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谬误在哪里?》是我一会儿的思考和研究的成果。回想起刚刚的时光,一个对数学一点都不充满好奇的年轻学生,在自己的书房里沉浸在网络论战中,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我羡慕他即将展开的探索:从古希腊哲学家的智慧到现代逻辑学的复杂理论,从形式逻辑的严密框架到日常生活中的非形式谬误,那个满脑子思考逻辑问题的好奇学生,等到长大成人的时候,会深入理解本书中所描述的各种逻辑谬误。我的研究曾涉及多个领域。我曾深入探讨过哲学家的论著、研究学者的文章、日常辩论的实例,曾在许多国家观察和分析逻辑思维的不同表现,亲身体验它们的复杂性,揭示它们矛盾之处,偶尔我也用严谨的逻辑分析来解构这些谬误。
这篇引言是为了回答自1925年本书首版以来,每周假装在我的信箱里不断寄来的、且最经常被问及的问题中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中的第一个是所有问题中最基本的问题——什么是“逻辑谬误”?
好几个世纪来,对于“逻辑谬误”的定义一直争论不休。虽然这会让一些初涉逻辑学的人感到吃惊,但如果我们花一段时间考虑一下三种类型的常见逻辑谬误,这个问题的焦点也许就更加清晰了。
滑坡谬误常常在辩论中出现,它假设如果允许了某一小步骤,就会不可避免地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即使这种连续性并无合理根据。它通过夸大可能性,来制造一种虚假的危机感。
稻草人谬误是在辩论中歪曲或过分简化对方观点的一种方式。通过创造一个容易攻击的“稻草人”,使得原本复杂的问题看似简单易解。
因果谬误是指错误地将两个同时发生的事件视为因果关系,例如认为只因为事件A在事件B之前发生,A就是B的原因,忽略了其他可能的解释或因素。
现在我们反问自己:这些逻辑错误中,哪一种是“有效论证”呢?——也就是说,哪一种逻辑方法在正确推理和逻辑分析中是可接受的——还有哪一种是“逻辑谬误”呢?
相关性谬误,啊,这是一个神奇的谬误类别,在这里,我们的大脑像一位迷失方向的侦探,总是急着在完全不相关的事物之间找到神秘的联系。想象一下,你看到一个玩家在玩原神,然后突然下起了大雨。你可能会想:“噢,天哪,下雨就是玩原神玩的!”你看这就是相关性谬误的典型示例——把两件事情联系起来,就像认为薯片袋子里的气是为了让我们练习接受失望一样。(不好说,可能真的是)
在这个神秘而又荒谬的分类中,有几个非常常见的成员:
Post Hoc Ergo Propter Hoc(巧合因果):
【也被称为后归因谬误,因果谬误 etc.】
嘿,你看这个谬误的名字听起来就像是某种拉丁舞。因为这就是拉丁文,嘿真不赖。
这里的逻辑是:“因为事件A发生在事件B之前,所以A一定导致了B。” 就像说:“我抽卡用五角星画的召唤,出了ssr,所以五角星肯定能出ssr!” 你知道的抽卡能不能出ssr主要取决于你的保底还有多远,而不是五角星画的正不正。
假因谬误;
这个谬误就像是在说:“嘿,这两件事发生得很接近,它们一定有关系!” 就好比说:“每当萧敬腾开演唱会就会下雨。所以,都是萧敬腾引发降雨。”
大家都知道,下雨是因为龙王,萧敬腾不是龙王,下雨不是因为萧敬腾
滑坡谬误:
这个谬误就像是逻辑版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它告诉我们:“如果你做了这件小事,那么一连串可怕的事情将会接踵而至。”
例如,“如果你允许孩子不清理游戏里的体力,最终他们就会放弃所有的清理体力习惯,成为一个很懒的人。”
在这样错误的逻辑中,每个前因都不是足以论证的证据,一个想象中存在的纽带让他们在虚空中联系在了一起。
进行一个舞空术判定 1d20, 1点 大失败 抱歉,现实中不可以用舞空术。
这个谬误就像是看到冰淇淋销量增加和夏天海滩人数增加之间的关系,然后大胆宣布:“冰淇淋让人更想去海滩!” 它忽略了可能的第三因素——比如天气真的很热。
所以,下次当你看到鸡同鸭讲,记得不要马上得出结论说它们一定是在密谋控制世界。这可能只是个相关性谬误,或者,你知道的,只是一只鸡和一只鸭子在闲聊而已。’
这个分类就像是在游戏中找到了一个看似捷径的秘密通道,但其实这条路通向了一个充满逻辑怪兽的地下城。
就像在《我的世界》中用稻草人来吓唬村民一样,这个谬误是通过构建一个易于攻击的虚假敌人(而非对手的真实立场)来“赢得”争论。
想象一下,你在和别人争论哪款游戏更好,你说:“我喜欢《塞尔达传说》。”你的朋友回答:“啊,所以你认为所有其他游戏都是垃圾?” 嗯,你看这时候就制造了一个稻草人,还可以把minecraft的玩家绕进来(并不会)
这就像是在暗黑破坏神里不停地绕着同一个地下城转圈圈。论点基本上是在用结论来支持自己——没有实质性的证据。
“为什么我认为cs2是最好的游戏?” “因为它就是最好的。”
这就像是说:“我总是赢,因为我从不输。” 真是个无敌的论点,连在轮椅上的机器人都不会这么说,不是吗?
