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前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不喜欢电影的人,比起电影我更喜欢阅读文字的节奏,我那时候甚至愚蠢的想,凭电影的叙事节奏,花一到两个小时去观看一个故事无异于是对时间的浪费,后来的结果就是,我狠狠打肿了自己的脸。
因为无论文字,电影,音乐还是游戏,他们都是一种对艺术的表达载体。我之前之所以不喜欢,是因为尚不够理解。
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恶补电影,说是恶补却也不够妥帖,因为每次看完一部片子我总是需要很多时间来消化,这期间我是不愿意去看下一部电影的。然后我就突发奇想,不如按照观影时间来做记录,也算是对一些想法的记录。
在看《大鱼》之前,我总以为这是一部单纯的爱情片,男主角倒在洋水仙花田里,女主角跪坐在他身边,光是看这一幕就让人觉得浪漫至极。
但我没想到的是,这部片子也是一部对浪漫主义与理想主义的颂歌。
打儿子小时起,爱德华就喜欢为儿子威尔讲述各种光怪陆离的故事,但随着年龄的成长威尔厌倦了父亲的故事,也因此与父亲产生了过结,直到父亲临终之时,两人才最终得以和解,而威尔也明白了那些隐藏在故事背后,最真实的父爱……
诚然,我们每天的生活无异于工作或者学习,然后休息,如此往复,人生好比一个不断循环的圈。有时候出神我会想,为什么那些有趣的事情不会发生在我的身上?
我们经常会忘了,我们之所以为人类,是因为我们会思考会做梦会幻想。所以我们写作,我们阅读,我们观影,我们做着一切与平凡生活对抗的事情。
前段时间在微博上看到过一个话题:“你有没有觉得自己的灵气消失了?”
小时候我们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会以为草丛里的西瓜虫有自己的国度,以为房间里的玩偶一到晚上就会聚在一起开茶话会,随时担心如果自己不听话会不会被外星人抓走。但是随着年龄增长不断为生活奔波,熟悉了既定世界的规则,你有没有发现自己的灵气却消失了?
电影里的爱德华就是一个自始至终从未丢失“灵气”的人,他甚至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在他的影响下将这份灵气继承下去。
《大鱼》的故事总让我想到以前读过的巴克曼的小说《外婆的道歉信》。
故事里的外婆是艾莎唯一的朋友,外婆经常带艾莎去她构筑的那个想象中的世界,而外婆死后代她去给邻居们送信的艾莎发现外婆与邻居的故事远比童话故事要精彩。
艾莎的外婆与威尔的父亲都是极其相似的人,他们古灵精怪,他们稚气犹在,他们与平凡作斗争,他们是自己世界的主人。
《爱乐之城》丨我追逐梦想的路上最幸运的事就是遇见了你。
这是一部讲述两个年轻人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互相扶持,互相争执,互相和解又互相告别的电影。
我第一遍看《爱乐之城》的时候,是和朋友一起在炎热的下午躲在空调间里一边吐槽一边看完的,看的过程中好几次都差点睡着,心想我朋友为什么要给我断头安利这种无聊纯爱片。
最神奇的是,他们为什么要一言不合就跳舞?这是印度片吗?(没有歧视印度电影的意思)
看完之后,我越想越不对,于是我又找了一个安静的晚上,把这部片子一个人认认真真又看了一遍。
第二遍看的时候,我开始感叹穿插在影片过程中的各种精彩绝伦的长镜头,我开始察觉每一段歌舞都是在为故事服务,甚至在夕阳下公路边的那段歌舞名场面里我看到了男女主从无到有的情愫,而米娅在最后一次面试里,唱出了所有为梦想义无反顾之人背后的痛楚。
我开始理解他们为何而走在一起,又为何而分离。原来在看似纯爱的背后,是两个渴望追逐梦想的孤独灵魂。
塞巴斯蒂安鼓舞米娅要努力追求全心创作,而米娅则在塞巴斯蒂安被眼前的成功遮目之时唤醒了他的初心,这无疑是两个孤独灵魂最完美的相处方式。
在一条看不见尽头的道路上能有这样一个人的陪伴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
《菊次郎的夏天》丨是正男的夏天,也是菊次郎的夏天。
这部片子是在回家的高铁上和姐妹一起看的,起因是时值初夏,想看一部很“夏天”的片子。
这部电影的音乐很久之前就被我熟知,但是我却一直到今年夏天才看了这部作品。
单单听《Summer》这首音乐,只会让人觉得轻快而温馨,但看完电影之后再听总觉得有一种不可言喻的哀伤藏在里面。就像这部电影一样,本让人以为是一部记录日本夏日田园生活的假期片,结果没想到却是一场北野武对自己不完美童年的巡礼。
而片中的“菊次郎”一角也像极了北野武回忆里的父亲。只不过与现实不同的是,电影里的“菊次郎”除了盲流与无厘头,还多了几分温情。
那“正男”是不是就是那个童年怯懦又小小的导演自己?
