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幻协会由饶骏创建于1996年4月18日,历届社长共21任,会报《幻翔》从2002年11月创刊一共发行32期,其在2003年11月发起第1届“原创之星北京高校科幻征文”,2005年,2007和2009年又分别举办第2、3、4届原创之星科幻征文。据协会多位老成员回顾,2010年后科幻协会便开始难以为继,很难举办活动,也缺少人来参加,于2021年9月注销。
据北航幻协2002年第四任社长阳曦(妲拉)回忆,她刚接手时恰逢地下活动室装修完成,也是社团开始接受社团管理中心管控的一年,各种政策开始逐渐被加入,比如学校不再允许出租多媒体教室给社团,不再允许社团在招新时张贴大型展板等等,又遇上了SARS疫情,协会要办活动很艰难。
而原创之星最早便起源于过去古早的一些科幻论坛网站,他们自发组织“科幻擂台赛”,夏笳的《也莲的天空》和《关妖精的瓶子》最早便来源于此,前者获得了8月擂台赛的头奖。受此启发,妲拉在科幻作家星河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联系了北京地区当时的十余家高校科幻协会,同团委等机构沟通多次后终于敲定策划,在2003年11月20日~12月20日期间举办了第一届原创之星科幻征文活动预算在两千余元左右,参与的高校包括七家科幻社团(北大,清华,北外,北科,北航,天大,南开)并由星河,凌晨和杨平三位科幻作家担任评审。
这一次征文结束后,妲拉在2004年9月卸任(她在2009年撰写了《科幻协会的那些事》一文,详细介绍了北航科幻协会从2001年到2004年期间的情况),第五任社长上任,但此时协会情况并不好,财务和组织都难以为继,两月不到便在11月12日传给了第六任社长贾博,也是从这一任起,协会换届改成一年一次。
由于贾博的改革卓有成效,协会在2005年拿到了《九州幻想》杂志的赞助,将原创之星科幻征文范围扩展到全国,在全国范围内区分赛区进行征文,也就是“首届九州奖暨第二届原创之星全国高校科幻征文”。当然,这一次征文所耗费的资金也是相当巨大的——足足达到了5万元。借此机会,协会也率队参加了多个杂志与电视节目的采访和录制,让北航科幻协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处于活跃状态。
孙文捷也是同贾博一届的活动部部长,她在2006年接手贾博职务担任协会的第七任社长,2007年又传给第八任社长赵晶。赵晶将第三届原创之星科幻征文继续举办了下去,她在卸任之际还撰写了一篇相当长的回忆录《北航科幻:一段会史》,将北航幻协从2005年~2009年期间的所见所感所闻全部纳入其中,尽管文中人物均使用为化名,但目前绝大部分均已可考证出时任成员。除此以外,他们还拍摄了《北航惊魂1》和《北航惊魂2》,取得了良好反响。
201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幻协会的活动开始进入停摆阶段,人员也越来越少,一直到今天被迫注销,最主要的问题可能还是社团政策和缺失活跃成员。从历史活动及负责人的自述来看,协会活动主要依赖于时任社长和核心管理层,而“原创之星”科幻征文的举办虽然使科幻协会在全国各地赢得了相当不错的印象,但似乎并没有给本校科幻协会得艰难状况带来太多改观。2014年因管理不严导致一大批老成员离开协会似乎是导火索,不加限制的话题讨论则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贾博(北航2005年社长): 河流你好,请问你大概想了解什么情况,我去找一找相关的记录。
河流: 好的。简单地说,就是把这些资料做一个备份和保存。现在《科幻世界》杂志社也很支持这一项工作,专门申请了一个社内的硬盘用于保存我收集的这些科幻协会的历史资料。
