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坷纳在当地的官方语言中意为“珊瑚海”,取自奥鲁坎人的上古神话,是一颗92%被海洋覆盖的星球,青蓝色的海水在日光下闪耀着祖母绿的光芒。2700多个岛屿分布在一百多个群岛链中,大多散落在回归线内。南半球遗留着一些巨型珊瑚化石,几块岛屿组成的环链环绕在南极,而北极点则是一个大漩涡,上空漂浮着轴石。
持续性的风暴随着季风轮流造访全球的大部分区域,带来灾难的同时也为海洋注入更多的能量。
奥坷纳的海底分布着大量的海底活火山,海水中富含更多的生物质和矿物,相较于其他星球的海水,这里的更像是浓汤。这里生活着体型惊人的海兽、漂浮在平静海面与藻类共生的扁平动物、头部如同刀斧或锥形的鱼类。
奥鲁坎人可以算作某种甲壳类生物,身宽超过身高,外骨骼中含有大量的碳酸钙、硅酸盐和金属离子,表面分部着不少疙瘩和粗大棘刺。躯干两侧有一对骨板,既是体温调节器官,也是呼吸系统的一部分。一对巨大的板状螯肢时常合抱在胸前。头部和躯干融合一体,一对柄状眼从斜前方伸出,上方是一对宽而扁的触角,下方是一对粗大的触须。靠六条腿支撑躯干,腹部卷曲藏于腿间。
女性相较男性螯肢略小,腹甲宽大许多,内侧覆盖绒毛。
两栖的生活方式伴随奥鲁坎人的一生,生产、育儿、褪壳这些行为都必须在水中完成,即使是在陆地城市里,每天也至少会有接近一半时间泡在水里。
奥鲁坎人采用一种特殊的卵生哺乳生殖方式,一次会产5-8枚卵,包裹在腹甲内孵化,腹甲内侧的绒毛会分泌棕红色的粘稠液体喂养幼崽,富含脂肪和矿物质。奥鲁堪人的一生通常用褪壳来计算:幼崽蜕壳两次后才会离开母亲的腹甲,随后一段时间幼崽也会常常在父母背上出现。根据生长速度不同,蜕壳会每年或每半年进行一次,必须在水中完成,大约6-10次褪壳后才会分化性别,再褪壳两次才有生育能力,40次以后便不能独自完成褪壳,需要他人或器械辅助(如果褪壳失败意味着死亡),此时他们生长的速度会越来越慢,直至死亡。
奥鲁坎人占智慧物种总人口的86%,一些来到奥坷纳定居的熔炉人占到8%,剩下的则是来自各族的游客。
奥鲁坎的社会的基本单元是被称作乌哈努的大家庭,通常一个大家庭有18-30个成员组成。核心通常是一个被称作“库娅”的年长女性和2-5个年长男性构成的“瓦卡哈”。库娅在家里享有最高的地位,但通常并不参与规则细节制定和管理,只作为智囊顾问和并在一些大事上有决定权,瓦卡哈则从事实际的管理和运营,但需要服从库娅教导,大事上需要征求库娅的意见。
大体上奥鲁坎人分为三种生活方式:帕卡民、莫哈纳科和内内柯。
帕卡,原意为城邦,泛指在群岛定居的奥鲁坎人,主要的产业是海藻农业和造船业、手工业、化工等技术产业。
那些驯服海兽的游牧民和商人船队被称作莫哈纳科,莫哈纳意思是洋流,所以一般叫他们漂流民,他们通常居无定所,住在大型的生活船只或是漂浮建筑群里。主要产业是畜牧业、深潜采集业、生物技术和商业。
内内柯,本意是囚犯、化外民,是那些和主流社会格格不入的人,被流放者或是难以在城邦维持生计的低层人士,抱团组成的拾荒者船队或是海盗。
奥鲁坎的语言由共振腔发声配合触须的运动,以及螯肢的一些撞击节奏共同构成,并且有一定的韵律感。如果需要与他们交流,务必记得给转译器装上视觉和听觉模块。
漂流民将壳屋视作自己的智慧结晶,是一种漂浮建筑,其外形大体像双壳纲生物,一半“壳”在水上,一半“壳”在水下,中间是平台和大厅,下壳内有气室,可以通过调节空气和海水的比例控制一定程度的上浮下潜。上下壳内都被分割为形状各异的隔间,一些隔间带有卵型的孔洞用于进出,一些孔洞作为窗户,安装有气泡型的水晶玻璃。
