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岛秀夫(后文称小岛):在我参加工作之后,真的非常的刻苦,甚至住在公司里。所以留给读书的时间也非常有限,虽然还是会去书店买书,但是别说读书了,整整一年半的时间里连电影都没怎么看。
——在那个时期,所谓的工作,具体内容究竟都是些什么呢?
小岛:那时虽然是个业界新人,但却被直接委派了项目开始制作。而且参加制作的全都是新人,还什么都不教,所以整个组到了同年夏天就完蛋了,在那之后制作的就是《合金装备》。在那之前还因为沉迷工作被女朋友甩了。
小岛:但那时想着“没事,我不是还有游戏吗”,结果做的游戏也完蛋了,一度感觉自己人都要死了。在当时进了游戏业界的话,连自己的教授都会十分的的担心(小岛秀夫于1986年大学毕业之后直接进入了游戏业界)。关于我的工作,我的母亲甚至都瞒着她的朋友们,因为母亲的朋友们都是精英阶层。说起来,我也是不会说我儿子究竟在哪工作的。
如今说来状况已经不同以往,当时觉得不能一部游戏都没做出来就辞职,所以就有了《合金装备》。同期入社的同事们都做了(参加制作了)三款软件了,我还一无所成。当时来说我的立场实在举步维艰,不过有了《合金装备》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可以说自那以后我就自由了。
但是,当时他们告诉我“电子游戏不需要故事”,即使有想查的资料想要去图书馆也不行,因为那时是横版游戏当道的年代。当时史克威尔艾尼克斯的堀井雄二他们都在做pc平台的冒险游戏,那边的情况就很不一样了。
基本上来说那时做的都是清版的动作游戏,死了就减一条命那种。大家都是这样,这样做的游戏就能卖得出去,五、六个staff聚在一起讨论“下次搞点啥?搞个火山吧!海里面出点啥啊?章鱼啊,那一吐墨汁不是得变得乌漆嘛黑。”而一个读安部公房的人也没有。
——那时国内外都涌现了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游戏,可以说进入了一个游戏发展的全盛期,对于您自身来说,在这里面有吸引到你或者触动到你的具体的作品吗?
小岛:在进入公司之前有街机上的 《铁板阵》 (ゼビウス),红白机上的《超级马里奥》(スーパー・マリオ),堀井雄二先生的 《港口镇连续杀人事件》 (ポートピア連続殺人事件),总之我想做的是冒险游戏。 进了公司之后因为配备了PC88(NEC个人电脑,PC -8801系列。是1980年代日本个人计算机的代表机型),在上面玩了好多。之后还接触了AMIGA(Komodor于1985年发布的个人计算机,曾在欧洲市场上占主导地位)和TOWNS(Fujitsu于1989年发布的个人电脑FM-TOWNS,因为率先实装了CD-ROM而畅销)。
虽然一心想做冒险游戏,但那时公司的产品都是动作游戏,连开发工具都没有,只能做清版动作。所以在做 《掠夺者》 (Snatcher)的时候也是费了不少力气,吃了不少苦头。 《掠夺者》,小岛秀夫早期作品,故事讲述1996年,俄国将生物武器Lucifer-Alpha送入大气层,毁灭了全世界近50%的人口。50年之后,在地球上唯一的庇护所新神户市(Neo Kobe City)出现了病毒的智慧生命变种,被称为“拦截者”(Snatchers)的活体感染者。玩家扮演名为J.U.N.K.E.R.的紧急对策部队的一名特工Gillian Seed,追踪“拦截者”的源头。游戏全程采用主视角,UI中包含Look、Investigate、Talk、Ask和Move命令,用于与场景与NPC进行互动。一台名为“合金装备”的小型机器人(也就是在MGS4中出现的Metal Gear Mk. II)会为Seed提供信息辅助与联络功能,游戏还具有一定的动作元素。由于《拦截者》的试验属性太重,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家用游戏机受众的需求有较大冲突,因此市场遭遇惨败。小岛秀夫后来提交的Snatcher 2的企划书也被Konami否决。
