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fjan Stevens总是能用一种朴素而丰饶的姿态感动我。新专辑里无数个瞬间闪回到了《Illinois》与《Carrie and Lowell》,繁密的和声与节奏衬得Sufjan的声音犹如微风一样在耳边轻拂、翩跹,又是他最擅长的从静到动的编曲方式——轻盈的intro,简洁的钢琴/原声吉他再配上Sufjan低沉的吟唱,然后开始加入其他元素:节奏型简单但十分融洽的打击、时不时掀起的阵阵管乐、一层铺着一层的和声以及他过往作品中的ambient与电子乐色彩。(还记得三年前听到Sufjan几乎完全用效果器堆砌起来的《The Ascension》多少人捏着鼻子走开,哼)
「Will Anybody Ever Love Me?」里出现的合唱很容易让人想起《Illinois》、想起「Chicago」,但当我听完《Javelin》之后再回去听《Illinois》,就非常明显地品尝出了Sufjan的苦涩——二十年前的合唱可以说是纯粹的欢心喜悦、热闹与憧憬,但到了新专辑里,虽然合唱形式依然是递进与悠扬的,但当你听到Sufjan在用一种积极与升调的唱法唱出"Will anybody ever love me?/In every season pledge allegiance to my heart",反而更衬出伤痕之后寻求帮助的渴望,衬出一个人孤独凝视黑暗的苦涩,这是Sufjan Stevens不同于其他sad indie artists的表达悲伤的方式,细腻而坚韧。
打开社交媒体之后看到了Sufjan Stevens袒露新专辑背后的那位挚交,让我回到了当初听Frank Ocean时的感伤状态,他们都是那种命运待他们非常残忍的艺术家,too close to the sun. 时至今日我也有了与Sufjan相似的遗憾与痛苦,所以我喜爱却有时不忍心听《Javelin》,感激同时也心疼Sufjan Stevens,希望他早日康复。
PC Music has never had a specific manifesto – when I started it in 2013 it felt like I was trying to nurture something that I couldn’t quite define, just a feeling of untapped energy and potential. Over the years it’s been characterised by a shared attitude of risk taking and an unspoken certainty that pop music can’t be fully owned or explained by the mainstream or the underground.
“PC Music 从来没有一个具体的宣言--当我在 2013 年创办它的时候,感觉就像我在努力培养一些我无法完全定义的东西,只是感觉到了一种尚未开发的能量和潜力。多年来,我们的共同特点是敢于冒险,并坚信流行音乐无法完全被主流或地下音乐所拥有或解释。”
I've always been interested in how we categorise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It's integral to making music, running a label or defining a genre. PC Music isn't doing what a traditional record label would do, it's evolving into a new form and celebrating the newest music that ever was.
