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轻玩家总在说为什么国内游戏行业没有分级制度,导致很多有趣的题材无法尝试,一些优秀的外国作品无法正式进入中国。可其实早在04年,有关部门就进行了一次游戏分级制的尝试,可是因为一系列客观因素最终没能得到推广,只留下了“绿色游戏”这个有些模糊的概念,并被无数厂商滥用,最终被遗忘。今天我就跟大家好好聊聊这段历史。
在曾经的端游时代,许多厂商都曾标榜自己的游戏是“绿色游戏”。比如丁磊曾称回炉后转免费的新《天下贰》是绿色健康的游戏。巨人网络的史老板甚至直接把“绿色”写到了自家游戏的名字里,也就是《绿色征途》。但很少有人还记得,“绿色游戏”这一概念原本是有关部门进行的一次早期游戏分级尝试。但因为种种原因,这一尝试并没能得到普遍的承认和推广,反而被曲解和滥用,成为了玩家吐槽的焦点。
首先,我们来聊聊绿色游戏这个概念诞生的时代背景。千禧年初,以《传奇》、《奇迹》为首的韩游撬开了中国网游市场。网游玩家数量和厂商营收每一年都在迅猛增长。根据大众软件《2004年中国电脑游戏产业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到04年底,中国电脑游戏市场总额为58亿元,网游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55亿元,几乎占到整个中国游戏市场的95%。玩家规模也达到了281万。在01年互联网经济泡沫破灭以后,网游这个新的增长点自然吸引了国内不少逐利而来的厂商与资本下场。
然而,彼时防沉迷系统和游戏实名机制都还未建立,行业规章也不完善。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当时市面上的网游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少数玩家游戏过度沉迷的问题也确实客观存在。因此,在大众舆论中网络游戏也很快步了武侠小说、电子游戏机和单机游戏的后尘,成为主流舆论的新批判对象。
面对汹涌的舆情,国务院在2004年2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号召全社会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其中“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有益的绿色网上空间”、“严格审查面向未成年人的游戏软件内容”以及“加强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管理”等作为重点提出。很快,国务院下属各部门就先后响应了这份战略纲要。
2004年4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禁止播出电脑网络游戏类节目的通知》,禁止在电视上播出网络游戏节目。早在这份通知正式发布前的一个月,电视节目《游戏东西》就被暂时叫停整改。《游戏东西》总制片人葛孔明曾说明,被叫停整改的原因是因为节目中存在网络游戏的内容,尽管这部分内容在整个节目的比例也仅占10%。随着CCTV5 《电子竞技世界》栏目于同年6月正式停播,其他游戏类的电视节目也不再观望,纷纷跟进停播。之后,文化部宣布将成立进口游戏产品内容审查委员会,并表示要在9月1日后,对没有补全手续的进口网游进行依法查处。一时间,网络游戏在这次针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整治行动中被推到了风口浪尖,“绿色游戏”的概念正是在此时被提出。
2004年9月26日,由团中央主管的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宣布其下属的游戏专业委员会成立,后面我会简称它为“青网协”。青网协于成立当日正式对外公布了其制定的《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绿色游戏推荐标准》。这是中国第一个与电子游戏分级制度有关的标准,之所以这份标准中并没有出现“分级”的说法,游戏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邵德海先生坦言道:“考虑到‘分级’这个词在国内有些敏感,所以我们换成了绿色游戏的说法。”在《绿色游戏标准》里,针对单机和网游在内的所有游戏,青网协提出了自己的分级参考建议,做了两套评测指标。
一套是静态评测指标,包含对游戏的暴力度、色情度、恐怖度、社会道德度、文化内涵度这五个维度。另一套则是动态指标,包含PK行为、非法程序、聊天系统文明度、游戏内部社会体系和秩序、游戏形象宣传、游戏时间限制、社会责任感(也就是游戏是否实行实名制注册),这7项。而且,青网协还进一步建议以美国电影及游戏“评测与推荐”的分级标准作为参考。按照评测得分不同,将游戏划分为全年龄段、初中生年龄段以上、高中生年龄段以上、18岁年龄段以上以及危险级这五个类别。
其中,对于划分结果在18岁年龄段以下的游戏,青网协将它们统称为绿色游戏。因此,绿色游戏可以说是由青网协在网络游戏整治的大背景下,针对未成年人保护这个议题做出的一次分级制尝试。
