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在这世界的角落》是片渊须直执导的动画电影,于2016年11月12日在日本公映。该片改编自河野史代的同名漫画,以二战期间的广岛和吴市为舞台,讲述了十余年间,女主人公浦野铃从广岛远嫁到住在海军城市“吴市”,在战争中艰难生存的故事。本片详实的还原了第二次世界中日本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该片作为宣发经费颇为有限的小成本的动画电影,凭借着扎实的背景设计,极强的叙事性,取得了10亿日元的票房,并且在日本国内外斩获多项奖项,该片质量可见一斑。
故事从广岛开始,众所周知,广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投入实战的核武器小男孩(little boy)的毁灭性打击。鉴于核武器对人类的巨大破坏性,此后的历次战争中,核武器再无实战使用纪录。挑选广岛作为舞台,一开始就预示的日本的“毁灭”。
第一幕发生于昭和8年12月(1933年12月),故事的主人公,年幼的渔家少女浦野铃从广岛海边出发,搭乘小船前往上游的广岛市区的中岛町(街)送货。动画里的日本市区到处都是商业气息,甚至还能看见圣诞老人,作为下层百姓的小铃也有一点点零花钱,来买一点自己喜欢的东西,并且在这里第一次邂逅了自己未来的丈夫北条周作。小铃回家后用自己的绘画天赋,画出了这次外出奇遇。
彼时的日本正沉浸于日俄战争后的喜悦之中,并且又在中国东北击败苏联势力和奉系军阀张作霖,民众正热烈期盼着如同当年甲午战争赔款一样的战争红利。不过事与愿违,日俄战争亦或是后来和苏联、和北洋军阀的战争,日本都取得了胜利,但获得了除战争赔款以外的一切利益。不过,此时的日本内阁中的激进势力尚未完全掌权,对中国的全面战争尚未正式提上日程,甚至由于国内外原因,日本还进行了裁军。托远离欧陆世界大战的福(一战期间,日本还向英国出口过15万支步枪,诸如此类,赚的盆满钵满),此时的日本正处于“和平”发展的最后阶段。在不远的将来,日本将亲自开启另一场世界大战。
时间推进到昭和10年8月(1935年8月),小铃连同哥哥妹妹父母,前往海边的奶奶家探亲,此时的小铃又遇见了另外一个女孩:白木凛(白木リン)。作为浦野铃的镜像,凛是本作的暗线,两人在未来还会再相遇,她的最终的身世在片尾彩蛋中才会揭晓。凛的生活条件相较于浦野铃更差,几乎就是一个小乞丐,善良的浦野铃还是准备了西瓜给这个小乞丐。
而半年之后,1936年2月26日,日本东京就爆发了“二二六兵变”,一群激进的下级军官铲除了他们眼中“尸位素餐”的高官贵胄。而日本军部借政局混乱之机逼迫之前不那么“激进”的首相相冈启介下台,推举军部理想的代理人广田弘毅上位,最终为日本引来灭顶之灾。战前的日本政坛虽也由军人集团把持,但内部分为“皇道派”和“统制派”两大派系互相制衡,简单说,皇道派主张以苏联为假想敌,统制派主张以英美为假想敌。“二二六”政变后统制派占据了完全的主导地位,将青年军官的偶然政变栽赃给皇道派和日本共产党,完全铲除了政敌。“二二六”之前的日本虽然也通过局部战争等手段,牢牢掌控当时的中国东北,台湾等殖民地,但在日本国内激进的统制派眼中仍被视为不够强硬,激进派主张对中国全面战争,必要时也需和英美进行宿命式的决战。政变两年之后,中日两国爆发“卢沟桥事件”,在一系列复杂的日本军部内部博弈之后,时任首相近卫文麿最终采纳军部中激进派的意见,同意对中国发动全面战争,军事摩擦如军部希望那样,升级为两国的全面战争,而对中国的全面战争最终又演变成和英美争夺殖民地的世界大战。