“我一直对我们如何将过去、现在和未来分类感兴趣。无论是制作音乐、经营唱片公司还是定义音乐类型,这都是不可或缺的。PC Music 所做的不是传统唱片公司会做的事情,它正在向一种新的形式发展,并庆祝有史以来最新的音乐。”
Caroline Polachek - Desire, I Want to Turn Into You
初听《Desire, I Want to Turn Into You》的时候,我觉得体验不是很连贯。也许是专辑里快一半的歌曲在之前都公布了,导致我在整张专辑的聆听过程中注意力很分散。但在与《Pang》进行对比后,我认为更大的问题出在风格的完整性上。
如果说《Pang》是Caroline Polachek对Chairlift解散后自我探索的那两三年的艺术总结,用哥特而神秘(Ethereal)的风格气质向听众袒露了Caroline的心声、渴望与困惑,那么《Desire, I Want to Turn Into You》更像是一场行走在钢丝上的表演,前一秒还在「Sunset」明亮的flamenco-influenced guitar的包裹下漫步在巴塞罗那,下一秒就要在「Crude Drawing Of An Angle」的scorny氛围里为一间昏暗的屋子拉上厚重的幕帘。
新专辑里见不到像「Ocean of Tears」那样personal的歌了,Caroline把"ocean"这个自己最爱的意象放进了「Welcome To My Island」,却没有给听众足够的欣赏时间,就匆匆抽开后续作品华丽的包装丝带——Caroline 是一个特别会写hook和旋律的创作者,但适时的减法也许更适合这张专辑。毕竟《Desire, I Want to Turn Into You》和《Pang》一样,和Chairlift时期的三张专辑一样,依然是在模糊的身体轮廓中寻找自我的一份作品。
歌都是好歌,但拼起来还不是一张完美的专辑,最后再批评一下Danny L Harle(虽然我们上一秒还在表扬PC Music)圄于电子音乐人思维/创作方式的制作思路——往作品里加了太多“形式化”的合成器音色与音效,以此创作出来的作品虽然初听有趣而惊喜,但听久了非常容易审美疲劳——这在下半年的新歌《Dang》里体现尤甚。
12月在Clockenflap Festival看了Caroline的演出,总的来说非常精彩、非常激动人心。在等待开场的时候,前排的乐迷还在“练习”「Welcome To My Island」那标志性的intro,到了出场的时候——Caroline在鸡飞的出场和在Fuji Rock的一样,是一个富有她个人风格的60s表盘倒计时——人群的尖叫甚至盖过了一部分的Caroline的声音。唱「Smoke」的时候,因为台下观众跟唱太过热情——Caroline可能从没见过这种阵仗,也可能是对观众展示出来的横幅内容感到好笑,还在演唱中途小小地笑场了一下。看完演出和朋友感慨,19年听到《Pang》的时候,还是被Caroline Polachek那有趣、脆弱以及带有一些幽怨的气质所吸引("So hot you're hurting my feelings"),朋友吐槽:你那时肯定想不到现在会这么香艳[scream emoji]。
Young Fathers - Heavy Heavy
专辑发得太早导致我差点以为这是去年的专辑——
距离上一张专辑已经过了五年,我们越来越想念那些能把说唱、电子还有独立音乐融合在一起的作品。在《Heavy Heavy》中,Young Fathers用轻松明亮的Afropop将专辑的一头一尾——「Rice」与「Be Your Lady」串了起来,让《Heavy Heavy》在几句口音各异、熙熙攘攘的“我可以从银行取出价值10英镑的爱吗?”中走向了一个在不断回响、无限循环的结局——这样形式上乖张桀骜骨子里却澄澈深沉的味道,是我羡慕的独立艺术、先锋艺术的创作姿态。「Drum」这首歌充满动态的afrobeat下藏着Kraftwerk的舞曲旋律,「I Saw」用加法式的编曲思路给了专辑很强的indie(而不是experiment)印象,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Ululation」,用耀眼的欢呼修饰了节奏与情感上都急不可耐的上下两首歌,听着惬意与整体。
《SCARING THE HOES》是我的年度hiphop专辑,我很喜欢JPEGMAFIA身上的那股叛逆与狂妄,以及从他作品中散发出来的自信(自大)与反体制的能量,他与Danny Brown都是当下实验/另类嘻哈界炙手可热的明星——而作为他们的合作结果,《SCARING THE HOES》是一张评价注定会两极分化的作品,喜欢它的人会觉得这是最天才的制作,是今年听到的最爽快与暴力的音乐,不喜欢的人会觉得自己被吵到耳朵了,“从来没听过这么烦的音乐”。
