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学院里开讲《西方文化概论》,试图以自己的见解打开认识西方文化的一条思路;从希腊文化的星星火种,一直到工业革命时期西方文化的迷茫挣扎,历时一年半,我带领我的学生重新认知了西方文化的脉络,但也离开的自己钟爱的三尺讲台。
自知自己知识浅薄,口头禅、欠通达、随性高的问题屡屡在讲解中出现,但我却是在认真地准备课程的每一讲,因为我想做一个引路人、做一个走出洞穴但又走回洞穴的人,想把我在知识海洋中获得的每一样珍宝跟大家分享,像蜡烛一样点亮前进的方向。
历史是根、文化是骨,想要了解当今的中国,我们需要一个文明的他者作为标尺,在回顾过去中,找到中国文化前进的方向,我在此探讨的,也只是小小的引子,希望能给寻找答案的你,一个稍显不同的回答。
近来,巴以冲突的话题持续引爆全网,人们在对巴勒斯坦难民在加沙地区的遭遇表示同情、对以色列毫无人道主义的狂轰乱炸表示愤慨之余,也会将口诛笔伐的矛头直指隐藏于冲突之后、以普世价值为掩饰的西方,“西方”一词也再次以不太光彩的形式出现在了我们日常的讨论当中,笔者也想利用此次机会,再次跟大家一起探讨“西方”这一令大家既熟悉又陌生概念。
当今我们生活可能处处都被“西方”细节所填满,我们经常追更的英美剧、通宵通关的英美3A大作、值回票价的好莱坞大片,用的是苹果、安卓手机,穿的是T恤、牛仔,吃着汉堡、喝着可乐,“西方”好像已经成为了我们日用而不自知的一个概念。
但另一方面,我们却对“西方”充满了陌生感。我们从最基本的一个问题说起:西方在哪?该如何界定西方?我们通常认为西方就是欧美,欧盟、美国、澳大利亚等等都属于“西方”这一范畴。专业点讲,西方,从地理位置看,是世界上除去亚洲以外大部分地方;从文化传统看,是跟英、法、美、德等国家相似的地方。
答案看似简单而准确,但它回答不了一些特殊现象。比如日本,它在地理上和文化传统上讲属于东方,但是从政治体制上讲它却属于西方,一个亚洲国家却是西方八国集团成员,这是为什么?再比如,俄罗斯的文化传统跟英国、法国、德国相似,在历史上还与欧洲传统大国存在姻亲关系,那当今的世界体系中俄罗斯为何不属于西方呢?还有,俄国和英德法之间的北欧、南欧地区零散的各个小国家,它们到底属于西方还是东方?哪些是?哪些又不是?
我们也可以接着以上的问题进行进一步思考,区分西方世界的标准是什么?从历史溯源,西方的源头在哪里?是被人人追捧的古希腊吗?为什么是古希腊?西方因为被称为西方、凭什么叫西方?
“西方”作为一个历史政治术语,关于它的界定,可能没有理工类术语那么精准,但是如果无法回答以上几个问题,那么你我应该思考下,以前关于对“西方”这一名词的划分,是否存在一些片面、笼统的错误,笔者也不认为自己比在阅读的你高明多少,但是开辟此系列文章的目的,就是想用个人愚见,为大家提供一个不一样的思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各位群集起的浩瀚知识汪洋中,激起那么一丝微弱的涟漪。
作为一个文明,“西方”二字的内涵和延展可能要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界定“西方”,笔者认为可以先从西方文明独有的文明特征入手,以此寻找“什么是西方”这一简单问题的明确答案。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后冷战时期西方著名学者萨缪尔·亨廷顿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列出了西方文明具备的八个特征:1.古典遗产,2.天主教和新教,3.欧洲语言,4.精神权威和世俗权威的分离,5.法治,6.社会多元主义,7.代议制,8.个人主义。
提及“古典”,我们脑海会蹦出许多熟悉的词组,古典主义、古典文化、古典元素等等,在西方范畴的语系下,“古典”有一个完整的界定,即是指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化,我们现如今熟知的很多常识概念可能很早就以不太成熟的模样出现在这两个文明之中,他们点燃了西方文明传承的火种,也给西方文化注入了底色与灵魂,比如古希腊完备的神话体系、哲学流派和议会制度等等,古罗马的法律政治、拉丁语言和宗教文化等等。
这一组词组可能很多人都多少有些傻傻分不清,他们之间的关系盘庚错节,但其实还是有脉理可循,这一组宗教关系也是构成西方文明发展脉络的基本要素。
