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
“第二十五号底片是我最棒的作品,我心中生活的真谛。我相信你会处理好这张底片,你从来没让我失望过。”
——肖恩·奥康纳
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白日梦想家》的主题,恐怕绕不过这句广告词,甚至有媒体评论道,整部电影就是一支两小时的“放手去做”广告片。
相比原著小说及1947年版电影中对主角沃尔特·米蒂所做白日梦部分的着重描绘,2013年版电影中的白日梦桥段,大多是好莱坞必不可少的炫目特效展示,与主题关系不算密切。本片的重心恰恰放在了他逐渐脱离白日梦状态,踏入真实生活的过程。
故事始于《生活》(LIFE)杂志的转型裁员,常年负责底片处理的米蒂收到知名摄影师肖恩·奥康纳寄来的底片,对方特意要求将第二十五号底片作为最后一期纸质杂志的封面。然而米蒂在寄来的素材中遍寻不到这张底片,他鼓起勇气,决定通过素材中的蛛丝马迹,追上肖恩的脚步,找回底片。当然,除此之外,他还要面对琐碎的家庭事务,安排母亲的退休生活,鼓起勇气与暗恋的女同事谢丽尔攀谈,同时竭尽全力在公司转型过程中保住自己的工作。
荒唐至极的白日梦、逐渐没落的纸质杂志、平乏无味的日常工作、前途未知的冒险,最终都将汇于《生活》杂志最后一期的封面。
“环游世界,挑战极限,揭示真相,拉近距离,寻找彼此,感受一切。这才是生活的真意。”
——沃尔特·米蒂
沃尔特·米蒂的人生与《生活》杂志的格言可谓格格不入。他从不出游,整日在暗无天日的办公室里处理底片;他极度害羞,即便在交友网站上与女性互动都要思量再三;唯一值得一提的是,他时常做白日梦,梦中尽是狂野至极的幻想,可醒来之后,却终究一切如常。
或许在少年时期,白日发梦尚可理解,但人到中年之后,再去陷入不切实际的幻想,便难免遭人侧视。对米蒂而言,生存状态与工作环境之间的错位,便是这个角色身上最大的矛盾冲突所在。《生活》杂志从纸质向新媒体形态的转型,不仅造成米蒂迫切的生存危机,也推动他不断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直至完成自身的转型。
本片剧本巧妙之处,正在于将米蒂的心态变化与杂志转型过程并置:如果说本片开始处米蒂只是将杂志的理念默默记在心中,时常在白日梦中予以想象,那么当他在一排《生活》杂志封面背景下奔向不可知的冒险时,才终于开始从思考到实践的转变。而负责杂志转型业务的经理对于米蒂的种种轻视和冒犯,同样映射着米蒂内心深处对于外部世界的恐惧。
父亲过早离世让米蒂逐渐缩入自己的甲壳,他不敢走出去,害怕再次经历类似的痛苦,但内心却又接受杂志的价值观,向往这种生活。每日处理捕捉世界各地奇景的照片,却又过着亦步亦趋的生活,两者之间的极大落差催生出他的白日幻想,然而这种代偿手段却无法从根源上解决他内心的不安全感。
若想脱身而出,他必须切实走出舒适圈,走入从未触及过的世界。
沃尔特·米蒂:“你们这儿有车出租吗?”