专辑的采样从iPhone提示音、拍手声、走音的萨克斯音调囊括到P Diddy、LL Cool J 和 Kelis 的作品片段,如何驾驭这些差距极大的采样又是JPEGMAFIA炫耀自己才华的地方——用爽快的、符合听觉的overload效果与hook来安排专辑的段落与节奏感,用意想不到的break down来过渡采样,用低采样率、glitch塑造粗糙、狂野的听感……倘若你是404 Sampler的用户,那么你会更加清楚(同时也更加兴奋)JPEGMAFIA的实力与野心。《SCARING THE HOES》是一张从任何角度来说都充满侵略性的作品,用丰富且不稳定的信息洪流淹没听众的耳朵与大脑。
相比细碎而紧凑的《SCARING THE HOES》,JPEGMAFIA与Danny Brown其实还有一张温和而宏大的cooperative EP,《SCARING THE HOES: DLC PACK》,里面连续而大段地采样了Al Green的R&B经典「I'm Still in Love with You」、厄瓜多尔的世界歌手Hugo Henriquez的名曲「Te Voy A Regular Un Continente」以及来自Nivea的21世纪初的明媚流行 hits「Don't Mess With My Man」。在版权上更嚣张,但是在聆听上更好消化(PS: EP的bandcamp封面也挺…和上图中正式专辑的bandcamp封面异曲同工吧)。
yeule在自己的舒适区诉说与展示着成长历程中的伤痕,作为一个成长在新加坡的音乐人,《softscars》里的脆弱赛博情绪带着显眼的东亚烙印——内敛而自省,"All this love I have for you has made soft scars"。她对于创伤和亲密关系的观点让身处相似成长环境与成长阶段的我思考与着迷,我很早之前抛出过一个问题:“我们这一代人会写出什么样的音乐?”现在我在yeule身上得到了一个答案。
Black Country, New Road - Live at Bush Hall
我的手机里一直存着一份BC,NR去年在Fuji Rock演出的bootleg,与现在呈现给所有乐迷的《Live at Bush Hall》相比,音乐内容基本上没有区别,只少了最后一首「Up Song (Reprise)」。我不了解乐队出于什么原因最后选择用现场专辑(而不是录音室专辑)的形式发布它们,但考虑到这些作品特殊的创作背景,以及专辑本身的内容表达,多多少少也能体会到乐队自身对这些作品的定位。
当时《Ants From Up There》刚刚发布,就在Twitter上看到了Isaac宣布离队的消息。本来专辑发布后订得满满一堆的巡演日程,也都狼狈地取消了。一些日期没那么近的演出没取消,但是得到了乐队将表演全新作品的承诺。
所以《Live at Bush Hall》的这些歌其实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创作出来的,而出走的Isaac毕竟是主唱,所以如何从上一张专辑Isaac强烈的个人色彩中走出来,重新调整每个人在乐队创作中的位置也成了BC,NR要面对的一大问题。
《Live at Bush Hall》里的九首歌,在主题上是不连贯的,或者说是缠成一团的。虽然在音乐与歌词上有整体性的设计——像Tyler在「Laughing Song」的副歌部分唱的是专辑里几首歌的歌名,平时听歌不认真看词的我突然发现这件事的时候还挺受震动——但与《Ants From Up There》相比,没有那样强烈的主题感;尤其新专的三位人声之间的转换,对整专的主题感也是不小的挑战。好在乐队的辨识度还在,BC,NR还是那支层次丰富,情绪与器乐饱满的乐队。
很多人带着“BC,NR之后会成为一支什么样的乐队”的疑问来听《Live at Bush Hall》,而我在Clockenflap看完他们的演出之后也听了许多台下观众褒贬不一的评价。我觉得《Live at Bush Hall》不是一张要去和《Ants From Up There》做比较的专辑,它更像是BC,NR为自己新的创作阶段做出的试验。
