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王城都是魂系列的重点刻画对象。从《恶魔之魂》的柏雷塔尼亚到《黑魂》的亚诺尔隆德和多兰古雷格,FS社一贯擅长使用巨大的体量来极力烘托王城建筑的雄奇与壮美。但即使已经领略过前代王城的风采,当我在《法环》中高举符节,看见罗德尔宽广的城墙雄立在前时,依然被这代王城远超以往的惊人规模所折服。那么,让我们开始王城篇的旅途,前有绝景!
由于王城的巨大,考虑到篇幅问题王城部将分为上下两章
无论你是击败龙装大树守卫还是通过死眠少女支线传送来到王城,最先到达的地方都是城墙,这些高耸且环绕的城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交界地的一些其他区域——史东威尔城,红狮子城,亦或是卡利亚城寨。作为领主的居所和地区重要的防卫中心,它们同样被城墙所包裹。
尽管学界对中世纪建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宗教部分,但也不能忘记民用建筑和军事建筑的重要性。城堡就是封建时期最典型的军用建筑,上述提到的区域均属于城堡。
随着常年不断的战争和领土割据,城堡的数量也与日俱增,这些城堡有的属于城邦管辖,有的则为封建君主所统治。一般建设在靠近战略要地的地方,起到控制和守卫领土的作用。
比如游戏里的史东威尔城,建设在宁姆格福和湖之利耶尼亚两片区域的交通要道之上。从王城的区位上看起来也是如此,它设址于亚坛高原的最高处,坐落于大黄金树脚下,镇守着前往雪原的洛德大升降梯。
但你能很明显的发现,王城和其他城堡有着显著的区别。
第一反应首先是“大”,王城的规模要远大于其他城堡,但这并不是二者差异的本质。通过分析王城的地图,可以发现它由下列元素构成:多重城墙、护城湖泊、教堂、王室寝宫、议事大厅、居民区,兼具宗教、政治、民用和军用。王城内部有一套完整的城市体系,这也是它与交界地其他城堡甚至是前作王城的重要区别,后者往往只具有军事和居住二元要素,作为配置武装的私人住宅所使用,而王城罗德尔则完整的构建了一个中世纪罗马式风格的城池框架。
“城墙是神圣的,因为它团结和保护市民。”
——阿尔伯蒂(Leon Bat-tista Alberti)《建筑十论》
法环的世界观类似中世纪西欧,战争频发,因而四周有环形城墙的城堡和城池形态得到普及。这样的城市一般是一个封闭的圆形,设有不规则的道路网络,外围架起围墙将城市与周围乡村隔开。王城城区外围建有两道同心圆城墙,城墙之间,分布着巨大的人工湖和护城河。
在中世纪盛期,城墙是城市的重要象征,城墙的长度、高度和厚度皆成为市民自豪感的源泉和体现。城墙既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保障,也是城市世界的物质象征,正所谓城墙确定城市。为了建设城墙捍卫自己的自治空间,人们甘愿承担着最繁重的经济任务,因为城墙的存在表明在这个范围内城市法律是有效的。
作为一条人为划定的界线,城墙将都市和乡村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14世纪锡耶那画家安布罗焦·罗伦泽蒂(Ambrogio Lorenzetti)在锡耶那市政府大楼“和平室”所绘壁画《好政府的预言》就反映了这一点。该画描绘了理想的城市世界和乡村世界生活,而分隔这两个世界的就是城墙。
中世纪的城墙大多是垂直的,且注重高度而非厚度。这种高而单薄的城墙能够满足冷兵器时期的防御需求。但在文艺复兴时期,火器发展迅速,原本的城墙很容易被新式大炮击穿或撕裂。所以之后时期的城墙通过降低高度并将其修成斜坡状加厚,大大提高了城墙对火炮弹丸的抗击能力。
王城罗德尔的城墙继承了中世纪城墙的垂直特征,每隔一段有一个高耸的瞭望塔,在城市的不同方向筑有高大坚固的城门。但由于是神所建造的城市,王城的城墙远比现实中要高得多也厚的多,而且其设计上并未只考虑实用,也注重审美效果。在城墙上运用了罗马式的立面构图以彰显王城的威严。
王城城墙顶端开设垛口,以保护墙后的弓箭手。这种垛口视野狭窄,难以观察城墙根部的敌人。但城墙上方的嘹望塔可以提供全方位视野,从而解决这个问题。城墙内设有壁道方便人员和物资的快速移动。
由于城门易受攻击,大门开始获得越来越多的保护功能。从公元12世纪末开始,双子塔被建造起来,用于保护城门。在王城的主入口,大门嵌入在双子塔之间,本身由一扇厚重的木门和一个可以放下的金属和木制格栅的吊闸来保护,以阻止人进入。由于既是重要的防御区域也是城市门面,王城的正门被修建的极为华美。
通向城门的道路也做了精心设计,设有一个急转弯,以防止敌军鱼贯而入。但令人疑惑的是,王城的正门通向的是巨大的护城湖泊,并无进入城市的路径,要想进入必须通过东北和西南方向的小门。个人猜想也许湖上原本有一个巨大的吊桥因战争而收起,又或者现在我们看到的湖泊并不是原本规划的形状,是因战争破坏淹没正门区域才产生现今的规模。