小岛:游戏就是游戏,有书和电影所无法带来的乐趣。虽然很想在这一点上深耕,但其实还是要在玩的有趣之余,有故事与戏剧性,有角色的台词与塑造,让角色的生存方式对玩家产生影响。因为自己在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的时候,总有一些语句会在我的身后推动我前进,所以也想做出这样的游戏,不过如今这也依旧是我的目标。
在当时还没有多少人理解这一点,很多人都认为电影和游戏还是不一样的之类的话。而且,当时的游戏在表现力上确实还差得很远,连角色的脸都还没有,因为只是一个符号。
会有东西从对面打过来,那就是敌人,因为没有绘图,就只有那个“符号”被击溃了,然后角色死了(GAME OVER)。只有符号,没有背景故事,这俩人究竟为什么打起来了难道不重要吗?比如美苏冷战之类的背景,这些对我来说至关重要。那是一个无法描绘事物的年代,出于销售角度去考虑,也是一个没有必要描绘事物的年代。但那时,我因为想做,做了《合金装备》,直至现在,也与现在紧紧相连的,究其核心便是一路走来读过的这些书。
小岛:是电影 《大逃亡》 。很早就想做战争题材的作品,但MSX无法完成绘图,所以项目屡次失败,直至最后《合金装备》成型。在那之后,一天之间整个环境都改变了,因为刚刚进公司就写了大量的企划书,所以备受瞩目。 ——迈克尔·克莱顿(Michael Crichton)在创作《西部世界》时,也是抱着电影导演梦,最初以笔名写了好多娱乐性的小说,并自编自导改编了其中的一本成电视电影,就诞生了低成本的科幻片《西部世界》,这样的经历与小岛监督的形象有许多重合的地方啊。
小岛:那部电影如今重看还是会流下眼泪,因为预算有限,最初还有些没拍出来的坐飞机的镜头。
小岛:那架飞机驾驶舱内外的镜头都看不到,只有外面的风景倒映在驾驶员的眼镜上。那个镜头连庵野先生都惊叹不已,很厉害啊。(译者注:没错,小岛说的就是庵野秀明。)
我是受到电影的启发才会接触游戏的,大友克洋先生与手冢治虫先生也是受到电影的影响开始画漫画的,山田正纪先生写小说也是如此,都是因为在日本,拍电影是件遥不可及的事情。这样的环境恰恰孕育出了惊人的宝藏。所以,虽然说我最终没有去拍电影,不过就结果来说似乎还不错。
小岛:我在进公司之后不都是一个人做策划的嘛,所以每次提出企划的时间期限大概只有一周左右,包括设定、故事、游戏性等等。策划是我,整个团队大概有五六个人。只有完成一个项目才可以休息,而我则必须要着手准备下一个企划,必须要比所有人都先开始着手构思。不管是出去旅行还是干什么,必须在一周之内完成一份企划,因为是网络不发达的年代。即便是去图书馆的时间都非常有限,而且如果平日里去图书馆的话是会被骂的,所以只能参考自己已有的东西。我读过很多冒险小说和间谍小说,所以即便没有其他的知识还是能做《合金装备》。
就是如此,做军事题材的企划的原因就是这么简单。做《掠夺者》的原因也是一样。
如果可以的话,其实更想创造一些自己也知之甚少的世界。但为了做企划要进行一个月的资料收集和调研,在当时来说是肯定没戏的。而最拿手的,手边没有资料也能做的就是这个了。不过,因为我的父母都是经历过战争的人,我自己也读过一些奥斯维辛相关的书,本身我很讨厌战争,所以想从一些侧面的角度,做一些不是“人被杀就会死”的故事。虽然受到了《大逃亡》的启发,但一个一路逃亡的游戏是卖不出去的,所以就做了一个反过来潜入的故事,这样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对枪本身也很了解,本来想做一个007类型的故事,不过那时候007似乎不太受欢迎—现在情况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不过果然,比起穿燕尾服,我还是更喜欢身着迷彩装备。