当年的“二二六”事变仅用4天就迅速平息,起事的军官被秘密审判,此后的日本政坛稳定了下来,但是也完全走错了方向。政治博弈有点像数学里的博弈论,当只有一股势力做决定时,往往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另外,摒弃明治以来日本的传统盟友英美,尤其是英国,又与传统的敌对国家俄国缓和关系,以今天的眼光看是一个颇为错误的选择。甚至几年以后不可一世的旧帝国海军,和英国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军政府组阁干政是明治大正时代的历史遗留问题,而时间到了20世纪30年代末,日本国内并没有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与此同时外部的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旧时代军政府的一些规则已经不被当时的国际社会承认(比如通过战争获得土地与人口的合法性,获得战争赔款,这在18世纪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合法可行的手段)。而在“二二六”兵变后大权独揽的军部统制派,用旧时代的思维将日本迅速改造成了一部战争机器,开足马力准备扩大战争规模,一切都为了迎接存在于可能性中的,更大的战争红利(如前文所述,日俄战争中,日本死伤30万人,耗费18亿日元,却没有获得俄国赔款)。为了迎合这种叙事,军政府又制定了严格的出版审查和新闻管控制度,整个社会都对迅速军国化的日本,缺乏警惕,置若罔闻,一般百姓也对战争充满了微妙的期待。直到战争末期,日本国内也几乎只能收到不断胜利的好消息。
战前的日本军政府内阁把持了从教育到媒体等诸多社会资源,在一两代人的时间内,就重塑了民众的认知。在多年的对俄对华战争的胜利之后,日本军部,日本社会,日本民众三者形成了一个战争带来红利,红利催生战争的认知逻辑闭环。在这种逻辑之下,战争机器顺利启动,却无法停止。而女主人公小铃的生活也将在未来发生彻底的改变。
时间到了昭和15年(1940年),大概是初中时期的女主小铃在一片山茶花园中邂逅了自己的初恋水原哲,此时日本正在太平洋战场如火如荼的扩张,水原的哥哥已经成为了水兵,却又葬身大海。而初中毕业的水原也要走上这条道路。
由于这次邂逅可能就是永别,两人也只是像美丽又没有香味的山茶花那样,把感情藏在了心里。彼时的日本农村还是相当穷困,对于这些渔民家的男孩,去当兵,尤其是海军,是一个不错的出路。之后小铃的日记也记载了哥哥浦野要一,在1943年加入了陆军,根据后来的通信地址,哥哥被派往了濠北(即澳大利亚北部)。
但对于日本的普通人来说,好日子就要结束了。1940年,日本在东南亚对英国,法国、荷兰殖民地的扩张导致美国对日本进行战略物资禁运,其中包括日本本土匮乏的战略物资石油,钢铁。日本由此制定了一种激进的先发制人的策略,1941年12月7日,在著名的“虎,虎,虎”口令下,日本成功偷袭珍珠港。随后美国正式参战。
美国参战后,一直致力于封锁日本的海上交通线,使得这个本就匮乏的岛国雪上加霜,到了1944年美军夺下塞班岛等一系列太平洋岛屿,在这些岛屿上美军的B-29重型轰炸机可以直接起飞轰炸日本本土,战争终于反噬到了远在后方日本百姓头上。统制派上台不过5年,最终结局却如同日本海军将领山本五十六描述的那样,日本惊醒了那个正在沉睡的巨人。
战争正激烈的昭和18年(1943年)小铃收到了婚约,远嫁吴市,吴市是一座海军城市,小铃的未婚夫北条周作是海军文职军官,公公北条元太郎是海军工厂的工人。周作的姐姐北条径子(婚后改姓黑村)是一位独立的女性,在战前的和平时光和丈夫经营着一家钟表店。但是随着战争的深入,日本政府以大疏散演习为由,拆毁建筑。径子失去了店铺,丈夫又死掉,生意也无法继续经营,儿子交还给了婆家。径子带着女儿晴美,在战争末期回到吴市老家和自己的父母家一起居住。
吴市最著名的“特产”就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战列舰“大和舰”,不过大和舰在实战中完败给了新兴起的“航空母舰”。日后航空母舰也超越了战列舰进化成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吨位的军舰,这种宿命式的失败,也预示了旧日本帝国的结局。
1943年的民用的车辆因为缺油已经改造成了木炭发动机,食物也因为短缺开始了由社区统一分配,妇女还要参加民防课程,给工厂进行义务劳动,或者给前线的士兵缝护身符。此时的剧中音乐还轻松愉快,但是已经发生了很多在今天看来无法想象的事情。到了1944年的一般民众日常饮食只能靠掺杂野菜维持了。吴市毕竟是一座重要的军港城市,美军此时的轰炸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具有杀伤力。