所以故事里的一路行程才有了那么多不幸的遭遇,但最后导演仍旧用自己的方式治愈了那个藏在回忆背后的幼小影子。
日本的艺术作品似乎很擅长使用“物哀”的手法来表达情感。包括我之前回家的时候和妈妈一起看过的家庭片《步履不停》。看似一切都没变,但是我们知道一切都变了。夏日之旅的结束,正男还是那个正男,但正男已不再是那个正男。
《菊次郎的夏天》是正男的夏天,是菊次郎的夏天,也是导演北野武的夏天。
《天堂电影院》丨“每天待在这里,你会把这里当作世界的中心。”
故事讲述的是小男孩多多痴迷电影,经过三番五次延访镇子上唯一的放映师阿尔弗里德,阿尔弗里德总算接纳其成为自己的朋友并传授给他电影放映技术,并且在日后对多多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没有想到这一部两个小时(公映版)的作品能够表达这么多东西。
先是片头神父命令阿尔弗里德剪掉了所有电影中的接吻画面,这一举动无疑引起了许多观众的不满,而阿尔弗里德本人也对多多说过,这些片段不能送给你,因为放映结束后他要将这些片段重新接回去,尽管大部分片段他早已找不回原来的地方,但他依旧完好的将所有片段都保存起来。
电影能够传达情感,能让所有观影的人一起做着同样的梦。阿尔弗里德比谁都清楚这一点。所以在影厅容纳不下那么多人的时候,他将楼房当作幕布,满足了所有人的心愿,这一幕在我眼前久久不能退散。
阿尔弗里德还是多多的人生导师,哪怕在多多已经掌握了放映这门吃饭手艺时,阿尔弗里德依旧劝诫多多继续读书,在多多从军归来之时的海岸边上,阿尔弗里德对多多说,又好似在对我说着:
离开这里,每天待在这里,你会把这里当作世界的中心。
我其实一直都很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既重复又闭塞,好像未来的几十年能一眼望到头。
“人生和电影不一样。”阿尔弗里德还说。“人生辛苦多了。”
片中多多母亲也是全天下母亲的一个缩影。多多离开之后,母亲将他的全部物品都完整而谨慎地保存在他住过的房间里。
在我毕业去外地工作之后,每次回家我妈都把我的房间收拾的干干净净,好像这里每天都有人在居住一样。
她将我的床单被褥定期更换晒洗,鞋摆得整齐,书籍收纳在搬家时用的箱子里。有时候想回家找寻某样东西时,她比我还要清楚放在哪里。
“什么也不为了。”她说。“我只希望我的孩子能快快乐乐能健康,这就够了。”
我原本以为像《天堂电影院》这种电影,影厅里观影人数会屈指可数,然而我们那一场却座无虚席。
我很少看电影,尤其是恐怖片,毕竟我是一个玩《黑暗之魂》都能被吓得屁滚尿流的人。但是这部《孤儿怨》真的看得我血压飙升,居然丝毫不觉得恐怖相反想撕了编剧的心都有了。
在面对一个未知底细的孩子融入自己家庭且同时与各种犯罪事件疑似沾边时,作为丈夫的男主却始终不愿相信自己的妻子,面对妻子的质疑丝毫没有表示理解,很让人怀疑这两人的婚姻是如何走到现在的。况且院长都已经亲自出面诉说这孩子跟一些犯罪事件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丈夫却始终认为矛盾的源头来自自己的妻子,甚至是在妻子已经搜寻到一些资料时依旧不以为然。
同时片中的很多地方明明有着更妥善的处理方式,但剧中人物偏偏都选择了最愚蠢的方式,男孩既已决定反抗却选择只身前往树屋,艾斯特先是用保证小女儿的安全来换她守口如瓶但在艾斯特做出明显企图伤害她的行为时,小女儿却依旧保持沉默。全片最无语的地方是,已经意识到艾斯特是个威胁时,男主发现电缆被破坏后第一件事居然不是去找自己的小女儿?
譬如女主正好就错过了电话,赶回家的路上一定会出车祸,在和敌人一番殊死搏斗之后对方一定会再爬起来一次。
抛开剧情不谈,三十岁的侏儒冒充孤儿确实是个很吸引人的设定,电影的构图也美得令人窒息。艾斯特站在雪地里凝望的时候,白色的雪地与黑色衣服的对比让人很难忍住不截图。
但我始终认为剧情应该为故事负责,而不是为节目效果负责,没有十年高血压绝对写不出这剧本。
评论区
共 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