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读了新近被译为中文出版的俄罗斯科幻小说《星星是冰冷的玩具》(The Stars Are Cold Toys / Star Shadow),收集了一些关于作品设定、作者卢基扬年科和俄罗斯科幻有趣的资料。
如果以俄罗斯反乌托邦、后启示录小说为关键词在外网上进行搜索,大概可以得到这样一份 清单 : 《路边野餐》(Roadside Picnic)
《守夜人》(Night Watch)
《斯林克斯》(Slynx)
《地铁2033》(Metro 2033)
《逃出危城》(Vongozero)
其中,《路边野餐》(斯特鲁伽茨基兄弟,1972)应该是科幻小说读者最为熟悉的作品,它也因为被改编为著名的电影《潜行者》(安德烈·塔可夫斯基,1979)而声名显赫。关于《路边野餐》以及斯特鲁伽茨基兄弟的其他作品所构成的“正午世界”系列,下文还会再提及。
《守夜人》(谢尔盖·卢基扬年科,1998)是“守夜人”系列的第一部作品,设定在现代俄罗斯背景下的吸血鬼奇幻故事。这个系列也被改编为了商业电影,但改编程度较大,褒贬不一。
《斯林克斯》(塔吉扬娜·托尔斯泰娅,2003)暂时还没有中译本,不过在杰夫·范德米尔等人编选的科幻选集《100:科幻之书》(The Big Book of Science Fiction)里节选了一部分(有中文版)。作者塔吉扬娜·托尔斯泰娅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后裔,也是著名的主持人和作家。杰夫·范德米尔则是小说《湮灭》(Annihilation)的作者,很多评论家都认为《湮灭》(2014)受《路边野餐》的影响很大。
《地铁2033》(德米特里·格鲁克夫斯基,2005)则是因为2010年发行的同名射击游戏而被玩家们广为熟知,但无论是原作小说还是改编游戏,都启发自斯特鲁伽茨基兄弟的《路边野餐》。
《逃出危城》(Yana Vagner 著,2011)的中文资料更少,不过它现在已经被改编为剧集在 Netflix 平台上播放。因为其故事对2020年现实的精准预言,还曾引起了一小波热潮。
这份清单所涉及的图书和影视作品可以作为非常好的俄罗斯科幻入门,因为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俄罗斯科幻的许多特色:哲学思辨、类似冷战的阵营、各式各样的乌托邦变体、工业风和集体主义。
因为电影版《守夜人》(提莫·贝克曼贝托夫,2004)及其续作《守日人》(2006)掀起的风潮,“守夜人”系列小说于2007年起陆续被翻译成简体中文出版,卢基扬年科也从此被大陆读者所认识。截至2020年,原版“守夜人”系列已经出到了第七部(书名 Eternal Watch)。
但其实更早卢基扬年科还有一本《幻影迷宫》(Labyrinth of Reflections)被翻译出版,不过译文质量不佳。这其实是一本九十年代的赛博朋克小说,有机会再详细介绍(据说有新译本计划中,也许还能蹭一下最近《雪崩》(Snow Crash)和元宇宙的热点?)
回到卢基扬年科本人身上。俄罗斯作家谢尔盖·卢基扬年科(1968-)成长于苏联时代,曾经就读于心理学系,担任过内科医生。随着八十年代末文化环境的剧烈变化,卢基扬年科也加入到了创作类型小说的行列中。
1992年的 《四十岛骑士》(Knights of Forty Islands,同样在近期出版了中文译本) 是卢基扬年科的成名作。卢基扬年科早期的作品都受到了儿童文学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这之后,则开始致力于多部太空歌剧类科幻小说的创作,例如 A Lord from Planet Earth 三部曲和 Line of Delirium 三部曲(暂无中文资料)。
《星星是冰冷的玩具》(1997) 则标志着卢基扬年科创作方向的进一步拓宽。包括九十年代末的 Seekers of the Sky 系列和 Genome 系列在内,这个时期的作品涉及的主题已经涵盖到了哲学、宗教和历史等。卢基扬年科也开始探索一些实验性的写法,包括引用大量来自各种亚文化的梗(见后)。除了《幻影迷宫》(1996)外,这部分作品仅2001年的《雪舞者》(Dances on the Snow)有中文版。
《守夜人》前面已经提及,“守夜人”系列本质上还是对于俄罗斯现实社会的一种反映,这也是让这部作品大获成功的原因之一。最后还值得一提的是在2018年被改编为电影的小说 《草图》(Draft) ,或译为“创世草案”、“底稿”(2005,暂无中译本),其概念和最近漫威剧集《洛基》里被广泛讨论的剧情不谋而合。
本部分内容含有关于《星星是冰冷的玩具》的部分细节描述,以及大量笔者的主观想法,请斟酌阅读。