愚钝的女主角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一点点成为了一个日本那个时代标准的家庭主妇:绞尽脑汁和物资匮乏作斗争,和轰炸作斗争。由于长时间的劳动,女主角的肤色也晒黑了很多。
战争末期,女主角小铃在又一次因为愚笨溶掉了家里珍藏的糖后,不得不拿出婆婆的私房钱去黑市买糖。二战期间的糖是一种重要的军事战略物资,譬如“莫洛托夫鸡尾酒”的配方中就有糖,日本的糖几乎都来自海外殖民地,运输线路被盟军切断和通货膨胀,使得日本的糖价比战前暴涨千倍。稍有年岁的中国人应该也不难理解,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糖作为能量和快乐的来源,有多珍贵,大部分糖平时都会被藏起来,节日期间才能分到一点。买糖的过程中,小铃发现黑市上只要有钱什么都买得到的,但是比统销价格贵上很多。战争中受苦也只是普通人,有钱人还是活的很滋润。在经济学上有一个学术概念叫黑市经济学,指的就是这种局面:商品的自由贸易不会因为行政禁令消失。
买糖回家的路上小铃却又走丢,不小心走到花柳巷里去,遇见了一个好心又漂亮的妓女为小铃指点迷津,小铃这才走出花柳巷。战时的这些妓女,有自己将自己卖掉的,有军队指派的,有军队花钱雇的,有从殖民地强征的,这些人也就是在后来东亚三国非常敏感的“慰安妇”。不过剧中这些妓女都是日本本地的穷人,给吴市海军军官当情人而已,并非在前线遭遇非人对待的泄欲工具。通过片尾彩蛋观众也可以猜到,这个好心的妓女正是在当年小铃奶奶家偷吃过西瓜的那个野孩子白木凛。
这次外出不久之后,小铃又遇见了自己的初恋水原哲,此时的水原在“青叶”重巡洋舰上服役,在老乡小铃家投宿,征用一下民宅洗浴,彼时的旧日本军人阶级具有一定的特权,在平民家投宿需要无条件接待,北条的家人不敢忤逆海军士兵。小铃的丈夫周作也因是包办婚姻,不知小铃的真实感情,为青梅竹马的小铃和水原安排了约会。可能因为战争的原因,出身广岛渔村的二人最终走向了不同的道路,一个远嫁他乡,一个注定要像海军的哥哥一样葬身大海。互相表心意之后两人就再度分别,最终不能再相遇。(1945年重巡青叶被美军炸伤,坐沉于吴市军港)
上文提到军人特权是“军国主义”的一部分,在人类历史上来源已久(游戏《文明》系列中军国主义国策在游戏中期就会出现)。军国主义由普鲁士腓烈特大帝发扬光大,最初普鲁士的构想是让军人阶级享有一定特权,换取自由民踊跃参军。而军国主义与更强力的阶级联系到一起,往往则会摧毁这个国家的过去与未来,比如容克贵族与法西斯政党媾和,旧日本武人集团干政。起初都选择了利用军国主义这一路径壮大自己的势力,最后都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讽刺的是,战后德国军队毫无吸引力,始终找不到理想的兵源;日本军队身份是公务员编制,军队法律低于一般国内法,不再享有特权。反倒是战胜国的美国军队在社会上享有部分社会荣誉和特权。战后各国为了顺应新的时代潮流,大部分国家的此类军人特权只是在战时才比较明显,军国主义国策不再是主流选择。
到了昭和二十年(1945年),战事急转直下,小铃的哥哥阵亡于太平洋,骨灰已经无处搜寻,军队随便寄了一块当地的石头回家。1945年3月19日,英美军空袭吴市军港,力图重创日本海军保存在港内的军舰,一时间吴市军港内,天空中开满了五彩斑斓的烟花(烟花是用于校准大炮的彩色烟雾弹),战争就这样从遥远的太平洋突然的登陆到日本腹地。1945年4月6日七万吨的大和舰被美军58特混编队击沉于九州岛西南,军部幻想以单一兵器扭转战局的决战思维也宣告完全破产,也预示着日本军部妄图用宿命式的决战击溃英美的战略成为空想。此时的日本已经不可避免的走向失败。
