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对我来说可谓是舔狗要素溢出的一月:先是在旅行归来的飞机上,被迫把《龙族》重温了一遍,到家后马不停蹄的通了《他人世界末》,月底的时候又吃到了《解神者》的瓜,最魔幻的是和初中时单相思过的女孩突然有了来往…...
先下结论,《他人世界末》是笔者玩过观感最好的国产gal,甚至在打完的时候让我产生了久违的不舍感。游戏以完整扎实的剧情和作者流畅细腻的文风,从一众风格类似的国产gal中脱颖而出。而我与游戏中一些特殊情节产生的共鸣,也促成了这篇安利文的诞生,不过写到最后比起安利文,更像是一篇个人总结。
《他人世界末》的宣发基本都来自于制作人蓝莲安,也是国产gal中很少见的女性制作人。蓝宝最早闻名于中文宅圈应该是那一篇《婆罗门》,不过我最早了解到她却是因为她的知乎专栏。曾经大范围捕猎野生科幻文时看到过她的一篇小短文,因为风格比较特殊就随手放进了收藏夹,而这篇文章就是游戏中邮差结局的雏形,可以称得上是一段孽缘。
别想错,这里的国风指的不是水墨武侠斧钺钩叉这些,而是说本作不同于大多数国产gal里那些只是校服丑了一点的日本故事,无论是对话风格还是剧情走向,带有很鲜明的中国特征。社团、996、大学城这些元素不提了,更多的是一些只可意会的东西。这也是我始终没有放弃国剧国漫国游的原因,有的东西到底还得自个儿明白自个儿。
我不想用“gal味儿”这种很容易转进的说法,但不得不说这是《他人世界末》最大的特点。
无日常,节奏快,文风简洁,虽然还是gal的精神内核,但表达方式毫无疑问是向视觉小说靠拢的。无日常这一点在推的时候体验非常良好,但打完还是有点可惜。
不必多说,最大的电波点,但实际上很集中在看板娘沈岩的线路上,想试试水的玩家避开就好。
硬性条件方面,cg和音乐基本都是刚到及格线,不过过强的作者风格让这些变得很无所谓,一个玩家玩得下去或者玩不下去这款游戏,cg和音乐都不会起决定性作用(os一下,我最心水的偶像线cg水平波动很大,ne的cg我直接拿来做屏保,ge的cg就有点拉胯)。人设很合我的胃口,这点见仁见智。cv水平在国产gal中可以算得上是顶尖。
这条线是比较常见的平凡学生和失意偶像的故事,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条线路。虽然盘外有作者“这是顺着gal玩家的毛写的”这样的炎上言论,但蓝宝粗暴的把这条线的好评全部归结在这上面未免太过武断。
木竹樱线蓝莲安少了一些自我表达,将更多地篇幅花在完善故事和塑造人物上,而她对于刻画一些“凄美”场景也十分的拿手(和好友经常把她打趣成“宅圈郭敬明”),结合之下使得这条线路极其完善和精致,一众玩家咬牙切齿“lla你没有心”的邮差线不必多说,身为ne的心中也十分够味儿。蓝莲安讲过自己对国内偶像圈进行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从游玩体验上讲,蓝宝对于何为“偶像的魅力”有自己的一套解释。
赵诗是妥妥的悲情人物,剧情里的悲惨遭遇不谈,个人线路被沈岩和另一个配角分去一半,游戏外她剧情的通过率也是最低的,gachi们比着喊口号“xx天下第一”的时候也听不到她的名字。这条线的感情是最沉重的,也是最现实的,我最喜欢的ne结局,也正是大多数不对等的感情,走到最后的模样。比起一瞬摔碎,看着美好事物慢慢腐朽更令人痛心,以至于我现在看到赵诗的cg,喉头也会有哽住的感觉。而蓝莲安最拿手的凄美也在这条线中达到最高潮,可这凄美也是沈岩的,和赵诗无关。
深情之余也想吐槽一句,gal的男主是都有奶盲症么。
沈岩是毫无疑问的第一女主,整个游戏的te也是她的te“沙之书”。她的出场设定可以说是最刻板的“女神”形象,爱艺术爱音乐的长发及腰冰美人。这类角色大量活跃于轻小说和网文中,以至于我看到这里有些出戏。
沈岩的三个结局纯度都比较高,字里行间透漏出蓝宝“我写的好爽”的气息来,但我单方面认为,这条线也是相对不尽如人意的,沈岩在不同end中的形象反差过大,说是日常不足导致人物立不住也好,说是蓝宝自我陶醉也罢,沈岩的形象直到沙之书的最后才堪堪算完整,实在是令人有些失望。
抛开女主的塑造,剧情还是可以好评的,沙之书的演出效果令人印象深刻,最后的结局也无疑是“完满的句号”。
