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制度出现于 11 世纪。“milites”(通俗拉丁语为“caballarii”)这个阶层 在 1000 年左右广泛分布,首先传播到法国中部和北部地区,然后在 11 世纪传播 到地中海地区,最后传遍其他所有基督教国家。这些“milites”是服务于重要领 主的战士,同时也是这些领主的城堡的护卫者。
许多城堡主在 11 和 12 世纪期间 也放下身段,成为独立的骑士。 “milites”出现于一个充满怀疑的环境中,因为当时的教会有时会将士兵和江洋大盗混为一谈。这种怀疑因此引发了 1000 年前后的和平运动,这场运动主要用来驯服残暴的士兵,同时使其服从基督教会的领导。
因此后来骑士将保护寡妇和孤儿作为使命,推而广之就是弱者和穷人,甚至包括保护那些没有武器的人,那 时主要是早期的商人群体。
然而,11 世纪期间,教会和中世纪基督教同最初的基督教和平主义思想渐行渐远,且变革日渐加速。教会开始接受在某些条件下进行战争有必要甚至有益的想法。当 11 世纪末教会同意发动圣战——十字军东征之时,这场变革彻底成真。
为上帝和弱者而战被一套新的仪式所认可,这种强加给骑士的洗礼圣事也就是授予骑士称号、兵器和盔甲的仪式。多米尼克·巴泰勒米曾认为骑士理想与基督教理想的统一性正是封建体制的基石。
骑士的形象也被基督教国王所接受,即使“战士”这个次要的功能不应该给 国王所代表的“正义”和“繁荣”的功能带去麻烦。赢得最优秀的骑士国王形象的中世纪国王或许是英格兰“狮心王”理查(1189—1199 在位)。
尽管有十字军东征,尽管对正义战争的定义有所调整,中世纪时期教会与骑士的关系依然一直很别扭。我们可以通过骑士比武的历史一窥究竟。这种骑士比武,有点类似现代社会的大型体育表演,不仅骑士阶层热衷于此,广大民众也对其感兴趣。
它也同时属于军事演习和娱乐节目的范畴,乔治·杜比曾在《布汶的星期天》(Le Dimanche de Bourines)一书中巧妙地展示出它是一个有着多么巨大的资本运转的经济活动。但是教会却将其看作对暴力的难以控制的狂热,它将正义战争曲解为刺激性表演,而且它认为,这些对抗中的世俗成分甚至是异教成分过于明显,因此它努力禁止这些骑士比武。
尤其是于 1215 年召开的第四次拉特 朗大公会议命令在基督教国家中禁止比武,但以失败告终。骑士比武在 1139 和 1199 年被教会禁止,但在英格兰却被“狮心王”理查认可和控制(1194),它在 13 世纪经历了一段衰退,但依旧没有消亡。1316 年教会解除禁令之后,骑士比武在 14、15 世纪重新流行,且规模更加巨大,它一直延续到 16 世纪。历任国王都试图通过管理将其垄断,甚至还增设“导演”——中世纪传令官。骑士比武的这次回归是约翰·赫伊津哈称之为“中世纪之秋”的辉煌的 15 世纪的一个重要表现。
骑士制度是封建制度最有特色的表现形式。正如我们所见,它最终轻易地将自身的贵族特性同宗教的仪式性、君主制的组织相融合。
后浪图书 旗下的 汗青堂 曾出版过几本关于骑士/骑士制度的图书,下面这份书单将带您走进中世纪,了解骑士们的异闻。
11世纪时,在教皇的召唤下,一大支基督教军队闯入了地中海东部的伊斯兰世界,占领了两种信仰都奉为圣城的耶路撒冷。在这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之后200多年间,伊斯兰世界和西方为争夺圣地的统治权而争斗,双方都坚信他们在为自己的神服务。
书中不仅描述了各次十字军东征的大量军事细节,作者托马斯·阿斯布里奇还从政治、社会、宗教动机和人物入手,全面剖析了这段超过两个世纪的冲突。尤其是,他从基督徒和穆斯林双方的视角讲述这段史诗般的斗争,这在至今所有的十字军史著作中还是头一次。
在作者激情洋溢的讲述下,我们被带入一个满是传奇英雄的世界,但他也不忘揭露充斥在那个时代的令人惊骇的暴力杀戮,并且清点了后世对这段往事的误用和滥用。
威廉·马歇尔是中世纪英格兰的一位无与伦比的战士和骑士精神的典范。他在5岁时被判处死刑并被送上绞架,然而这个没有土地继承的次子在与死神擦肩而过后幸存了下来,并接受了中世纪的骑士训练。在为5位英格兰君主效劳的过程中他一路升迁,成了一位著名的骑马比武冠军、贵族、政治家,并最终成为王国的摄政。他与那个时代的大人物过从甚密,并参与协商了《大宪章》——历史上第一份“权利法案”——的条款。然而,在他70多岁的时候,他仍然在前线作战,努力从1217年法国的入侵中拯救王国。
在本书中,作者引用了一系列同时代史料,包括13世纪时的一部威廉·马歇尔传记,对他的生平和时代进行了引人入胜地描述了他的生平和时代。我们跟随着马歇尔的脚步,从英格兰的乡村来到法国的战场,从圣地的沙漠城堡来到爱尔兰郁郁葱葱的海岸,一同见证了一个非凡人物的故事、骑士阶层的诞生,以及英吉利民族的形成。