天主教,要说明天主教,就必须先从基督教说起,基督教(广义)属于犹太人信奉的犹太教的变形和延伸,在罗马共和国时期逐步在平民阶层传播开来,后从罗马共和国过度到罗马帝国时期时,罗马统治当局颁布米兰赦令等一些列政令,名义上承认基督教为国教,背地里让罗马教廷披上基督教的外衣,让教会建构到基督教体系中,完成基督教第一次入世的转变,即为天主教;东西罗马分制、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原本以传教为宗旨的天主教会成为了西方古典文化主要的保存者之一,这也让天主教教会与当时的日耳曼蛮族订立一系列的约定,成为了当初欧洲实际的统治者。
新教,即宗教改革之后出现的各种基督教小教派。中世纪,因天主教教会腐化堕落,许多传教士试图去改变现状但未能如愿。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在德国维滕贝格诸圣堂大门张贴《九十五条论纲》后,开启了欧洲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这场基督教内部的改革直到1648年才得以平息,而后出现了很多以基督教为基础的小教派,数量有数百个之多,这些小教派统称为新教,也就是我们日常语境中提及到的基督教(狭义)。因为新教将个人从教会的束缚中解救了出来,符合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取向,所以后来近现代崛起的西方国家基本都信奉新教,最为著名的就是大部信仰清教的美国。
欧洲语言是以拉丁语系和日耳曼语系为代表的字母语言,它成为当今世界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符号,除去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自不必多赘述的通用语外,其实欧洲语言还演变出了许多文化表征。在此,我们可以延展聊一聊作为象征符号的古希腊语和字母语言的起源——腓尼基文字。
作为文化象征符号的古希腊语。在古希腊语中,α代表初始,很多开发产品中,将初始型号就命名成阿尔法。Ω代表终结或者终极,比如有个手表品牌就叫欧米伽,代表自己质量顶级;DC漫画中,黑暗君主达克赛德就以"Ω方程式"为终极武器,代表毁灭宇宙的力量;《圣经》中的耶稣也以α和Ω宣称自己的唯一性。δ可能很多人比较陌生,但是我们熟悉它的大写形式——Δ,代表不确定性、可变性,估计大多人对它的印象应该就是二次函数了,但它其实也出现在我们许多熟知的文化产品中,比如《攻壳机动队》中的logo就化用了这个古希腊字母,最近官宣的《合金装备3》重制版名称也将此符号作为其中变革的隐喻,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
字母语言的起源——腓尼基文字。仔细观察,古希腊语、拉丁语、日耳曼语、希伯来语等等字母语言有很多共通之处,这也是欧美人能掌握几门字母语言的关键,那么问题来了——这些语言都分属于不同的语系,但为何会有着许多相通的地方呢?这就要说到这些字母语言最早的起源,也就是腓尼基文字。两千多年前,古希腊人将地中海东岸一系列城邦称为腓尼基(Phoenicia),生活在其间的腓尼基人特别擅长航海与贸易,积累了很多财富。由于常年往来于地中海沿岸各个语言迥异的国家,为了方便进行贸易,他们从各个语言系统中总结提炼了22个辅音字母作为他们发音的音素,被统称为腓尼基文字,这些字母对之后字母语言的诞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明显的就是辅音字母的个数,可以这么说,腓尼基文字就是后世字母语言的起源。
公元476年,苟延残喘的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部族的日益蚕食下灭亡了,这成为了西方历史中的重要节点,以此为始,西方历史进入了漫长黑暗的中世纪。日耳曼部族在此之前,被罗马人称为蛮族,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状态长期以游牧、掠夺为主,许多部族内部之前依然沿袭着原始的氏族统治传统。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这些所谓的“野蛮人”面临着一个对他们来说极其困难的现实问题——该如何统治罗马帝国遗留下来的庞大领域,该如何继承西罗马的传统成为当时欧洲的主人?
