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我个人其实没有特别喜欢披头士,对与热衷力量型音乐的我,披头士这种小清新确实有点招架不住。尽管他们的许多歌都很好听,也不乏让我非常喜欢的歌,他们确实不是我会选择常听的乐队。
所以当我打开这部纪录片的时候我完全不知道我应该期待什么,我只是大致知道这是关于乐队后期的一部纪录片,我也知道很多人认为小野洋子直接导致了披头士的解散,我也知道George Harrison 在中途离开而John Lennon说要找Eric Clapton来顶替(不过这段我是在了解Clapton生平的时候知道的)。
以上的一切似乎都可以在这部纪录片里面找到答案,而在经过三周分三次终于看完这部三集全长9小时的纪录片的时候,老实说,和我对于披头士这支乐队的感觉一样:我也没有很喜欢这部纪录片。当然了,我能理解许多披头士粉丝的那种能看到新的虫团画面就一本满足的心态,毕竟,如果这部纪录片被换成一部只有两小时的齐柏林飞艇未公开画面就足以让我狂热了(我真的真的很喜欢Led Zeppelin)。
不过我还是要说,我并没有觉得这部纪录片有那么好,至少从常规的,评价电影的标准和预期来说,它没有那么好。
剧情上,在一连串走马观花式的剪辑下展示完披头士的乐队历程之后,电影给我们预设了一个前提,一个形成剧情张力的条件:披头士,传奇的披头士,被后世誉为最伟大的乐队的披头士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十几首歌曲的创作(我记得电影字幕说的应该是14首),并且排练,因为他们将会在电影节目上表演,而他们排练的素材将会被拍摄并由当时的导演迈克尔林赛霍格制作成一部关于披头士幕后的纪录片。一些看似十分正常,但在这之中有一个问题,彼时1969年的他们在1966年时成为一支录音室乐队之后就再也没有现场表演过了。
也因为这个“设定”这部纪录片原本能成为一部充满张力与冲突的影片,可事实上,我们看到的是一天接着一天一个一个来到片场的披头士成员坐下来开始排练歌曲。尽管观看一支传奇乐队排练确实很有意思,但是这部纪录片就这样继续着着,重复着,排练歌曲,讨论电视节目的安排,时不时穿插着几个George Harrison镜头展示他是如何被忽略的(个人觉得这些镜头的存在实在太过于刻意了)。直到第一集的结尾,当George Harrison真的决定离开乐队的时候,一切仿佛陷入了混乱,这段在我看来是整部纪录片剪得最好的一段,尽管它还充斥着小野洋子的怪叫。
之后的两集也延续着差不多的套路,影片最开始所塑造的张力也在乐队一次次把电视节目推迟直至取消而消失殆尽。而观影的体验对我来说也越来越无聊,到最后我已经是拿着吉他一边练一边看的状态了。不禁想起豆瓣上一个对这部影片的评价:太生活的记录,放客厅十个小时,你自己干其他的事,就是一张洋子体验卡了。
到最后我只能寄希望于结尾的天台表演能让我这个大爱现场的乐迷一本满足,而事实上,披头士的表现也没有辜负我的期待,不管在那之前他们经历了什么,四人之间有多少分歧,我们确实能看到Lennon和McCartney在用尽全力演奏和歌唱。但是,我还是得说,这段本该成为影片高光的演唱会被拉得太长了,而中间不断穿插的对当时在现场民众的采访也不断打断着整段表演所散发的能量与情感。最后影片则结束在披头士在录音室完成最后几首的的录制的片段。
观看完整部电影我不禁想起当时正义联盟的导剪版发布时,不少扎导粉丝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扎导为了满足粉丝把尽可能多的素材剪进去,因为那部电影对于他还是对于粉丝来说都不仅仅是一部电影那么简单了。我想这种评价一定程度上也适用于这部纪录片,毕竟那可是披头士。而彼得杰克逊(就是那个拍出指环王三部曲的彼得杰克逊)就这样任性的挥霍着这些素材剪辑出了一部让粉丝和他自己一本满足的纪录片,而看看网络上的评价,似乎粉丝们也对这份成果满意得不得了。
我们拍到了一些很不错的素材(这边不得不佩服当年的工作人员为了录下McCartney和Lennon私下谈话把麦克风藏在花盆里的做法),但是这部纪录片没有任何方向,没有任何故事在里面
而最终呈现出来的就是这样一个有点平淡,点缀着披头士排练表演的,有如vlog一样的纪录片但回想起每集开头的字幕所说的那样:
电影制作人一贯秉持对所描述事件和所涉及人物进行精准刻画的原则
想想也确实,如今的我们似乎天真的认为披头士最后的一次现场演出会是一场魔法仪式般神圣的场景,实际上他们在表演前正担心着大楼的天台是否能够承受住那么多人与各种设备的重量,而实际开始表演时附近的居民甚至抱怨着他们吵到他们睡觉了,每首歌也被反复演唱因为他们不是在表演而是在为新专辑录音。
实际上,我们理所当然的认为如此传奇的乐队,曾经形影不离的四人的解散必定是轰轰烈烈的,正如McCartney说的:
但50年后再看,这件事将滑稽至极,他们散伙是因为洋子坐在音响上
然而对我来说同一个场景下的同一段对话已经把他们解散的原因讲得很清楚了,要想让他们再次一起合作做一张专辑必须得有人妥协,可惜的是在这之中没有一个能够折中的点,并且没有人愿意做出妥协。当时已故的乐队经纪人布莱恩爱普斯坦或许能作为一个有如父亲般威严的角色让四个人做出妥协,但是在当时没有人有能力将四个人继续绑定。说到底,这中间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只有随着时间推移渐行渐远的四个人。
这或许也解释了为什么对我来说这部纪录片是如此平淡,在那个时间点,他们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乐队,不是那四个曾经入侵美利坚的毛头青年,他们只是四个渐行渐远的人尽力地完成着他们的专辑。这或许是我关于这部纪录片最喜欢的一点,它真实地展现了四个人,而不是那个被我们神话的披头士,这是四个人一边讲着脏话一边抽着烟一边唱着或许是世界上最动听的歌曲的故事。从这点来看,这部平淡的纪录片似乎比大多数纪录片更接近纪录片的本质。
当然了,它也十分真实地记录了小野洋子的每一声怪叫,想象一下彼得杰克逊面对60个小时的素材要听见多少小野洋子的怪叫 It’s easy if you try.
ps. 想到这部9个小时的纪录片是由60个小时的素材浓缩而成,再次致敬彼得杰克逊的努力。
When I find myself in times of trouble
Mother Mary come to me
Speaking words of wisdom
Let it be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