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选择一张可以代表摇滚的唱片,实在是一个太过于宏大的伪命题,而再反观摇滚乐从诞生之后的每一个阶段,总是不乏数部耀眼且灿烂的伟大作品。但最终我还是选择了 平克·弗洛依德( Pink Floyd )的这张惊世神作《月之暗面》(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 。
Pink Floyd,英国著名摇滚乐队,成立于1965年。其作品初期以迷幻摇滚、太空摇滚为主,后逐渐偏向于哲学性的加入和大胆前卫的音速实验以及效果探索。乐队从成立至今,取得了商业和艺术上的巨大成功,全球累计销量已达2.5亿张。
Pink Floyd(平克·弗洛依德)的乐队成员组成大概分为 「三个时期」 ,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领袖人物带领乐队创作,为作品注入灵魂。
1963年,贝司手罗格·沃特斯(Roger Waters)、键盘手理查德·怀特(Rick Wright)和鼓手尼克·马森(Nick Mason)组建了一支叫作“Sigma 6”的摇滚三重唱乐队。这个乐队在当时的学校里还小有名气,直到1965年,罗格·沃特斯的高中好友,主唱兼吉他手西德·巴瑞特加入乐队并建议乐队改名为Pink Floyd,而这个名字则来源于乔治亚两个老布鲁斯艺人Pink Anderson和Floyd Council。
从1965年平克·弗洛依德正式成立,到1968年完成二专《jugband blues》后巴瑞特因药物导致精神问题离队,虽然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但却在这段时间中为平克·弗洛依德定下了极为重要的迷幻风格导向以及用他惊人的天赋为首专《The Piper at the Gates of Dawn》贡献了全部的词曲创作,和制作想法。
毫无疑问,即使是在巴瑞特离队多年后,罗格·沃特斯也始终认为他是自己音乐上最尊敬的人,而西德·巴瑞特这个名字,也成为了平克弗洛伊德传奇的起点。
2 、罗格·沃特斯(Roger Waters)时期
在罗格·沃特斯主导的这段时间,迎来了平克·弗洛依德更为重要的一位成员吉他手大卫·吉尔摩(David Gilmour)。早在高中时期,罗格·沃特斯、大卫·吉尔摩和西德·巴瑞特三人就是好友,只是吉尔摩上大学后,因父亲赴美任教而随同前往美国。
平克弗洛伊德首专发行后,西德·巴瑞特就开始因过量使用致幻剂而产生愈加严重的精神问题,以至于不能够保证自己的演出状态。因此,在巴瑞特还没有离队时,就找来了大卫·吉尔摩作为备用吉他手,参与演出。
由于此前巴瑞特在队时几乎包揽了所有的词曲创作和部分制作工作,在他离队后其他成员一时间有些不太适应。于是可以看到从1968到1970 年,在平克·弗洛依德接连发行的几张专辑中,各位成员都开始主动尝试创作,但在集体的配合上甚至根源理念上大家都并不一致。四专《ummagumma》中几个人甚至决定各自创作,互不影响。
几年的尝试中,随着乐队逐渐清晰的发展导向外,罗格·沃特斯的创作才华也愈发凸显出来。终于在1971年第六张专辑《Meddle》中,创作出了脱离西德·巴瑞特之后的第一首经典代表作——《Echoes》,同时也打通了之前被迷幻摇滚困住的风格窘境。至此,也正式开始了以罗格·沃特斯主导的第二阶段。
3 、大卫·吉尔摩(David Gilmour)时期
说起来,大卫·吉尔摩和罗格·沃特斯两个人的关系,其实有点像列侬麦卡特尼一样,但更多是 相爱 相杀。两人的在中后期都发展出了极为惊人的创作天赋,但却在创作理念上相差甚远,这也成为了导致乐队后期成员间分崩离析的主要原因。
1985年,罗格·沃特斯写信给唱片公司正式宣布他的离开;罗格·沃特斯离开后,大卫·吉尔摩渐渐成为了乐队的领导。1987年,理查德·怀特回归平克·弗洛伊德,乐队继续着创作、发行、演出。直到2014年,推出最后一张录音室专辑《The Endless River》 ,该专辑仍以13.9万张的英国首周销量取得英国流行音乐专辑排行榜冠军。