于是,他们找到了西罗马帝国留下来的一处精神堡垒作为他们的老师——罗马天主教会,通过一系列的协定,他们让渡了很大一部分世俗权力给教会,久而久之形成了精神权威和世俗权威分治且精神权威大于世俗权威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促使西方出现了许多东方历史不存在的政治现象,为西方早于东方进入近现代历史、完成资本主义蜕变奠定了基础,这个之后再详细论证。笔者个人观点认为,这是决定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差别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打个比方来说,“诸神”是一直贯穿西方历史始终的,到现在也是;但是在中国“诸神”很早就退出了历史舞台,使得中国文化“早熟”,也导致中国文化中存在很浓重的务实传统。(在这需要做个检讨,本人在多年前开坑了《诸神与人间》系列主题文章,意在探讨这一主题,但鉴于本人知识储备有限,写作遇到瓶颈,导致出现该系列文章挖坑不填的现状,在此还请诸位海涵。)
关于法治,其实西方很早就进入了民主法治时代,这点与东方历史有很大的不同,这也是决定西方能比东方更早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重要基石。这里我们可以聊聊两件影响西方民主法治进程的重要标志——古罗马《十二铜表法》和《大宪章》的签订。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元老院接受了人民大会要求制定法典的决议,设置了十人委员会研究立法。这个委员会随后奔赴希腊考察雅典的法律以及其他城邦的法律,在批判他们罗马的法律,由于罗马人将法典铸成十二块铜表,所以称为《十二铜表法》。这部法律是西方民主法治的源头,确立了万民法、经济法以及众多的法律规则,诞生了法之所以是法的“自然法”概念,对之后西方法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大宪章》的签订。1215年6月15日,金雀花王朝国王约翰(1199—1216在位)在大封建领主、教士、骑士和城市市民的联合压力下被迫签署《大宪章》,巩固了法治在西方历史中的地位,确立了“王在法下”和私有财产及人身自由不可被随意侵犯的原则,这些原则在之后西方的各大宪法中都有体现。
西方历史中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相分离,使得西方在进入中世纪后,王权、贵族与教会之间的权利之争日益白热化,反而为独立城市和市民阶层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环境,这种局面是东方历史很少见的。工会、商会、大学等社会团体迅速成长起来,他们为了最大限度攫取政治权利,推动了像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一轮轮的思潮革命,让西方的国家政治结构不再单一化,出现了分权制度、政治竞争、多党制等多种思潮和机制共存的社会多元主义,这是西方思想较为开明的原因之一,但也导致西方国家权利分布较为分散。
早在古希腊时期,西方就诞生了“民主政治”,但它其实并不是我们现在熟悉的模样,因为它只属于古希腊城邦市民,是一种城邦市民全体参与的直接民主。在此,我们需要先弄明白“古希腊”这个代称的真正含义,它并不是一个国家概念,甚至不是一个文明概念,而是一个地理概念。广义上的古希腊指的是希腊半岛上的城邦,以及周边的殖民地。每一个城邦都是一个独立的政治体,都是一个狭义的文明。比如,雅典和斯巴达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政治文明。
以雅典为例,城邦定期召开公民大会,讨论公共事务的决策,最终以投票的方式定夺。公共事务的范围很广,包括执政官选举、军事战争、社会福利、法律审判等等一系列事物。除了奴隶之外,大多数人都有人身和财产自由,同时也被强制要求参与公共议政。这就决定了古希腊城邦国里的市民生活都是围绕公共议政开展的,几乎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辩论中度过,这也是为何古希腊会以诡辩法著称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要参政议政,所以古希腊城邦半径一般都是以一个人半天里最远的步程为界定的,这就使得古希腊众城邦都是大小趋同的,整个城邦都是为这种全民参与的直接民主而服务的。
