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日本最近的疫情,那些一到晚上就开始馋酒的日本人统统被关在家里,于是开始流行起宅家「云」喝酒,超商在售的酒水也跟着一路卖好,一些往日不被人们重视的品类,也重新回到人们视野,其中就包括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风靡一时的「牛奶盒装」清酒。
在日本超市酒类货架上常常能见到的盒装清酒,近年来总被看作是「廉价」酒的代名词。也难怪,它们「低价」、「量大」、还多是普通酒。但不可忽视的是,纸盒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在清酒的各种包装里占到 50% 以上份额,也因此,它才能在特殊时期宅家酒的大潮里重新受人关注,让各家日本酒食媒体纷纷推出测评文章。我们今天也跟风一把,不过要说的不是在国内难见的纸盒清酒,而是这个盒子背后,藏着的一段都市生活进化史。
事实上,即便是玻璃瓶装酒的历史也不过一百多年而已。
在江户时代,从酒藏出货的原酒通常是整装在酒樽里直接送到各个酒铺,再由酒铺老板自行加水或调和以后售卖给客人,所以那时的清酒可谓「一铺一味」。另外,因为长时间接触木质容器,木头的气味也多多少少会跑进酒中,比如桧木、杉木这样自带香气木材就会给酒带去独特的风味。
变化多端的风味一方面给清酒带去了更多可能性,另一方面却也造成标准化出品的困难。而解决这一困难的,便是玻璃瓶的出现。
进入明治时代以后,随着西洋生活方式在日本推行,日本人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开始推行商品化流通,整箱整箱的洋酒、啤酒从海外运来,玻璃制品的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下也被引进和普及。
日本本土生产的玻璃瓶首先是被用在了啤酒瓶和牛奶瓶上,接着化妆品、药品行业都开始流行使用玻璃瓶包装。在这一波玻璃瓶潮流当中,今天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清酒「一升瓶」也诞生了(「一升」实际是日本特有的计量单位,约等于1.8公升)。
1900 年前后,滩伏见等等大型酒藏就已经开始批量生产瓶装清酒,不过当时的瓶子还都是工匠们手工吹制,过了二十多年后,大阪的徳永硝子第一次通过专用设备实现了一升瓶的自动化生产。
由此清酒的生产和流通效率更是不同往日,过去小区域流通的地酒得以运往各地可以回收和再利用的瓶子也很好地控制了成本。这使得在日本,洋酒冲击下的日本酒依旧保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电影《秋刀鱼之味》里,大儿子夫妻二人为了给自己的小公寓添一台电冰箱费,一度难堪地向老父亲开口要钱。实际上,这正是 1960 年代日本社会进入高速经济增长期后的真实写照:城市家庭结构日渐分散,洋式住宅流行,电视机、洗衣机、冰箱成为家家户户想要的「三神器」……城市居民的消费形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开门第八件事的「酒」自然也产生了不同的需求。
传统「一升瓶」占地、笨重、易碎的缺点,在小家庭小住宅的生活里,一下子就暴露出来。清酒市场急需一种更便利更适合当代城市的包装来更新换代,当时,牛奶、果汁等等饮料已经慢慢开始更换成纸包装,各大造纸厂商也开始研发适用于清酒的纸包装。
于是,1960 年代诞生了两种全新的清酒包装,一种叫做「bag-in」的包装是向收纳在纸盒里塑料袋里直接罐装酒液,瓶盖位于纸盒外侧,倒酒时不用打开纸盒,使用结束后,可以直接收纳成纸板状丢弃。直到今天,这种包装依旧是许多店家上到调味原料,下到消毒洗剂等等业务用物料特别常用的经典包装之一。
另一种则是和牛奶盒类似,带「屋顶」的复合纸包装,当时各大造纸厂家的技术部门苦心研发不让纸味影响酒本身风味的方法,所以最后装清酒的包装盒比牛奶盒药多一层薄薄的铝箔膜。
这种可以让主妇们轻松放到冰箱里收纳的包装大批量投向超商,一问世就大受欢迎,在日本国产啤酒进入三足鼎立的战国时代、一系列洋酒全方面入侵日本人们生活的当时,清酒靠着在包装上作出的改变再次捍卫了自己的位置。
如今,盒装清酒也不再只走经济实惠的低价路线,越来越多特定名称酒被导入到纸盒系列的产品线,很显然「多元」才是当下清酒趋势的答案。
评论区
共 9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