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 Lunoccupied 大大的系列文章,已获得授权,文章内容观点仅供参考和学习。同时欢迎军事爱好者们前来讨论交流(撕逼)。如果喜欢的话,还请多多关注原作者 Lunoccupied 大大的B站号: 点击跳转 随着互联网极端民粹主义盛行,国内突然炒起所谓的CRS(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国会研究局)报告,内容就是转述CVN-78福特的各项关键子系统可靠性严重不达标,各种不行
国内版CRS报告里,来自真·CRS报告原文信息其实早在1月就已出现,结果6月才热传,时机上为何这样选择懂的都懂。(注:2022年6月我军003福建号下水)更骚的操作是在真·CRS报告原文外故意塞入几个谣言,实际演示了一番成语“鱼目混珠”在现实中是怎么操作的
不管是国内版CRS报告这一张PPT,还是真·CRS报告那几张PPT,当然都丝毫没碍着现实中的CVN-78按计划开始首次作战部署。根据美国海军提供的信息,此次CVN-78上面搭载了60架左右的舰载机,数量上相当于一个满编舰载机联队的80%。这次作战部署时长将达到两个月左右,(注:指2022年10月福特号的首次作战部署)活动区域横跨大西洋两岸,除了美国海军自己的舰艇还有盟国舰艇编入航母打击群。
CVN-78福特上的EMALS(电磁飞机弹射系统)和AAG(先进拦阻装置)将是之后一系列文章的主要切入点,借此聊聊美国的监督机构,以及他们是如何把忽悠玩成一门艺术,在可靠性这事上用各种手法忽悠人,或者换用最近挺火的一个热词:打认知战
之所以选择EMALS和AAG,主要是因为这俩释出的资料最多,信息相对全面,容易通过两者身上的忽悠以小见大,窥探美国的战忽套路,同时也为未来更多的国内版CRS报告提供一个增进水平的方向
让军方自己监督自己的武器项目,这种 “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的行为不可避免会出现粉饰舞弊等行为,因此引入非军方的监督机构就显得非常必要了。在众多监督机构之中,知名度较广的就是GAO(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政府问责局),DOT&E( Director, Operational Test and Evaluation 作战测试和评估主管)和CRS
GAO被称为“国会看门狗”,成立于1921年,初衷就是监督政府的项目和开支,武器项目只是其众多涉及领域之一。GAO每年都会释出一份武器评估报告,被重点照顾的的武器项目可能还会时不时喜获一份专题报告。报告风格上偏重批评,容易被媒体选中传播,自然能在军圈留下知名度。
DOT&E则隶属国防部,成立于1983年,目的是让美军武器项目的研发全程都时刻暴露在独立的第二双眼下。DOT&E背靠军方的直属上司国防部,能轻易获得各种一手资料,是其它监督机构不少资料的来源。和GAO一样,DOT&E每年也会释出一份武器评估报告,而且风格也是报忧不报喜,提及的武器项目基本没有不喊药丸的,所以深得媒体和军圈喜爱。
CRS是美国国会的政策研究机构,隶属于国会图书馆,成立于1914年。和GAO一样,武器项目只是CRS涉及的众多领域之一。不过CRS没有GAO那样的门路去获得一手资料,所以只能作为二手资料的搬运工。例如在被热炒的报告里,CVN-78的可靠性数据就是全盘复刻自DOT&E
CRS的更新频率飘忽不定,有时候隔一两周,有时候隔几个月甚至大半年释出一份报告。一般都是大段照抄以往的报告再加点新资讯,主要信源是军方释出的资料以及媒体的新闻,引用信源也会标示得清清楚楚,堪称美国国会运营的维基百科,用来扫盲效果一级棒。
除了以上三大较为知名的监督机构,隶属国防部的ESD(执行军队理事会)和IG(检察总长),隶属国会的CBO(国会预算办公室)等监督机构也负有监督职能,就是因为各种原因知名度更低,也更少出现在聚光灯上
