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维多利亚时代。这个时期大致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期(1837—1901)为限,连接了两次工业革命,一系列通讯传播技术在这里发生。这些新技术对我们而言是一连串的惊喜,它们提供给我们畅想未来人们生活场景的机会。这份手册收录了其中影响最显著的 5 项技术的基本资料,以及各界人士对新技术的评价与反思。我们相信即使身在不同的时代,你也能从手册里感受到熟悉的情绪,并且获得一些共鸣。
主要贡献者 :塞缪尔·莫尔斯(Samuel Morse)
故事 :托马斯·爱迪生凭借他技艺精湛的电报技术在波士顿立足,并结识了其投资人。依靠电报和外界通信的泰坦尼克号,由于乘客发出的电报数量过多、报务员操作不当,错失了安然返航的机会。
声音 :电报线路正在全球各地扩张。四年前,美国的电报线总长度约有 2000 英里,两年前这个数字变成了 1.2 万英里,目前使用中的电报线长度达到了 2.3 万英里。对于电报线路疯涨、电报迅速普及这件事,我们熟知的《科学美国人》杂志是这样评价的:
没有哪件现代发明能够像电报一样如此迅速地扩展影响力……这颗星球上的每个角落都将被吸引到电报线路上来。( Scientific American , 1852.9.18, Vol. 8)
正如你所见到的,无线电报这项神奇的技术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它在电报从业者以外的群体里也备受追捧,一位名为雨果·根斯巴克(Hugo Gernsback,1884.8.16—1967.8.19,业余无线电先驱,美国科幻文学之父,电气进口公司 Telimco Wireless 创始人)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希望我们把他的观点传达给各位:
电力和无线电报是过去做梦也没有想到、将来要改变世界的力量。不要扼杀你们孩子心中电的火花维持这个火花所费不多,今后有一天,它会给你们和你们的孩子带来丰厚的红利。
在我们头顶穿行的无线电报信号里都藏着些什么信息?和无线电报伴生的密码学(cryptography)正在引领绅士们的新风尚,来自剑桥大学的查尔斯·巴贝奇教授(Charles Babbage,1791.12.26—1871.10.18,数学家,计算机先驱,可编程计算机的发明者)毫不避讳地表达了他对这项事业的热爱:
破译电码是最迷人的艺术形式之一,恐怕我花在这件事上的时间已经太多了。
居住在加勒比海沿岸的费尔明娜·达萨小姐(加西亚·马尔克斯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的女性角色之一,年轻的电报员即男主人公弗洛伦蒂诺·阿里萨。这本小说出版于 1985 年,想必你已发觉,此手册里包含的人事物并未受到时空限制)托友人发表了她对于电报的看法,目前她正与当地一位年轻的电报员处在甜蜜的初恋中:
电报的发明与魔法有着某种关联。
主要贡献者 :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
故事 :这件设备的缔造者贝尔认为它对科研工作是一项打扰,贝尔并未在自己的工作室安装电话。
声音 :电话这项技术已经在社交和商业领域得到了一些应用,出版不久的《电报杂志》给出了技术乐观者们的一个预测——电话将很快带来“世界和平”:
一个新的社会组织结构将会产生,其中任何一个成员——无论他处在多闭塞的地区——都能随时和这个社区里的随便另一个成员联系上。在这种组织状态下,社交和商业领域内无休止的复杂繁琐不复存在,人们可以告别不必要的来回跑腿、失落和延误,告别大大小小、难计其数的曾让人感到生活劳累又烦闷的事情。
即时电话沟通给我们勾画了一个近在眼前的景象,四散在这个更高阶(civilized)社区里的成员们彼此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只要他们处在这个紧张运作的系统(电话线路)边上。( The Journal of Telegraph , May 1880.)