工作人员:“有一辆蓝色的,和一辆红色的。”
沃尔特·米蒂:“我选红色。”
在冰岛的酒吧中,米蒂终于发现了肖恩的踪迹,然而面对酒气十足的直升机驾驶员,他极为理性地回绝了对方的邀约,并不打算将自己的性命交给这位酒鬼。但此时他的白日梦再次侵入现实。谢丽尔弹着吉他、唱起一首《太空怪谈》(Space Oddity)。在这首歌鼓励下,他终于奔出酒吧,在直升机起飞前一刻跳上去,开始了真正的冒险之旅。
如果说之前的白日梦不过是释放米蒂内心欲望的一种方式,此刻却更进一步,成为他冒险途中的动力源泉。仔细观察影片的色调,会发现在此之后,米蒂的服装配色开始从蓝色向红色转换。他先后穿上红色救生衣、红色毛衣、红色防寒服,彻底告别了冷色调的制服。随着他逐渐步入现实,也在一步步找回沉睡已久的色彩和活力。
一次次与肖恩擦身而过之后,米蒂曾一度灰心丧气,未能及时找回底片,令他失去了从事十余年的工作,与谢丽尔之间的误会,也让他暂时停下脚步。然而此时的他再非从前的自己,只需要一个契机,便可以鼓起勇气,重新出发。他已经见识过这个世界的真实模样,不可能再回到白日梦中去过唯唯诺诺的日子。
于是我们看到了他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足迹,看到了他逐渐找回自信之后的全新自我,看到了他直面杂志转型负责人时据理力争的勇气。此时支撑他的已经不再是对爱情的寻觅,而是踏入整个世界之后的种种经历和体验。一次次冒险前进,不仅让他距离肖恩更进一步,也让他逐渐找回一直被封锁在白日梦中的自己。
尽管与肖恩合作无间,两人却从未谋面,他通过处理底片随肖恩环游世界,肖恩也仰仗他处理底片,将照片以最佳状态呈现在世人面前。然而当两人最终谋面时,却不再是冒险者与底片管理员之间的关系,米蒂已经来到肖恩所在之处,他穿过镜头来到了现场;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找到了“《生活》的真谛”。
肖恩·奥康纳:“人们称雪豹为幽灵猫。它从不会轻易现身。”
沃尔特·米蒂:“幽灵猫。”
肖恩·奥康纳:“美丽之物从不渴求注意。”
正如肖恩·奥康纳所言,第二十五号底片便是沃尔特·米蒂的“幽灵猫”。若非为追寻这张底片的下落,他也不会踏上这场冒险之旅。讽刺的是,这张底片就藏在肖恩赠予米蒂的手工制钱包之中。遍寻不到的东西,往往就在眼皮底下,这一设定本身便颇值得玩味。更令人会心一笑的是,米蒂的母亲曾告知他肖恩曾经来访,恰恰是米蒂自己的白日梦让他未能接受到这一信息。
当米蒂找到肖恩之后,影片的叙事曲线已经基本完成,若就此结束,本片自然可称是一部上乘的大预算“放手去做”广告片,但正是在此之后的再次反转,让影片主题更上层楼。当你在电影结尾处知晓底片内容之后,“幽灵猫”也随之有了另一层含义。
对于《生活》杂志而言,真正的“幽灵猫”恰恰是沃尔特·米蒂这位兢兢业业工作的底片管理员。无论米蒂之前的生活欠缺多少色彩,错失多少机会,却绝非一无是处。能够定义他这一生的,并非那些瑰丽的冒险,而是脚踏实地、对于职责的坚守,以及对于生活的热爱。
直至此刻,影片的主题终于转了一圈,回到普通人的生活。正如白日梦对于米蒂而言并非全然负面的行为一样(白日梦也曾激励他前进),他过往看似画地为牢的生活,同样如同幽灵猫一般,有着非同一般的价值和美感。真正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在于如何清醒地活着,如何去感受世界,如何去意识到那些不寻求注意之物的价值。
沃尔特·米蒂:“你打算什么时候拍照?”
肖恩·奥康纳:“有时候我不拍。如果我自己很喜欢某个瞬间,就不想被相机干扰。我会想停留在那个瞬间里。”
沃尔特·米蒂:“停留在里面?”
肖恩·奥康纳:“是的。停在那里。停在这一刻。”
米蒂的旅程,始于爱情,终于爱情,但在此之间,却又囊括了太多值得思考的主题,太多值得驻足的瞬间。
肖恩搭乘直升机飞向正在喷发的火山进行拍摄的一刻,米蒂踩着滑板盘山而下的一刻,两人静静看着镜头中雪豹的一刻,当然,还有米蒂和谢丽尔见到《生活》杂志最后一期纸质版封面时,那令人屏息静气的一刻。
或许你无法像肖恩一样,将全部生命都用来追寻那只似有若无的幽灵猫,但生活并不只有一面,冒险也并非人生的一切。只要你在真诚地,勇敢地,认真地活着,就能拥有属于自己的那个瞬间。
评论区
共 27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