了战争机器之中,追求奢华、需要高投入的的“装饰艺术”运动逐渐走到了尾声。
60年代,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一风格,“ArtDeco”这一称呼也是这个时候才出现的。而到了当代,“装饰艺术”运动已经成为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标签之一,它本身也变成了一个复古的文化符号,在审美异常丰富多元的今天,得以屡屡登场。不过,如今打着Art Deco“仍然流行”的旗号兜售的东西也不过是徒有其表,而失其魂了。
“装饰艺术”赛季武器涂装,采用了具有代表性的黑金配色。黑色为底色,宽窄不一的金色折线为装饰,有金属质感和纹理雕刻。整体呈现出一种高级感。缺点是看久了会感觉色彩略显单调,而且缩略图不怎么好看。
挂件“精雕六号”则展现了”装饰艺术”运动中棱角分明的雕刻特点。
GRAND LARCENY收藏集中的武器涂装综合了实木、黄金、钢铁等“装饰艺术”运动常用的材质。整体偏暗的底色搭配明艳的装饰,往好了说凸显了奢华的质感;往坏了说透着一股暴发户的劲儿。
金色涂装“典雅曼丽“和”黄金颂歌“是两款质量相当不错的金皮。饱和度更高的金色装饰线条显示出,它们用的是比“装饰艺术”涂装上更纯的黄金。
“矿质青空”涂装的主人小马哥一身工人打扮,这款涂装看上去也是相对质朴。但仔细观察,疑似象牙的握柄和零星的金色饰品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花巧绮丽”与“奢华印花”拥有同样的缩略图和同样繁复的装饰。我们可以从法国装饰艺术风格的服装中看到类似的设计。
最后是这个颇有意思的挂件“惊奇表演”。出于客户所需的便携和隐蔽性方面的考量,汤姆逊冲锋枪推出过一款可以拆解后装到小提琴盒里的型号,可以将机匣、弹鼓、枪托等拆解后装在小提琴盒子里,打开就能够迅速组装并射击。于是就有了这个老段子——“爸爸拿我的琴去火并了”。
泛泛而言,“装饰艺术”运动尽管在法国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但它真正为人所铭记,还是因为曼哈顿的天际线。
美国建筑师们为装饰艺术风格建立了无数史无前例的巨大方尖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帝国大厦都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而即便有了后来一栋栋更高的建筑,帝国大厦仍然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摩天大楼。鳞次栉比的高楼也成为了纽约的名片,成为了这个庞大都会流淌着的财富的无言象征,沉默而又喧嚣地见证了它作为“世界首都”九十多年来的历程。
如今我们已无法触及那个过去已久的摩登时代,美国也早已不再是那个刚刚褪去荒野气息的,年轻、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的,也因此狂放不羁、纸醉金迷的国度。
但是,属于那个浮华骚动年代的纪念碑谷依然矗立在曼哈顿岛上,依然如九十年前一样,炫耀着这个国家无与伦比的财富与力量,仿佛在给予外来者们来自过去的虚幻希望,却不能给出任何承诺。
可无论如何,当年长达七年的大繁荣也终究只是历史上的短暂一瞬。时代的车轮已经远去了,它将驶向何方?没人知道。
1. 王受之 著:《世界现代设计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
2. 【美】查理斯·吉斯特 著;敦哲,金鑫 译:《华尔街史》,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
3. 【美】维克托·马哥林 作;周至 译:“装饰艺术家协会与1925年装饰艺术博览会,1918-1925”,《装饰》2010年09期
4. 寒冬1940:好莱坞中国剧院(Chinese-Theatre)与埃及剧院(Egyptian-Theatre)——加州十五日游(九),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bc9f8f830102yi6u.html
评论区
共 55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