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出版计划仿佛戏台,台上的角儿满身flag。
上周在做書首发的《离线·重启试试》是离线的第七本mook。书名“重启试试”是离线早期“自产自销”的一个梗,自然是调侃日常那些漫不经心且多半毫无用处的尝试。但在做最初策划时,也就是2020年年中,当时暂用的题目并不是这个,而是“废墟上的生活”。为什么要称那一年之所见为废墟,不必多言。在我们的策划文档里还保留了当时一些混杂的思路:
初步材料整理完毕之后发现,我们的出发点虽然是关注废墟,但实际更多想要讨论的(以及材料引导的)是关于废墟之后的重建,也必须是重建。因为人类自诞生起,就身处于一个不断在废墟之上循环重启的世界里。那些失去的、毁坏的,虽然值得缅怀,但站在深渊,看向光、为希望搏斗,才是废墟指明的方向。我们再次修订了选题核心:
专题的结构在2020年9月基本确定,规划了包括自然界、动植物、城市、科技这样的现实世界,也涉及了游戏、漫画、小说等虚构作品。最终出版的内容也未做大的修改,只是用宇宙、人类世界、艺术与文化三个部分把以上内容进行了分类。
厘清了策划逻辑之后,就进入了约稿阶段。熟悉《离线》的读者可能知道,长文一直是我们的一个特点。但这并非我们刻意为之,而是与每位作者就各自文章沟通之后的共识。《离线》期望,也一直在努力,让被网络简化掉的阅读重新充盈起来。当然这就给我们约稿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和不确定性。3000字和8000字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和能力的写作。
以这次专题中《重生的城市》为例,前后可能经历了五种策划,十篇文章,二十次重写,一百次修改,才有了定稿。(也请大家一定仔细阅读本篇!)
本期收录的十篇文章共7万字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修订,待完稿确认时,时间已经来到了2021年的7月。在这十个月间,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疫情控制住了,生活逐步恢复如常。在被乐观和信心包裹的憧憬中,再去讲废墟的故事,像是那种“读不懂空气”的人。我们几乎想过搁置它,把精力转向了新选题。此刻回想,我们只不过是在一个巨大的“LOOP”之中,看似向前,却又随时要回到原点,又不能停下,重复着重新开始。
“这种循环往复要成为常态了啊。”有点认命,但也不甘心。就在这个当口,我们突然想到了“重启试试”这个梗,并最终决定以此为这期专题命名。它包含了心态中保留的那一点倔强,同时也有松弛的自我暗示。别怕,无论结果,我们都试试。
在完成定稿逐渐接近曙光时,我们没有预料到这本书还要经历更多的磨难。出版社审稿当然是第一关。比如《红丝带与糖果堆:美国艺术幻灭与激荡的年代》成了重灾区,文章涉及同性恋、艾滋病和宗教话题,进行了一轮又一轮苛刻的修改。
稿件修改完又遭遇了北京居家办公,居家办公显然严重影响了政府机构的效率。书号申请一直拖延,CIP也因为不明原因被拒。我们在无端的焦虑中等待了两个月。终于一切手续就绪,新一波的障碍又滚滚而来。印厂被封,囤纸不够,纸无法进京,换纸,纸出了问题……这还没有结束。印制事故为此番极端丰富的磨砺画下了句号。我们不禁感叹:到底还有什么是这本书没经历的啊!
很难把这一切归咎为坏运气,两年间我们经历的一切都很难说是坏运气。只不过一本书的命运在大的洪流面前显得格外微不足道,但它的诞生过程似乎又和我们本身产生了共振:漫长而艰难,与困难、意外搏斗,时而败下阵来,但也没有真的放弃过。
这也是我们想通过《重启试试》这本书传达给读者和同行的:
这些真实或虚构的场景和故事,是人类的智力与知识、生的意念、勤劳和勇气、不馁精神的写照。正是这些特质,让我们在重建中获得了更稳固的生存根基和精神力量,以及面对新世界和新生活的信心。
※ 微信搜索“离线”(theoffline)选购新刊。
评论区
共 7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