“旁观者”实际上就是这个游戏的英文名字,这里既指主人公在这个故事的大多数时候,都扮演了旁观者的位置,也指玩家在主人公的故事里同样是旁观者——明确而不常见的名字,清晰的长相,以及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大多数中方便玩家代入的工具人不同。《他人世界末》一开始就没有让玩家代入主人公的打算,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主人公优柔寡断的性格,在剧情体验上没有那么差——反正都是别人的故事嘛。
如果让蓝宝从卢浮宫里选一件作品带回家,我想她多半会选断臂的维纳斯吧。
从作品本身以及创作后记中可以明显的看出蓝莲安的审美取向,被她称为“浓度很高”的几条线,都不是单纯的恶意,却又或多或少掺杂了遗憾。
当然,遗憾的美这种老套路,在人类漫长的创作史中早就被玩烂了,令人惊喜的是蓝莲安对此的理解绝不止步于俗套的“求不得”或者“生别离”。她的遗憾蕴藏于游戏流程的每时每刻,每一刻,玩家和角色都明白,“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然而这样那样的牵绊,终究将玩家和主人公一起,引向了那个意料之中又避之不及的结局。
然而这是任何人的问题吗?即使不站在男主的视角上,也无法如此批判。逃避和忽视,一定不是主人公最终渴望的东西,却也一定是主人公当下无法离开的东西。蓝莲安将这种堕落的快感,最大程度的化为了视听语言,这种超脱角色之外的情感体验,在gal里并不常见。
当然,身为游戏制作人,蓝莲安也明白正反馈的重要性,如果玩家和角色能够一起超脱过去的阴影,才能达到最后的圆满结局。
……你的沙制的绳索……
博尔赫斯《沙之书》的题记,来自于英国诗人乔治赫伯特。不仅是te的题目,沈岩线,乃至整个《他人世界末》的主题,从第一个字开始就与《沙之书》紧密契合了。
在原文中,沙制的绳索指对于沙之书探索的渴望所形成的束缚,而《他人世界末》中,主角也同样拥有某种“沙制的绳索”,他对于某个目标的无限追求与渴望,反而成为了自卑的束缚,一次次阻挡着事态的发展。
这一句题记属于赫伯特的哪一句诗,笔者也未能考证(甚至有把题记当成题目,把小说的作者认为成乔治赫伯特的)但有曾经看过的朋友在网上说,这一句在原诗中的意思是“你信以为真的东西却被发现是虚幻”,这一意象也与沈岩线的te十分吻合,不过真实性有待考证。
游戏的主人公恐惧于过多的可能性,往往在面对选择时第一个想到逃避。这与《沙之书》中对于沙之书的无穷无尽产生恐惧的主人公雷同。这一点在木竹樱的某条线结尾达到最盛:蓝莲安不仅将男主的软弱所造成的后果,直白的展示在玩家面前,且在为结局悲伤之余,玩家不得不承认,这时的选择,是主人公最为真实的选择,而我们的心中,也或多或少有着主人公的影子。
如果真的要给《他人世界末》找一个思想核心的话,那就是:“直面可能性”。每当面对选择时,男主会用繁复的碎碎念告诉玩家,他对于可能性的恐惧之深,而只要有一次选择逃避,就不会有任何故事发生。而游戏中的诸多困境,也往往是出于男主对于可能性的逃避。蓝莲安的人文关怀暴露无遗,她也在后记中写到
这个结局之所以不让主角上车,就是为了让玩家记住这种遗憾感,现实生活中遇到相似的困境时,能拿出勇气“上车”
就像《沙之书》中卖书人所说的一样,“无限的空间中有无限的我们”,蓝莲安也希望告诉我们:“无限的我们都能拥有无限的空间”。
现在标榜”真实”的作品在网络上泛滥,久而久之,套路都被创作者们熟稔于心,似乎阴暗的角色,漫长的爱情拉锯,沉重的自卑就是真实的标签。可在大多数作品里,我看不到感情的递进,无法对男女主对男女主的恋情产生实感,嘴唇重叠嘴唇的时候只觉得尴尬。
《他人世界末》也许算不上佳作,但却是那种打通的人多半会奋力安利的作品,你能看到创作者的真诚与思考透过文字满溢向你,也隐约有些“与制作人灵魂交流”的感觉,因此我才在机核写下自己的第一篇文章,这大概也是我对可能性的一种尝试吧。
诚然现实生活已经够缺乏激情,我对于在虚拟世界中寻找麻醉这件事也没有一点抵触,可看到巨大莱莱时的冲动我已经体验的够多啦,偶尔来点内心的悸动也不是不可以。
评论区
共 9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