2015年,大卫·吉尔摩宣布乐队解散。这时的理查德·怀特以及西德·巴瑞特均已离世,大卫·吉尔摩还会时不时客串到罗格·沃特斯的演唱会上露露脸。
也许平克的辉煌已成为历史,但是月之暗面的精彩却永远留在那43分钟。
整张专辑被以概念性的形式发表,也就是说,所有的歌曲是统一的、带有前后呼应的,甚至可以将这10首歌当作一首完整的歌曲来听。那这首《 Speak To Me 》就是一个带有预告片作用的into。
在这一分零七秒左右的里,并没有标准意义上的人声以及歌词,更多的是听到了不同的采样声音,他们被混乱地组合在一起,从弱起的心跳声到最后惊恐的女生嘶吼。他制造了一片混乱的土壤,让听众走进The Dark Side的时候,可以瞬间就被一种诡异的氛围包裹住,不明就里却无法逃离。
之所以说这首歌是全专的一个预告,是因为在其中我们听到的所有音效都将出现在后面的每一首歌中。
这些音效被做的简短且强烈,在你毫无注意的情况下灌输给你,并让这些声音在后面的作品中逐一出现。音效的堆叠本身并不具备什么特殊的意义,只不过放在专辑的第一首歌中,就显得大胆且具有实验性。
另外,在歌曲前半部分,还有一段若隐若现的人声念白,这里把内容复制给大家,至于如何解读,可以问问自己的想法吧。
for yonks, been working with bands so long. I think 'Crikey'.
I've always been mad, I know I've been mad, like the most of us are. Very hard to explain why you're mad, even if you're not mad.」
《Breathe (In The Air)》与《Speak To Me》 是几乎连在一起的,通过一个下行的感觉让听众从刚刚混乱诡异的氛围中抽身回到真实的世界。
这首歌是由罗格·沃特斯作词,灵感来源于美国作家John Updike于196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兔子,跑吧》。虽然后来沃特斯一直觉得这个词写的相当幼稚,但却仍然很好的表达出了那种常见的世俗挣扎和自由的呼唤。
在曲调和节奏上,整首歌显得相当悠扬,正如歌名一样,呼吸着,稳定的呼吸着。并不紧凑的节奏让吉他手大卫·吉尔摩在吉他的音色使用上更加出色。这种滑棒吉他让这种氛围的层次更为明显。
同时,这首歌曲中,键盘手理查德·怀特也在作曲上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怀特本人是一名极其忠实的爵士乐爱好者,因此很多爵士乐的和弦编写风格对他的影响很大。例如在这首歌中,他就借鉴了爵士大师迈尔斯·戴维斯的经典专辑《kind of blue》中的变化方式,将整首歌的情绪,一下子变成一种冷调的忧郁。
此外,这首歌的旋律似乎特别受到乐队成员们的青睐,以至于它还会不时出现在专辑的其他歌曲中,到时候我们也会逐一提到。
3、《On The Run》 如果 《Breathe (In The Air)》 还可以感受到初代平克迷幻的气质,那么发展到这里《On The Run》将用最独特的方式带给听众一种未来的世界。在开始欣赏之前,请尽力想象自己身处于1973年的世界。在长达三分多种的时间里,我们可以听到一些这个世界存在过的声音,比如直升机的轰鸣,一些男人的念白声、以及Hi-Hat(踩镲)的声音。但更多的是一些听起来及其未来的、我们不熟悉的电子感。要知道,那是连电脑都还没有的时代。唯一使用的,是这台Synthi AKS合成器
跟随感觉的创作,没有人可以真正解读出这段声音包含的意义。只是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这种紧张的压迫感,奔跑的脚步声甚至印证了这种情绪。这种音效带来的压迫感甚至可以通过左右声道的大小,转化成一种意识上的具态形象。让我们真实的感受到了宏大的压力。