《电话》杂志则注意到,这个新设备让跨越阶层甚至种族的爱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环境:
新机械、设备和工艺的发明持续不断地带来新的法律问题,困扰着法官、律师和普通人……我们可以紧闭大门,阻挡那些被拒绝的追求者。但电话呢?谁能够保卫它不被骚扰者拨叫?很快我们将变成一堆透明的果冻人(“果冻”在此意指人们无法再保有个人隐私的状态,每个人都会被他人轻易看穿)。( Telephony , 1905)
电话诞生 21 年后,一位记者最近在伦敦的一份报纸上如此预言。
电话普及带来了家丑外扬,还未得到有效遏制的搭线窃听则让人们深感不安。(Carolyn Marvin, When Old Technologies Were New , 1990.)
主要贡献者 :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
故事 :在稍后到来的一战期间,爱迪生公司会为美军制造一款售价为 60 美元的特制留声机。许多部队将会购买该款留声机,因为对士兵来说,通过音乐来振奋精神、思念家人是任何事都无法比拟的 。
声音 :几年前,留声机还停留在实验阶段时就引起了关注者的无限遐想,建筑师菲利普(Philip G. Hubert,1830.8.20—1911.11.15,成立的建筑公司 Hubert & Pirsson 建造了纽约“镀金时代”最优秀的建筑),一位热忱的技术观察者曾撰文:
改良版的留声机最终将可以取代文字,将声音记录流传下来,成为一个终生受用而寓教于乐的有力工具,使用户几乎不需要花费什么成本就能欣赏到有声读物、歌曲、戏剧、演讲。如果有人觉得这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他们一定忘了,当年美国发明家提出异地通话的设想时,也曾有不少人感到不可思议。留声机就算再不济,也会取得稍逊于电话的成就。
哲学家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7.15-1940.9.27)虽然认为这项发明无法复制音乐艺术本身带有的语境,却也承认其有诸多便利之处:
技术复制能把原作的摹本带到原作本身无法达到的境界。首先,不管它是以照片的形式出现,还是以留声机唱片的形式出现,它都使原作能随时为人所欣赏。大教堂挪了位置是为了在艺术爱好者的工作间里能被人观赏;在音乐厅或露天里演奏的合唱作品,在卧室里也能听见。(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圆筒留声机及其在未来将演化出的新型留声设备让很多人为之着迷,即使是在一个世纪以后。
螺旋录音设备让原本舒展而不可逆转的、无穷无尽的自然声线围绕一个单一的点悬浮、缠绕(把自然乐声留在腊制滚筒等旋转的录音材料上),同时它还具备让乐声倒退的魔力。例如倒着唱弥撒,或在吸气而非呼气时唱弥撒——长期以来这种发声方式被许多人认作是一种腹语技能——这种反转的发声方式是极其不自然的。(Veit Erlman, Hearing Cultures: Essays on Sound, Listening and Modernity , 2004, Palgrave Macmillan.)