通常一个壳屋能住下一个大家庭,壳屋不会单独在海中飘荡,奥鲁坎会用链条和廊桥将大小不一的壳屋链接成一个网络,组成一个社群或是小镇。整个社群会在海兽或是机械的牵引下跟随洋流的丰富资源行驶,当需要再某地逗留修整时,壳屋会降下锚固定在礁石里。
如果旅客们头一次住进壳屋旅馆,头几天不免难以忍受轻微的颠簸感,可以提前备好晕船药。
有些旅客也会抱怨奥鲁坎人选用的灯光亮度不太够,这是因为他们不使用明火或电灯,而是提取的发光生物的荧光素。
这是一种结合了舞蹈、摔跤、打击乐的娱乐活动。多位舞者会集中在一个圈子里,用螯枝打击地面,形成一种有节奏的音乐,并同时按节奏进行舞蹈,舞者的目标是保证打击节奏并且舞姿美观的同时,将圈内的其他人摔出或撞出圈外,最后一个留在圈内的获胜。
时间回到240多年前海盗盛极一时,其中17个城邦和12个游牧部族组成了军事防御同盟,他们选中了位于平静海域的银湾岛作为军事要地,用来存放物资和保护平民,在此建立了坚固的堡垒和造船厂。随后的数十年,这里逐渐发展成为了一座大型城市,并且拥有南半球最大的商业港口。
海盗时代结束后,防御同盟随即解散,银湾堡垒也便被废弃。此时正值发现轴石的启蒙时代,学者们希望有一个安全稳定的场所研究学术和保存知识,于是堡垒便被建筑家们改造为了银湾学府。
银湾学府是奥鲁坎人建筑学的精华,坚固、宽广、简洁,不遵守任何形式的对称,没有一处折线和直立的墙壁,没有严格的楼层和楼梯,取而代之的是绵延的曲面和弧线斜柱,不同高度的平台通过缓坡链接,融入曲面外壳和曲柱中,为了维持奥鲁坎人的两栖生活,每个平台都带有一个水池或是水道。
学府中心是半个螺壳形状的主教研楼。一侧是银湾博物馆,这是四座海绵型的塔楼的组合建筑,四座塔楼相互连通,其中一座是另外三座的两倍高,过去还兼做灯塔。
库哈恩是一座在海上巡回演出的移动歌剧院,每年都会轮流造访各大城邦和莫哈那柯部族。它由一座覆盖着半个拱顶的环状建筑以及连接在周围的数十座壳屋构成。环中央的水中便是鲸歌交响乐团表演的舞台。这些聪慧的隆头甲鲸能用头上的额隆演奏出婉转的歌声。奥鲁坎人则站在环形平台边缘提供打击乐伴奏。周围的壳屋最多可以为音乐会带来300多个包房。
虽然鲸歌交响乐普遍被认为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但其实鲸歌的歌词中却充斥着隆头甲鲸的脏话和下流的玩笑。这让他入选了《异星文化》杂志评选的讽刺艺术第二名。
在奥坷纳,绝大部分的交通都是乘坐双体船或三体船。但是你要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景色,那么推荐选择洋流五日游。五日游需要提前预约,并且一个月只组一个团。游客将先来到图图可哈部族的移动城镇,跟随部族的洋流航线沿途观景。你可以选择乘坐任何船只,还可以选择乘坐在叉尾甲鲸的背上,当然是有驯兽师在场的情况下。根据各族旅客的体型不同,甲鲸背上能搭乘3到10名乘客。这里插一句题外话,甲鲸背部两侧排列的立柱不是把手,那是他们的气管,上一个玩弄气管的游客被颠下水,抢救了4个小时。
此外,游客可以在船上或叉尾甲鲸背上钓鱼,如果还嫌不过瘾可以让隆头甲鲸牵引冲浪,不过鉴于该项运动的危险系数,你可能需要先经过培训考证才能参加。