如果说之前的生活,还有一丝丝生活气息,那么到1945年,一个普通日本家庭妇女的日常生活已经完全被战争填满了。即使是颇为笨拙的渔家女孩小铃也熟练的掌握了各种现代化的应对战争的技能:参加各种战争应援,民防培训。日常要戴防空头巾出门,晚间要熄灯,门窗要遮光贴好,防空警报一响就钻入到防空洞去,同时还要把炉灶熄灭防止失火。原来战争中的生活处处都是风险,倘若不慎引发严重后果,损失也只能自己承担。战争末期的日本一般妇女也对战争不再抱有耐心和好感,参军入伍不过是不断的死掉她们的兄弟,丈夫和儿子而已,传说中的战争红利也无影无踪。1945年6月21日小铃的公公在轰炸中受伤。小铃和侄女晴美在去医院探望公公的路上又被空袭,与小铃最为要好的晴美,因为小铃的迟钝被延时炸弹炸死,小铃也被炸断一条胳膊。晴美被炸死的时间距离日本投降仅有一个多月,战争中的生活就是如此戏剧性。
对日本本土持续不断的轰炸是美国陆军航空兵柯蒂斯·李梅司令的战略,为了摧毁日本的木结构建筑,大量使用了燃烧弹,几乎将美军在太平洋存储的燃烧弹消耗殆尽,这种被后世称为李梅火攻的战略破坏力惊人,据说飞行员都能闻见烧烤人肉的味道。日本一般百姓也终于体会到了他们曾经向往的战争真正的滋味:苦涩与绝望。(PS:一点猜想,WWⅠ以后的一切战争都会变成总体战,军人阶级与市民阶级再无明显的边界,没人见过战争红利,但所有人都要承担战争风险)
且由于美军储备的燃烧弹都快耗尽,日本仍未投降,终于经杜鲁门总统批准,1945年8月6日向广岛投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枚原子弹:“小男孩”,其相当于2万吨TNT炸药,并且会带来大量辐射。时至今日,核武器的破坏力仍然会以广岛作为参照,也正是因为广岛和长崎的惨状,爆炸后辐射的难以驯服,人类在原子弹两次投入实战以后也再未使用过这种极为“不光彩”的武器。吸取过教训后的人类,战后所有的核武器“战争”都是在纸张上进行的,1980年代签署《核不扩散公约》以后,核武器规模持续萎缩,人类也就免于进入《辐射》世界线。讽刺的是当时日本高层对此有所准备,认为是某型超重型炸弹,而一般百姓对此一无所知,仍然在遭受辐射广岛市进行灾后重建,战前无所不能的军政府此时销声匿迹了。为了救助逃难到吴市的广岛灾民,小铃剪短了头发,这样可以不用打理,可最后还是因为残疾未能成行。战后小铃回了一趟广岛老家,发现她的母亲在爆炸中失踪,妹妹患上了急性辐射病,广岛已不复存在。
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下达了那道著名的《终战诏书》谕令,经全国广播,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事实上盟军接受了一些日本政府的要求,过渡时期的首相正是在“二二六”中被刺杀侥幸活命的海军重臣铃木贯太郎,正所谓因果循环。铃木自称是这是一份苦差事,会被人以旧帝国最后一任首相被人铭记于世。
在听到停战的消息以后,小铃和周作的姐姐径子都万分痛苦,径子是因为在战争中失掉了一切:产业,丈夫,儿女。而小铃失掉了父母,妹妹,初恋,侄女晴美和一条胳膊,但是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她们,学会了这么多技能,付出了如此大代价,最终什么也没得到。小铃最终从一个笨拙的渔家女孩变成了一个战争机器,战争突然结束让扭曲的生活和幻想中的复仇似乎都无法维系了。如果大家看过电影《乱世佳人》,一定会记得瑞德和斯嘉丽一对璧人 ,经过战火的洗礼之后,最终却形同陌路,再也不能回到战前无忧无虑的生活了。这部电影传达的理念其实也差不多,导演只不过是把视角放在一个类似自己母亲的日本普通女性身上,讲述了战争对一个人从身体到心灵的全方位侵蚀。这种侵蚀,将战场上日本人由几十年前的“亚洲之光”,腐化成了残忍粗鲁的野兽,并让二战各交战国心惊胆战。
顺理成章的旧日本帝国在战后解散,曾经是帝国核心的陆军被完全从政治舞台剔除。那些伤残老兵在占领军面前毫无吸引力。而战前就颇有才华的一些个年轻人,终于摆脱了战争这个枷锁,可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了。