贾博(北航2005年社长) :1996年是创世初期,当时的信息不是很全,饶骏学长现在是天宫二号副总设计师,你要是能找到他应该会对上古时代有更改多的了解。我可以确定的是阳曦开始的传承,一年一任会长也是从我这边开始改的,原来有一次任几年的情况。科幻世界早期的主编杨潇也是我们北航毕业的,不过那是在七十年代后期了。
早年间地下室是科幻和宇航协会的共同活动地点,聚集的都是一批文艺复兴式的人杰。1996年协会建立的时候就设立了地下室,一直用到2008年,就是学校教学楼下面的一些地下室,学校腾出来了地方给大家做社团活动,一个或几个社团占一间小屋子。后面就好像是断了线一样,完全没有信息了。96饶骏-99(未知)-01张剑-02阳曦-04(未知)-05贾博-06孙文捷-07赵晶-08乔晓楠-09李竹-10张镇麟-11吴汶俊。
河流: 我可以继续补充:12邹子龙-13刘怡年-14钞乾-15高剑豪-16刘可仁-17廖加豪-18王瑞琪-19胡奕柯-20管慧卓。
罗宛臻(2012年外联部长) :2010年接手的时候是一个比较萧条的时期,没怎么办活动,会员也比较少,再加上正好北航启用新校区,老会员和新会员之间联系可能不太方便。2010年启用新校区,2010级开始大一和大二在沙河校区,科幻协会情况就开始不好了。原创之星也没办下去,新人也越来越少。
某匿名社员: 科幻协会最开始的时候没人做活动,2015年因管理不严导致一堆人退群,于是设了群规,禁止特定话题,然而治标不治本,这么一搞没人说话了。
后来群里又不控制话题,也不控制人员身份,2021年键政跟打拳的霸占了那个群,再加上一帮社会上的科幻人在里面疯狂打广告,我就退了。
贾博(北航2005年社长) :唉,怎么感觉协会就只变成一个群了?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后面的真的管不了了,只是没想到会变成这样。当年还差点去做幻想文学,以为能搞出中国的《龙与地下城》,后来还是做了IT。
我当时接手的时候整个协会就基本上死了。其实在我和阳曦之间还有一任会长,只做了两个月左右。2004年11月12日他找到我来接手这个协会,因为财务上难以为继,组织上也七零八落,所有的人都是只为了看电影(盗版)才来的。他在找我之前找过了好几个人,没有人愿意接手。
如你所见,最早的科幻协会和宇航协会是一家,属于是宇航学院主管的,会长也是一直在宇航学院的内部流转,审批也是从宇航学院的流程。
就像是各个学院下面一般都有几个挂名的“协会”一样,科幻协会最初也是一个小圈子。我们那一届大一没有在本校,因为校舍改造去了廊坊东方大学城,最初科幻协会招新都是在宇航学院的大班会上和宇航学院一起进行的。我是自动化学院的,为了加入协会“混”进了宇航学院的大班会。
学生协会一般都是拉大一大二的新生做“燃料”,收会费。因为到了大三大四人们就忙出国,忙考研,忙就业,完全没有什么人来参加活动了。那个时候的困境和现在的学生科幻协会的困境基本一样:
没经费。会员每年都要交钱,但也就是能“骗”新生入学赚一笔钱,之后就没有人交钱了。
没组织。借书和放电影的时候很多人,但是真正做事的人没有,流动性也大,根本留不住人。
没方向。你拉来了一群满怀好奇的人进来,但是来了做什么?借教室放盗版电影越来越难,科幻沙龙聊不下去,最后就成了借书室,大家的热情慢慢耗尽。
资金上:会费上调(10元->15元)但是交一次管终身,不用年年交,只要你在学校,哪怕读到博士,只要交一次,就可以一直当会员。支出上以购书和印会刊为主。和印刷厂谈合作,保证会员定期有福利(4-12版会刊送到门),也变相用发会刊的机会为协会做宣传。
组织上:会员分两类,一类是核心会员就是有热情要做事的,一类是普通会员就是来了想要有福利的。各部门和协会的负责人只从核心会员出,普通会员定期收到会刊可以从书库借书。
方向上:明确了一定要做第二届原创之星。并以此为机会对外联谊和各地的协会搞好关系。和北大,清华,天大,南开,大工,浙大等协会的关系就是这个时候建立的。有了和学校的关系,再去谈商业合作,同时反过来用商业机会给学校承诺活动经费。平时活动也做为锻炼队伍的机会。类似于现在商业上“两头凑”或说“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的模式。
