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款科幻作品抛弃了绝大多数的科幻元素,远离了广阔银河的宏大展望,模糊了严肃艰深的社会批判,也避开了存在与命运的哲学思考。它还能表达什么?这是我在看《环形物语》第一集时给自己提出的问题,而这部科幻剧也在我观看全集的过程中,给我了一个出乎意料,却情理之中的答案——生命,情感,和回忆。
《环形物语》是一部特别的科幻剧,我曾尝试用许多词汇形容它,譬如奇特,怪异,神秘,但它在科幻领域与其他作品的差别,让你无法运用这些带有特定方向和立场的词汇概括他,只能选择最普通最不含立场的词汇,“特别”。
如果具体一些,我很喜爱一位名为daydream的豆瓣剧评作者给它的评价“宏大,温柔,沉郁,冷静,留白,回环。”
这部剧讲述了一个名为“环形”的地下实验机构之上的小镇里发生的故事。“环形”是一种用来解锁和探索宇宙奥秘的机器,实验室的科学家通过研究“环形”,来改变周边的生活。
但请各位不要误会,这部科幻剧并非以“环形”和它衍生出的“科技”为主角。相反,“环形”的存在只是一个背景,告诉我们所有发生在小镇的奇特故事都有缘由,我们只需关注这些故事,而不必关注它发生的原因,因为起因并非都有解释。
剧中的瑞典小镇平凡,宁静,带着80,90年代的复古气息。辽远的牧场,静止的街道,灰蒙单一的瓷砖墙壁,木质台柜中的黑白电视机。以西蒙·斯塔伦海格的绘本为原型的镜头展现了极致生活化的场景。而陈旧的年代感也加深了这种生活化的感受。
这种缓慢的感觉贯穿始终,从镜头到台词,从人物到表情,一切都只为让剧情慢下来。我不想给各位剧透,但若要表达剧情的感觉,故事是脱离不了的一部分。因此我只从中摘取一点,期望可以展现这部剧的特别。
如果你始终在为认可的目标,渴望的知识而努力,奋斗了一生,回头却发现自己的生命突然走到尽头,你会是什么感受。
“环形”实验室负责人拉斯·威拉德,正在面临这种事。他朝一个能通过回声预知自己寿命大球中呼喊,却没听到自己的声音,这意味着他大限将至。
威拉德充满理性,睿智。在死亡的笼罩下,他安然接受事实。将“环形”托付给女儿,带小孙子出外郊游,然后思考家里壁柜上多年的空缺该摆什么物件来填补。
看上去他的人生已了然无憾。但在内心深处,他却陷入了对自己一生的沉思。
“我一辈子没有请过病假。”威拉德这样形容自己。25岁那年,“环形”还不存在。无论是自己,奋斗的目标,还是对未来的憧憬,都充满潜力,动力。然而转瞬之间,他已满头白发,行将就木。
他的努力变成了矗立在地下的实验室,他的知识找到了宇宙奥秘的蛛丝马迹,但他却不明白,为何几十年的时光只有眨眼一瞬,甚至让人来不及回头看一眼?
“时不时请一天病假吧,你会疑惑时间去哪了,你所有的潜力,转眼消失。”于是在最后的时刻,他没有分享一生都在追求的知识和智慧,而只给了女儿唯一一句建议。
人从生命到死亡,是无可避免的过程。我们从时间中获取信息,知识。但往往在生命的终点才会明白智慧的含义,或许并非因为终点足够重要。而是即便在无数普通的时刻,我们都未曾停下脚步,审视生活。只能在终点被迫停下,远眺已经走完的人生。
最终威拉德的骨灰罐摆上壁柜多年的空缺,补全了人生的所有遗憾。
《环形物语》最令我意外的一点,不是每一帧都能当做壁纸的镜头和画面,也不是潸然泪下的剧情故事,而是真实,温柔,不加偏见的评判。
人类作为复杂的情感动物,无法依靠标签就判定一个人的本质。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无法真正感受到他人的所思所想。“心之壁是存在的,只能找到不会伤害到彼此的距离。”
但在多数艺术作品中,戏剧冲突的来源便是脸谱化的人物。为了剧情的衍生,需要创造出带有标签的角色,反目成仇的亲人,劳燕分飞的恋人,分道扬镳的友人。也许其中的角色生动,真实,并不止有一个标签。但剧情往往会让观众评判,引导人们为剧中的角色下一个完整的定义。
而在《环形物语》中,不仅减少了对定义的强调,还试图引导观众放弃评判角色的机会,因为真实的人物永远足够复杂,难以评判。
第三集的开头,女主角梅对着镜头独白。“为什么恋爱刚开始的那些令人兴奋的美妙瞬间,最终都将逝去。为什么即便我们深知那时那刻如此特别,它也终将结束。”
答案也许是时间的消磨,也许是恋人的背叛,也许是现实无奈。但如果抛开这些因果,给我们一个让时间停止,让现实冻结,让青春永驻的神秘机器。那答案还会是什么。