星空湖位于北方城邦班丘科以东120公里的海底,石碗海底盆地的中心,水深约1680米。这是一片海底湖泊,该湖泊里是更高密度的冰冷海水。星空湖之名来自于生活在湖中的发光卤虾,在深紫色的湖泊中闪烁着蓝色和金色的光点,像是星空一般。
环绕湖泊修建的星空宾馆建于35年前,可以算作奥坷纳消费最高的地方,并且通常不会让旅客入驻超过5天。游客可以在宾馆套房里欣赏“星空”,观察形态各异的发光海底生物从窗外游过。为了避免对海底生态过多打扰,宾馆窗户采用了单面透光,外侧并不能看到内侧。
欢迎来到安卡姆柯自然保护区,壮美的生物遗迹、飞鲀类的乐园、银湾学府生物学科永久实地考察点。它位于南纬13度左右的平静海域,占地面积约247平方公里。此处散落着一百来个巨型珊瑚化石。珊瑚石通体铁红色,大多是树形或叶盘型,平均高度超过海面8.5米。珊瑚表面被一层蜡质包裹,避免了侵蚀风化。至少8种被称作飞鲀类的飞行生物在珊瑚石上筑巢,有近20中特殊物种依靠珊瑚石提供的生态环境繁衍。
游客们乘船来到风景区后,需换成小型双体船,可以穿行在珊瑚石的缝隙中,感受生物遗迹带来的壮美和丰富的物种。另外如果游客想要在甲板观景,建议披上景区提供的薄膜斗篷,以应对飞鲀类的排泄物轰炸。
一个奥鲁坎人可能和你整天嘻嘻哈哈,但是说起吃来却容不得半点含糊,他们可能还会给你讲起某个古老的信仰里享受美食甚至是通灵的必要条件。奥鲁坎人的食材来源几乎包含了奥坷纳所有的生物分类,并为这些食材的不同部位都开发了不同吃法。
奥鲁坎人还致力于将各种饮食向异星人推广,轴石烹饪协会的总部便设立在奥坷纳。这个组织邀请异星人加入,互相研究对方的生理和味觉,为异星人提供不能吃的本地美食提供标准化的替代方案。
按照奥鲁坎生物学家的分类方式看,他们至少驯养了总共超过30种动植物作为食物,分别属于十来种科目种类。
甲鲸类:奥坷纳的海水中富含碳酸钙等游离矿物,许多物种能轻易长出护甲,最大的甲鲸类也不例外。这类生物大多头部覆甲,伸着脊椎延伸下去,脊椎的两侧排列着三对包裹角质的气管,横截面呈纺锤形,不潜水的时候气管便一直露在水面。大腕甲鲸和叉尾甲鲸是常见的放牧物种;而隆头甲鲸则是奥鲁坎人的好伙伴,会放牧,会唱鲸歌。
海盘类:这种动物有一个巨大的圆盘型伞盖,静静的漂浮在海面,其中共生了一些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伞盖下伸出像树枝一样分叉的腕肢,分叉周围布满绒毛,能将游过的小鱼小虾网住,再用一种带有倒刺的腕肢将食物送到口中。海盘类的伞盖富含胶质和脂肪,口感最为柔嫩。
斧鲷:奥鲁坎人养殖了至少16种鱼,其中最多的是斧鲷类。奥坷纳粘稠的海洋让大部分动物难易高速灵活运动,斧鲷类将头部进化成斧头形状,切开海水游动,身长很短,肌肉强劲以保持机动性。斧鲷做法多样,肉质有弹性。
双壳类、四壳类:这是两种海底常见的贝类,其中双壳类长有色彩艳丽的外套膜;四壳类闭合后像是方石头,难以掰开(奥鲁坎人选择直接砸碎)。双壳类的肉舌和外套膜均可使用,四壳类的闭壳肌则鲜美异常。
黑海绵:一种和黑藻共生的大型海绵,孔洞内海居住着一种八角棘刺海星。他们两位都是制作酱料的常客。
卷腹鲎类:这类头部钝圆的甲壳动物尾部十分发达,其中弹尾鲎会将覆甲带刺的腹部蜷缩起来蓄力,像流星锤一样击碎贝壳以取食里面的肉。
龙藻类:这是一类大型藻类的统称,长度能超过40米,青蓝色,光照下表面会有鳞片的光泽。常见食用种类有斑龙藻、甜龙藻等。一种叫做晶龙藻的种类则能提取出化学燃料的催化剂。
钻孔木:海岸边常见的植物,扎根在浅水里。植株会结出螺旋形的种子壳,落进水中会钻进水底。一个种子壳里会结有4到5枚钻孔木籽,是一种富含油脂略带苦味的坚果。