说到媒体,这一隶属官方之外的监督机构数量就更为繁多了。既有诸如简式,防务新闻,四大军种时报等专业军事媒体,也有CBS,福克斯等或知名或陌生的传统大众媒体,还有The War Zone,War On the Rocks等个人或智库成立的自媒体。这一赛道的竞争尤其激烈,内卷也是相当严重。(同行是冤家)
由于上述这些监督机构全都不隶属于军方,因此并不能直接左右军方的行为。理论上军方对其提出的观点和建议完全可以选择充耳不闻,我行我素。但是他们具备影响国会和国防部决策的能力,而军方是要听令于国会和国防部的,所以军方还是时常需要回应和反制。另一方面,国会和国防部不会只听这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监督机构的一家之言,也需要同时听听军方的观点,综合两方的说法做出决策。除了私聊解决,最常见的公开形式就是国会听证会,最终结果如何就看哪方的嘴炮更有说服力了。
最后,武器项目总有不能公开的信息,因此这些监督机构总是需要同时准备公开和非公开的报告,公开报告里还能分公开等级。一些关键信息在此过程就会有意无意被省略,解读起来很容易就成了“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lies: lies, damned lies, and statistics” (有三种谎言:谎言,该死的谎言和统计)。数字不会骗人,但是人可以用数字骗人。用对自己有利的数据作为对自己有利的论据这点,不管是美军,还是DOT&E,可以说都是玩得炉火纯青。虽然美国军事透明度相对比较高,但是该保密的还是会保密,外界能看到的通常都是各种监督机构发布的数据,美军的数据则会秘而不宣。这种信息差导致美军在和监督机构的舆论战中经常吃瘪,围绕EMALS和AAG可靠性的争论就是这现象的冰山一角。
在美军中,MTBOMF(平均任务失败间隔)是较为常用的可靠性衡量标准,也有另一个马甲叫MTBCF(平均严重故障间隔)。民间常见的表述则是MTBF(平均故障间隔),没有那么花里胡哨。MCBOMF(平均任务失败运行次数)则是MTBOMF的衍生品,用运行次数(Cycle)取代了运行时间,更适合用于EMALS和AAG可靠性的计算。
按照美国国防部给出的通泛定义,MTBOMF是平均工作多长时间会发生一次导致任务失败的故障。换言之,不会导致任务失败的故障,理论上不管有多严重还是轻微,都不会被计算在内。对EMALS和AAG而言,对任务失败的直观理解就是不能进行舰载机的弹射/拦阻作业。
而MCBOMF则更简单粗暴,只要把总运行次数除以总故障次数即可得出,如此一来得出的结果被称为累计MCBOMF(Accumulative MCBOMF)。DOT&E在2022年之前的报告中,统计EMALS和AAG可靠性时就使用了这一方法。这种统计方法种简单粗暴常用,但是也有明显的弊端,最典型的就是没有考虑澡盆曲线对数据准确性的影响。
新装备服役初期因为人员不熟悉新装备,设计制造上存在缺陷漏洞等原因,不可避免普遍会出现一开始故障率偏高的现象。随着缺陷被修复,人员熟悉装备性能,故障率将会降低并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直到长期使用导致的磨损、疲劳、老化导致设备故障率再次爬高。这就是澡盆曲线特征,它适用于绝大部分可重复使用的军用或民用机械设备。
在澡盆曲线的影响下,单纯使用总运行次数除以总故障次数计算可靠性,就如同班级倒数第一和我一起平均一下考试成绩,结果得出结论:我们俩都是差生。解决这一弊端就需要用引入新的统计和计算方式 。
第一种是通过人为或计算的方式,截取某段时间的测试数据用以求出可靠性。DOT&E在2022年的报告中便使用了这种方式。
在2021年及之前的报告中,DOT&E都是直接使用总运行次数除以总故障次数算出累计MCBOMF,数字上那是相当难看,给人营造一种EMALS和AAG不行的错觉。
