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最有辨识度的特征就是拥有一个炮塔,甚至有些学派认为没有炮塔便不是坦克,这里我们采用一个相对宽泛的定义来进行讲解。炮塔的存在让火炮的机动性大大增加,配合坦克自身的机动性可以用风骚的走位来秀得对面头皮发麻(似曾相识的一句话)。
我们在这里根据炮塔的数量,将坦克分为无炮塔坦克、单炮塔坦克与多炮塔坦克。
很显然,世界上曾经或仍然存在着一批无炮塔坦克。它们的设计理念很简单:既然高耸的恨天高炮塔很容易吸引敌人的注意,那么把恨天高炮塔去掉就好了。
值得注意的是坦克歼击车(自行反坦克炮)并不属于无炮塔坦克,这主要与它们不同的战术功能有关。坦克是一种进攻性武器,它有不俗的装甲,冲在部队最前方攻城掠地:而坦克歼击车是一种防御为主、进攻为辅的武器,你无法看到大草原上驰骋着的一大群坦克歼击车,因为它们大都猫在僻静的小树林儿里找机会打黑枪。这就像狙击枪与冲锋枪的区别,它们各自的战斗职能并不相同,因此属于不同的种类。
然后是主流的单炮塔。我们知道自从1917年法国的雷诺FT-17安装了旋转炮塔之后,成为了所有坦克的蓝本。炮塔这种东西首先源自于海军马鹿,本来是一种环形轨道,固定在舰炮尾部,以旋转舰炮角度。
最后是传说中的多炮塔。一提到多炮塔某人肯定会想起那些在卡累利阿地峡抛锚的妙妙屋,然而事实上,多炮塔坦克的种类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得多。这里我给大家列举几个类别。
首先是坦克的老祖宗。Mark系列均采用了侧边双炮塔结构,设计灵感和作战方式显然来自于无畏舰。
而后是苏联的BT-VT轻型坦克,这种坦克采用了两个并列炮塔,看上去很奇怪。虽然双炮塔看似提高了攻击效率,但实际上单人操作的炮塔减少了效率。
而后是以法国B1-bis和美国M3为代表的双炮塔坦克。说是双炮塔其实有些牵强,因为口径大的那门炮被埋进了前装甲,只能小范围转动。
最后便是以苏联T-28中型坦克、T35重型等为代表的多炮塔神教组。这样的多炮塔最初是为了同时攻击不同目标,用于应对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然而多个炮塔的存在必然导致机动性就像没有一样,同时过多的机械结构也导致故障频发。
多炮塔坦克的出现与海军马鹿同样脱不开千系,是一种海战战术思想在陆地上的沿袭,其“应对多个目标”的战术思想依然传承下来,如坦克的同轴机枪、机枪塔,甚至现代的遥控武器站。
那么,终于是讲完了冗长的火力篇,下面我们来介绍防护。
火力篇居然分了三期讲,今天一次性先更四期,之后的话还有防护和机动,嗯,大概是各一期就能解决,然后就是战术和车内职务之类的,比战机讲得要更全一些,私以为大概是柠檬片对坦克的爱更深吧。但假如这么算的话,那将来岂不是还会有军舰什么的,凑齐海陆空军武大礼包?
本系列内容完全随机,各位读者可以在此猝不及防地看到作者也一知半解的各领域豆知识。各位大神看到文章内容有纰漏之处也请多多包涵,欢迎在下方评论区予以指正。谢谢大家!
评论区
共 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