这种形式看似很先进,但是现实却恰恰相反。几乎人人都在市政中心讨论政治,固然相应的其他社会效益也是相对比较低,甚至有时连开几轮会议,一个简单的议案都无法达成共识,而且只要你会诡辩,甚至一些荒唐的议案都能全民投票通过。因此,即便拥有先进的“民政政治”傍身,古希腊也没有在西方历史中存续太长时间。
为使理想中的“民主政治”落地生根,西方找到了一个折中的方式,就是“多元政体”形式,即代议制民主制,让少部分人代替全体公民参与民主议政,这种形式下诞生了我们当今政治中的议会制、多党制等等政治实现形式,像我们国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是代议制的具体表现形式。
在历经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之后,西方确立了不同于东方的个人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这既是一次次社会改良运动催生,也是西方支离破碎的地理环境和相互抗争的发展历程共同决定的。在这种核心价值取向的影响下,西方在近现代极大限度地激发了个人的创造活力,实现了西方文明的弯道超车,成为了当今世界基本秩序的制定者,催生出了当今以西式价值为核心的现代文化。
这八大特征基本较为准确地界定了西方,但还是多少跟我们的认识中的“西方”有出入,只要你多思考一些,就会发现,“西方”作为我们常识认知的一部分,本身在我们认知里留下了很多矛盾的地方。
它可以是包容的模样,这种包容性沿袭自古典时期,孕育了西方多元的哲学体系,诞生了推动社会变革的种种思潮;但它也可以是封闭的,中世纪的宗教大审判,很多无辜群众被冠以异教徒、女巫名号后被残忍屠杀,只因他们理念或生活等方式与当时天主教相悖。
它可以是先进的模样,先进到古罗马时期,西方就诞生了完备的城市给水系统和当代商业综合体的雏形;但它也可以是落后的,落后到放血疗法统治西方医学长达十多个世纪,甚至美国的开国国父华盛顿因使用放血疗法导致失血过多去世。
它可以是文明的模样,现代正式场合的礼仪规范很大一部分沿袭自近代西方的社交礼仪和宫廷礼仪;但它也可以是野蛮的,美洲的玛雅、阿兹特克、印加等文明都毁于西方的殖民炮火,印第安族裔和非洲族裔的血泪史无不跟西方有着密切的联系。
——比如,你肯定知道古罗马有多辉煌,你应该也知道帝国取代共和国的这段故事。但是第一个埋葬共和的人,并不是你知道的那位大人物——凯撒,而是苏拉。那么,为什么苏拉后来就被人当成了国贼,而凯撒就成了国父呢?
——再比如,一说到中世纪,你第一反应可能就是“黑暗的中世纪”。但是,如果你穿越回一千年前,你会发现中世纪绝不是一团漆黑,它的成就直接引出了现代的西方,而且,从精神世界的纯粹和纯净来看,中世纪很可能是西方最“光明”的时代。
——再说到近现代,前面提到过的《大宪章》,你大概知道它是宪政的原点,但《大宪章》一开始只不过是贵族和国王争夺权力的一份协议。那它后来怎么就变成了让每个英国人都享有自由的根本大法,怎么有了今天的地位?
由此可见,以静态的标准去衡量西方,虽然具备一定的准确性,但是西方作为一个文明主体,长期处在一个相对动态过程中,以静态去看动态,固然会有很多遗漏。故此,这就是笔者想要尝试的事情,以文化为脉络,从古典一直梳理到近现代西方,想以此作为一个引绳,引出更多人们关于“西方”这一简单概念的复杂思考。
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笔者的疏漏与偏见,但是也不影响你看出西方独特的成长路径,它在一次次的毁灭中挣扎、重生,一次次于灰烬中涅槃时,带有新生的辉煌,也会沿袭旧时的残念,正因此,它是动态的、变化的,也正因此,它成为了我们“东方”的他者——西方。
以上便是笔者将此系列文章命名为《文明的挣扎与重生》的原因,这算是此系列文章的序吧。自知此系列的写作难度非比寻常,但既然已经开头,便希望能坚持到结束,正如当时带兵度过卢比孔河欲进攻罗马的凯撒所说:“骰子已然掷下!”所以,敬请期待。
在此,希望大家也能关注下我的微信公众号“漫话西方文化”,相关内容会第一时间在公众号发布,微信搜索关键字“漫话西方文化”或“CarlosSherlock1990”即可,谢谢大家。
评论区
共 6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