而中间部分再次出现的男生念白,依然出自乐队的巡演经理Peter Jenner的人声采样,其内容是:"Live for today, gone tomorrow. That's me. Hahaaa......"说到这里,平克的许多专辑中歌曲中都会用到一个男生的采样念白,几乎都出自于这位巡演经理之口。甚至在首张专辑的第一首歌中,最先出现的声音仍是Peter Jenner。
最后在男子诡异的笑声和巨大的爆炸中,歌曲走向安静。隐约的脚步声也许是在分崩离析的世界里,侥幸逃脱的幸存者吧。
这首歌可以说是整张专辑甚至平克所有作品中都相当出名的了,尤其是开头极富特点的不同种类钟表声采样,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平克这张专辑的录音师,来自艾比路录音室(对,就是披头士录abbey road的那个录音室,据说平克录首专的时候两个乐队还打过照面~)的录音工程师Alan Parsons。
他不仅帮助平克在整张专辑中加入大量的理想采样音效,并且在器乐的音色使用上贡献相当大。这张《月之暗面》有很多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音色使用,其实并不是效果器和合成器的作用,而是纯乐器发出的声音。
以这首《Time》为例。开头类似钟摆不断摆动的声音,其实是罗格·沃特斯拔动两根经过特殊处理削弱过声音的低音吉他的弦发出的。而鼓的部分音色则更为特殊,这种带有些空洞且梦幻的声音使用的则是一种叫做“Roto-Toms”的鼓。这几种音色下的前奏部分,甚至有了一丝「禅」味,而以平克对中国以及东方文化的喜爱程度来看,也是极为合理的。
vocal开始加入,使歌曲的节奏变得明显起来,中间插入的女声伴唱也使得这首稍显温柔。从歌词上我们可以看出,歌曲表达的主要是时光飞逝,珍惜把握的主题,但有趣的是,经过一段及其精彩的吉他solo后,歌曲竟然又重新演唱了《Breathe (In The Air)》中的小节。这种极为自然的衔接,不仅没有任何突兀,反而借助《Breathe (In The Air)》的歌词,将整个歌曲升华为时间过后的孤独感。
终于来到了全专中我最喜欢的一首歌。这是一首由键盘手怀特主导创作的歌曲。这是一段怀特在之前就创作出的旋律,当时专辑制作的已经差不多,但还缺一首几分钟的时间,于是大家都认为可以放一首纯乐器演奏的作品,而怀特的这首歌就成了乐队的首选。然而在准备录制的时候,由于乐器上过于简单的编织让大家觉得放在专辑中可能会稍显单薄,于是有人提议加入一个女声vocal,来丰富歌曲。
其实在vocal的部分,一直是平克最缺乏的。队内长期以来并没有一个固定的主唱,更多时候是看合适谁就谁来唱,其实这一点和老鹰乐队有些类似,但不得不承认平克的成员们大都不具有神级主唱的嗓音调节。但也正因如此,才让平克在整个摇滚史上用其对于声音的探索的独特方式,成为伟大的存在。
说回这首歌。其女主唱是一名叫做Clare Torry的女歌手,在录制之前她甚至并不知道具体的曲调和歌词,成员们只是告诉她根据伴奏,唱出你所理解的死亡和生命的意义。于是就坐在这样的状况下,只用了三遍,便有了这首伟大的作品。
在专辑录制过程中,乐队曾在录音室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活动,问大家是如何看待死亡的。这些回答的内容给了成员们更多的灵感,并将他们以采样的形式放到了歌曲之中。在Clare Torry的吟唱中,不断的情绪起伏,和简单的钢琴伴奏,呈现着对生命的敬畏,天性的恐惧,以及逐渐接受的对死亡的释然。
And I am not frightened of dying. Any time will do, I don't mind. Why should I be frightened of dying? There's no reason for it – you've got to go sometime.