而在2022年的报告中,DOT&E截取了CVN-78在2022年3~6月期间,EMALS和AAG的运行次数与故障次数,计算得出了这段时间内两者的MCBOMF分别为614和460,2021年不知名时间段内次数接近的1758次弹射/拦阻,MCBOMF则为460和115。对比之下两者尤其是AAG涨幅明显,不过DOT&E给出的评价还是 “略微提升”
第二种统计方式就是引入瞬时MCBOMF(Instaneous MCBOMF)这一概念,通过一个公式即可和累计MCBOMF进行相互换算。
MTBF(cum)即累计MTBF,这里可以用累计MCBOMF代替
MTBF(inst)即瞬时MTBF,这里可以用瞬时MCBOMF代替
α即增长率,知道两个不同时间点的累计MTBF和累计测试时长或次数,分别取自然对数,再相除即可得到结果,过程类似求过两点间直线的斜率。
查阅DOT&E的2019~2022年报告,可以知道DOT&E的数据一直记录到2022年6月,累计9998次弹射/拦阻。由此可以计算得出EMALS和AAG的故障发生次数,累计MCBOMF,瞬时MCBOMF以及增长率。
截止第9998次弹射,EMALS的累计MCBMF稳步上升到303,瞬时MCBOMF已经提升到约644,增长率三年来一直维持在惊人的0.5+,增长趋势明显。
相比之下,现役尼米兹级上服役近50年的C13蒸汽弹射器,设计之时定下的MCBOMF目标也不过是405,现阶段EMALS的实际表现已经超越了C13的设计目标。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尼米兹级首舰在进行首次作战部署时,C13的MCBOMF其实也远没达到设计目标,因此相同阶段的EMALS和C13,可靠性的差距实质上还要更大。
AAG的表现却可以用跌宕起伏来形容。截止第8157次拦阻着陆,AAG的累计MCBOMF从74.7掉到41,瞬时MCBOMF从2019年的近75掉到2021年的约34,增长率连续两年为负,统计数字是越来越难看。
但是同一时间AAG却越来越经得住考验。CVN-78上搭载的舰载机越来越多,航空作业强度越来越大,AAG依旧多次做到了100+日架次回收,甚至创造了本舰的8.5小时回收170架次飞机记录。
到了2022年报告,拦阻着陆次数上升到9998次,数字给人的直观感受突然又和现实表现接轨了。累计MCBOMF逆跌到49.3,瞬时MCBOMF大幅增长至497.5,增长率达到近乎突破天际的0.9,妥妥的逆袭。统计与现实之间的相互矛盾,统计数字的变化可以有多离谱,在AAG上可谓体现得淋漓尽致。
古语有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统计其实也是如此,统计与现实之间的差异,有时候只需仔细思考模型的不合理之处,排除掉不现实的因素后,便能接近真相。
DOT&E的报告显示,AAG(先进拦阻装置)的MCBOMF(平均任务失败循环)表现在2019~2021年曾呈现下滑状态,但在国会和国防部中也没掀起什么大浪,而且同一时间段内的实际表现还越发出色。除了有DOT&E的统计口径问题,这还牵扯到了美军和DOT&E之间对可靠性衡量标准的不同定义和判定标准。
今年2月3日的防务新闻就曾报导,海军发言人在回应DOT&E的报告中对EMALS(电磁飞机弹射系统)和AAG可靠性的评价时指出:美国海军衡量可靠性的标准和DOT&E不同。DOT&E看的是故障次数,而美国海军则是看可用时长占比。EMALS和AAG的这一指标都已达到了约98%
同时海军发言人还解释道,DOT&E衡量可靠性所用的MCBOMF,只考虑了故障次数而没有考虑故障严重程度和排障时长,如此一来不同程度的故障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权重是完全相等的。
