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多月前笔者通关了巧舟的《幽灵诡计》,作为一个推理迷,这个时候才接触到这部作品其实多少感觉有些晚,但这部作品依然给笔者带来了不少见解与感受,以至于笔者专门写了这篇文章,本文属于游戏文化剖析,因此主轴是给读者们讲清楚什么是滑稽推理,对巧舟作品的分析较少,在本文后半段会着重谈巧舟,以后也可以专门为其写一篇。
在谈什么是滑稽推理小说之前,笔者想先谈一谈何为滑稽小说。
“滑稽”一词最早是起源于司马迁的《史记:滑稽列传》,指的是专门给帝王讲笑话的演员(俳优),而滑稽小说在中国成为一种得到广泛认可与受众的文学类型是在晚清期间,这种文学类型与讽刺小说最大的不同是滑稽小说更为通俗且更为大众化,语言较为简明易懂且形象。而且因为“滑稽”这个词汇本身就更加适用于闹剧式的叙述风格,因此非常适合与其他类型的小说相结合,进而诞生诸如“滑稽推理”、“滑稽科幻”、“滑稽奇幻”这类作品,那么滑稽推理的具体定义又是什么呢?中国的滑稽推理作品又是什么样的呢?
当然,滑稽推理的定义一开始是比较模糊的,并没有学者去专门为其树立基本的条例概念,但当时在创作上主要有三种类型可被认为是滑稽推理小说,且这三种里只需要满足其中任意一种或两种即可。(PS.幽默推理与滑稽推理指代的是同一类文学)
【侦探是废物/失败的侦探】
【小角色行为中的荒谬感/群像】(需同时满足)
【荒诞的故事情节/真相本身无厘头】(这一点满足其一即可)
第一种模式也被称之为“无能型侦探”,最早是由英国滑稽推理作家乔艾斯波特创立的,在欧美,这类侦探普遍被塑造为高级警司,他们无能且个性暴躁,喜欢把下属的推理成果据为己有,这类侦探的推理故事往往重点不在于真相,而是以侦探本身犯得愚蠢事情为主轴,幽默讽刺是其核心重点。
第一种模式在中国推理文学界的主要代表是民国时期的赵苕狂老师,他以《胡闲探案集》为代表作,塑造出了一个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的废物侦探“胡闲”,作者通过塑造反差感的模式引得读者一笑,借此表现侦探人物的好吃懒做与自吹自擂的生草感,胡闲作为一个侦探,从来没有成功解决过任何一起案子,永远都是失败再失败,甚至还会被凶手嘲笑,基本上是把欧美的那一堆代表侦探嘲讽了个遍。
我与他们却有不同之点。他们所纪的都是成功的历史,我所纪的偏偏都是失败的事实。何以呢,因为我当侦探足足有十多年,所担任的案子没有一桩不遭失败,从没有成功过的,所以只得就失败一方讲的了。
胡闲这个侦探被称作“门角里的福尔摩斯”,“门角”指的是侦探胡闲所处理的案件大多都是非常普通的家庭犯罪,因此我们也能够从中看出胡闲这个角色本身是对欧美传统本格侦探的反讽与娱乐化。
于是我在上海极格龙东路租了一个事务所,堂而皇之煊而赫之的把那块大侦探胡闲的铜牌子在门前挂了出来,上面还添了一行小字写道:“某国某某大学校侦探专科博士。”这虽带点儿吹的性质,可在目下这种时代中倒也少不来呢。
从这一段我们则可以看出“胡闲探案小说是对传统侦探小说‘正统’叙事模式的反讽与对《福尔摩斯探案》《霍桑探案》教科书地位的消解以及针对知识分子的自命不凡所进行的滑稽讽刺,因为以前的传统侦探小说基本都是描写侦探的成功,就算有失败的情况也为数极少,而赵苕狂老师选择塑造这么一个干啥啥不行的侦探,其用意就是讽刺传统本格推理本身的“虚构性”与“游戏化”。
在巧舟的作品中我们也能够找到很多类似的“失败侦探”例子,比如《逆转裁判3》中的星威岳哀牙,他自称名侦探,但行为举止与实际推理的表现均拉胯至极,在滑稽推理中经常会出现凶手本人是侦探角色的桥段,赵苕狂老师在《黑夜贼眼》这部作品中就将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侦探角色本人设定为犯人,巧舟也将这个设计写了进去。
而在《大逆转裁判》中,巧舟则塑造了一位与以往的福尔摩斯角色截然不同的福尔摩斯,并对其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搞笑魔改。
第二与第三种的中国代表作家是徐卓呆老师,徐卓呆以写短篇推理小说为主,不同的推理短篇所展现的核心主题不同,但都属于滑稽推理的模式,徐卓呆的侦探作品中的滑稽效果有这样几种:
比如在《鼠侦探》中塑造了一群行为逻辑极其荒谬的罪犯与办事效率差且粗心大意脑袋缺根弦的执法人员。
