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失控玩家》(Free Guy)是一部成功的爆米花电影。该片成功揉杂了众多熟悉的流行元素,譬如《头号玩家》、《楚门的世界》、漫威系列、《GTA》等,将平民反抗资本巨鳄的经典故事不落俗套地讲诉出来。但无论在创新方面,还是思想层面,本片都经不住细究。当然有人会说,对一部爆米花电影不能苛求更多,但本片作为一个叙事模型依然具有分析意义。
全片大意是,主人翁 Guy 经历自我觉醒,意识到自己是屠杀游戏里的NPC,帮助女神拯救游戏世界,拿到坏人剽窃的证据,最后带领所有NPC,迁移到自由和平的新游戏,和好基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游戏里的Guy有着开挂不掉线的超能力和AI算法赋予的自由意识,被寄予了拯救世界的重任,也就是好莱坞电影里常见的超级英雄。当坏人倒下,玩家和NPC被迁移到和平安宁的新游戏,历经觉醒的超级英雄却称自己是另一男主开发者写给女神的情书。Free Guy由此丧失爱的主体性和超能力,沦为人类的工具。
无怪有观众留言:“大部分人都为现实里的男女主而感动,只有我为Guy难过。”
现实和虚拟的隔膜依然难以打破。本片对人主体性的再次确认,忽略现实世界的复杂变化和岌岌可危,使其本身成为一个不接地气的数字童话。
Free Guy,中文翻译为《失控玩家》,也许是为了借噱前作《头号玩家》,但其实译名是不够准确的。
Free Guy 第一重意为主角Guy的觉醒之路,第二重意义结合 Guy 本身意思(小子、家伙),也可指代我们每个人的自我发现。Guy 最好的朋友 Buddy(好友、老兄),也是一类泛称,指的是朋友关系。
中文名《失控玩家》则只强调了游戏的一面,并不明显具备普世性。
电影的显性故事即主人公 Guy 号召带领自由之城的所有 NPC 取得胜利,帮女神 Millie 拿到关键现实证据,击垮反派——游戏公司老板安托万,带领所有NPC和玩家,迁移到真正自由的新游戏里。
而 B 面故事则是 Guy 作为游戏 NPC的觉醒之路。主角因爱情被唤醒 AI 意识,察觉自己并不实际存在而陷入迷茫,最后在朋友点拨下找到人生的意义,即活在当下。而现实中的搭档 Millie 和 Keys也在 Guy 的点拨和蝉让下,在一起了。
“世界是否真实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现在和自己的好朋友在一起,现在是快乐和享受的,这最重要的。”Buddy 如是说,由此男主心结解开,电影得以推进。
抛开了世界真实性的讨论,本片企图将电影、游戏和现实拉平到一个维度来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快乐和享受是最重要的。
于是,在享受优先的前提下,全片几乎没有痛苦时刻,飞机轰炸、大炮射击、不断消逝的玻璃栈道,都是为满足这一前提而被设计的。观众甚至无需动脑,电影就在各类彩蛋轰炸下结束了。
在无痛中,电影完成了从杀戮战乱的竞技游戏《自由城》到和平安宁的《自由人生》的过渡,实现正义获得胜利、反派咎由自取的过渡,从浑浑噩噩、虚无重复到发现人生真谛的过渡,从Unfree的NPC到Free Guy的过渡。最后,观众和主角一起徜徉在 Free 的海洋里。
Free是有代价的,电影之外,观众付出了电影票,电影之内,Guy付出了常人所不及的无私。
电影最后,Guy 告诉 Millie ,自己只是另一位开发者 Keys写给她的情书。Guy 被设定的偏好,都是当初 Keys 根据以女主为原型而设定的 AI 代码,所以 Guy 和 Millie 才会那么合拍,所以才会一见钟情和唤醒意识。
Guy承认自己是传情工具并放弃爱情,或许是因为他自我进化到新增了“识趣”这一情绪(爱是对方眼中独一无二的自己,一旦不独特,爱就不复存在),又或许只是编剧主创让他这么做的——因为分手时Guy并无表现出痛苦。
Guy承认自己是工具这一行为(人是目的,而非工具),已经彻底否认了Free这一属性,所以这是全片最大的BUG。Guy从头到尾都没有真正Free过。他只会乐观,或者只能乐观,就像尼采口中的 Last man,除了“可怜的舒适”和“软绵绵的幸福”之外,生命没有任何抱负。
瑞安·雷诺兹饰演的银行出纳员Guy没有牵绊,没有宗教,没有代际,甚至最后连职业身份也没有了,所以他彻底Free了。