那个时候的游戏还没有如此这般的设定。就像《兰博》一样,光着膀子系着头巾,“啊——”的嘶吼着战斗,是不可能的(笑)。那时人们对于特种部队还不甚了解,在背地里偷偷进行谍报战,不以杀人为目的,这些元素都收录在了《合金装备》之中。因为硬件的限制,无法制作角色互相射击战斗的内容,所以才诞生了《合金装备》。角色隐蔽前进,有故事,简单的剧情冲突,只不过在游戏制作完成之前无人理解这些。
小岛:作家在创作作品之前,不就是怀抱着“想被人看见”“想被人听见”“想被人理解”这样的欲求吗,在这之上还有“想分享一些迄今为止无人见过的东西”。如果这两方面的想法都不满足,那事情就变得无趣了。如果只是想吸引他人的注目,也许这样的创作就会有些弊端,单纯为此创作也不是不可以,但那是世人都能做到的事,缺少一些属于自身的存在价值。
——能向自己的粉丝推荐一些值得读的书吗?国内外作家都可以,十本,新书老书都可以。
小岛:按照刚才的顺序来说,首先是克里斯蒂,因为十分易读。推荐哪本好呢……《东方快车谋杀案》还是《无人生还》呢。《东方快车谋杀案》比较好,一天之内就可以读完。
松本清张先生推荐的书是《点与线》,因为是电车时刻表的诡计,对于铁道迷来说还好,对于大众读者来说还是非常厉害的。
然后是什么呢……理查德·麦瑟森(Richard Matheson)。 《收缩人》 (The Shrinking Man)的新译本应该已经出来了吧。 《最后一人》 (The Omega Man)还是受电影的影响更大,而 《时光倒流七十年》 (Bid Time Return)作品的侧重又不太一样…… 冒险小说的话,《高堡》(High Citadel),《HMS Ulysses》(日版书名为《女王陛下のユリシーズ号》 ,这本书冰果的男主角在动画里读过。) 《纳瓦隆大炮》 (The Guns of Navarone),不过读者大部分应该大部分都是先接触的改编电影。 ——1960,70年代的电影不怎么在电视上播放,可能三十岁左右的影迷们都不知道这些电影吧,所以不必在意。
小岛:因为对我来说是小说入门,所以推荐先读推理小说,再读冒险小说。 《幻影81》 很不错。 小岛:那是我人生中读到的最有趣的书之一,从各种方面来说都是。安部公房也是,在《他人的脸》中制作面具的时候会详细的描写列举需要的材料,细致到让人想按照里面描写的方式去试一试的程度(笑)。《幻影81》也是,细致到让我觉得我也可以去劫机的程度,那种手法真的很少见,仅用常生活中的日用品完成劫机——美工刀,木工粘合剂之类的。
还有就是 《初秋》 ( Early Autumn )。 ——罗伯特·b·帕克(Robert Brown Parker)。
小岛:接下来就是适合所有人的作品吧, 《柏林谍影》 (The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 Cold), 《上帝是一枚子弹》 (God Is A Bullet)。 对了,还有丹尼斯·勒翰(Dennis Lehane)的 《黑暗,带我走》 (Darkness, Take My Hand),是系列的第二弹(译者注:第一本是 《战前酒》 ),我曾经想买下这本书的改编权,实在太棒了。 小岛:那个谁,蝙蝠侠买了这些书的版权!本·阿弗莱克。
小岛:看之前想着“阿弗莱克你快别拍他妈的!有病吧!”实际看电影时变成了“拍的太好了!”(笑)。他真是个天才啊,快别当蝙蝠侠了(笑)。嘛,阿弗莱克为了自己的电影也已经弃演蝙蝠侠了,我还去看了《超人大战蝙蝠侠》呢。