海军发言人所提到的DOT&E所使用的故障次数,自然就是前文我们提到的MCBOMF,而海军所使用的可用时长占比,专业术语就叫Ao(作战可用性)。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下面我们就要讲到海因里希法则,即赫伯特·海因里希在其著作《论科学方法预防工业事故》中的阐述: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这也就是著名的 海因里希法则 ,EMALS和AAG自然不会例外,它们也受到海因里希法则的约束。
一般来说,一款设备的微小故障发生频率要远高于重大故障,前者的排障时长也要比后者短。在MCBOMF的公式中,只包含了故障次数这一变量,忽略了故障严重程度和排障时长,因此不同类型故障在计算中的权重是相等的,这就容易产生一份和实际使用反馈相悖的统计数据。此前AAG的MCBOMF连续2年下滑,航空作业强度却在不断增大这一矛盾便是最好的例证。
2022年11月的首次试验性部署期间,CVN-78福特的舰员接受受邀登舰的军事记者采访时也有类似的表态,透露EMALS和AAG的绝大部分故障都是诸如传感器,液压系统,机械方面的微小故障,在不影响其余弹射器的情况下即可进行修复,导致相邻弹射器必须下线才能修复的重大故障甚至灾难性故障则甚少发生,而且主要集中在早期。
Ao之所以会在衡量设备可靠性时被美军引入,是因为其考虑了人力,后勤等在实际使用中可能影响设备可靠性的因素。MTBF(平均故障间隔)旨在衡量设备本身的可靠性,对这些因素考虑欠缺。在MTBF基础上衍生的MCBOMF才进行了一定修正,考虑了人为因素导致的故障
值得一提的是,民间和美军,美军和国防部,美军不同军种之间,对Ao的定义和计算方式都有一定的区别,要是细究这也是笔难以理清的糊涂账。
从防务新闻的报道可以得出,现如今EMALS和AAG的Ao在98%左右,那么对比其之前定下的Ao指标,这一数字达标了吗?
在2004年,负责管理航母项目的PMS(舰船项目主管) 312的汤姆·摩尔上校在介绍EMALS的PPT中,就透露了其Ao指标为0.89,即89%。海军发言人2月所说的98%已经超出当初定下的目标值的10%之多。
相比EMALS的部分一个段落就能完整概括,AAG的部分则要精彩许多。由于早期糟糕透顶的表现,AAG被美国国防部从CVN-78中分离出来,2017年开始作为一个独立项目申请预算和接受监督。得益于此,外界得以从ESD(执行军队理事会)的专题SAR(选择性采购报告)中了解AAG的KPP(关键性能参数)
SAR中清楚标示了AAG的其中一个KPP是Ao,MCBOMF并不在其中。而今年的SAR透露,AAG在IOT&E(初始作战测试和评估)阶段,要求Ao的门槛值为0.985,目标值则为0.988。实测中,总计12577次拦阻所得出的累计Ao为0.865,瞬时Ao则为0.938
从实测数据可以看到,SAR截稿时AAG的Ao仍未达到0.985的门槛值。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是IOT&E阶段的要求,而CVN-78的IOT&E在2022年9月才正式开始。在这个时间点之前,其累计拦阻次数已经达到约1.1万次。也就是说这12577次拦阻中,只有约12.6%发生在IOT&E阶段,SAR中的实测数据并不能作为AAG没有达标的证据
除此以外,SAR中特别补充到,ISE (独立航行演练) 11~18期间的4677次拦阻所得出的累计Ao为0.962。0.985是系统达到成熟后所要求的门槛值,而系统成熟的定义是要在CVN-78上完成2.5万次拦阻,并计划2023年底前完成。对AAG的评价是“自2020年7月以来,相较PDT&T(交付后测试和海试)早期,AAG在作战可用率上展示了显著的进步。随着AAG系统增加周期作业,预计系统可靠性和作战可用率还将增长” 。
从12577次拦阻所得出的累计Ao为0.865,ISE (独立航行演练) 11~18期间的累计Ao为0.962,瞬时Ao为0.938这些数据不难看出,AAG早期的Ao严重低于0.865这个平均值,后期才有了质的飞跃。同时也交叉验证了Part 2中提及的,在2022年的DOT&E报告中,AAG首次发生累计MCBOMF逆跌,瞬时MCBOMF暴增的现象。