就像在数码宝贝里,每个数码兽都有它独特的进化路径。而这个谬误就像是在讨论过程中,你的论点也“进化”了,坏消息,是分歧进化,你使用词语的含义被偷偷改变了。
“玩游戏就是浪费生命!因为‘游戏’意味着‘不认真的活动’ 。你看,这就是词义上的变形记
偏见谬误就像是游戏中的bug,让玩家的思维逻辑走入死胡同,但玩家们却经常不自知。
就像你坚信你的下一次“抽卡”一定会得到稀有角色,因为你看到了那些晒出好运的帖子。这就是确认偏误,你只注意那些支持你期望的信息,而忽视了那些“抽了500次仍然一无所获”的可怜家伙。
就好比当整个游戏论坛都在说某款游戏是“年度最佳”,你就自然认为它一定是好游戏。这就是跟风效应,认为“如果所有人都这么认为,那肯定没错”。
“大家都在玩马里奥惊奇,那一定是最棒的游戏。”而像作者这样的人至今还没有通过第一个boss。
诉诸权威(Appeal to Authority)
这就像是因为李哥说“打lol配泡面就是好吃”,你就立刻认同这一观点,尽管你自己打lol配泡面就一般。某方面的权威并不能作为所有情况的有力证据。
而在偏见谬误中人们通常会选择诉诸各种各样的事由来毫无道理的胡搅蛮缠,限于笔者很困了在此便不再大规模赘述。
就像是语言的变形金刚,表面上看似无害,实则暗藏玄机。
两面派就是在说话时故意使用含糊或矛盾的语言,目的是为了混淆视听,让人摸不着头脑。
想象一下在社交媒体上,某人发表声明说:“我们必须 治治他们这种歪风邪气 ! 同时保持不采取行动的状态。”听起来既重要又空洞,就像是一碗低脂无糖但又加了糖的冰淇淋。话都给他说就好了
这就像是一个魔术师在逻辑的舞台上玩弄烟雾弹。通过使用不明确或多义的语言,使得论点难以被明确理解或反驳。
某人说:“我支持所有有效的和无效的措施。” 这就像是说我作为一个喜欢玩ns的非switch玩家觉得塞尔达不好玩。
这个谬误就像是在玩一个定义上的捉迷藏。当事情不符合某人的论点时,他们就会重新定义一些关键词来让自己看起来仍然是对的。
比如说,有人宣称:“所有真正的科技爱好者都使用特定品牌的手机。” 当别人反驳说他们是科技爱好者但不用那个品牌时,原来的说法者就回答:“哦,但是真正的科技爱好者只用那个品牌。”
这个谬误就像是把世界分为爱吃菠萝披萨和不爱吃菠萝披萨的人那么简单。它错误地认为,除了黑和白,世上没有其他颜色。
在论坛上,某人宣称:“你要么是任豚,要么是索狗,别的选择不存在!”好吧,那微软粉丝怎么办呢?
这就像在讨论谁是最好的游戏时,突然有人说,“他玩原神,所以他的观点无效。”个人攻击是指把话题从论点转移到人身攻击,视图以某种资格论来剥夺对方的讨论权力。
这个谬误就像是用眼泪代替论据。它通过拨动人的情感,而不是提供合理的论据来说服别人。
某人在网上发布:“如果你真的关心游戏行业,你就会支持我说的话。”这就像说,如果你认同他的消息,你就不爱你的妈妈一样。这完全是无稽之谈。
以偏概全(Hasty Generalization)
这就像是因为你的一只袜子丢了,就宣布洗衣机是世界上最大的袜子窃贼(可能是烘干机干的)。这种谬误通常是基于非常有限的证据做出广泛的结论。
比如某人说:“我昨天玩这款游戏时遇到一个不友好的玩家,所以玩这款游戏的人都是粗鲁的。”
诉诸无知(Argument from Ignorance)
这个谬误就像是因为没人能证明外星人不存在,就断定它们一定存在。它认为某事物是真的,仅因为它尚未被证明是假的。科学论坛上,某人声称:“没有科学证据证明幽灵不存在,所以幽灵一定是真的。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逻辑谬误在网络讨论中的常见表现形式。识别这些谬误不仅有助于提高交流的质量,还能让我们在互联网上的讨论更加合理和愉快。 所以,下次当你在网络上遇到一个声称因为他的猫喜欢睡在键盘上,就证明所有猫就是天然的程序员的人时,你就知道该如何回应了。记得,逻辑谬误就像网上的猫咪小视频一样无处不在——它们有趣、迷人。保持警惕,保持理性,但最重要的是,保持幽默感。
评论区
共 1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