这种酱料将海盘籽、斧鲷肉、棘刺海星性腺、鳞虾、钻孔木籽、黑海绵骨针等食材碾碎搅拌,短时间晾晒后加入海盘油密封发酵后制成的。味道咸鲜醇厚,略带酒味。奥鲁坎将其视作烹饪的灵魂,超过一半的料理会用到这种酱,它可以用作烧烤、凉拌、蘸料甚至加入汤里。
注2:钻孔木籽的生物碱会让部分种族产生过敏反应,而对于熔炉人来说有毒
以上两种情况请选用轴石烹饪协会推荐的安全版本,罐头上会特别标明,餐馆里也会贴上标签。
蒸烤是奥鲁坎饮食中最常见的一种烹饪方式,而紫饼可以算作其中最古老的一种。
正宗的做法是选用斑龙藻最厚质的那一段,从中间剖开,填满鱼肉或海兽肉粒以及块根粒,两端密封后在石板上烤制。两面翻烤,直到外皮被烤到接近紫色差不多便完成了。此时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打开密封,向里面的馅料再加入少许香料增加风味。紫饼的皮口感椒盐酥脆并且带有一定韧性,由于海带皮中富含水分,馅料基本是被蒸熟的,软糯多汁,鲜嫩清淡。
不过鉴于部分游客的咬合力可能不够咬开紫饼皮,奥鲁坎也提供了饼皮更柔软的替代版本。
大腕甲鲸是莫哈那柯牧民驯养的动物里最大的一种,体长能达到52米,体重超过300吨。每年夏季,一头年老的巨鲸会被选中,牧民将其打上定位器将它“放生”,并在一周后开始“哈康仪式”,即狩猎仪式。仪式期间会有两队青壮年分别驾驶非机动双体船运用工业时代前的工具进行比赛,能先找到并捕杀那头老鲸的队伍能获得“哈康王”的荣誉头衔。
狩猎结束后,便会开始海兽全宴,猎物身体的各个部位做成不同菜肴。首先选出大块的肌肉和脂肪:胸腹,和超过二十米长的第二对鳍肢,剃掉骨头仅留下软骨和肉。第二步,奥鲁坎人会用他们那巨大的螯肢将肉锤软。然后这些肉会均匀地被撒上海盐和岩盐,并裹上海盘油,随后放在火山岩石板上盖上藻类和盖子闷烤。海盘油能够锁住肉的水分,并且保证不会粘在石板上,高温让藻类的清香通过烟熏的方式进入肉中。6小时后,打开盖子扔掉海藻,热气腾腾滋滋冒油。食客们会围在一个房间一样大的案台周围,自备刀具,以自助餐的形式自行分食。当然旁边少不了有个小案台上摆满了蘸料,其中哈玛酱会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先前剔除来来的脊椎骨、盆骨之类大骨头也会被留下,用来制作下一道菜肴:隆加汤。除开奥鲁坎人自己的烹饪方式,熔炉人也带来了药膳和汤锅吃法,隆加汤便是这样结合的产物。奥鲁坎人会用鲸骨和海螺熬至10小时以上,加入熔炉人的草药、菌菇和当地周围能找到的各种软体动物,继续熬制两小时,直至粘稠。然后他们会将鲸的第二个胃剖开,扔掉已经腐败的食物残渣,留下部分完整的铁虾,塞进自身的心、肝等内脏、去壳的卷腹鲎肉、海盘胶和脂肪等食材,密封后继续文火熬煮。三小时后,一道金黄色的隆加汤就此完成。浓汤口味浓郁鲜香,略带苦味但回味甘甜,汤里的食材软糯滑口,其中一些甚至无需咀嚼。
注意:甲鲸的肝含有重金属,对于大部分种族是有毒的。
甜龙藻是一种自带甜味的大型藻类,也是奥鲁坎人榨糖的原材料。不过海员们开发出了新吃法。将甜龙藻切成波浪形小段,挤出部分汁水备用,撒上岩盐放在温热石板上风干两天,再撒上钻孔木籽碎屑,裹上之前挤出的糖汁和海盘油,放入炉中烘烤两小时便大功告成。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