面对独白的提问,我无法回答。梅自己也无法回答。
梅害怕孤独,情感丰富,在未和前任分手的情况下,爱上了一个更具魅力,更加有趣,但身体有缺陷的男生。为了维持一切,她运用神秘的机器将时间停滞,两个人可以仅凭爱意生活在冻结的世界中。没有任何担忧。但矛盾并不由时间的停滞而消失,机器的损坏将他们困在了这里。
男孩由于害怕回不到现实世界而和梅争执,梅因意外看到母亲的出轨现场而情绪奔溃。
最终在争吵中,男孩因梅的恶语相向选择逃避,投进了定格的时间,将自己冻结。梅无法挽回,只能独自修复机器,让时间重新开始流动。
在真实时间中,这段感情开始便意味着结束,但其中留下的回忆,却不仅仅一瞬。
《环形物语》中每个故事的前半集,都看似将剧中的人物展现的十分完整:睿智,理智的博士,浪漫,感性的女孩。拥有魅力,有趣男孩。但后半集却让观众抛开标签,告诉我们表象后不知道的事。
我们想不到安然接受现实的博士在真正面临死亡前,蹲在车库门口埋头痛哭。也想不到女孩在男孩听不到的世界中,大声表露着自己的真心。承认自身的脆弱和错误。更想不到男孩其实还爱着女孩,只是内心的不成熟,让他冲动做了决定。
这种距离感让整部剧变得很温柔,不轻易评价一个角色,也没有真正的对和错,只有复杂的情感,和变化的现实。
也许每个人的所思所想并不仅由它说出的话,做出的事情,思考的独白那样简单。而是在一片别人不知道,自己也搞不明白的混沌中寻找到一片完全属于自我的纯白。
当局者迷,旁观者也不一定清,这才是人类独特的灵魂。
《环形物语》有许多围绕着"时间"和"回忆"展开的内容,这一方面源于剧情本身对科幻中"时间"和"空间"要素的探讨,但更主要源于《环形物语》原著作者西蒙·斯塔伦梅格的表达倾向。
他曾在一次采访中说:"我热爱平凡的一切,如果我画出了我的的回忆,那这幅画的目的就达到了,我希望我的画作能让观看的人感到似乎在哪里曾看过画里的场景,即便他们从未见过。"
童年时代经历的巨大变革,使过去的回忆深深烙印在他的脑海。
那是80,90年代瑞典由苏联式民主化转向资本主义自由化的时期,大量的公共建筑被拆除,房屋呆板,注重实用的红砖白墙风格,也转化为色彩丰富的现代风格。大型的政府机构取消,国企变私企,电视台也变更多。过去的一切都在消失,他越想接近那段时光,就意识到时间已一去不回。
多年之后,西蒙终于决定抓住最后的机会,从繁琐的工作中脱身,投入创作中。于是他把童年时光里用铅笔盒比作太空飞船的幻想,乘坐的红色巴士,街道两旁停着的旧时警车,都放进创作中的每一幅画里,然后用细致的机械结构,丰富的色彩将真实的景物盖上瑰丽的想象。呈现出一幅幅虚幻又真实的作品。
《环形物语》尊重了原作者的表达,即便探讨"时间"和"回忆"这类科幻元素中宏大的题材,也选择用最小的视角来展现——孩童。
孩子的视角,简单,纯粹。在最后一集中,作为主角的小男孩在树林中意外跨过一条奇怪的小溪,从而跨越了几十年的时光。等他穿出树林中时,曾经事物早已变化,祖母,父亲,在时间的流逝中已经去世,只剩白发苍苍的母亲,依旧在漫长的等待中,思念她几十年前失踪的孩子。而小男孩在对世界认知还未完善的年纪,却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时光,唯一剩下的只能是回忆和想象。
《环形物语》的故事并不复杂,没有激烈的对抗,也没有太多的反转。它并不试图解读,探讨深奥的道理,而是尝试将每个人心中早有的答案释放出来。就像剧中的孩子一样,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放下对问题的追寻,感受最重要的那些回忆。
《环形物语》一共8集,它们有的互相关联,有的自成体系,但每一集都有自己的主题。
亲情,友情,感情,生命,责任.......你可以在这部剧里看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但它就像我们上学时练习册里的主观题,即使翻到最后一页,也无法找到真正的"参考答案"。
因为在这部献给成年人的寓言童话里,每个人问题的答案都不相同。我们不必追寻所谓的真理,只需在这片“环形”之上看清自我,安然生活,就以足够。
评论区
共 1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