观察整个王城的平面布局,可以发现整个城市的建筑分布略显凌乱,并没有呈现古罗马营寨城或者我国封建时期里坊制城市布局的规整形态。如果翻开历史书,你会发现欧洲中世纪的城镇很大概率是这样的不规则布局。究其原因,在于其城市建设的自发性。
中世纪早期很多城市都是自发形成的。由于中央权力的缺失,中世纪城市由各封建主、各共和国所控制,缺乏有效的规划和管理。同时不同势力之间常有战争,战争与动荡导致当时生产力极度薄弱,几乎退回到了自给自足的农业自然经济状态。城市的选址和发展,自发地寻找地理位置优越的交通要处,或是依附于封建主的城堡和要塞,才能维系城市在这样一个割据分裂、战争频发的动荡时代生存。这种自发的建设导致了城市产生血管般有机生长的脉络,最终形成这种不规整的布局。
虽然整体的分布并不规整,但仔细分析,王城的规划依然有其内在逻辑。虽然政权分散,但中世纪欧洲却有统一而强大的教权,教堂往往占据城市的中心位置,以其庞大的体积和超出一切的高度,控制着城市的整体布局。道路网常以教堂广场为中心放射出去,并形成蛛网状的放射环状道路系统。这种系统既符合城市逐步发展、一圈圈地向外延伸的要求,又适应设置死胡同和路障以在巷战中迷感或消灭来犯者。
回到游戏地图,王城中教堂和女王的寝宫毫无疑问的处于最高位置。但它们并不位于城市正中,而是处于城市东南角。这是因为另一个更重要的元素——黄金树的存在。对于建设城市的黄金一族而言,代表无上意志和黄金律法的黄金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王城的布局并不如中世纪传统城市布局那般以教堂为中心向外环状放射,而是由于地形和黄金树的存在呈现以东南角的黄金树为中心向西北发散的态势。整个王城布局可以分为黄金树教堂和女王寝宫(一环)、贵族居所(二环)、城市中央干道,议事大厅和斗技场(三环)、贫民区(四环)。
城市的环境视觉秩序通过建筑物之间的相似与相异的明确分野而取得。教堂、领主的城堡与一般的居民住房在材质、尺度、体量、装饰等方面都有明确的差异。在神学与战争的激励下顽强生长起来的中世纪城市有着属于自己的荣耀。从当时画家们的画像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在中世纪的城市建筑中教堂建筑与世俗权威的居所为城市的主体建筑,其他各类型的建筑都是配合其建筑风格和用色进行修建的。
以城市主色调为例,有红色的锡耶纳(Siena)、黑白色的热那亚、灰色的巴黎、色彩多变的威尼斯等,每个城市都有它生动的自我特色。
这点在王城中也非常明显,大量两至三层的住宅建筑与教堂、王室寝宫的庞大体量一同构成了对比鲜明的城市建筑群体。同时为了配合主体建筑教堂和寝宫,城市中大量民居和小教堂的屋顶也被漆成了代表黄金一族的金色调。
以连接东西大门的主干道为界,住宅建筑也产生了差异性。靠近黄金树教堂部分的住宅立面更加华丽,其顶部也跟随教堂采用了金色,这体现了其中居民的贵族身份。而剩余的住宅则分布在城市最低且离黄金树最远的位置,紧靠着肮脏的下水道。它们的屋顶不再使用金色,而是采用朴素的暗红色瓦片,立面装饰也简单粗糙得多。但尽管如此,其石质结构的建筑质量也比王城外木制村落要好得多。
王城城区除主干道外建筑密度极高,道路狭小而弯曲。城市的弯曲街道既可挡冬季寒风,防夏日暴晒,又具有丰富多变的视觉效果。弯曲的街道排除了狭长的街景,能够把人的注意力引向接近人的建筑细部。城区内分布着一些辖区小教堂和水井、喷泉,城市的公共活动场地往往集中于这些区域。
总而言之,罗德尔城作为魂系列最大的王城不再执着于单一建筑的箱庭设计,而是把整个中世纪城市框架纳入其中。它继承了中世纪城市有机生长的城市形态,建筑物对比明显却又具备连续与统一性;并在现实基础上大大强化了城墙、教堂的建筑尺度,丰富了建筑立面装饰,以彰显众神之城的庄严与华美。
以上就是王城篇上半部分的全部内容,简要分析了王城的城市形态和街道风貌,感谢大家的阅读。在下半部分中我们将继续介绍王城建筑细节和其代表性的罗马式建筑风格。
沈玉麟:《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年版。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
刘耀春:从中世纪盛期到巴洛克时期意大利城墙的变迁 [J].史林,2015(04)。
顾方哲:欧洲中世纪城堡的功能及其转换 [J].史学集刊,2013(01):122-128。
亨利.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陈国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年。
评论区
共 15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