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沙丘 2》(Dune II)为即时战略游戏(RTS)设定了一个标杆;《德军总部 3D》(Wolfenstein 3D)和《毁灭战士》(Doom)开启了第一人称射击游戏(FPS,也被称作“类 Doom 游戏”)的先河;《文明》(Civilization)让 4x 游戏[1]名声鹊起;《鬼屋魔影》(Alone in the Dark)带来了生存恐怖类游戏;《街头霸王 2》(Street Fighter II)、《真人快打》(Mortal Komabt)、和《拳皇》(The King of Fighters)统治了街机;平台跳跃类游戏则有《超级马里奥世界》(Super Mario World)、《大金刚王国》(Donkey Kong Country)、《索尼克》(Sonic)、《洛克人 X》(Megaman X)、《恶魔城:血之轮回》(Castlevania: Rondo of Blood)、和《超级银河战士》(Super Metroid);日式角色扮演类(JRPG)有《地球冒险》(Earthbound)[2]、《最终幻想 6》(Final Fantasy VI)、《龙战士》(Breath of Fire)、《圣剑传说 2》(Secret of Mana)[3];LucasArts 和 Sierra 都发行了数十款优质的冒险游戏;《创世纪:地下世界》(Ultima Underworld)向全世界展示了 3D 游戏的做法。类似的经典作品还有很多很多:《极品飞车》(Need for Speed)、《魔兽争霸》(Warcraft)、《模拟城市 2000》(SimCity 2000)、《马里奥赛车》(Mario Kart)、《幽浮》(X-COM)、《疯狂小旅鼠》(Lemmings)、《零式赛车》(F-Zero)、《银河飞将》(Wing Commander)、《星际火狐》(Star Fox)等等。
随着更多的人接入了拨号网络并且学会使用 BBS[4],“共享软件”开始流行起来——一些游戏和应用程序,比如《史诗弹球》(Epic Pinball)、《毁灭公爵》(Duke Nukem)、以及《毁灭战士》等,都可以先免费试用,然后通过邮件注册来解锁全部功能。这对于小型工作室来说是一个绕过零售商直接打入市场的手段之一。后来许多游戏杂志开始附送 CD 光盘,装满了这样的共享游戏,还有一些试玩版和预告片,加速了这类游戏的传播。
制作模组(Modding):程序员早在电子游戏刚出现的时候就开始对别人家的游戏搞一些代码上修修补补,但是 id Software 注意到了给《德军总部 3D》做 Mod 是多么费劲,于是决定将《毁灭战士》制作成容易模改的形式——所有需要的数据都包含在 WAD 文件中(“Where’s All the Data?”)。随着《毁灭战士》的火爆和互联网的兴起,数以千计的 Mod 被制作出来。这个设计理念也被带到了《雷神之锤》(Quake)和《半条命》(Half-Life)中,诞生了像《军团要塞》(Team Fortess)和《反恐精英》(Counter-Strike)这样传奇品质的 Mod。
1990 年
Windows 3.0 发布。微软和许多公司合作售卖预装了 Windows 3.0 的 IBM 兼容机,让这个系统广为流行。
评论区
共 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