我并不害怕死亡。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会这样想。为什么我要害怕死亡?你找不到理由害怕,因为总有一天你会面对它的。
不管这张如何惊叹于平克在这张专辑中的艺术性探索,但也永远别忘记,这是一张在商业性上也极为出色的唱片。以及在当年这些年轻的小伙子心中,做音乐的初衷非常的单纯直接——“获得金钱和名利”。因此,唱片公司的建议下,乐队几乎毫不犹豫地将一首旋律性极强的《money》创作出来,并且毫无意外地成为整张专辑最受欢迎的歌曲。
在歌曲开头,仍旧是一系列可爱的音色采样。这次则换成了收银机以及金钱落地的声音,甚至还用很少见的7/8拍作为节奏,配合出色的riff,把这首带有浓重美式布鲁斯风格的歌编的极为有趣。
尤其是中间部分加入的萨克斯独奏是之前从未出现过的新乐器,而他的演奏者Dick Parry也是同大卫·吉尔摩以及罗格·沃特斯高中一起玩音乐的好友。同样的7/8拍独奏下Dick 完成的十分出色。
而之后的吉他独奏采用模进录制,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吉他的同步问题。同时值得一提的是,这首歌中吉尔摩的吉他音色,在录音师Alan Parsons的调教之下成为有史以来最具标志性的吉他声音。相比于披头士的那首《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中的节拍转换方式,《money》中,则用了一种更为自然的方式使歌曲从7/8拍转回到4/4拍。在当时看来,这仍然非常奇妙。
这是整张专辑中时常最长的一首歌,同样是键盘手怀特创作的,但首歌最初是怀特在1969年为电影《扎布里斯基角》(Zabriskie Point)写的一首乐曲。在当时,成员们就对这首歌曲十分满意,但遗憾的是它并未收录在后面的任何一张专辑中。于是当《月之暗面》录制时,这首作品才终于得以出现。
相比于前面几首歌,这首明显的将节奏都舒缓了起来,典型的怀特风格。旋律上带有一丝悲伤的美感,在配合宏大的歌词,它明显的在探讨人类能否保持人道的问题,并借助反战等角度,带来一场思考的深邃旅途。
更为精妙的是,鼓手梅森和键盘怀特在演奏的方式上用不经刻意修饰的音乐语言,轻柔且准确更重要的是,它在歌曲中留下了足够的空隙感,这些空隙并非只为了承载回音的效果,而留给了足够的思考和感受空间,带领听众们进入平克的世界,感受他们的表达。
这已经是这张专辑里的第三首纯乐器的歌曲了。一同回忆一下,前两首分别是《Speak To Me》和《on the run》。虽然很多人认为这首歌在整张专辑中的存在感比较差,但这却是我最喜欢的一首。
这是被用在乐队在录音室做采访的时候为了打破僵局而设置的问题。它简单且不带有任何隐含的意义。而以这样的方式命名,你尽可以将选择带入到这首音乐的欣赏中。
特殊的吉他效果可能这首歌中最具特点的部分。它带有一丝尖锐的顺滑感,像是在黑暗的月之暗面滑出一道道彩色的光,至于它是什么颜色Any Colour You Like.