然而,这份《标准》在提出之后,其必要性和可参考性就饱受质疑。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彼时所有游戏的发行和监管工作一直由版署麾下的音像电子和网络出版管理司负责。实际上我们广大玩家所熟知的“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的《健康游戏忠告》等,就是版署提出的。而文化部、共青团等部门直到2004年国务院的《意见》提出后,才实际参与进了对游戏行业的监管之中。也就是说,在这套绿色游戏分级机制由青网协正式提出之前,国内已经有一套对应的审查机制,并由版署主要负责。
后来曾任版署音像电子和网络出版副司长的寇晓伟先生,曾在2004年7月青网协举办的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上作为莅临嘉宾发言。他首先向与会人员简单介绍了版署及版署作为监管机构在游戏行业中的作用。之后他又表示:“有利于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请大家给我们提出来,我们会吸取大家宝贵的建议,能够使我们这个产业发展的更好,更能符合我们青少年愿望,同时也符合我们的教师、家长他们的愿望。这样能够使这个产业在我们整个中国的经济、文化、建设中形成一个真正的健康产业,绿色产业,而不是一提起来大家就讽刺、挖苦,甚至是把它称之为有害,我想在在大家的努力下,这个产业肯定能得到发展。”
在同一场会议上,青网协负责人邵德海先生也表示,《绿色游戏标准》并不是国家强制执行的标准,而是一种行业推荐的标准。因此,当时的各大游戏厂商对绿色游戏一直是报以观望的态度。
在2005年2月的“绿色游戏文化”访谈中,版署下属的游戏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辛晓征先生在被网友问及“游戏分级制度为什么不了了之?”的问题时,给出了非常重要的解答。
他说:“游戏分级这两年提得比较多,但是我觉得有些情况大家不是很了解。第一,游戏审查和游戏分级是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我们国家现在采取的是游戏的审查制度。可以这样讲,无论是单机版还是网络版的游戏,凡是正式出版物都是经过严格审查的,所以对这些正式出版物再作分级,实际上这个意义已经不是很大了。因为我们在审查这些游戏的时候,已经充分考虑了它要适合未成年人的需要和标准。
“第二,我们目前的游戏主要分单机版和网络游戏两种。这里面两种游戏真正需要分级的是单机版游戏。但是目前大家也都知道单机版游戏的盗版问题非常严重。可以说在市场上通行的单机版游戏里,有90%以上是盗版游戏和非正常进入的游戏。对这些游戏事实上我们是应该禁止的,也是没有办法对其进行分级管理。如果对盗版游戏你再实行分级管理的话,事实上就等于承认了盗版游戏的合法性。另一方面网络游戏如何分级,这里面还需要讨论,因为在我们目前引进和审批的100多款网络游戏里面我们还没有发现在内容上有任何不良的问题。所以网络游戏到底应该怎样分级,我觉得这个可能还需要讨论。这就是目前我认为我们游戏分级没有开展的一个原因。”
现在回看当年这段话确实有一些过时了。不过从这中不难看出,至少在当时版署看来,分级和审查二种管理制度是并不兼容的,因此青网协的“绿色游戏”没有约束力也就不难理解了。除了绿色游戏没人当回事外,青网协在其它方面的工作开展也难言顺利。比如青网协曾在团中央“为青少年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空间”的倡导下,提出过要将获得绿色认证的游戏推广向全国的青少年绿色上网服务场所,比如绿色网吧、少年宫、中小学校活动站等。
然而,在2004年12月,北京市文化、公安、工商、通信等四部门紧急叫停了青网协举办的“绿色网吧体现绿色游戏”活动。叫停原因是因为活动违反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青网协擅自制定的绿色网吧标准与有关规定严重不符。文化部明确要求中青网协暂停有关活动,并提醒广大网吧业不能听信也不能参加这类的活动。青网协之后也很配合地立即停止了后续活动。
再比如,青网协内部对于《绿色游戏标准》里的具体标准细则也有着不同的意见。2006年,青网协在北大举行了第一届绿色游戏评定大会。这次会议主要是对《反恐精英》、《征途》、《魔兽争霸》、《跑跑卡丁车》等游戏进行绿色鉴定。然而,在会议过程中,部分评委对“色情度”的评测标准提出了质疑,并且展开了严格论证。评委之一的应力教授就对“色情度”的说法表示质疑,表示:“有些游戏中,女生的衣服穿得少了一点,是否可以就此确定该游戏有色情内容?我觉得这个指标名字不合适,用‘性感度’可能更好一些。”心理专家杨莹则因为在投票细则设定中,色情度等指标只有简单的1、2、3级别,她认为这不能反映背后复杂的社会心理内容,因此拒绝进行投票。
其实从这两件事情就不难看出,绿色游戏这个分级制度的推进,不仅仅需要青网协内部进行长时间严格论证,而且还需要和其他各部门协调配合推进工作。因为绿色游戏这个属于行业自律性倡议,所以大部分厂商仍更关注版署与文化部的相关硬性法规要求。而版署与文化部实际也分别展开了相应的网游扶持与监管工程。