之后推荐的是 《寄物柜的婴孩》 (コインロッカー・ベイビーズ),《最大射程》(Point of Impact), 《情书》 (Love Letter,1959, Jack Finney), 《星之继承者》 (Inherit the Stars), 《火车》 (1992,宫部美雪)。 《进入盛夏之门》 ( The Door into Summer)好像是面向初学者的吧,怎么感觉推荐的都是面向初学者的作品。 然后还有,我倒是希望大家能把皮耶尔·勒迈特(Pierre Lemaitre)的作品都找来读一读。首先是《天衣无缝》(Travail soigne)很不错,最新作也很不错,不过与前面的作品相比,似乎已经可以摸清一些作者的套路了,或者说类似克里斯蒂,能够摸清一些作者写作上的喜好。现在也依旧会买很多杰佛瑞·迪佛(Jeffery Deaver),不过已经不怎么读了,明明曾经那么喜欢。
《锦绣》 真的很不错,女性读者们读了也会怦然心动。讲述大叔大妈之间的恋爱,只有书信往来的寄信体小说。是一本读起来色彩鲜艳的小说,真不愧是宫本辉先生,连这种作品也能写。 《春梦》 在连载的时候好像用的是其他的题目。主人公是学生,家境贫寒,因为不堪父母负债累累而离家出走,在黑暗中搬到了寄宿的地方,是往墙上挂什么东西吧,有一个往墙上钉钉子的场景。在黑暗中把一只蜥蜴钉在了墙上,如果拔出来蜥蜴就会死,所以只好留在墙上喂养。那天主人公女朋友也来住处留宿,两个人还干了H的事,主人公说:“我在这一天之中,用钉刺入了两个生物的身体”,我读完之后感叹:“真是天才手笔!指的是女生和蜥蜴吧!”(笑)。这可是《春梦》啊,真是比不过。即使当时也在读阿西莫夫和克拉克的书,我还是感到自己写不出这种作品来,果然从推理小说作为切入点的人还是不一样啊。真是的,怎么回事,宫本辉这人真是太天才了,强烈推荐大家去读一下《春梦》。 对于推荐来说,这两本书哪本比较适合?对于平时不怎么读书的人来说还是能把读者带入故事之中的比较好吧。
小岛:以我刚刚推荐的书为线索,有喜欢的作家的话就可以顺藤摸瓜按图索骥的去读。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我也好久没读了,不过也很好。 《玻璃之城》 (City of Glass)之类的都很不错,我在读的时候觉得这不就是安部公房的 《燃烧的地图》 (燃えつきた地図)嘛,“抄袭”安部公房(译者注:保罗·奥斯特的《玻璃之城》属于他作品中“纽约三部曲”其中之一,安部公房的《燃烧的房间》属于他作品中“都市失踪三部曲”之一,二者都是以都市为舞台的侦探悬疑题材小说系列)。当然不是,不是抄袭的(笑)。大量读安部公房的时候大概是中学,《他人的脸》中的主人公可是感染了梅毒啊,现在说起梅毒,大家想到的都是螺旋体病毒感染,而文中是感染了梅毒失去了皮肤,无法完成性爱的男人的故事,真的很厉害啊这个。对于我父亲那一代人来说,性病之类的东西都透着文学的气息,这是明治与大正时代的说法。 小岛:虽然有那篇《绳索》(安部公房的短篇小说),但其实不是被它启发的。我在高中的时候读过《绳索》,还为此写了读后感,那时候人有点疯,甚至转载到了推特上,但是没发出来(苦笑)(译者注:在2016年小岛还是把这篇读后感发出来了,机核上有大尉老师翻译的版本, 点击跳转 )。之后在制作《死亡搁浅》的说明时,很烦恼该如何介绍,就想到了安部公房的《绳索》。所以不是因为受到了《绳索》的启发而做的《死亡搁浅》,而是因为用安部公房的类比说明起来最简单易懂。现在的游戏大多是以表现“拿着棍棒互相殴打”的暴力为主流。一起共享暴力的在线游戏之类的,都是在展现暴力的共斗游戏。我的想法是要做一个“使用绳子彼此连接”的游戏,不过还只是想法(笑)。(本篇是在2016年进行的访谈,死亡搁浅还未制作完成) 所以正如安部公房先生所写的那样,“棍棒”是为了远离恶之物而发明的道具,而“绳索”则相反,是为了是自己与重要之物链接所发明的,如此来解释。
——标题中出现“死亡(Death)”一词,是监督您自己的表达吗?
