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所示,这篇文章主要是想通过“消费”这个日常无法避免,人人都了解的,比较具体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来讨论一下“理解”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为了方便理解,我想先简单的讨论一下何为“消费”与“理解”。我想先简单聊一下为什么我会想到写这篇文章。我在网上冲浪的时候时常发现不少人会对他人的行为指指点点,然后突出自己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达到相同的结果,并以自己的办法为更优解,表现出优越感。在一些消费话题下这种结构的聊天内容并不少见,这也是我选择“消费”作为本文的载体的原因。我认为其背后的本质就是大家不理解他人为什么会做出某些选择。换句话说,我们可能缺乏对他人的“理解”。
现代社会,我们每天都要接触不同的人,处理不同的事情,如果仅仅是依靠规则来为人处事,而忽视了背后的核心——“理解”——的话,那可能就会产生诸多不便。会有心情上的不便,因为我们会觉得别人“笨”,别人没法做到和自己一样的更优解。会有事务上的不便,因为有时候可能不知道如何变通,导致自己变成一个死板的人。但是“理解”却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所以我想写下这篇文章简单分享一下我的看法,也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为了方便理解,我想先简单的解释一下文内关于“消费”的定义,消费就是任何花了钱,然后购买到任何东西的行为。可以小到一瓶水,大到一套房。
然后本文会从“什么是理解”、“消费中关于理解的例子”、“如何才能理解他人的消费”以及“如何在更多的环境里理解他人”这四个角度进行探讨。互联网是一个难以被单独拿出来说,却在各个部分扮演着重要的信息媒介的重要职责。
我想把“理解”二字拆开看。“理”是整理与梳理,“解”则是分解与解释的意思。面对一个不明白的事物,需要先形成一个宏观与微观兼具的视野来观察它。所以第一步是整理整个事物,整理好了之后就需要一步一步的把每一个部分去分解掉,能自己给自己解释清楚,并且能接受这个结果。这个算是我自己给“理解”这个词语的一个解释,也欢迎各位分享自己的看法。我的这个很可能不完全,甚至完全偏离了大家心目中的解释。
我想先用关于电子数码类产品的消费作为例子进行讨论。原因主要有三点:方便比较、表里不一、与高频率发生。方便比较是指电子数码类产品一般都有专门的参数来比较产品性能,这让不同品牌之间的产品也能通过参数,跑分等中间媒介来进行比较。表里不一是指虽然很多时候跑分,性能等参数从纸面上看是一样的,但是它们最终能带给客户的体验却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是表里不一。最后一个是指本文的读者可以比较容易的在各大网络平台找到我将会讨论到的现象。根本原因是因为像例如:手机、电脑、平板、显示器、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设备都是生活中常用的设备,购买的人群非常庞大,所以相关讨论在网上可以轻易查询。
首先,我想先用手机进行举例。手机作为生活中大家不可或缺的数码电子产品,大家自然希望自己能购买到自己心仪的产品。受限于每个人的喜好,客观条件等因素,大家最终购买的手机肯定也是不相同的,所以市面上才会有多家手机品牌。但无论众多消费者如何偏好自己喜欢的产品,总有一些东西是所有消费者都比较看重的。比方手机的价格、性能、续航、显示效果、重量等。
我说这些东西是所有消费者都比较看重的是因为在其他参数、体验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都希望某些参数朝某个方向优化。比方在体验效果与性能参数一样的情况下,价格自然是越低越好。虽然高收入人群对价格不敏感,但是如果知道自己能花更少的钱获得完全一样的体验,那为什么不呢?在性能方面,假如有两部手机,除了性能的差距以外,其他东西完全一样:重量、续航、价格、做工等。那我相信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性能更强的那一款。我通过这种方式说出来我相信大家都能明白我想表达的内容,理性的消费者肯定都会选择更好的产品。
但是接下来就是问题出现的情况了,因为大家对“更好的产品“定义不一样。所以面对市面上五花八门的手机的时候,不少人的选择仅仅是对自己而言是更好的产品,但是对别的消费者而言却不是。
举个例子,经常坐办公室的消费者比起经常要出门跑业务的消费者来说,有相对比较多的充电机会,那他们对于续航、充电速度等的需求应该就是不同的。这种不同的需求会造成他们最终选择购买的产品产生区别。我这里仅仅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但现实里不少人购买手机的时候会参考各种各样的因素,续航与充电速度仅仅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当大家参考的因素越来越多的时候,不同消费者之间的不理解就会加深,最差的情况就是一部分人最看重的东西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则是完全不重要的。