2004年8月,版署宣布推出了“中国民族网络游戏出版工程”,计划在2004年至2008年的5年内出版100种大型优秀民族网游出版物。同时向未成年人提供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内容健康的网游作品。05年8月,版署公布《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并要求以盛大、网易为首的游戏厂商进行网游防沉迷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文化部这边则是在2005年推出了《适合未成年人网络游戏产品名单》,并联合信息产业部实行网络游戏实名制,重新规定网游活动经营单位必须具备100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金。较上一年提升了10倍,以此提高网游经营的准入门槛。
版署和文化部这一系列的项目与规定,实际上也包含了许多《绿色游戏标准》的元素在里面。因此,大部分游戏厂商会更优先去达到版署和文化部的硬性要求,然后再响应青网协关于绿色游戏的号召。然而,因为版署与文化部的规定相较于绿色游戏这个统合性的概念,各有侧重。因此,各个游戏厂商对绿色游戏的解读也显得支离破碎。
比如在网易为《天下贰》造势过程中,提出要为“为广大玩家创作绿色民族网游”。在网易看来,“绿色”除了意味着在游戏的PK规则设定上,更注重“竞争与合作”的乐趣;还有就是在游戏的收费模式上也倡导“绿色免费”,意味着策划在设计收费模式时,保证《天下贰》对“有时间没钱”和“有钱没时间”的玩家,都能拥有很好的游戏体验。看过我们《天下贰》网游史节目的朋友应该知道,新《天下贰》在不限号不删档测试早期确实有口皆碑,卖数值很克制。但随着游戏对数值系统的逐渐深挖,早就已经不再是一款“有时间没钱”的玩家也能有很好体验的游戏了。 还有巨人的《征途》,实际上青网协早在06年暑期就公布了一份绿色游戏评测报告。报告中列举出了《征途》里各种不适合未成年人的游戏元素,如:两人对赌、买凶杀人、鼓励PK、诱导氪金等等元素,甚至青网协评测小组为了做《征途》的测试,半个月就已经花掉近500元,但在游戏里也还只是中下阶层。因此,报告指出这款游戏不仅不适合未成年人,甚至不适合成年人。
然而,史老板倒也是不遮遮掩掩,直接明确表示放弃未成年人游戏市场。而且还在游戏登录界面明确标识“本游戏针对18岁以上成人设计”的提示。并要求GM一旦发现未成年人在游戏里,直接劝其退出或踢出游戏。然而,非常迷惑的是,史老板在做了这些操作之后,又开始在《征途》里大搞“绿色网游工程”。
他声称《征途》为倡导玩家学习文化知识,开发了包括历史、地理、人物等内容广泛的知识答题系统,并把参与答题设置为获得经验值最多的项目。先不说这样的做法只是一种通过培养玩家游戏习惯、增加粘性的运营手段。更关键的是“绿色”这两个字本就是围绕着未成年玩家提出的概念。既然史老板已经决意退出未成年人市场,那么不论是《征途》里所谓的“绿色游戏工程”还是日后史老板推出的所谓“更关注‘非付费玩家‘”的《绿色征途》,都与青网协提出的“绿色游戏”的概念相悖。也可以从侧面窥见“绿色”这个概念被提出以后,被有些游戏别有用心的利用了。
还有一个例子是久游代理的《劲舞团》。自这款游戏05年在国内公测开始,不仅获得了青网协绿色网游产品的权威认证,而且也入选了文化部首批适合未成年人网络游戏产品名单。然而,就是这样一款在当时看起来绿色健康的休闲网游,却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出现了一系列因网恋引发的负面新闻。除了被调侃为“中国最大的一夜情平台”,后来又因为低俗非主流等原因被文化部通报批评。
从《劲舞团》被评为“绿色游戏”到被官方通报批评。这件事情其实也反映了评测像网游这样长期更新的游戏品类是否为绿色游戏,不仅需要从表面的静态指标做出判断。同时也要求负责评价的部门做更长跨度时间的观察。然而对于青网协这样的组织来说,确实过于困难了。
如今在中青网上,还能找到依据青网协于2011年发布的《专属网络内容绿色度测评依据(试行)》进行评测的游戏报告,里面包含了一些国内外的单机游戏与网络游戏的评测报告。甚至会有《仁王》这样并未获准进入国行的游戏。一款连我们审核机制都没有通过的游戏,进行分级评测,其实在我看来并没有多大意义。
在我看来,绿色游戏是一次国内对于游戏分级制度的早期尝试。然而由于多头管理等问题的存在,负责这项工作的青网协却并没有实际参与行业治理的权力,这就让绿色游戏认证本身缺少了强制力和约束性。再加上分级标准存在争议,最终导致这一标准没有得到更多的推广。反而是各家游戏公司接受了这个概念,开始在宣传中普遍标榜自己是“绿色网游”,最终让这个词汇彻底变了味,并随着时间被大家遗忘。
20年的中国游戏产业年会,《网络游戏适龄提示》正式颁布,不少媒体竞相报道,并称之为“中国式游戏分级标准”,不少游戏公司也纷纷相应加入。殊不知,早在16年前,相同的事情已经发生了一遍。一个缺乏强制力的行业自律标准,终究无法成为被有关部门正式认可的“分级指标”,更无法指导和规范游戏的制作流程,我们不过是再次迈入了一个循环之中。
评论区
共 78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