小岛:嗯……还不太能说。脐带是与世间的联系,也是与死亡的联系。是亲子之间的联系,也是友人之间的联系,更是所有生物之间的联系,所有的联系都凝结于此。
身为独立制作人,就不能追求一些宏大的东西了吗,就不能追求一些自由度了吗?对此我采用的一些很新的无人尝试的解决办法,究竟要怎么得出我想要的效果,其中很多对沟通的要求也很高……对此我现在也很烦恼。
现在还处在企划试验阶段,虽然说要换花很多时间,但我还不想花费特长的时间……所以必须成功。大制作的团队的话一般会有接近两千人左右,但我们的团队不是。两千人的团队做出的作品很难体现作者性,所以想用少数人的团队,不糊弄事的做出能体现作者性的作品再发售。
不过还请大家不要误会,虽然是抱着想让大家大吃一惊的信念在制作,不过我的粉丝之中也不乏冒险游戏的粉丝,《合金装备》的粉丝,还有在这之外形形色色的粉丝,面对形形色色的他们,虽然也是抱着想要大家都满意的想法,不过还是会纠结究竟要以什么方面为主。因为是面向粉丝的作品,最后说不好会变成《你的名字》,不,是《你的绳子》一样(译者注:这里小岛用了一个谐音梗,日语“你的名字”片名读作“きみのなは”,与日语“你的绳子”“きみのなわ”读音相同,小岛聊了这么久终于说了个好梗了,小岛goodjob!)。单纯面单纯只能向粉丝的作品,比如《合金装备》的粉丝就会觉得新作用《合金装备》以往的故事架构不是很好吗?但我想制作一些崭新的东西。总之,故事里如果能使用一些崭新的诡计的话我会很高兴……不过作为游戏来讲,确实是迄今为止没人做过的东西。
因为会很好上手,所以某种程度来讲,初见会觉得就是以往的游戏的延伸,但那是有意而为之的。
小岛:是的,是这样,不然就不太好了。即使是当做3A动作大作来玩的人,再玩了几个小时以后也会自己感觉到和以往的作品好像不太一样,我觉得这样与众不同的体验是十分有意思的。当然,也还是会有戏剧冲突,主题和故事,我想把新的元素与主题漂亮的融为一体。所以,就像约翰·卡朋特一样,虽然不能说自己是完全崭新的类型,但融入了各种崭新的要素,这就是“小岛秀夫游戏”。
——这就是如同新生的小岛工作室一般,从一个新的起点开始的崭新作品吧。真的非常感谢您与我们分享的如此多珍贵且有趣的故事。
“小岛监督是如今世代稀缺的读书之人”,相信很多粉丝都听过这句话。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对监督关于读书一事,进行过如此细致的访谈。我们以此为契机,尝试着追溯监督自少年时代以来,迄今为止的阅读历程,说不定可以从中发现,隐匿于其中的创作源泉。
终于结束了,这篇“波澜壮阔”,原文正文接近四万字,注释接近三万字的访谈,以与原文相同的分成四期的形式翻译完成了。
这篇文章应该是中文互联网中对于小岛秀夫的创作源流以及个人历程阐述最完整,最长的一篇对谈了。整篇对谈发生在2016年,由一个读书爱好者网站发起,如此看来,小岛不仅是一个爱书之人,也真的是一个爱聊天爱表达之人。漫长的对谈中,正经推荐也好,不着调的嬉笑怒骂也好,小岛秀夫呈现出的是一个与他其他所有访谈,文章,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形象完全一致。浸淫在流行文化之中多年,喜欢通俗流行作品,沉迷西方冷战题材冒险故事,喜欢的东西哪怕不是那么上档次也狠命狂吹不止,迄今为止的作品也都建立在这般的流行文化阅历之上的小岛秀夫。自2019年开始翻译小岛秀夫的作品开始至今,也算翻译了将近二十万字的内容。如今回看,说实话,小岛笔下的文字内容其实可以说比较单调,几乎全是以自己所接触过的文化制品分享为核心,文笔谈不上多好,感想谈不上多深刻,胜在量大,胜在推荐和吹自己最喜爱的事物时那份毫不克制。可以说,如果把小岛秀夫迄今为止的作品大致分为三类:
这三类作品诞生的源流其实无一不与小岛一路走来看过的作品紧密相连,前两类皆取自来源于小岛个人成长中所接触的作品和这些作品培养出的小岛个人审美,我们能在各种各样小岛的推荐文章之中感受到这一点,如文中因为对军事题材的阅历而诞生的最初的《合金装备》和《Snatcher》。