还记得西德·巴瑞特么,就是最早带领平克走向神坛的吉他手,这首《脑损伤》正是成员们为了送给因精神问题离队的西德而做的歌。或者可以解读为平克要再和西德一同做些什么。简单的吉他伴奏一气呵成,而听起来整首歌还带有写西德当年创作时特有的童话感。
西德一直都是所有人心中天才般的存在,无可否认,他的风格和思想几乎影响了乐队的所有人,而最难得的是在他的音乐中,童真总是最耀眼的那颗纯心。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这首歌也是专辑里唯一一次在歌词中出现「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的专辑名称字样。
“And if the band you're in starts playing different tunes”(如果你在的乐团开始演奏不同的曲调)'ll see you on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那我只好去那致使你精神错乱的月之暗面(月神之宫殿)寻找
这首歌更像是整个乐队的一份独白,在整个月之暗面的故事即将走向末尾时,神秘的创造者开始自嘲式的讲述也许别人眼中疯狂且不同的自己。并为最后一首歌做了一份完美的铺垫。
也许在整张专辑的欣赏过程中,会有几首歌让你短暂的丧失「概念性」这个整体的观念。但到了最后一首,突然上升的史诗感和重复有力的歌词段落会将所有人瞬间抓回那个从一开始就被包裹的氛围之中。
歌词中几乎唱到了我们生活在世间的一切,一切感受、一切回忆、一切秘密、一切故事。每一样都像是电影画面般在所有人眼前浮现,像是被强制带入一个奇怪的视角,随着越来越强烈的氛围,烘托出一种人生的体验。而这时,最后两句歌词唱到:
and everything under the sun is in tune,but the sun is eclipsed by the moon
但日全食悄然而至就像是迎面一击,让你保持了四十几分钟的思考戛然而止,而最后还有一段人声采样,而他说的内容是
"There is no dark side in the moon, really. Matter of fact, it's all dark.“
本来就没有月之暗面,因为月亮本来就是黑的。
最后再次出现专辑一开头的心跳声,那种统一性又一次袭来,十分过瘾。
至此,整张专辑结束。
它像是一张伟大的艺术宣言,不断的冲击着每一位听众的世界。人们第一次开始不用「我喜欢这段旋律或者我喜欢那首歌」来描述对一张专辑的印象。反而更多的开始学会描述感受,自己的感受,因为每个人都经历了一种完整的体验,而这种体验是无法割裂情感而存在的。
概念专辑的定义其实平克并不算是先行者,早在1967年The Beatles发行《Sgt. Pepper Lonely Heart Club Band》时,就使用了概念专辑的定义。但对于完整性的这种践行,仍然还是《月之暗面》做的更为突出。除了专辑内的十首歌曲,更为人熟知的还有这张专辑的封面。
Hipgnosis 工作室曾为平克绘制了多幅封面作品,他的创始人Storm Thorgerson更是吉他手吉尔摩童年的好友。而这次的设计更加在视觉上做到了与专辑的概念性相同。而整个的设计灵感一是源于平克一直以来的绚烂舞台视觉和专辑内的歌词寓意的。
官方对于这个视觉设计的解读是:三角形代表了思想和野心(这其实也是对专辑主题及专辑中歌词的反映),而多色光的灵感则来源于当时PinkFloyd那些“五光十色”的现场演出。而对我而言,单一的白光和被折射出来的色彩代表了统一性与多样性,这也是整张专辑最为突出的表达。
其实月之暗面究竟想表达什么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天才般的创造因为充满感情而显得没有一丝的不真实,它能够自然流畅的把所有的情绪输出,而这也许也是这张专辑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充沛生命力的原因吧。从1973年发表至今《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已经在全球卖出了4500万张,更加惊人的记录是它在1973年首次登上B榜以来,已经连续停留741周的时间,也就是14年。
我至今还记得我第一次听《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的情景,在学校图书馆的自习室里,大概是下午三点多,网易云上刚好有一个完整的47分钟版本,我越听越觉得神奇,是一种从来没有过的体验。
后来,我又陆续的把这张专辑听了很多遍,可能是第一次的体验之后,在我心里这就是完整的一首作品,即使是偶然听到《Money》、《Time》这样的热门歌曲时,也会再回到专辑里再从头听完。
关于这张专辑,我不想使任何的解读过于固化,即使是官方的解释甚至成员的想法,对我来说也都不能作为它「标准性的答案」。
评论区
共 45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