美国海军发言人透露的Ao达到98%,远大于SAR中公布的任何一个数值。最可能的解释就是,98%是美国海军根据某个阶段内,例如IOT&E开始后,EMALS和AAG的弹射拦阻次数所计算得出的结果。正如一开始说的,美国海军和DOT&E都会灵活运用统计学来为自己寻找有利的论据
根据今年4月美国海军透露的消息,CVN-78完成部署后计划将进行一次为期一周的持续出动能力测试。SAR显示CVN-78的IOT&E将持续到2025年3月,以包含在未来的COMPTUEX(合成训练单元演习)中进行架次出动率测试的计划,这里指的很可能就是高峰出动能力测试。
前文简论述了DOT&E和美军在可靠性问题上使用的不同衡量标准,就算是同一个衡量标准,计算方法和参数可能也不尽相同。其实具体到一个故障上,美军和DOT&E的看法可能都得打一架。这是美国著名军事记者迈克尔·法贝(Michael Fabey)就透露的一条潜规则。
迈克尔·法贝作为任职20多年的美国资深军事记者,没少上过尼米兹级,也上过CVN-78福特。之前在和他的交流中,他给出的评价便是CVN-78表现相当优秀,尤其是2021年还需要承担整个东海岸舰载航空兵的训练任务这种重任。因为对于和平时期的航母来说,这种训练任务产生的日起降架次最多,所以也最考验EMALS(电磁飞机弹射系统)和AAG(先进拦阻装置)的可靠性。
在迈克尔.法贝眼里,美军和DOT&E是两个世界的机构。DOT&E属于数据党,作风就是过于谨慎,和美军这样的实操党截然不同。他在撰写军事新闻时,从来不会单方面引DOT&E报告的内容作为信源,而是会就DOT&E所提到的问题咨询美军并交叉比对其说法。他解释道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DOT&E和美军在观念上有不小的差异。
他用故障的定义举例道。在FSST(全舰抗冲击测试)中,如果舰上有条线缆因为爆炸冲击,被震落天花板吊在半空。美国海军会认为此等问题很快即可修复,也不会产生严重问题,因此只会将其判定为小故障,但DOT&E的看法会截然不同,认为此等问题完全可以分类为严重故障,然后写进报告的统计数字里。
法贝所述的掉条线缆都能被美国海军和DOT&E归入不同的故障程度,引申出的正是MCBOMF(平均任务失败循环)被纳入统计的故障的准入门槛不同。准入门槛可以有多复杂,从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海军对C13蒸汽弹射器的测试报告中就可见一斑
报告中MCBOMF还叫MCBF(平均故障循环),只会统计那些导致必须中止现有弹射流程,且修复时间大于3分钟的故障,又被称为严重故障或一类故障。其余修复时间不长于3分钟,或者可以弹射完成后再修复的故障,则属于二类或三类故障,都不会被计算在内。
在对尼米兹的C13蒸汽弹射器从1970年到1976年的测试中,美国海军进行了11058次运行,总共发生了263次故障,但只有64次被归类为一类故障并计算入MCBF中,因此可得C13的MTBF为173。值得注意的是,11058次运行中有近63%是空载弹射,而空载弹射会拉高弹射器的可靠性。尽管如此,此时C13的MTBF依旧和其设计指标所要求的405次,有相当大的距离。
这一报告披露的MTBF统计口径也许早并不适用于EMALS和AAG的MCBOMF,但是已经足以让人了解其复杂程度。我们目前看到的MCBOMF数据均来自DOT&E,DOT&E并没有对故障的准入门槛做任何解释,而美国海军已经改以Ao(作战可用性)衡量可靠性,更不用对此报什么期待。所以,有多少不被美国海军视作严重,但却被DOT&E打上严重标签的故障写在EMALS和AAG的报告上,外界无从得知。除此以外,法贝提到的作为数据党的DOT&E作风,和作为实操党的美军截然不同,这也是见惯不怪了。DOT&E信奉数字说明一切,美军却认为实践出真知。