这一创作方法论在《合金装备》系列的漫长发展中不断演化,逐渐由“脱胎于阅历的作品”向“探讨MEME的流传”这一主旨演化。在《潜龙谍影》几部作品中初见端倪(MGS尝试探讨的主旨),并在《死亡搁浅》中发生转变。
《死亡搁浅》这一作品的诞生源流不再仅限于某些单一作品(比如007之于《潜龙谍影》系列)或者某种审美倾向(如文中提到的对于军事题材的喜爱与了解之于《潜龙谍影》系列)的影响。而是类似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与反思,小岛秀夫通过这部作品将自己一直以来的创作模式,即:
“接触大量的作品(ME),内化(ME+ME),再产出(形成MEME)”
这一过程本身作为作品的核心表达内容而成,这一倾向在我翻译小岛秀夫随《死亡搁浅》的发售而再版的文集《创作的基因》中的文章中感受尤其明显,比如死亡搁浅中一些鲜明的意象:
说了这么多云里雾里的思考,我想表达的核心思想在于,如今互联网之中无论是通过《死亡搁浅》初次接触小岛的玩家,还是大家玩笑中的“岛学”圈子的复杂讨论中,“小岛秀夫的作品”被塑造成了某种意义上“晦涩难懂,内核深奥”的代名词。所幸,不同于其他个性十足,讳莫如深的日本明星制作人,小岛秀夫是这样一个“网红”、“大嘴巴”的游戏制作人,推特、采访、文章,小岛秀夫给玩家留下了太多絮絮叨叨的内容,而结合这些内容,该说是小岛秀夫精心塑造的采访稿也好,说是小岛秀夫就是一个如此纯粹的人也好,对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归根结底,掰饽饽说陷,脱离表象看本质,小岛秀夫所进行的一切创作,想要表达的观点,脱去形式与题材的外衣,其实只有一个:
“我一个流行文化男孩,看了无数我觉得酷毙了的东西,所以我从小就也想搞这些酷毙了的东西,长大后我做的所有作品,也都来自这些酷毙了的东西,我想在这些作品里传达给那些看了,喜欢着我做出来的酷毙了的作品的流行文化男孩女孩们,相信自己所喜爱的事物,去读,去看,去听,然后去创作属于你自己的,酷毙了的东西吧。”
首先是关于这篇访谈,其中出现了大量的作品名称,作者,专有名词,我都尽我所能的去考据,并附上了跳转链接。但因为其中大量的作品没有官方中文译名和词条,所以没有官方译名的作品我都尽量采取了港澳台翻译,如果没有港澳台翻译,便采取意译并附上原标题的做法。因为个人能力有限,在各种考据和译名方面如果出现纰漏,欢迎朋友们私信我订正修补,因为我觉得小岛的这些文章最大的意义除了重塑小岛其人,就在于让大家可以按图索骥,去接触这些游戏的作品。
最初开始翻译其实也是抱着一个很简单的想法:“我想看,除了我之外也有人想看,我能让他们看到”。抱着这样简单的想法和稚嫩拙劣的技巧,开始了翻译。恰好是在我翻译这篇访谈的时候,得知了《创作的基因》这本书将正式在国内出版的消息,译者正是早在近十年前就已经开始翻译相关内容的扫肉老师,十分欣喜,同时决定删除我在机核发布的十几篇《创作的基因》翻译文章。当初抱着简单的想法开始翻译,如今大家有这更好,更官方的渠道去阅读更优秀的译本,我的译文也自然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感谢一直以来在翻译的过程中为我提供帮助的扫肉老师,rex恺老师,也感谢在这本书正式引进之前就一直在进行相关内容翻译的大尉老师。这本书真的是解读小岛秀夫其人与《死亡搁浅》这部作品的金钥匙(这本书在《死亡搁浅》发售期再版,新增添的篇幅对于《死亡搁浅》的解读有很强的指向性),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不妨买来读上一读。
评论区
共 1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