诞生时间 :1839 年 1 月 9 日(银版摄影)
主要贡献者 :路易·达盖尔(Louis-Jacques-Mandé Daguerre)
故事 :法国政府向达盖尔征购了这项专利,在 1839 年 8 月 19 日这天将专利作为「免费送给世界」的礼物慷慨赠予全世界的人民。
声音 :摄影的受欢迎程度,可以从霍姆斯医生(Oliver Wendell Holmes,1809.8.29—1894.10.7,美国医生、诗人和幽默作家)的一段评论中看到:
达盖尔式银版照相法的问世,是人类创造力的伟大胜利,在从古至今的所有发明中,它的开创性最大,难度最高,堪称空前绝后的奇迹。如果这项技术失传,那么找回它的可能性几近于零。如今,照片已成为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以至于这项发明的传奇色彩已被人淡忘。这就好比恩泽万物的阳光虽然弥足珍贵,但却被人视作稀松平常的事物一样,而照相法的发明也离不开它。(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立体镜和立体照片》)
摄影这项爱好生来带着上层的优越感,但很快它将带人们翻越阶级的偏见,一位生活在 20 世纪的作家会给出她的观点:
无所不在的摄影师带着好奇、超脱、专业主义来观看他人的现实,操作起来就如同这种活动超越阶级利益似的,如同该活动的视角是放诸四海而皆准似的。(苏珊·桑塔格 Susan Sontag,1933.1.16-2004.12.28,美国作家、评论家)
诗人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4.9—1867.8.31,法国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忧心忡忡,他判断摄影这项现代科技的产物,会把传统艺术逼向绝境:
毫无疑问,这门工业,通过入侵艺术的领土,已经成为艺术的最不共戴天的敌人,它们一些功能的混合使各自的功能都得不到良好的实现。诗意和进步像两个彼此深恶痛绝的野心家,当他们在同一条路上相遇时,其中的一个必须让路。如果允许摄影在某些功能上补充艺术,在作为它自然盟友的大众的愚蠢帮助下,摄影很快就会取代艺术,或索性毁掉艺术。
本雅明看到了摄影的独特魅力,但他仍然担心摄影让艺术品脱离了原有的观看语境之后,对艺术品自身是一种伤害。
在照相摄影中,技术复制可以突出那些由肉眼不能看见但镜头可以捕捉的部分,而且镜头可以挑选其拍摄角度;此外,照相摄影还可以通过放大或慢摄等方法拍下那些肉眼未能看见的形象。(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主要贡献者 :奥古斯特·卢米埃尔 & 路易·卢米埃尔(Auguste & Louis Lumière)
故事 :我们所认识的伟大发明家爱迪生在获得发明电影放映机的专利权后,垄断了电影制作、发行和放映的各个方面,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美国东海岸哪家独立电影公司又被爱迪生和他的代理人起诉了。因为其出了名的难以搞定,电影这一新兴行业的探险者们索性选择奔赴西海岸洛杉矶以东 11 公里处的一个镇子,好躲开爱迪生及其手下员工的起诉。在那里,一个名为好莱坞的电影工业基地即将崛起。
声音 :中国上海,一位中国人在观看了他生平的第一部电影后赞叹道:
天地之间,千变万化,如海市蜃楼,与过影何以异?自电法既创,开古今未有之奇,泄造物无穷之秘。如影戏者,数万里在咫尺,不必求缩地之方,千百状而纷呈,何殊乎铸鼎之像,乍隐乍现,人生真梦幻泡影耳,皆可作如是观。(《观美国影戏记》,作者不详,1897 年 9 月 5 日,载于上海《游戏报》)
在法国,电影这个新兴行业的先驱查尔·百代(Charles Pathé,1863.12.26—1957.12.25,法国电影业和唱片业先驱,百代电影公司创始人)正在打造属于他的“百代时期”(1903—1909 ),他对电影业和电影是这样看的:
除了军火工业以外,我认为法国没有任何一种工业能象我们的工业发展得这样快,能给予股东以这样大的利润。电影是明天的报纸、学校和戏剧。(乔治 · 萨杜尔《世界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2 年)
而在意大利,电影已经被认为是一项全新的艺术形式,该国诗人乔托·卡努杜(Ricciotto Canudo,1877—1923,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评论认为:
电影通过影像增大了表现的可能性,同时也规定了普遍通用的语言。因此,新的表现方法要通过生命本身的活动求得,同时还必须把生命的所有形态导向一切感情的根源。电影也和所有的艺术一样,必要的首先不是定义,而是暗示。(乔托·卡努杜《第七艺术宣言》,1911 年)
※ 本文收录于《旧术犹新:过去和未来的惊奇科技》,是离线推出的科普科技系列丛书之一。微信小程序搜索【离线】进入官方店铺购买。
※ 关于离线:“离线Offline”是一本纸质杂志,聚焦科技与文化的交汇处。每期一个话题,记录、挖掘、创造——科学技术影响下的社会文化和个体生活。
评论区
共 4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