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自从被创造出来,便一直不断在繁化和简化之间不断演变。
从龟甲、彝器、《说文》以来,时时发见笔画多的字,时时有人将它的笔画减省。殷周之古篆减为秦篆,秦篆减为汉隶,汉隶减为汉草,汉草减为晋唐之草;汉隶的体势变为楷书,楷书减为行书;宋元以来,又减省楷书,参取行草。
——钱玄同《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
篆、隶、楷作为古时王朝的官方文字被称作正体,而在民间为了书写便利又产生了异体字,包括书写迅速的草体、减省了笔画的俗体字(又称破体、小写、别体等)。俗体字便是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简化字的前身。
因为俗体字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定,所以通常应用在日常书信、记账、通俗小说等场合。到了宋、元、明、清时期,随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书籍出版印刷的成本大大降低,民间文学的开始盛行,俗体字也随之流行开来。刘复和李家瑞在民国十九年出版的《宋元以来俗字谱》中便收录有来源于话本、剧本、通俗小说等书籍的俗字1600余个。
1853年,太平军攻破南京,建立太平天国,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承认了俗体字合法地位的政权。据统计,太平天国沿用并新创的俗体字有一百余个,以其官书《天父诗》为例,总计14578字,其中俗字占8%,共计92种。这一百余个俗字多半为之后的简化字运动所使用。
到了清朝末年,受到维新运动中改良主义的影响,部分学者主张改革汉字创制新文字,开启了切音字运动。还有人则主张简化汉字,给予俗体字合法地位。1909年《教育杂志》创刊,陆费逵在创刊号上发表主张《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我国文字义主象形,字各一形,形各一音,繁难实甚,肄习颇苦……不可不求一捷径。此近人简字之法(指切音字)所由创也。……窃以为最便而最易行者莫如采用俗体字。此种字笔画简单……易习易记,其便利一也。此种字除公牍考试外无不用之……若采用于普通教育,事顺而易行,其便利二也。……以为有利无害,不惟省学者之脑力,添识字之人数,即写字刻字亦较便也。”
1920年,国语运动如火如荼,注音字母刚公布数年,依旧在完善,制订罗马字母式拼音化中国字的呼声也日趋高涨。身为汉字改革急先锋的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了题为《减省汉字笔画底提议》的文章,他预估“拼音新文字的施行,总还在十年之后”,但在这十年间,汉字的繁难依旧会阻碍文化的进步,所以“对于汉字形体难写的改良,非赶紧着手去做不可的了。”并决定做一部书“选取普通常用的字约三千左右,凡笔画繁复的,都定他一个较简单的写法。”
1922年,陆费逵在《国语月刊》创刊号发表文章《整理汉字的意见》,“我们中国的汉字,难学难写,……有人主张根本解决,用注音字母或罗马字母改成拼音字,我想一时是做不到的。……我们要减少难学难写的困难,只有赶快整理汉字,整理的方法有两个:一、限定通俗字的范围;二,减少笔画。”他提出将简化后的汉字字数限定在2000个左右,采用民间广为传播的减笔字,并将其余笔画较多的汉字进行简化。
同年,国语统一筹备会第四次大会召开,会上钱玄同提出了《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他再次强调了简化汉字是“目前最切要的办法。”还将汉字简化的方法归纳为八类:
他的提案通过后,筹备会组建了汉字省体委员会,张一麟担任主席,委员则由钱玄同、胡适、黎锦熙、周作人等十五人担任。
这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响应钱玄同的主张,积极参与进汉字简化的相关工作。1930年刘复和李家瑞编纂的《宋元以来俗字谱》出版,1931年徐则敏的《常用简字研究》出版,1932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出版了《国音常用字汇》,1934年杜定友发表《简字标准字表》,徐则敏发表了《550俗字表》。1934年,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第29次常委会上,钱玄同再次提出《搜采固有而较适用的简体字案》。获得通过后,经国民党教育部批准,便由钱玄同负责搜集编选《简体字表》,再组织委员会审定。
伴随着1934年大众语论战,汉字也卷入其中,这时对汉字进行拼音化改革是大多数人的共识,但还有一部分人则对此持着谨慎态度。1935年,上海文化工作者组建了手头字推行会,进行简体字的整理推广工作。2月,叶圣陶、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蔡元培、郭沫若、巴金等200人,联合了《太白》《世界知识》《文学》等15个杂志社共同发表了《推行手头字缘起》和第一批手头字表。“我们往常有许多便当的字,手头上大家都这么写,可是书本上并不么印。识一个字须得认两种以上的形体,何等不便,现在我们主张把手头字用到印刷上去,省掉读书人设忆几种字体的麻烦,使得文字比较容易识、容易写,更能够普及到大众。”
迫于压力,1935年蒋介石的授意教育部长王世杰召开会议,布置汉字简化的有关事宜,并委托黎锦熙主持这项工作。6月,教育部召开审查会议,对钱玄同选定的2400多个简体字进行审查,选出了2340个字。但到了王世杰手里,便只是选出了其中324个字,于8月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
然而,《第一批简体字表》一经公布便遭到了以国民党元老戴季陶为首的一派守旧分子的极力反对。1936年2月5日,教育部奉行政院命令,训令“简体字应暂缓推行”,《第一批简体字表》被收回废止。
虽然官方的简化字研究随着一道训令被叫停,但在民间相关研究却如火如荼。1936年10月容庚的《简体字典》(4445字)出版,11月陈光垚出版了《常用简体字表》(3150字),1937年5月字体研究会发表《简体字表》第一表(约1700字)。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区曾使用过一种简化字,并随着全国的解放流传开来,被命名为“解放字”。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汉字简化运动有了党和政府的指导,逐渐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
评论区
共 9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