本书是一本讲述中世纪意象的历史书籍。意象涉及图像和文本,它培育和构建了传说与神话,并通过创造形象、借用形象,推动了社会的运转和思考。可以说,中世纪的意象世界是培育现代西方文化的土壤之一,各类意象在这个世界中诞生、改变。作者挑选了中世纪意象世界中具有代表性的两类意象——英雄与奇观来介绍该领域。英雄包括亚瑟王、查理曼、熙德、梅绿丝娜、女教皇若安等等,奇观则包括主教座堂、防御城堡和回廊内院。就算在现代世界,中世纪的意象依然富有生命力,它们经常出现在流行文化之中。
作者雅克·勒高夫是声名卓著的史学大家,但是本书的语言绝不枯燥乏味,这位大师俨然一位风趣的导游,带读者穿行在意象世界中。本书配有大量出自古代手抄本的插图,让中世纪的意象世界以更鲜活的姿态出现在读者眼前。对于渴望了解中世纪的读者来说,此书是一场不可错过的文化盛宴。
诺曼征服可能是英格兰历史上最重要的军事和文化事件之一。随着诺曼人进驻英格兰,英格兰这一古老而又新生的国度便焕发出了新的活力。无论是语言、建筑、军事还是法律,英格兰境内都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诺曼人是如何改变这一切的?这一改变又为什么如此之彻底?
马克·莫里斯以极其细致的笔触梳理了诺曼征服前后的历史事件,勾勒出了一幅有关诺曼征服的全新图景。在比较了各种证据之后,他运用生动而流畅的语言告诉读者,英格兰是如何融入欧洲文化传统之中,而这一点又是怎样影响到了英格兰的历史进程的。
在世界历史上的诸多伟业中,独一无二、冠绝英格兰诸王的理查一世都扮演着积极的主导角色,任何一位君主都未曾面临过他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面对的种种艰巨挑战。数个世纪以来,理查也因他的十字军功绩被视为最伟大的国王之一,然而近代以来的历史学家们却开始对理查严加指责,认为他疏于管理内政,将他视为一位冒失的统治者和不称职的丈夫。
在这部权威著作中,约翰·吉林厄姆教授详细研究了导致理查评价褒贬不一的种种原因,并对理查治理国家的情况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令人信服的新观点。本书还附有一份经过更新的参考文献列表,以供读者查阅。
中世纪是黑暗愚昧的吗?在本书中,德国历史学家约翰内斯·弗里德展现了不一样的中世纪历史。
教宗、国王、学者、骑士、传教士或商人。从法兰克人的崛起开始,弗里德用不同个人的经历来展开关键性的主题。借此,弗里德叙述了公元500年到公元1500年这一千年的政治、社会、宗教、经济和科学发展。如查理大帝统治下的欧洲政治、文化和宗教革新;查理四世统治下的神圣罗马帝国,及布拉格宫廷的文化事业;还有英法百年战争和圣女贞德的故事。作者也考察了更宽广的政治和知识潮流,从教宗权、教会大分裂的冲击,到君主制的新理论、法学,再到学术和科学的兴起。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及其修道院分馆拥有的全世界全面的中世纪艺术收藏,本书精选了38件代表作品,涵盖绘画、雕塑、金属制品、手抄本、彩色玻璃和挂毯等各个艺术门类,全面展现800多年欧洲中世纪艺术的全貌。其中包括堪称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镇馆之宝的《梅罗德祭坛画》、“独角兽挂毯”和《法国贝里公爵的美丽时祷书》。
中世纪的艺术是讲故事的艺术。本书作者温迪·A. 斯坦博士以简明易懂的语言梳理了中世纪的历史背景,并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了作品相关的宗教或历史事件,揭示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力量,让读者理解作品想要传递的意义和目的,洞察欧洲的信仰时代、感受中世纪艺术的力量。书中所有作品均配有数张高清照片,既有作品的全图,也有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局部图。书中所有照片均为博物馆专业摄影师特意为本书拍摄,并对照原作进行调色。不用亲自到访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也能够近距离观察到这些艺术品的细微之处。
评论区
共 7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