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第一篇(卡片笔记写作法)以及第二篇(如何创作对话)的学习,我们现在要探讨如何从零开始写一篇好故事。
Lead:主角
Objective:目标
Confrontation:冲突
Knockout:冲击结局
我们用书中贝尔老哥的例子来逐一分析(部分内容有改动):
广场上有一个拿着“我愿意用萨克斯换食物”标语的男子,美妙的乐曲吸引众人的目光。
突然他放下萨克斯,从背包里掏出降落伞,准备实现自己毕生的目标——徒手登顶帝国大厦。
路过的警察发现他的疯狂行为,于是计划实施抓捕,并安排狙击手随时待命。
尽管困难重重,他还是凭借自己坚定的意志成功登顶。
在此段中,拿着标语的男子便是主角。为什么他能吸引别人注意?因为大家喜欢他吹奏的乐曲。主角必须引人注目(无论正面还是负面),才能促使我们上心。
不过我们不能止步于此,需要给他一个目标,故事才能继续下去。而“徒手登顶帝国大厦”就是他的目标。
假设主角不费吹灰之力就登顶帝国大厦,然后以楼顶跳伞收尾,这是不是很美好?虽然好,但是它太平淡了,没有人会担心他。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安排冲突,当警察决定要抓捕他时,读者便开始担心他能否完成自己的目标。
就像某位作者所说的,“把你的主角放在树上,朝他丢石头,再放他下来。”我们需要设置障碍,把事情弄得复杂,换句话说:不要让主角太好过!
故事的结尾,主角在经历困难后完成自己的目标,这便是冲击结局。这就和拳击比赛(或者格斗游戏)一样,观众的重心永远是双方的见招拆招以及最后KO的爽快。同理,好的故事要做到让读者感同身受,自发地为主角喝彩或者同情。
我早晨出门上班,在公司用一天的时间处理客户问题,晚上到家后把白天遇到的情况进行汇总,最后进入梦乡。
我们的生活就像上述例子一样,遵循着三幕式结构:早晨出门上班为第一幕,处理问题为第二幕,回家汇总情况后睡觉为第三幕。而它包含三个要素:“扰乱事件、第一扇门、第二扇门”。
“清晨的闹钟打搅了我的美梦,我不得带着倦意出门上班。”
扰乱事件用来打乱现状,让我们觉得角色即将面临威胁或者挑战,否则剧情就无法开始。
“我在公司处理客户问题,由于此事十分棘手,我不得不与负责人进行讨论。”
第一扇门用来描写主角的奋斗过程(比如遇到的困难,与其他人的关系等),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即开头到中段)。
“虽然讨论的过程十分艰难,但是不至于无功而返,我根据它写了一份新的方案,然后进入梦乡。”
第二扇门用来推向结局,主角在经历扰乱事件和第一扇门之后,他发现一些线索或者遇到危机,此时需要做出一些选择来让故事结束(即中段到末尾)。
我们只要掌握好结构,就能写出稳健的故事。这点我会在接下来的内容中详细讲述。
虽然书中涉及到二十种情节点子,但是本文中只举对于大家来说可行的方法。
平时在看新闻、玩游戏的时候,多问自己几个“如果呢”?过段时间再把它们整理成表,进行筛选。
在进行头脑风暴时,请快速记录脑海中闪现的词汇或者事物。
高中(高中对我来说是最愉快的时光)
英雄无敌(我那时候很沉迷它)
自行车(我想起来放假时经常骑着自行车去公园)
这点就是所谓的“标题”了,诗歌、名言、成语均可。我的第一篇方舟同人《未见春日》就是改编自《在春天之前》。
当你苦恼如何创造角色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帮助你:
我有时也给朋友们推荐这个方法,比如每天早上记录昨天晚上的梦境,或者是放点音乐,看看哪些图像、场景或角色会浮现出来,没准就有你想写的东西。
把你看过的故事进行混合或者改写,看看会变成什么样?
比如说:你要写一份类似于《星河》的小说,那么你就需要查阅唐朝的资料,从中获取点子。不要一直查资料从而忘记动笔,很多点子是在创作过程中交互激发的。
大家都知道,序章里一定有神秘或者吓人的事情,能让读者继续读下去。而结尾是故事的结束,利用它来反推故事,还原它的全貌。虽然它们很好写,但是想基于此完成一篇完整的故事就很难。不过即便如此,我还是推荐你去写。
各位在上学时、或者在孩子们的语文练习册上经常能看到类似于这样的习题:
请以“滑冰”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内容生动、不死板(不少于800字)。
大家可以看到,一个“滑冰”就能联想出很多人或物,以及小时候的记忆,这种方法既简单又实用。
虽然创作故事是写出你心中所想,但是当你的心中充满了焦虑和不安,那写出的作品质量会大打折扣。
真心希望各位要注意身体健康(无论是外在还是心理)。
评论区
共 4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