当时前三四个月基本就是在找人的阶段,但是之后整体运作就盘活了。当时还有一个决定就是协会未来的会长一年一换不再限于宇航学院的学生,但是仍旧保持挂靠在宇航学院下面。
所以才有了后来你看到的一年一个新会长的情况。同时也是以此为契机,让各个部长之间竞争,这样也给新人留在协会的动力,基本建立了:大一新人->大二部长->大三会长的上升路线。但是我们内部的说法是这些头衔都是虚的,如果有需要的话,任何人出去都可以对外宣称是科幻协会管事的。当时我们协会之间核心成员的联系比同班同学还要强,只要有五到十个人做凝结核,整个协会就会起来。
贾博(北航2005年社长) :现在这些人的名册我还留着,从中国带到了澳洲。那年在活动上我们也算是百花齐放了。我们当时参加很多央视节目的录制:
中央一台好像是《东方时空》和杨立伟做节目
中央十台和复旦大学江晓原教授
当时得到了天津的郑军老师,河南的王晋康老师,山西的刘慈欣老师,北京的星河,杨平,凌晨,苏学军老师等知名科幻作家的很多帮助。
2008年以前是纸媒最后的巅峰时代,各种新杂志不断涌现,我们最后也是紧紧的抓住了这个机会才成功的和九州合作,完成了第二届“原创之星”也就是第一届“九州奖”的征文。这个大区制也是我们当时为了后面“加盟”的学校想的一个办法,相当于是今天的代理商,这样可以给各个学校以组织的机会,名单应该在我们的协会邮箱里,当时有一个常用的SFCBUAA@126.com,但是后面没有人维护了,时间一久就被注销了。
后期还有外校的同学来参加我们的协会。和九州的合作是另外一个重要的事,因为我们那时没钱,只能从外面来拉钱做全国的活动,中间我们试过了各种可能的赞助商,也有很多想像不到的问题(整个活动差点因为搞“学生串联”给黄了)。当时在作家活动会上我们见到了江南,他们的九州实体杂志也正好需要推广和落地,我们就谈了合作的可能,后来在2005年国庆我又去了上海九城见了潘海天和今何在。当时的中文在线是很早开始做网络文学网络出版的一家,但是那时他们还没有找到Kindle这颗大树,我们也是通过渠道找到了他们做网络上了合作方。
原创之星后面做不下去估计也是组织上和资金上要求太高了,我们当年全国活动的总花费大概有五万,这是一般的学生组织根本没法拿得出的。这基本是一个全职工作,当时学业什么的完全管不了了。
2004年接手后我在会刊上写的“协会进行时”(就是卷首语):
协会最近发生了一场大地震,由于种种原因,原来的许多骨干会员都退出了,连会长也由王怀玉换成了我,而新人们又尚未成熟,许多工作被耽搁,原创之星征文大赛也被迫取消。协会进入了一个艰难的低潮期。
新事物的道路总是坎坷的。当年的科幻研究会被斥为邪教,叶永烈先生的《小灵通漫游未来世界》也被禁长达十七年之久,《科学文艺》在刚创刊的几年中发行量只有几百册,连成本都收不回……但科幻又是从来都不畏困难的。科幻文学如今成了科技时代的文学旗手,叶先生的名作成为了百万级的畅销书,《科学文艺》进化为《科幻世界》,雄踞全球科幻刊物销售量头名宝座……
我们的社团也在发展着,当年它创立时仅有几人,而今它已拥有数百会员,成为最大的社团之一。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大而不强,犹如一直昏睡中的巨兽,在昏睡,在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河流: 现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幻协会2020年社长管慧卓确认,北航幻协已于2021年9月在社联注销。有您的回忆,也算是让这个科幻社生前的记忆得到了留存。
贾博(北航2005年社长): 谢谢告知,五味杂陈…也算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了吧…谢谢你,这对我也很有帮助。
评论区
共 24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