在《Ants From Up There》发行前他们曾说过自己的目标是做“完美的流行乐”,到了《Live at Bush Hall》,我觉得他们离自己的目标又近了一步。作为一个器乐配置丰富的独立乐队,让自己有alternative的流行感,要比让自己晦涩、严肃、experimental起来更有挑战性。其实对于任何独立乐队都是这样,当流行乐越来越主动拥抱独立音乐,追求独立音乐听感的时候,独立音乐要以什么姿态面对流行乐的影响,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想这也是我喜欢BC,NR的最大原因,小提琴+萨克斯配合打击营造出的“非直觉的”即兴感,往主流作品的旋律结构靠拢的“直觉上的”流行感——少有独立乐队想到要寻求这样的平衡。
去年年底的时候,BC,NR做了一张实体限量发行《Never Again Pt. 2》,在里面翻唱了Caroline Polachek、Regina Spektor、The Magnetic Fields以及Billie Eilish的作品(他们对流行乐的品味我很欣赏),从那些翻唱作品里也能感受到乐队自己的风格追求。
若真较真起来,《Live at Bush Hall》可能也只是一张现在比较喜欢,两年后就不会再主动想起来聆听的专辑,而《Ants From Up There》更是一张需要经历时间检验的专辑。我在21年分享BC,NR的第一张专辑《For the first time》的时候,感觉他们还没有这么受欢迎,结果一年过后已经是独立乐迷里人人热议的明星乐队了。期待他们的下一张录音室专辑吧,我同样也期待其他同龄的乐队。
Daughter - Stereo Mind Game
距离上一张Daughter的正式专辑《Not to Disappear》已经过去七年了(虽然其中隔着一张乐队为《奇异人生》前传做的soundtrack和一张主唱Elena的个人专辑《Ex:Re》),新专辑做成什么样我都会接受的(笑)。
《Stereo Mind Game》相比Daughter以前的作品,编曲丰富了很多,专辑里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弦乐,用一种细腻的实体感代替了早期作品里用原声吉他reverb营造的浓厚氛围感,可能是多年没有新专辑了,突然的变化让人有一点错愕。时间上的距离让人不好判断自己更喜欢以前的专辑是因为什么,但《Stereo Mind Game》的Daughter依然是一个梦幻而美好的、给人希望的乐队。
再说一件Daughter的有趣小故事,《Stereo Mind Game》一开始进入宣发的时候,乐队在推特上告诉大家他们的官网上有个限时解锁的东西,结果倒计时快结束时,过高的访问量让网站服务器瘫痪了,几乎没有人听到他们准备的新歌片段。
CMAT - Crazymad, For Me
我很喜欢art rock与art pop,但是今年没有听到很多相关类型的作品。所以幽默感十足的《Crazymad, For Me》直接获得“年度推荐专辑”提名。先不客气的说,这是一张缺点明显的专辑:旋律写作的同质,编曲与器乐的简陋与苍白,以及CMAT有点滥用的转调唱法……你几乎不可能在乐评网站评选的年度专辑榜上看到这张专辑,但我为什么喜欢这张专辑,因为我喜欢创作者在音乐中表现出的“疯劲”。
CMAT的第一张专辑还比较收敛,只是用另类流行的小调唱唱"But I like you, Peter / I wish you were a wife-leaver",而到了《Crazymad, For Me》里直接黑化,第一首歌就唱起"But you did this shit to me / Made me brilliant,you fucked me up / And I'm reaping what you've sown"。而她的声音音色也与这样的情绪宣泄十分相配——失望中夹杂着仇恨、幽怨中按捺着愤怒,当然,更多的是对自己的自信——结合在歌词与旋律中,传递出来的精神状态让我觉得十分有趣。
当我不需要独立音乐自负沉重的意义感与责任感,只想要让头脑轻松一下的时候,我会需要这样一张专辑。
下面是一些虽然没有认真写推荐语(懒惰),但也值得一听的作品!
Yves Tumor - Praise A Lord Who Chews But Which Does Not Consume; (Or Simply, Hot Between Worlds)
名字可真够长的,但是很有意思——“A Lord Who Chews But Which Does Not Consume”,听完专辑才明白标题的意思与Yves Tumor内心的复杂矛盾。这是今年最好的art rock专辑(之一)。
评论区
共 7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