DOT&E在上世纪80年代成立后,接管了OT&E(作战测试和评估),结束了美军在IOT&E(初始作战测试和评估)和FOT&E(完全作战测试和评估)上做小动作以求尽快通过,将装备投入部署的历史。但DOT&E的介入也有弊端,OT&E这一流程开始变得相当繁琐且耗时,所以美军也没少在IOT&E完成前就直接把装备投入部署。例如本系列主角CVN-78,其IOT&E预计将持续到2025年3月,但目前CVN-78已经在进行其首次常规部署。还有就是DOT&E重点批判的对象F-35,今年9月才完成IOT&E,但其全球部署早已开展,并且在中东经过了实战检验。
回到服役时靠性并不达标的C13上,实践出真知的美国海军并没有因此停下部署尼米兹级的脚步。首舰CVN-68尼米兹1975年5月服役后,当年就完成了5731次弹射,第二年7月开始的首次作战部署中,约6个月时间内进行了超过9000架次起降,并在1976年底前就达到了2万次起降的里程碑。
相较之下,EMALS和AAG的MCBOMF不仅超越了当时C13的MTBF,甚至已经超越C13的MTBF设计指标,却只经历了7年2万次起降,考验完全算不上严苛,甚至可以说根本就是轻松拿捏。幸亏上世纪70年代DOT&E还没成立,不然C13也得喜提给EMALS和AAG的同款评价。
就像没有一个女人能笑着从男朋友的手机里走出来,没有人能哭着从DOT&E报告里走出来。作为 “拿钱唱衰的急先锋” ,DOT&E报告的一贯作风是基本看不到积极的正能量报告,只有数不清的找茬和批评,让你心中飘过一万匹羊驼。而如果连DOT&E都找不到什么茬,那就说明这个武器项目简直是三体人的水滴一般完美无瑕。
当然如何唱衰也是门技术活,DOT&E作为正当政府机构当然不会光明正大地造假,但不代表不会灵活运用春秋笔法来让自己的结论更有说服力。不过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这些春秋笔法也曾让DOT&E在唱衰CVN-78福特上栽过跟头。
翻开DOT&E的报告,你会发现在CVN-78海试前,DOT&E多次预测其实际表现会非常糟糕,并且给出一系列数据作为佐证。EMALS(电磁飞机弹射系统)和AAG(先进拦阻装置)的MCBOMF(平均任务故障间隔)一直没有达到指标一事就被多次提及。
DOT&E曾经在报告中不断强调,EMALS的MCBOMF(平均任务故障间隔)理应达到4166,AAG的MCBOMF理应达到16500,给人一种EMALS和AAG应该现阶段就达标的错觉。然而实际上,EMALS和AAG现阶段根本不需要做到,DOT&E隐瞒了一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这一点作为同行的GAO(政府问责署)早在10年前就已经揭露。
2013年,GAO发表的CVN-78专题报告中,提到EMALS和AAG因为早期故障率居高不下,无法遵守早期制定的可靠性成长曲线,为此对可靠性成长曲线进行了重新修订。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现实的CVN-78也并没有遵照GAO上披露的时间节点执行。例如IOT&E被从2017年拖延到2022年,AAG在IOT&E前运行接近1万次,而不是当时预计的1500次。
修订后的可靠性成长曲线,要求EMALS要在31.5万次运行时MCBOMF达到4166,预计2032年达成,AAG要在33.5万次运行时达到16500,预计2027年达成。
要知道一艘航母几乎需要整个服役期来刷出30+万次起降。例如CVN-68尼米兹1975年5月服役,但直到今年4月才达成35万次起降,前后经历了近48年。美国航母中这一次数的最高记录是CV-16列克星敦,服役48年间累计达到惊人的483663次。
相比之下,截止今年10月,CVN-78上的EMALS和AAG的运行次数只达到2万次。而且平均4~5年才会有一艘姐妹舰服役,帮忙分摊刷起降架次的压力,30+万次对于福特级来说是一个非常遥远的目标,至少需要十几年时间完成