简体中文版的《星星是冰冷的玩具》包含了原系列的第二本书 《暗影星》(Star Shadow) ,分别作为上下卷。
上卷《星星是冰冷的玩具》几乎是整个人类近代史的复盘,明显受斯特鲁伽茨基兄弟、大卫·布林等人的影响。
《路边野餐》的影响不再赘述,关于斯特鲁伽茨基兄弟的 “正午世界”系列 ,例如《神仙难为》(Hard to Be a God)等,它们讨论的都是高等文明不经意的举动对于次等文明的重大影响,而次等文明本身又是高等文明的一种 镜像 。“正午世界”几乎每部作品的宇航员角色都在探索各个文明发展所要面临的 “终极问题” 。
《星星是冰冷的玩具》中的 “几何学家”族 被认为有些类似于“正午世界”系列里的文明设定。当然,“几何学家”虽然科技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但他们的社会以 秩序 作为第一守则,不允许破坏任何规则。这与“正午世界”的高等文明以 知识 作为根基实际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另一个可以作为比较的是大卫·布林的 “提升”世界观 ,包括《提升之战》(The Uplift War)等作品。“提升”指的是宇宙中的高等文明可以 赋予 次等文明“智慧”,人类给了海豚和黑猩猩智慧,但人类自身究竟是怎样获得智慧的,成为了一个难解之谜。强大的外星文明入侵后,人类不仅要和黑猩猩联手对抗,更要从 自身的种族起源 出发去寻找解决之道。
在《星星是冰冷的玩具》里,人类也被强大的外星种族支配,于是弱小的种族们也决定联合起来寻找新的势力来 制衡 前者,这个新势力即是和人类外形一致的“几何学家”族(以及 “暗影”族 ),并且最终的解决之道同样需要人类回到自身对于种族进化和 文明发展 的思考之中。
在上卷的故事里,如果我们把每个种族都视为一种人类已知的社会制度或者理念,那么作为背景提及的 尘族、闪族以及无名族 某种意义上也许就是在反映 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的早期活动 。假设“强大种族”统治“弱小种族”是世界大战,“银河委员会”是后来的北约,那人类所寻求的能够制衡委员会的“几何学家”即可以认为是一种极端的秩序文明。但显然 独裁、对峙或者秩序 都不是人类所要寻找的关于 社会形态的“最终解答” ,于是到了下卷《暗影星》,就只着重描述“暗影”这一文明。
强大种族(Strong Races):九个已知的强大种族是“银河委员会”的实际掌权者。
达恩罗(Daenlo): 简单理解就是犀牛人。希克西和达恩罗负责管理人类。
托勒普(Torpp): 一个等离子态种族,不需要飞行器就可以进行太空旅行。
任什族(Jen'sh): 蜜蜂与猴子的合体,因为是工程师所以一开始被认为是弱小种族。
弱小种族(Weak Races):“银河委员会”其余的已知种族都被分为弱小种族,他们在“银河委员会”中只担任某一职责。
人类(Humanity): 可以承受宇宙飞行中的空间跳跃,因此负责运输。
计数器(Counters): 活的电脑,外形类似蜥蜴,负责计算。
阿拉里(Alary): 简单理解就是鼠人,负责军事。
库阿里库阿(Kualkua): 共生体生物,可变形。
尘族(Dusties): 简单理解就是蠕虫人,负责星球改造。
无名族(Unpronounceables): 类似哲学家。
未知种族:在故事中才被揭示的种族。
几何学家(Geometers): 如前所述,是一个极度遵循秩序的种族。他们没有家庭这一概念,由 导师 负责教育工作。导师会 阻止一切个人主义 的行为,很显然几何学家的社会是非常典型的(反)乌托邦。
暗影族(Shadow): 我们不妨可以视“暗影”为作者在冷战结束后对于人类社会未来走向的一次畅想。“暗影”最直白的对应可以是被“自由”或者“欲望”所驱使的社会。同时暗影族也带有一点今天我们称之为“白左”那种高高在上的意味。而暗影族最令人印象深刻的 宇宙任意门 ,则很像是对于早期互联网技术的描述。也许卢基扬年科写的正是所谓 万物互联 的世界,今天人类社会也确实因为互联网的介入而到达了新的时代。
最后还有一个有趣的点在于,卢基扬年科会在作品里直接致敬他所知道的科幻作品。例如在《星星是冰冷的玩具》里,人物就会拿“自由行星同盟”打比方(出自1982年的《银河英雄传说》)。如果是读过大量科幻小说的读者,必然会对这种突然玩梗会心一笑。
书中有一个概念是前苏联的航天飞船“暴风雪号”没有被荒废,而是变成了携带有高科技的宇宙飞船。在日本动画《宇宙战舰大和号》、《蓝宝石之谜》里我们也能看到类似的概念。
最后欢迎看过这些作品或者读完《星星是冰冷的玩具》的朋友与我讨论交流~
评论区
共 5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