第二,如民国时期的“歇洛克来华探案”系列一样,写西方的侦探推理术在华的水土不服。
如在《小苏州》中,故事开端是一宗抢劫案,英国留学归来的警察署署长与福尔摩斯、亚森罗宾及霍桑等人均对贼党的暗号束手无策,而小苏州这个在警署跑腿的则根据苏州方言中的反切轻易地解开谜语,并借此嘲讽:
我能够听懂这盗的密语,其实一点也没有什么道理,乃是我们做白相人的时候应当懂的一种小玩意,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不过这么看来你们用什么外国的新法来侦探,开口科学闭口科学,中国社会上还是不行……从此后你们是要在中国办案子,还是先把中国的习惯研究罢,一定很有趣的。
比如在《抄袭家》中则塑造了一个非常荒诞的剧情来借此嘲讽文学界的抄袭现象。 作家冯某屡次被退稿,但他的邻居黄病虫却是一位畅销书作家,冯某则趁黄酒醉时偷取了他的小说,修改后投稿得以发表,但冯却突然被匪徒绑架。原来黄病虫发表的小说不是普通的作品,而是与匪徒的暗号。(东野圭吾的《恶意》是不是有些类似?这也是文学作品的魅力之一)
巧舟在作品中也多次使用第二种与第三种模式,无论是《逆转裁判》还是《幽灵诡计》,巧舟都为其设计了大量的无厘头角色与剧情桥段。逆转裁判中花样百出整活无极限的罪犯与证人,幽灵诡计中的各路生草配角(如致敬迈克尔杰克逊舞步的刑警,用勺子挖地道的罪犯,满脑子朋克的整活摇滚乐手)均完美地将无厘头叙事的反差感呈现给玩家,并时常让玩家在游玩过程中始终抱持开心与亢奋的状态。
除开巧舟的滑稽推理模式以外,笔者还认为巧舟很好地运用了在滑稽推理叙事中也处于极其核心地位的文学批评概念“戏仿”(parody)手法,著名学者艾布拉姆斯将“戏仿”概念定义为:“模仿某篇文学作品严肃的手法或特征,或某一作家独特的文体,或某一严肃文学类型和典型文体和其他特色,并通过表现粗俗的或滑稽的风马牛不相及的主题来贬低或致敬被模仿者”
巧舟在作品中所主要展现的内容更偏向致敬,在当代社会中,通过在作品中植入大量流行文化梗也属于一种代表了新时代的戏仿,因此巧舟的这种创作手法会大幅度的让对上电波的玩家会心一笑,这其实在游戏设计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所能呈现出的效果往往要比文学作品更大。
中国台湾学者傅博老师结合了日本推理文学的发展历程后,在其著作《谜诡、侦探、推理》一书中提出了一套滑稽推理小说的分类模式:
【以解谜为主的本格滑稽推理】
【以解谜为辅的群像滑稽推理】
【以日常生活为主的滑稽推理】
【以青春校园为主的滑稽推理】
【以JK为侦探的少女滑稽推理】
【以JK为受众群体的滑稽推理】
【以主角行动(战斗)为主的滑稽推理】
这里仅举一个例子,日本滑稽推理的代表作家之一,赤川次郎,他也是当年的日本国民级作家,上面所有的类型他都写过。【幽灵】系列与【三毛猫】系列为本格幽默推理,【恋母情结警探】、【糊涂侦探】、【华丽侦探】系列为群像幽默推理,【上司不在的星期一】与【社区侦探社】系列为日常幽默推理。【三姐妹侦探】、【吸血鬼】系列、短篇【水手服和机关枪】、【青春共和国】为后四类代表作,这也使得日本的推理文学界开始逐渐重视以日常与幽默感为主旨的推理小说,为以后的“日常系”推理轻小说与动画作品铺好了路子。
滑稽推理不是新本格的分支
幽默推理=滑稽推理
滑稽推理不一定代表讽刺文学
故事荒诞不代表属于滑稽推理, 关键在于能不能让读者觉得搞笑,得有足够的笑点才行,如果单论故事逻辑荒诞那《十宗罪》这种答辩也能算。
以逆转裁判为例,巧舟的选择其实非常讨巧,他自己也强调过自己观看完现实法庭后觉得无趣才选择了魔改法庭系统,他很清楚法庭推理这套模式很难创作,因此他选择了滑稽推理这个壳子,将所有角色以及世界观本身都设定的比较无厘头,这种设计本身也很迎合电子游戏媒介的可互动性,更容易被玩家接受。
这样的设计同样也被用在律政剧与推理影视作品上,如日本的《胜者即是正义》(李狗嗨)与我国的《毒舌律师》、《唐人街探案》这种也是典型例子。
本文属于“浅谈”,并没有系统且更加全面的分析滑稽推理本身,包括日本滑稽推理的作家与作品科普也只推荐了赤川次郎这一人,也并没有更加深入的剖析巧舟的作品,以后会专门写一篇来好好聊聊巧舟到底在自己的作品里“戏仿”了哪些作家和作品。
评论区
共 7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