当然,对于一般百姓,只能留一小会儿时间留给愤怒与不甘,战后日本一般百姓马上聚集到占领军附近,看看有没有什么洋落儿可捡,毕竟对于一般人来说活着才是头等大事。小孩子们会向美军去要一些糖果,看到这些小孩,径子的心情也好了很多,小铃则捡了一碗吃剩的罐头。在韩国,战后吃美国军营附近的剩罐头最后甚至成了一道菜,叫部队火锅。生活压力面前,理智就这样战胜了传统与尊严。
值得一提的,日本在被轰炸之后就迅速重拾教育,在日语中有一个专有名词叫青空学校(或青空教室),中文语境类似露天教室,就是指在废墟里给小孩上课。在原子弹投下不久,“青空学园”就自发的开展起来,而在未来,对战败一代孩子的教育将得到回报。与此同时的文艺界,由于战争的原因,美术展已停办多年,在宣布投降之后日本的艺术家就迫不及待的开始策展,希望将日本与与西方美术世界的联系恢复到战前水平。1946年终于又把美术展开起来了。剧中主角小铃和丈夫周作在回广岛探亲的路上也收养了一个孩子,经过大战洗礼的日本一般民众,终于不再沉溺于战争的幻想,而把眼光投向未来,摒弃过去,在废墟中重建,《在这个世界的角落》的故事到此也结束了,战后小铃家重建的故事就隐藏在片尾曲中。
在世界的角落一词在电影中也形容蒲公英,虚构的女主角浦野铃从广岛远嫁吴市,就像成熟的蒲公英种子一样,散落到各地,在遥远的他乡开启自己的生活。 在现实中的二战期间,后来日本许多行业巨擘,也在这个世界角落的想尽办法撑到战败,假如没有这场毫无意义的战争,他们会或许更早的取得成就。到了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召开,标志着日本又重回世界舞台,这些人终于可以大展身手,在之后和美国的“汽车”和“家电”战争中扳回一城,之后的日本的白色家电、动漫、现代艺术,在战胜国悄然流行起来......
而日本与邻国的关系在此时也开始缓和。1972年中日建交时,时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就承诺,日本永远放弃军国主义,中日之间绝不再战,至少从结果看,承诺还是积极的。同样也是因为中日之间战争,这一小步迟来了几十年......
日本未来的首相中曾根康弘,曾经也驻扎在吴市,战时在重巡洋舰青叶舰服役,后又转到长门舰服役,参加了莱特湾海战。运气不错的他在战争中躲过一劫,在日本战败投降前迎娶了后辈同学小林义治的妹妹小林茑子 。中曾根觉得当海军救不了日本,只能当首相试试。
索尼未来的创始人盛田昭夫,在战时买通关系,毕业后挂名在海军技术研究所下工作,成为文职军官躲避兵役,继续研究自己喜爱的无线电技术。在战争结束后立即与自己的同事前海军军官井深大开创了“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将他掌握的无线电技术商业化。“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即SONY的前身。第一个发明无线电制导炸弹的人大家可能记不住,SONY的收音机,随身听,CD机,游戏机,亦或是盛田昭夫的成功学大家都记得住。
吉卜力未来的创始人宫崎骏,家里就是做飞机零件的,亲身经历过东京大轰炸,把这段经历画入了短篇《九州上空的重轰炸机》(这部短篇里宫崎骏还描绘了二战期间日本本土的第一次被轰炸的故事,由国民政府策划的“纸片轰炸”作战行动)。宫崎骏对于战争和飞机,或者其他军事武器都有精准的刻画,本人也擅长做飞机模型和飞机设计,长篇动画以航空题材的《起风了》结尾。
奥特曼之父圆谷英二在战时以特摄技术拍摄军教片,也是用微缩模型拍摄,战后就把这些技术理念用在奥特曼等特摄科幻片上,大获成功。军宣出身的他更懂得军部购买的战争宣传片不过是骗术,相信光才是真的。反战和警惕技术给人类带来的陷阱,也一直是圆谷系特摄的主题之一。
日本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导演黑泽明,战前通过家里人打通关系,逃过兵役,他的御用男主角三船敏郎,在中国大连高中毕业以后参军入伍,成为陆军航空摄影师,侥幸活过战争。二人在战后才在电影界大放异彩,合作拍出了很多传世经典电影。成名后的黑泽明也拍摄过彩色反战电影《梦》,用他自己的方式反思战争。
评论区
共 16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