生活中大家遇到这种情况的概率比较低,因为能和自己接触比较紧密的人和自己的差距不会很大。就算遇到了,距离感,陌生的感觉也会让我们理智的明白,对方与自己不一样,大家都有自己的需求与想法,自己不理解不必过多追问。但是互联网就是个神奇的东西,它允许大家在去标签之后畅所欲言。由于信息来源过于单薄,不少人会潜意识的默认对方与自己类似,而无法注意到对方可能完全与自己不同。无法注意到不同就意味着无法理解对方的个性化需求。那么矛盾就此产生。
上文说了矛盾和不理解产生的源头,那这一段就可以讲讲如何理解他人的消费了。但是在开头,我还是想先讲讲我们为什么要理解他人。我们真的有必要去了解一个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真实见面,产生任何关系的人的想法和需求吗?我觉得单从内容上来说是没有必要的,但是去理解的过程与办法却是至关重要。理解他人本质上是一种换位思考的能力,前提是我们能明白他人的处境。能换位思考在生活中大有用处,此处不再赘言。
具体的去理解他人的消费的第一步就是了解他人的需求。我们可以从结果进行反推,比方我们可以尝试问自己:为什么那人愿意花额外的价格去购买更多的续航呢?而不是对对方说:你居然愿意花这么多冤枉钱就为了个没用的续航,现在还有人找不到充电的地方吗?如果自己能给出一个答案,比方对方可能需要经常跑业务,没有机会坐在办公室或者有固定的时间地点进行充电。如果自己能给出这个答案,那就意味着我们已经理解对方了。
如果自己给不出答案,说明自己可能遇到了知识或者阅历盲区。一个比较贴切的例子就是商务笔记本与游戏本。同等价格下,商务笔记本的性能大概率是比不上游戏本的。从续航来看则是反过来,一般商务本的续航会更优秀。如果各位读者有心去专门搜索,则可以很轻易的找到一些人表达了对商务笔记本的不理解。比方:“为什么多花了这么多钱,就为了那个性能孱弱的可怜的芯片?甚至连独显都没有,这种电脑能干嘛啊?”更加激烈的言论甚至有直接攻击对方产品的消费者的。反过来,自然也有商务笔记本的消费者不理解游戏本的价值。比方:“这电脑这么重,风扇声音这么大,很快就没电了,我不喜欢。”网络上非常流行的词语“智商税”则是在这种场景中被多次提及。
以我个人的理解,游戏本的优点在于强大的性能以及便携性。这允许消费者能在本地渲染一些文件,或者游玩一些画面精美的游戏。不需要回到家玩台式机。或者说台式机虽然可以做到以更低的价格就有游戏本的性能,但是无法移动且可能需要用户自己组装。所以游戏本在市场上是有自己的独特优势的。
商务笔记本则是看重了商务人士的需求。他们需要笔记本便携,同时不一定需要高性能,那自然而然就会希望轻薄一些,并且强调续航,这样就可以不带充电器出门。除此之外商务办公可能时常是在办公室或者会议上。有时候如果需要用电脑进行演讲或者记录一些东西,电脑的风扇吹个不停,那就会影响周围。在能满足基础办公的情况下,选择低功耗的芯片自然也可以降低发热,那风扇也就可以不工作了。现如今甚至有无风扇设计的笔记本。
我是怎么理解到这两种情况的呢?因为我身边有两种产品的用户,我与他们聊过。互联网有时候也难以找到一个愿意好好讲讲自己想法的人,有时候大家更喜欢语言犀利,情绪发泄比较充足的回答。随着点赞数量的增加,类似言论则更可能被推到前端。无形之间也增加了消费者了解他人的成本。面对情绪输出占主导的回答,可能各位只能选择性无视才能让自己继续探索他人与自己的区别了。被情绪攻占了的大脑难以理智的分析和理解他人。多在回答里找找“实质性”内容。比方一些人愿意讲自己的经历,遇到过的尴尬的,或者开心的事情。这些事情最终导致这个消费者理解了一些产品的价值。阅读的时候也请注意逻辑分析,避免被编的段子忽悠。
本文大多数内容都在谈数码产品的消费,但就如开头所言,这仅仅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所以本段会想将范围扩大一些,讲一些更难以被理解的消费。我想联名款商品或许会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联名款商品多为一些已经成熟的产品,但是添加了和某一品牌,或者角色,影视作品等元素。最终的产品价格一般会比普通版昂贵,且多为外观或者造型上的区别。但是在核心的功能上并没有区别。不少人戏称联名款商品为“智商税”,但是对于不少消费者来说,他们愿意为额外的设计买单。如何理解他们的消费呢?
首先就要明白额外的设计对对方而言意味着什么。以影视作品里的角色联名产品举例,这个角色是消费者小时候仰慕的英雄吗?这个角色有在消费者观看影视作品的时候给观众带来快乐吗?类似的问题不胜枚举,这里只是抛砖引玉。联名款产品的购买者可能更看重联名本身,而非产品本身。购买的东西发生了变化。不理解的消费者可能只是看到了外观变化之后的涨价,但是却没有注意到外观变化之后赋予产品的意义。
理解联名商品的购买者只是一个很小的例子,但是背后的逻辑可以被提取出来。理解他人的消费本质是理解他人的选择。为什么这个人会这样?我也需要这样吗?我与对方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并不难回答,但是不知道这些问题就去把自己的境遇强加到对方身上就会引发很多问题。
总的来说,消费是我们每天最常做的选择,而我们的每次选择背后都有一套自己的逻辑。我们能理解自己的逻辑却有时候难以理解他人的逻辑。我们首先要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大家可能会因为自己的特殊情况做出与自己不同的选择。相比直接怀疑对方,先我问问对方与自己的区别则是更好的选择。理解他人的过程也是了解这个世界的过程。世界很大,我们需要有不同的视野去分析和理解它。
评论区
共 9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