证实了第一重涵义,那第二重就被不言而喻地证伪了:Free Guy只能发生在游戏里,并且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并不具备普适性——所谓“活在当下”,只是一碗馊掉的鸡汤罢了。
在非人为主角的科幻电影序列里,可与《失控玩家》类比的对象并不是《头号玩家》,而是《银翼杀手2049》。
NPC人物 Guy 是帮女神拿到证据,解救世界是出于半自觉的,而复制人 K 则是寻找自己身世中,被动地接受了反抗任务。
K身上,人与非人的矛盾被放到最大,这恰恰是悲剧性所在,而Guy并不被寄予成为人或者超越人的使命,他仅仅存在于一个游戏里。
二者命运殊途同归:替解救人类卖命奔波、冲锋陷阵,只能沦为角落,并不享用最后果实。
自我觉醒——解救世界——抱得美人归,这是好莱坞超级英雄的惯用套路。
Guy的不同之处在于缺了第三个步骤。《失控玩家》里主角Guy因被AI算法觉醒、不掉线而具有超能力,被寄予解救世界的重任。其中,人类作为辅助角色,搭桥、连接直播、构建新游戏,而 Guy 主导了解救过程。
至结尾,Guy主动放弃并且承认自己的工具属性,回到了自我觉醒前,对人类不再构成威胁。
从《失控玩家》、《银翼杀手》、《她》,还是石黑一雄的新作《克拉拉与太阳》,无一例外地把人的解救者交予NPC或者人造人。这一不无悲观的设定背后,说明人已经失去了向内叙事或自我修复的能力。
人没有自我解救的能力,将希望和风险交给非人,却不使之拥有人的情感和战争成果,这就是电影主创或者人本身的便佞狡黠之处。
《失控玩家》是一部不用费脑、不用调动感情、不用了解背景就能享受的电影。只要付出票价和时间,即便你不玩游戏、没看过电影,也能毫不费力融入影院笑声里。这是一部时长 115 分钟的抖音视频。
电影耗费1.25亿美元,充斥着各类来自游戏和电影的流行符号,星战、漫威、街游、大逃杀……就像一个周末大巴扎,琳瑯满目、应有尽有。
看这类电影最不需要的就是脑子,因为一动脑你就发现,就像电影里自由城水泥地板下的蓝天白云一样,全片就是一个不着实地的空中楼阁。就像最后给出的答案《自由人生》,全员不事生产,很快被弃之如敝的“自由”。
《失控玩家》全力拥抱了电影的娱乐性,罔顾艺术性,在全民娱乐的道路上狂奔不止。好莱坞黄金时代二者兼顾的时代一去不返。电影成为一个徒有奇观的文化产品。
“最后一分钟营救”高潮时刻,铁道边的印度贫民窟,中餐馆拥挤的黄种人……全世界都在关注男主Guy是否能跨过那座代码铸就的穿越之桥。
而这背后,不过是好莱坞的自我意淫。且不论有没有这样一款现象级游戏诞生,即便有,其把玩家当作白痴的设定,也会迅速薅光游戏公司。
《失控玩家》的隐藏代码,《头号玩家》赛车倒着开,如果发生在真实世界怕不是在一天之内就会被玩家破解掉。
所以不过是好莱坞的一厢情愿和自我沉醉。看不见世界正在分裂、被流媒体冲击的事实,制造一种现实和逻辑里都不复存在的假定性情景。电影主创不会看不见这一设定背后的荒谬,之所以明知故犯,恐怕是为了兼顾全球影市票房。
而《头号玩家》和《失控玩家》在结尾都试图给出一种政治正确的解释:要做现充,只有现实中的爱才是最重要。前者让游戏在周二周四停机维护,后者让玩家和NPC生活在乌托邦桃花源里,仿佛竞技性游戏不再是人类的最爱,人的天性是安逸祥和而不是斗争攀比。
现实就像反派安托万说的“数据、数据、数据”一样,游戏和电影无一避免都要把数据作为第一考量。为了求最大公约数,《失控玩家》就要力图揽括其中所有流行的消费符号,在几十秒就出现一次的笑点中释放。
这些被称为彩蛋的符号是碎片而割裂的,并不能达到叠加效应,于是,影片就成为一种视觉和符号的奇观,一旦抽调孱弱的剧情主线,就立马溃不成军。
事实上,不止好莱坞,传统的艺术形式,面对冲击,不可避免走向溃败中。
衰落的成因在于生产的容易和不愿劳作的懒惰,在于高雅艺术的过量和对怪诞事物的喜爱。
——伏尔泰(1748年)
就像《从黎明到衰落》里写到的那样:在一个人与人之间互不关心,毫无礼貌的世界中,疲于奔命的人一有需求就马上满足,似乎是通过自我娇惯来酬劳自己。这种耽溺其实不过是解放的习惯的延伸。许多遏制和妨碍着欲望的东西都已清除,新法律和新准则扫清了法律和准则方面的障碍,有科学为后援的技术去除了自然的障碍。放任宽容实际上源自福利的成果和一按按钮即可坐享其成的力量。
《失控玩家》最后,恋人和朋友都穿过车流,来到路中央,一边拥抱,一边面临随时被撞的可能。岂不是当下人的隐喻,爱情和友情都要闯过信息洪流相见,面对随时冲散的风险。这或许是全片最值得深思的彩蛋了。
评论区
共 6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