DOT&E有意无意地忽略了EMALS和AAG的运行次数这一前提条件,将达到30+万次运行次数时理应达到的MCBOMF混淆为现阶段理应达到的MCBOMF,只是为了批判两者可靠性不佳所编织的理由。就算EMALS和AAG奇迹般地如初始设想般可靠,也分别需要满足约22万次和22.5万次运行这一前提条件,才会达到设想的MCBOMF指标。也就是说,就算EMALS和AAG如设想般一帆风顺,现阶段DOT&E依旧会给两者打上可靠性不佳的标签。
除了指责EMALS和AAG的MCBOMF不达标,DOT&E在CVN-78开始海试前的2016和2017年还曾预测其实际表现将会惨不忍睹,结果因为这惨遭翻车,成为抹不掉的黑历史。
以2017年的报告为例。DOT&E称,EMALS的MCBOMF为455,AAG的MCBOMF为19。据此预估EMALS完成4天高峰出动的可能性为9%,完成1天持续出动的可能性为70%,无法满足高强度作战的需要。
AAG完成4天高峰出动的可能性小于0.001%,完成1天持续出动的可能性小于0.2%,另外还补充日常使用中,AAG完成1个12架次拦阻着舰周期的可能性为53%,日拦阻着舰84架次的可能性为1%
虽然DOT&E列出了一大堆数据,看上去是有力的论据,但其实这些数据都只是基于一条简单公式的推导结果,和科学严谨相差甚远,不过拿来唬人那是绰绰有余了。
MTBF (平均故障间隔)如前文所述,在这里可以替换为MCBOMF
如果把12带入t,19代入MTBF,由此可得R(t)为0.532,即DOT&E所述的AAG完成1个12架次拦阻着舰周期的可能性为53%。再把84代入t,19代入MTBF,由此可得R(t)为0.012,即DOT&E所述的AAG日拦阻着舰84架次的可能性为1%。DOT&E对AAG日常运行能力的预估,就是这么计算得出的。
CVN-78设计的持续日出动能力为160架次,将之代入t,把EMALS和AAG的MCBOMF分别代入MTBF,由此可得0.704和0.00022,分别对应EMALS完成1天持续出动的可能性为70%,AAG完成1天持续出动的可能性小于0.2%
CVN-78设计的高峰日出动能力为270架次,所以4天日出动能力就是1080架次,将之代入t,再次把EMALS和AAG的MCBOMF分别代入MTBF,由此可得0.093和2.1E-25,分别对应EMALS完成4天高峰出动的可能性为9%,AAG完成1天持续出动的可能性小于0.001%
搞笑的是,如果你使用DOT&E的公式套到尼米兹级上,使用C13蒸汽弹射器的MCBOMF来计算完成120持续出动日架次,以及4天240高峰出动日架次的可能性,结果将会得到74%和9%,和2017年的CVN-78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也就是说,如果CVN-78可靠性很差,那尼米兹级同样也是如此,这明显不合乎现实。如果用DOT&E审视CVN-78的方法来审视全世界的航母,那基本全世界的航母没一个是能打的。
更搞笑的是,CVN-78服役后开始进行舰载机起降测试。在2022年1月的ISE 5(第5次独立航行活动)期间,CVN-78用7天时间进行了401次起降作业,最高的一天单日起降达到135架次,另外还有一天也达到100+日起降架次
要是使用DOT&E的公式计算,AAG日拦阻着舰100架次的可能性为0.5%,明显是小概率事件。然而CVN-78却连续两天发生这种小概率事件,可能性进一步降低为0.0003%,无疑是在狠狠打脸DOT&E。自知翻车的DOT&E在2018年悄悄将预估数值和无法高强度运用这一结论悄悄删除,只是简单提到实际表现没有达到理应达到的MCBOMF。
从CVN-78福特号航母看美国的战略忽悠这一系列,核心宗旨就是揭露美国的监督机构为了唱衰自家装备可能使用的各种春秋笔法。他们这么做是奉旨行事,他们的说法也只是一面之词。复读这些监督机构的论据是个人都能做到,但如何不盲目相信他们的说法,抽丝剥茧识破他们其中夹杂的战略忽悠,则是一门需要钻研的大学问。
至此本文已经结束,喜欢的话还请多多关注原作者: Lunoccupied 另外欢迎各位军事爱好者,玩家,科技爱好者来评论区说出你们的看法和意见。同时祝大家2024新年快乐。
评论区
共 9 条评论热门最新